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x03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3例MPP患儿、4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及41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的三组血清CRP水平。结果:MPP组血清CRP阳性率33.96%(18/53),显著低于细菌组93.48%(P<0.01),顯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5%(P<0.01)。结论:MPP患儿血清CRP水平存在特征性变化,可作为鉴别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重要辅助指标。
  【关键词】 血清C反应蛋白;儿童;支原体肺炎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明显增加,发病年龄降低,且并发症出现增多趋势。由于MPP早期临床症状的非典型性,MP-IgM早期检出率较低,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情况,导致延误治疗。血清C反应蛋白(CRP)属于急性时相蛋白,其检测结论对疾病诊断无特异性,是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有效指标。为进一步确定CRP用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我院于2010年1~12月随机抽取99例肺炎患儿及41例健康儿童作CPR检测,旨在探讨CPR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99例肺炎患儿,男56例,女43例;年龄(6.4±3.2)岁。所选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肺炎诊断标准。依照肺炎感染类型区分,分为两组:支原体肺炎组53例,经ELISA检测MP-IgM>1:80;细菌性肺炎组46例,血常规检测发现白细胞总数>10 x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0%[1],痰培养发现致病菌,MP-IgM呈阴性。另选择41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经检验,三组年龄、性别等人口学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所选病例患儿入院后于于清晨空腹抽取2ml静脉血,12h内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6mg/L为阳性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X2检验。
  2 结果
  血清CPR检验显示,支原体肺炎组CPR阳性率33.96%(18/53),其中2例重症支原体肺炎者,CPR水平显著增高,>80mg/L;细菌性肺炎组CPR阳性率93.48%(43/46);健康对照组仅发现2例CPR阳性,阳性率4.88%(2/41)。经X2检验,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与健康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前两组之间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 1三组病例血清CPR检验结果比较(X±S)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P<0.01
  3 讨论
  C反应蛋白的产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它属于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机体在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产生炎性刺激后会由肝脏合成急性时相蛋白。通常来说,①健康人血液中CPR含量极低(约<3mg/L),发生急性组织损伤、炎症后,机体血清CPR会在6h内急剧合成增加,是炎症反应早期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②36~50h左右时达到高峰,峰值可达到正常值的100~1000倍,但半衰期相对较短,约5h左右;③炎症感染控制后,CRP在6~lOd内即可恢复正常,相比较血沉2至4周的恢复周期,明显更适用于临床病程监测[2];④CRP受年龄、皮质激素应用等因素的影响程度较低。由此可发现,CPR水平与机体组织损伤后的修复程度存在密切关联,较其他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更有助于细菌性感染鉴别,是疾病急性期的有效衡量指标。
  本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性肺炎患儿中,细菌性肺炎者CPR阳性率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者,两组数据间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尽管CPR没有支原体抗体特异性高,但在支原体感染早期抗体滴度未明显增高,或无条件检测支原体抗体单位时,C反应蛋白仍可用于鉴别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的筛选步骤或辅助检查。
  此外,C反应蛋白在部分领域与常规检查相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除辅助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外,还能准确判断组织炎症或损伤程度,其浓度高低是组织损伤及炎症诊断的灵敏指标[3]。关于此,Erlandsen E J、王亚娟等研究者均以得出明确结论。本组研究资料也表明:重症支原体肺炎者CPR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患儿,CPR浓度>80mg/L。其原因在于重症支原体肺炎会造成机体组织严重损伤,炎症反应更为强烈。因此,在判断鉴别细菌感染与支原体感染时,不能单纯以CPR浓度的高低作为唯一判断标准,应在详细检查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血常规、X线胸片等常规检查的基础作等全面分析[4]。
  总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症状多不典型,易发生误诊、漏诊情况,导致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并发SIRS,对患儿生命及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影响。而血清C反应蛋白可有效鉴别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并反映组织损伤及炎症,对于早期判断及预测MPP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显著意义,可临床用于辅助诊断及病情预后。
  参考文献
  [1]叶萍.血清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2):78-82.
  [2]马秋玲.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3):153-154.
  [3]卜笃翰.血清C反应蛋白在儿童肺部感染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253.
  [4]戴方娣.59痰热清注射液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128.
其他文献
【摘要】 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09年6月到2010年6月来我院胸外科进行开胸手术患者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照组34例给予单纯全麻,记录不同时间段MAP和HR情况及术后苏醒及拔管情况。结论:两组病人诱导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但切皮,去肋骨,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
本文旨在探讨游离皮片受区进行再扩张以增加皮肤的来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亦有一定适应证,选择病例应是在游离皮片受区皮片下有一定软组织者,这样可以便于扩张器的植入
【摘要】 目的:探讨腔内输尿管钬激光切开术在治疗输尿管壁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收治的输尿管壁段结石患者采用腔内输尿管钬激光切开术在治疗输尿管壁段结石。结果:45例输尿管壁段结石均一次性碎石成功,碎石成功率97.83%(45/46);1例输尿管口狭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碎石时间20~200min,平均(55.68±20.50) min;后1周复查腹部平片及B超结石均完全排净。4
本文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血管瘤的发病机制,进而选择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实验结果对了解了血管形成因子在血管瘤中的表达水平,更深入地研究血管瘤的发病机制
【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血管肿瘤治疗中酒精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9例非酒精过敏的血管肿瘤患者实施肿瘤部位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后的95%无水酒精注射,4~7天注射一次,4次为一疗程并在术后随访1年。结果:39例血管肿瘤中治愈33例(占84.62%),好转4例(占10.26%),无效2例(占5.13%)。总有效37例(94.87%)。治愈率达84.6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子宫畸形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于我院诊断为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整,所有患者最终均经宫腔镜、腹腔镜、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二维超声检查共诊断双子宫5例,纵膈子宫3例,双角子宫5例,单角子宫4例,弓形子宫4例,共21例,误诊漏诊10
本文旨在通过对白介素-2、α-干扰素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白介素-2、α-干扰素对瘢痕的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白介素-2和α-干扰素明显地影响
本实验以TNF-α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V.A.C是否通过抑制了TNF的合成从而减低炎性反应促进慢性创面愈合,而且也可再度证实是否TNF-α的增高,是慢性创面下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结
【摘要】 目的 研究包衣制作缓释微丸时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的影响,并与市售品进行溶出度的比较来考察其性质 方法 以微丸重量20%的EC做包衣材料,以癸二酸二丁酯为增塑剂,95%乙醇为粘合剂,以流化床鼓风流量、喷枪喷雾压力、恒流蠕动泵转速、包衣温度对包衣质量的影响作为优化指标,用紫外检测的方法对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微丸包衣最优制备工艺为:鼓风流量2200;噴雾压力0.2 Mpa;恒
本实验证明rhEGF能够积极主动的修复取皮创面,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对不同的用药方法作了比较,其中每日1次加保湿法为临床首选.rhEGF的临床使用,代表了当代创伤修复的巨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