我眼中的韩国

来源 :悦读悦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的美,不是靠电视,不是靠包装,而是靠那些远到而来的客人的口碑。到过韩国的人都说韩国没有韩剧中的美,到过日本的人都惊叹日本的富有和人民的素养,而这似乎很少在日剧中得到表达。这是何等的反差。
  去韩国之前,我起初是从韩国的电视剧中了解韩国的。刚开始新鲜,想知道韩国是什么样子,可是现在,我绝对不会花一点时间在韩剧上,简直是浪费时间,觉得跟中国的电视剧简直没得比,无论在场景还是演员的表演上都没有可比性,他们永远拍不出像《大宅门》《红楼梦》这样经典的电视连续剧。
  不过韩剧的编剧真的很强,有事没事都能给你拍出80集,我看韩剧总结出的经验是,如果是80集的韩剧,你只需看第一集、第10集、第25集、第50集和第80集即可。韩国的美容、服饰和电器真的那么时尚和精致吗?我曾经在韩国工作一年,回国才发现韩流滚滚,哈韩已经哈到失去理性的程度。美容、服饰要和韩国沾边才有卖点,淘宝网上的商品也要和韩国沾边,整容要标榜韩式整容。各大电视台纷纷播出韩国电视剧,挤占中国的优秀电视剧。去韩国以前,曾经我所看到的韩剧,是美丽的风景,俊男美女。自从去了韩国,了解韩国以后,我发现自己与这个国家越来越疏远,甚至不喜欢了。
  韩国人在这个世界上最怕谁呢?是他们的另一半——朝鲜!北朝鲜在韩国人的眼中是无法控制的一条疯狗,朝鲜有核武器,朝鲜正在挨饿,如果那边的人们饿疯了,也许他们会发动战争,这是韩国人的思想和他们最担心和害怕的。所以尽管心中讨厌美军,美军在他们的国土上干了那么多不好的事,但在自己的军备能力不强的情况下,还是愿意美军留下来。自己打不过朝鲜,唯一的办法是留住美军,用美国来牵制对方。所以有了韩国痛哭流涕挽留美军的场面,如丧考妣的悲痛之下是对战争的恐惧和自己生活的担忧,他们才不考虑国家的脸面呢!
  韩国人不买外国产的汽车是吗?韩国70%的人买国产车,那余下的30%买外国车的人是什么人呢?都是有钱人,恰恰是这个社会的有钱人。所以不买外国车不是因为爱国,而是因为还没有这个经济能力。韩国人不买日本货是吗?那么每年韩国对日本的巨额贸易逆差是怎么产生的?2005年韩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是200多亿美元!日本的服装、化妆品、电器是韩国人的最爱。
  韩国人特别爱国,人人愿意为国家服务是吗?可有很多人为了逃避兵役要抛弃国籍,不做韩国人了。而这是什么人呢?他们正是官员、律师、教授等上层社会家庭的孩子。人们谴责他们也不是为了爱国,而是人们感到了不平等。 说韩国人爱国,不如说韩国人更爱自己,他们是爱国,但并不比我们中国人更爱国。
  韩国人喜欢夸耀他们比中国早20年举办奥运会。
  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简单,韩国是1982年获得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主办权的。当时因为举办奥运会是一个亏本买卖,只有日本的名古屋和汉城参与申办,因为日本国民反对,名古屋后来也退出,汉城轻而易举获得主办权。
  因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一举赚钱,主办奥运会才变得炙手可热。
  1993年因为悉尼贿赂和不正当竞争,中国仅仅以2票告负。
  2001年,中国击败强大的巴黎、多伦多、大阪,以绝对优势胜利。与当年的汉城的轻而易举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要看到自己国家的进步,不要总是抱怨自己的国家。回首看看20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因为“文革”错误,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短短 20年来,今天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在积极进步,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 国家的发展需要时间,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再有20年的和平建设,中国将成为繁荣富强的伟大国家。
  我在韩国期间,电视报导,一个韩国人在伊拉克被当地民族激进分子作为人质,经过几天,最后被杀害,电视全程报导跟踪了这样一个事件。恰好后来中国福建的民工也被伊拉克当地民族激进分子作为人质,经过中国政府的斡旋和全力营救,福建民工被安全释放。这件事情,更在韩国人内心激起涟漪,感到自己民族的悲哀和国家的弱小。
  还有个韩国名校博士一次和我讨论,信誓旦旦地说甲骨文应该是从朝鲜半岛传到中原的,并引用了一些韩国学者的“论据”,遇到这样的事我都懒得争辩了,真希望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这个报告,也给西方人看看韩国学者的“风采”。后来我看了篇韩国学者的文章,乖乖,连大禹治水用的“神书”都是朝鲜半岛传过来的,对韩国学者的学术能力我简直找不到语言形容了,惊如天人。
  要知道韩国直到15世纪才有自己的文字,韩国建国后为了“去汉化”才禁止使用汉字的,其学者“参考”的史书几乎都是用汉字写成的中国史书,以前还根本没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呢。
  真实的韩国:资源匮乏、饮食单调、美女并不如云。
其他文献
我小时候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母亲和父亲,当年在南通新垦农场开荒,那里是一片新垦区,大家住茅棚,喝的是烂泥水,吃的都是食堂大锅菜,条件艰苦可想而知,带着孩子是不可能的。  小时候,母亲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温暖的想象。我很盼望母亲回来,每次母亲回来,我就跟她天生的亲,亲得只要待在一起一天,就会觉得分不开,分开就感觉心里被挖空了一样。那个时候,我大概三四岁。很多人那个时候没有记忆,但是,我有,我有对母亲
期刊
没有峰回路转盘山的气势,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纤巧。从湖北随州约行一小时车程,眼前出现的竟是一片无际大湖,在秋天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显得异常温暖、平静、安详,我的魂魄一下子就被勾去。   “啊!这就是琵琶湖?”从名字上推测,琵琶湖地质公园不该这样浩大。我原以为无非是地质公园中,一个小小的园中人工湖,当地人借此扬名而已。谁知反差会是这样大。  放下行装就问主人,这么大的一个园中湖,何以会叫琵琶湖,是不是
期刊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山人。画家中“山人”名号见过不少,“漫士”却没见过第二人,正好也说明米芾的浪漫、傲慢、漫散和卓尔不群。米芾祖上有功,得以世袭大宋官职。因为曾做过礼部“干部”,礼部有“南宫”别称,所以很多人称他“米南宫”。用官名称呼人的方式,历史上挺普遍,比如杜工部、王参军、董北苑、文待诏,此类等等,严肃地分析,这种现象,就如同现在人退休后还喜欢被称做这局长、那主任相仿,很官本位,很封
期刊
北大教授辜鸿铭在《建党伟业》中的桥段应该有不少人都有印象,这位留着辫子、喜欢纳妾和小脚女人的怪儒、狂儒却是一位学贯中西、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捍卫者。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在轮船上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有一个少男和一个少女。少男十八。少女十六。少男算不得英俊,少女也不怎么漂亮,无非随处可见的孤独而平常的少男少女。但两人都坚信世上某个地方一定存在百分之百适合自己的少女和少男。是的,两人相信奇迹,而奇迹果真发生了。  一天两人在街头不期而遇。  “真巧!我一直在寻找你。也许你不相信,你对我是百分之百的女孩!”少男对少女说。  少女对少男道:“你对我也正是百分之百的男孩。从头到脚
期刊
每天发生的事,称为新闻,新闻中总会有点点滴滴的信息,使人在接触的当下深受感动。这种感动来得快,去得也快。久而久之,印象模糊,我们的生活态度依然故我。  由于教书的缘故,我与同学们在阅读经典时,分享了共同的感动。经典代表民族的传统,由经典而来的感动因而更为深刻持久。关键在于化古为今,设身处地想象文本中的意思。    一,孔子的温情  最初念《论语》是为了升学考试,认为那是八股教条,没有选择余地。后来
期刊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
期刊
旧的神话传说中,天上曾有九个太阳,使得大地干旱,最终被后羿射下了八个;新的科学理论中,地球曾有两个月亮,共存数千万年,最终相撞,合二为一。  近日,科学期刊《自然》刊登了月球起源的新观点,文中指出远古时期地球存在两个月亮,它们发生了低速撞击,最终形成了现在看到的月球。这一观点解释了为什么月球正反两面地貌、矿物分布得明显不同,这个观点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的艾瑞克·阿斯帕(Erik Asphaug)和瑞士
期刊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创作特点在于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从独特的视角审视人生,反映社会生活,其故事情节描写往往似真似假。阿根廷著名文学家科塔萨尔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非凡想象力,“以锐不可当之势闯入南美洲小说领域,并使其摆脱了令人乏味的叙事状物的呆板陈旧模式”。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之一。1972年他获得委内瑞拉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原因是:在他“创造的
期刊
你在一台自动售货机前,投入硬币,取出饮料,仰头畅饮,忽见头顶上,一只乌鸦从天而降,叼一枚亮闪闪的硬币,“衔枚”疾走又“衔枚”疾跳,在一台小型自动售货机前,投入硬币,取出花生,大快朵颐,振翅而去……  这“乌鸦牌自动售货机”的发明者乔许·克莱因(Joshua Klein),是个能将“理想照进现实”的人。他只需要四步,就能让乌鸦变成摇钱树。    ▲第一步  将自动售货机放在乌鸦经常活动的地方。在售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