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区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新的教师研训机制和培训方式。基于学校、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但随着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化,教研越来越趋于同质,校内教研的前瞻性、多元性、层次性都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提高。在总结各地区教师研训机制的经验和亮点的基础上,以学校教研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突破校本培训的范围,拓宽教研渠道,整合借鉴各校教研资源,形成了多元化、多维度的教育互动交流平台——研训共同体。
一、我们的实践过程
(一)校内建立多形式、多层面的教研活动机制
我校的校内教研活动机制,以教研大组、年级小组层面的学科交流教研活动;以学校建设层面的校班子学校管理教研活动;以少先队建设层面的学生管理教研活动。一切的切入,都以共同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为基点。努力做到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集聚、共享、融合各校的优质资源,建立多形式、多层面的教研活动机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本质。
(二)与县内学校缔结联谊,创建“研训共同体”
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自07年开始,学校就与柳城小学签定了“赛课协议书”,协议赛课每学期举行一次,春学期壶小走进柳小,秋学期柳小走进壶小。赛课的科目包括语数学科和音、体、美等小科,先由双方都上一节课,再是两校教师共同研讨,气氛热烈,效果显著。之后,我校又与桃溪小学、王宅小学等校建立了赛课活动的常效机制。在去年学区名师工作室建立和今年第二批学区名师工作室建立基础上,我校骨干教师又与本学区的其它学校教师结成师徒,开展研训活动。县际研训机制的建立,不但让壶小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周边辐射,同时也吸取了农村学校踏实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质,作到互补共享。
(三)与国内名校缔结联谊,创建“研训共同体”
在县内研训的基础上,我校又率先迈出县级区域,与全国两所百强名校——杭州天长教育集团天长小学、浙江金师附小教育集团金师附小结为研训共同体。充分利用两所学校的教育优势,通过“进”与“出”的方式把思考、研究带进来;把学校教师送出去学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与杭州天长小学、浙江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先后签订了研训共同体缔结协议书,并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研训共同体教学联谊活动。
二、我们的理论成果
基于“研训共同体”的缔结与活动的开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构建了“草”字形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体系。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作为主线,设计开展研训共同体活动。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问题研究能力为重点,在研训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将“课堂”和“问题”作为两大切入点,来开展研训共同体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活动。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研训共同体活动开展的三种模式:1、研训共进模式;2、学习培训模式;3、引领导师模式。课题研究过程中,以研训共同体活动的开展为基础,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六种策略:
1 差异互辩的论坛式策略;研训共同体成立以来,根据各学科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点和重点,着重性的理出一些专题,邀请研训体学校的教师共同参与探讨,摆观点,论事实,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2 课列研究的探讨式策略:课列研究是研训中采用较多的形式。紧紧围绕课前磨课、课内展示、课后评课流程,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课列研究有时采用“多人多校同课异构”,有时采用“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等形式。
3 赛课沙龙的评比式策略:赛课沙龙的评比式策略为研训体内的老师提供一个高端、良性、竞争的展示平台,研训体内各校综合的赛课活动是一项重要形式。
4 培训讲座的学习式策略:我校作为研训共同体的主要召集者,定期向专家就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问题、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行咨询,邀请专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热点、难点进行剖析;对教师教育科研的瓶颈问题进行梳理;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问题做阐释指导。
5 结对帮扶的师徒式策略:研训共同体内的优质资源各具不同,特别是优质的教师资源参差不齐。为达到“整合资源,共同提高”为目的,充分发挥各校骨干教师的领鹰效应,除研训时间段的学习外,在共同体学校内还成立了结对帮扶的师徒形式,并让结对师徒立体式的对方的课堂、科研、班级管理做学习和指导。
6 送教下乡的观摩式策略: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优势,每学期到城乡研训共同体学校送教达每校一次。要求老师通过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教学送精品课,送新理念。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市壶山小学)
(责任编校:蓉莞)
一、我们的实践过程
(一)校内建立多形式、多层面的教研活动机制
我校的校内教研活动机制,以教研大组、年级小组层面的学科交流教研活动;以学校建设层面的校班子学校管理教研活动;以少先队建设层面的学生管理教研活动。一切的切入,都以共同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为基点。努力做到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集聚、共享、融合各校的优质资源,建立多形式、多层面的教研活动机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本质。
(二)与县内学校缔结联谊,创建“研训共同体”
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自07年开始,学校就与柳城小学签定了“赛课协议书”,协议赛课每学期举行一次,春学期壶小走进柳小,秋学期柳小走进壶小。赛课的科目包括语数学科和音、体、美等小科,先由双方都上一节课,再是两校教师共同研讨,气氛热烈,效果显著。之后,我校又与桃溪小学、王宅小学等校建立了赛课活动的常效机制。在去年学区名师工作室建立和今年第二批学区名师工作室建立基础上,我校骨干教师又与本学区的其它学校教师结成师徒,开展研训活动。县际研训机制的建立,不但让壶小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周边辐射,同时也吸取了农村学校踏实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质,作到互补共享。
(三)与国内名校缔结联谊,创建“研训共同体”
在县内研训的基础上,我校又率先迈出县级区域,与全国两所百强名校——杭州天长教育集团天长小学、浙江金师附小教育集团金师附小结为研训共同体。充分利用两所学校的教育优势,通过“进”与“出”的方式把思考、研究带进来;把学校教师送出去学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与杭州天长小学、浙江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先后签订了研训共同体缔结协议书,并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研训共同体教学联谊活动。
二、我们的理论成果
基于“研训共同体”的缔结与活动的开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构建了“草”字形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体系。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作为主线,设计开展研训共同体活动。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问题研究能力为重点,在研训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将“课堂”和“问题”作为两大切入点,来开展研训共同体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活动。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研训共同体活动开展的三种模式:1、研训共进模式;2、学习培训模式;3、引领导师模式。课题研究过程中,以研训共同体活动的开展为基础,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六种策略:
1 差异互辩的论坛式策略;研训共同体成立以来,根据各学科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点和重点,着重性的理出一些专题,邀请研训体学校的教师共同参与探讨,摆观点,论事实,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2 课列研究的探讨式策略:课列研究是研训中采用较多的形式。紧紧围绕课前磨课、课内展示、课后评课流程,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课列研究有时采用“多人多校同课异构”,有时采用“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等形式。
3 赛课沙龙的评比式策略:赛课沙龙的评比式策略为研训体内的老师提供一个高端、良性、竞争的展示平台,研训体内各校综合的赛课活动是一项重要形式。
4 培训讲座的学习式策略:我校作为研训共同体的主要召集者,定期向专家就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问题、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进行咨询,邀请专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热点、难点进行剖析;对教师教育科研的瓶颈问题进行梳理;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问题做阐释指导。
5 结对帮扶的师徒式策略:研训共同体内的优质资源各具不同,特别是优质的教师资源参差不齐。为达到“整合资源,共同提高”为目的,充分发挥各校骨干教师的领鹰效应,除研训时间段的学习外,在共同体学校内还成立了结对帮扶的师徒形式,并让结对师徒立体式的对方的课堂、科研、班级管理做学习和指导。
6 送教下乡的观摩式策略: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优势,每学期到城乡研训共同体学校送教达每校一次。要求老师通过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教学送精品课,送新理念。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市壶山小学)
(责任编校:蓉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