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抓手是“生态文明”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既包含生态经济、绿色循环科技及其工具、手段和成果、生态福利等物质文明的内容,也包含生态公正、生态义务、生态意识、法律、制度、政策等精神文明的内容, 还包含生态民主等政治文明的内容
  潘家华欣然赞成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说法,即中国需要一个区别于“美国梦”的“中国梦”。
  “这个中国梦的抓手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不会再采用美国人那种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炫耀性消费’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接受本刊专访时说,中国人将要采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讲求生活的品质,而不是追求生活物质的数量。”
  潘家华认为,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成为新时期统领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理念和行动,而不只是口号。
  一个重要信息是,2012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段讲话将生态文明从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爱护自然等狭义的范畴提升到社会发展文明进程的高度。”潘家华说,这种高度对之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为什么生态文明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执政的新“抓手”?与工业文明相比,它有着怎样的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潘家华接受了本刊专访。
  生态福利、义务和公正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概念?
  潘家华:从广义来看,生态文明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其中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既包含生态经济、绿色循环科技及其工具、手段和成果、生态福利等物质文明的内容,也包含生态公正、生态义务、生态意识、法律、制度、政策等精神文明的内容, 还包含生态民主等政治文明的内容。
  《瞭望东方周刊》:生态福利和生态义务是指什么?
  潘家华:生态福利就是一种收益,生态义务就是一种责任。
  比如说现在生态环境好了,鸟语花香,这就是一种福利和收益,而这不一定是免费的,是有成本的。同时,青山绿草、鸟语花香,如果不去开发利用,就是放弃这部分的机会成本。生态维护、生态重建和生态恢复,这也需要投入,对享受生态福利的人来讲,就是一种生态义务和生态责任。
  生态福利和生态义务是对等的,所以讲到这部分责任的时候,应该有这方面的福利改进。
  《瞭望东方周刊》:生态公正的内涵是什么?
  潘家华:生态公正的核心要素有三点。
  一是尊重自然。人必须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二是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而不是主次和垄断的关系,需要与自然界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三是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有主动行为能力、智慧比较高的,为此要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不公正就体现在人对自然进行所谓征服,而每一次征服的结果其实也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实现生态公正?
  潘家华: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自然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态补偿,因为人在自然中生活,肯定要利用一部分自然,那么就会对自然形成一定的破坏,所以就要加以修护和补偿。
  生态补偿有几种方式和形式,比方说生态修复工程,在煤矿开采以后,对矿区的复垦,这就是人对自然的一种补偿。
  另外还有人对人的补偿,因为有一部人为了保护自然,牺牲掉一部分利益,那么就要对他们进行补偿。比方水源保护区的人,要么把他们迁出来,要么给他们合理的生活安置补偿,使他们不会为了自身的需要建设造成污染的工厂。
  生态文明化解社会矛盾
  《瞭望东方周刊》:怎么理解生态文明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潘家华:原始文明生产力极度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十分敬畏;农业文明时期,虽然养殖和种植的能力提高,但人们还是很依赖自然;工业文明由于技术的进步,化石能源的开采和消费,使得人们开始征服自然。但这一征服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工业文明不可能无限地维持,这种情况之下就必须要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是对工业文明的改造和提升,使得人类能够实现生态公正和社会公正,能够实现经济效率、生态效率、社会效率,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瞭望东方周刊》: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有怎样的意义?
  潘家华:工业文明那种利润最大化、财富线性积累的价值观必然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的不和谐,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所寻求的是一种生态公正和社会公正。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之间的和谐。而工业文明社会中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生产企业,实际上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否定和破坏,继而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为一部分人得到好处,另一部分人受到损失,一部分群体和社会间形成矛盾,整个社会就得承受因此带来的后果。
  如果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对企业进行选择的话,一定会选择那些能够促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投资或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提高对企业的要求和门槛,也会逐渐促进社会的和谐。
  生态文明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瞭望东方周刊》:怎么看待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潘家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在环境和资源上遇到的瓶颈之所以无法得到化解,原因在于以往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在消费模式的选择上,人们倾向于发达国家那种高消费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然采取征服、破坏、改造的态度,致使人与自然的和谐被打破,人与人的和谐也难以形成。這种情况下,提升和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非常重大,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瞭望东方周刊》:生产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哪些?
  潘家华:生产方式的一个改变是从原来的线性(原材料、生产过程、产品、肥料)的生产方式转变成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循环利用即从原材料到生产再到产品,中间没有废料产出,原料又可以进入到新的生产过程。
  第二是将之前粗放的生产方式变成高效、低污染、低排放的精细生产方式。
  再一个变化是将寻求产品的质量和永久利用。工业文明不断地更新技术创新,很多产品定期被淘汰,而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注重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利用,都有很高的质量保证,可以使产品有较高的生命周期,使用周期长了,对产品的消耗自然就少了,污染和排放也就少了。
  《瞭望东方周刊》: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活方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潘家华:农业文明的生活方式是靠天吃饭,物资匮乏;工业文明时,通过技术创新,物质财富不断积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这种线性的推动,使得人们往往追求“房子大、车豪华、财富多”的生活方式,人们更多的是注重数量,似乎数量越多代表生活品质越高。正是因为这种消费欲望,才会导致生产方式不断地有压力。
  生态文明建设将会带来生活方式最根本性的变化。首先要倡导从量到质的改变。工业文明时代人们追求的是量,不管质量,吃饭、穿衣、住房都追求数量。而实际上,一个人有30套住房,每天也只需一张床睡觉。生态文明是提倡人們放弃对数量的追捧,可能只有一张床,但可以把它设计得足够舒服。如此,对环境的压力就变小了,资源的浪费也少了。
  生态文明建设要“扬弃”工业文明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潘家华:最初对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主要是从技术层面进行认识,认为应该通过技术手段,比如污染控制、排放标准、环境立法等来解决。之后发现技术层面解决不了问题,即使短暂解决之后又会出现新问题,根源没有解决。然后就发现是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问题,就开始提倡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但还是发现这样还是不够,应该要从价值观念上修正,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种价值理念的高度,改变人们的理念和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这是社会发展阶段、社会进步的实践和将来发展方向的一致要求。
  《瞭望东方周刊》:十年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潘家华:十年前我们生产一度电大概需要380克标煤,现在需要320克标煤,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从单纯的追求GDP到注重环境保护,从追求金山银山到追求青山绿水,现在也一直在提倡少开一天车,多乘坐公共交通,步行,骑自行车。
  从对工业文明的追求到被迫接受再到现在主动实践生态文明,经过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应该是有一种实质性的飞跃。这个过程里,我们有尝试的技术性的选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逐步有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阻碍来自哪里?
  潘家华:中国目前还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阶段,过去10年里面,大概有1. 5亿人口进入城市,这个数字仍在飙升。城市需要更多的住房和资源,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中国当前的物质财富积累相对还不够,人民的生活品质还不属于很高,技术水平也有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难度是比较大的。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应该如何推进?
  潘家华: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要彻底地抛弃和否定工业文明,我们现在也做不到彻底否定工业文明,那样的话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也没有办法继续积累。所以当下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价值和方式来对工业文明加以改造和提升。
  具体来看,对工业文明中的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加以改造,使其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其次,对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加以提升,以往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是线性的,就按照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将其变成循环的。
其他文献
在万人左右的带岭,像于贵双这样的老上访户有20多人,其中有六七个因“无理访”和“扰乱公共秩序”被劳动教养。    这个夏天异常闷热。  6月8日,于贵双打算再次到伊春市带岭区信访办讨要换季衣服,这次和以往不同,他怀里揣着两天前买来的剔骨刀。在他看来,能不能从信访办讨来衣服已经是另外一码事了。  一周前,也就是5月31日,于贵双就曾到过信访办要换季的衣服,信访办人告诉他“再等几天”,养老院的室友李平
“外界很多人质疑,绿地造那么多超高层,资金从哪里来,这就是答案”  “当时,南京方面找了很多家公司,但他们都不愿意投。后来南京方面找到绿地,给了一个优惠条件:南京国资集团以土地入股,讲明:做得好,就还钱,做得不好,就还房子。”谈及绿地集团的第一幢超高层建筑,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说:“但我们还是有很多担心,觉得450米太高了,想让南京方面同意把高度降到300米。”  “后来筹建中,我们才慢慢发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不同场合两次强调各地要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应,坚决抑制投机炒作等不合理需求,巩固调控的初步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中央态度如此鲜明而坚决,又有《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等措辞有力的政策措施,但成效似乎并不显著。7月份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仅有0.4%~0.6%的微降,二三
苗忠·曾参与过中国援助坦赞铁路第6期、13期、14期技术合作专家组,目前担任第14期组长,共计在坦赞铁路工作5年半,对于这条铁路可谓了如指掌。  关于坦赞铁路的现状和未来,本刊记者专访了苗忠。    “运输能力的下降对坦赞铁路而言是致命的”    《瞭望东方周刊》:坦赞铁路的现状究竟如何?  苗忠:我认为可通过四个方面阐述坦赞铁路的现状:  第一,运输市场。坦赞铁路的设计运输能力为200万吨。今年
随着美国经济逐渐走出金融危机,对外资的迫切性有所降低,在一些关键性资产出售问题上,政治操弄自然又占了上风,中国企业则是主要目标之一。    中国企业在美国并购投资,一直受到美国政客和舆论的“重点照顾”——远到中海油并购尤尼科,近到华为并购3Com。  不久前,另一家有国资背景的中国企业陕西西色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色国际)又在美国陷入了“金矿门”。西色国际本打算在内华达州收购美国一家金矿公司
公示制度和差额选举对于推进党内民主,沟通党情民意,有重要的意义,“将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切口,体现了渐进改革的思想”  党代会是每隔五年才举行一次的政治盛会,重要人事更替、政策部署等是此次盛会上最重要的内容。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党代会和人代会是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主要、最基本的两个平台,“发挥好这两个平台的话,民主就会取得巨大进步,民众参与渠道就会
前几天的一个早上,我去单位上班途中,看到一家售楼部外的绿化带中,有两个年轻人拿着斧子在用力修树,把挺粗的树枝砍下来。售楼部附近有位店主说:“还是人家卖楼的厉害,这么粗的树枝都敢砍,树如此一修,就挡不住他们售楼的招牌了。”  中午下班回家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一下路边绿化带中树木的修剪情况,发现绿化带中还有一些树木遭过度修剪,致使这些树木明显没有附近其他树木茂盛。  绿化带中的树木作为创建园林城市不可
慈善质疑风暴再一次得到了中央政策层面的回应——《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出台。  2011年以来,郭美美炫富、河南宋庆龄基金会丑闻、天价餐费等事件冲击之下,中国红十字会获得的捐赠收入,从2010年的30.12亿元降到2011年的5.58亿元。  国务院新出台的《意见》在第五条说:“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各级红十字会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红十字会
医药分开、管理体制改革是友谊医院改革的两条主线  2012年7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率先开展了综合改革试点,其“医药分开”改革试点更受到全国关注。中央相关领导也曾多次批示,密切跟踪友谊医院的改革动态。  近日,《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北京友谊医院理事长刘建。  硬任务要软着陆  《瞭望东方周刊》:通过前一段时间改革之后,医院有哪些改变?  刘建:由于挂号费的调整,挂普通号的病人多了,专家号不再那么紧张
博物馆绝不仅仅为今天的城市记录过去,也为未来的城市留存今天    北京奥运会的“大脚印”成为开幕式的Logo,上海世博会也有脚印,以书面语称为“足迹”。  世博园城市足迹馆门口轮候的时间基本是恒定的,从队尾到进馆通常是半小时。有很多回头客;不懂的就直接略过,排热门馆去了。这种不温不火的恒温局面,说明对此“内涵馆”,爱者恒爱,不知者不去知。  上海人以“合算不合算”的价值体系掂量这座馆,“光把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