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职业人群健走激励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jxb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在中国职业人群中开展健走激励的效果,并分析激励活动及相关因素对健走行为的影响。

方法

2016年"万步有约"中国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干预项目在中国139个国家级和70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展开,共29 224人参与。通过开展团队和个人的激励活动,对职业人群进行为期100 d的健走干预。采用统一的计步器收集健走数据。分别以人均万步率、集中健走率和有效步数评价健走行为的数量、模式和质量。激励活动的强度采用累计得分方式进行计算。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人基本情况、行为生活方式及慢性病患病等信息。最终纳入分析12 368人。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团队和个人激励因素,以及其他个体特征对健走行为的影响。

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41.2±8.99)岁,其中女性占58.17%(7 194名);经过为期100 d的健走激励,干预对象人均万步率达93.89%±14.42%,集中健走率为92.01%±15.97%,有效步数比为81.00%±7.45%。人均万步率、集中健走率随团队活动得分、自主激励机制得分、个人活动得分增加而升高(P值均<0.001);但人均有效步数比随团队活动得分、自主激励机制得分增高而降低(P值均<0.05),且在个人活动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5)。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团体参与式活动得分、自主激励得分及个人活动得分高的个体,取得高水平的万步率、集中健走率的可能性更大(P值均<0.05)。个体年龄、性别、吸烟史、文化程度、饮酒行为与万步率和集中健走率相关(P值均<0.05)。

结论

开展健走激励干预对促进职业人群健走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团队参与式干预和自主激励与促进职业人群健走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肾脏CT容积纹理分析及机器学习相结合的影像组学评价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能确定病理分级,术前行肾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皮髓期、实质期、分泌期)的34例患者。采用美国3DQI体积图像分析平台在皮髓期CT图像上进行病变ROI的勾画与分割,以皮髓期图像为参考使用非刚性配准法校正CT
目的探讨增强MRI的纹理分析技术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60例,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MVI组30例,无MVI组30例。患者术前均行肝脏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采用美国GE Omni-Kinetics软件对DCE-MRI原始数据分别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进行纹理特征提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在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合临床CKD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作为CKD组,同期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KD组患者根据MRI检查当日的血清肌酐值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根据eGFR将患者分为2个亚组,轻度CKD组(45例,eGFR≥60 ml·min-1
期刊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前颅底在影像上的骨化规律及完全骨化的初始年龄,为临床评估儿童前颅底病变提供帮助。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间回顾性搜集于天津市儿童医院行螺旋CT检查的204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年龄0~16岁,中位年龄2岁2个月。在Philips ISPSERVER工作站对CT轴面原始数据分别进行矢状和冠状面重建。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分别对重建图像进行径线测量,测量指标包括前颅底的长度
目的评价心脏MR非对比增强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技术)在左心室肥厚(LV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临床诊治的LVH患者40例(LVH组),包括11例心肌淀粉样变性(CA)、19例肥厚型心肌病(HCM)及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另有14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在3.0 T MR扫描仪上行心脏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电影序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1990—2015年中国不同性别、年龄段和省份人群的跌倒死亡率状况和变化趋势,并确定各亚组的发展轨迹。方法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跌倒标化死亡率数据(数据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含台湾省)描述2015年中国不同性别、年龄段和省份人群的跌倒死亡率状况,计算1990—2015年跌倒死亡率相对变化幅度,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跌倒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