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小说情节简单,篇幅有限,却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盖茨比的悲剧展现了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时期美国梦的破灭。为了增强小说主题思想的震撼力和艺术表现力,作者在形式和内容上突破传统,将陌生化贯穿始终,延长了读者的感知时间,加强了感知力度,从而使审美过程具有了无尽张力,最大限度地达到了小说的艺术审美效果。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陌生化 美国梦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小说叙述了一战结束到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青年盖茨比和上流社会富家小姐黛西的爱情悲剧。表面上这是一个篇幅有限、情节简单的爱情故事,然而小说超越了爱情本身成为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探索,盖茨比的孜孜以求及其梦想幻灭的悲剧展现了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时期美国梦的破灭。小说触及到某种人类普遍的东西,因而成为20世纪的文学经典。菲氏如何使这样一部时间、空间跨度有限,人物不多的作品体现出复杂性及深刻的含义的?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大量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小说主题思想的震撼力和艺术表现力,使其读来感人至深、回味无穷。
  二 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旨在唤醒人类日渐消失的创造力。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指出: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就文学陌生化而言,是指创作者为了更好表达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它在内容和形式上违背了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在艺术上超越常境,把生活中熟悉的变得陌生,把文化和思想中熟悉的变得陌生,不断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使读者在作品中感受到的生活事实越真切、越深刻。文学陌生化打破了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使读者不仅不觉得别扭,反而感到新颖别致,从而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领悟普通事物中蕴含的真理。
  在一篇文学作品中,陌生化手法运用得越成功就越能唤醒读者对生活的感受,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感觉过程中产生审美快感。那么,《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突破传统,将陌生化贯穿始终,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惊愕的?本文试从小说主体意蕴的陌生化、叙事模式的陌生化、语言运用的陌生化的三个层面来探讨。
  三 主题意蕴的陌生化
  菲氏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成功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形象——盖茨比,他是小说主题的主要载体。盖茨比的经历反映了美国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问题:经济繁荣、物质条件改善,但道德颓废、价值沦落,对金钱和享乐的追求掩盖了更为高尚的目标。小说成功说明:轻易得来的财富和日益松弛的道德标准使美国梦对个人自由和幸福的追求逐渐堕落,美国梦的破灭成为必然。
  美国是一个以梦想为骄傲的民族,它把物质上的成功归结为个人奋斗。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不论家世和背景如何,只要不懈努力、奋力追求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美国历史早期,这种真诚的信念激励了无数美国人生生不息地奋斗。然而在纸醉金迷的20年代,这只是个虚无缥缈的幻想。在小说中,盖茨比来自社会底层,因家境贫寒,遭到富家女黛西的拒绝。参军退伍后,他搞走私发了财,以为有了钱就能让黛西回到自己身边,但黛西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她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既无理想又没情操,她爱盖茨比,但更爱汤姆的百万家财。盖茨比为她所杀,她竟无动于衷,一走了之。盖茨比痴心追求的竟是这么一个没有灵魂的美女。他终于铸成无法挽回的悲剧。盖茨比在黛西身上注入了她根本不具备也不配拥有的完美理想,他的梦想也因为其目标的没有价值而遭到幻灭。这就像那个时期的美国梦,因其追求的目标——物质和享乐——毫无价值而失去原本的意义。盖茨比试图找回过去,找回他和黛西一起度过的时光,这也象征了当时的美国人在徒劳地寻找着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那时他们的梦想还有意义,然而已是不可能的了。小说打破以往传统,借助一个爱情故事表现了美国梦的主题,小说悲惨的结局无情地宣告了美国梦的破产,由此震撼了千百万读者的心灵。
  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对盖茨比的形象做过多具体的刻画,对他和黛西的感情描写也不够充实。然而唯其如此,才使人物具有独特的性质,达到抽象的象征意义。盖茨比的爱情和梦想明显超越了个人的经历,代表了人类梦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天真与经验的普遍历程。所有这些都陌生着读者的眼球和思维,诱发其产生惊奇感和惊异感。盖茨比在开篇时的迟迟未出场、文中大量篇幅描写人们对其身世和财富来源的种种猜想,也使故事富有悬念,蒙上了神秘色彩,从而延长了读者的感受时间,加强了感受力度。
  四 叙事模式的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在把陌生化理论运用到小说研究中去的时候,提出了两个影响广泛的概念,即“本事”和“情节”。作为素材的一系列事件即“本事”变成小说“情节”时,必须经过作家的创造性变形,具有陌生化的新面貌。作家越自觉地运用这种手法,作品的艺术性就越高。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氏变革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选择了第一人称内聚焦结构模式,并从聚焦人物“双重视野”的叙事角度,将故事情节一步步展开。这种陌生化的叙述方式带给了读者更长时间的审美体验。
  在小说叙事艺术中,主要有三种结构模式:全聚焦模式、内聚焦模式和外聚焦模式。全聚焦模式是指作者充当全知全能的叙事者,熟悉人物内心思想和情感活动,了解无论发生在何时何地的事件。传统小说大都采用此模式。采用全聚焦叙事模式的作品中不再存在独具魅力的空白之处,往往造成所谓的“自动化”,即一切都进入了无意识的自动的领域,读者对外界的事物无动于衷,感受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丧失了。而外聚焦模式则正好与之相反,叙述者如同局外人或旁观者,只能描述看到的、听到的和观察到的,而不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内聚焦模式中,叙述者既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也不是局外人,他寄居于某个人物之中,用来告诉读者那些需要知道的东西。内聚焦是一种最为复杂的叙事模式,它克服了自动化带来的机械与漠然,使读者获得了丰富与生动的感受,产生了陌生化效果。因此它往往更适合曲折巧妙地讲述情节简单的故事。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设计了青年商人尼克这一人物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他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尼克从中西部到纽约搞股票投机,长期寄居长岛。他是盖茨比的近邻、黛西的远房表兄、汤姆的大学同学等。故事就是通过他的耳闻目睹、观察与反应逐步展开的。从文本上看,“盖茨比的故事”包含在“尼克的故事中”,但作者的创作意图就在于搭尼克的台,唱盖茨比的戏。作者独具匠心之处还在于让尼克完成叙事任务的同时,也毫不逊色地表演着自己的角色,深化着小说的主题。尼克既置身于所有事件之中又游离于外,所有事情与其皆无利害关系。这种双重身份既便于他对事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价,又可降低小说的虚构性,增强真实感。尼克还是小说中唯一性格有所发展的“立体式”人物。最初他怀着美丽梦想从西部来到东部追寻自己的理想,然而盖茨比悲凉的结局却使他领悟到所谓的美国梦只不过是虚幻和飘渺的海市蜃楼,他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重要变化,他毅然回到了保留有传统社会价值和理想的西部家园。尼克的人物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自己:一方面,作为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菲氏理解人们追求美国梦的执着;另一方面,他又不完全与当时的社会融为一体,他看清了社会表面上的繁荣和实际上的衰落,看清了人们纸醉金迷外表掩盖下的精神危机,通过盖茨比,他希望读者能认真思考传统道德规范的价值,希望人们能重新找回失去的尊崇道德的精神家园。正是尼克这个人物所蕴含的深层意义给读者的思维留下巨大空间,引导读者钻研文本背后的内容,延长了阅读的审美体验,取得了较好的陌生化效果。
  另外,作为同故事叙述者,尼克可以很好地控制叙述距离。如小说开头采用倒序法,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接着在回顾里,小说也不将盖茨比一下全盘托出,而是使其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出场艺术。这种欲言又止、人物描写隐隐绰绰、故事讲述曲折含蓄的方法形成了既真又幻,既显又隔的叙事效果,使读者有猜测、有陌生感、有新鲜感,从而增强了感知的难度,延长了感知的时间,这也正是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模式的显著特点。
  五 语言运用的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曾指出艺术语言是实现陌生化过程的重要保证与条件。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将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变形,通过复杂化、艰深化的形式使原本平淡无奇的词语表达出超越本身的含义,激活读者的感受能力。陌生化语言的使用帮助展现了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在语言运用上,大量的意象和丰富的象征频繁出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起着陌生化的特殊效果。这些以具体事物表抽象意义的象征,统一了小说的结构,扩大了小说的内容含量,加深了小说的主题意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最引人注目、最具深远象征意义的就是黛西居住在东埃格码头的绿灯。作者用它象征盖茨比对未来的梦想以及这一梦想的最终凋零。它首次出现在第一章结尾处,盖茨比在黑暗中向它走去,伸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盏绿灯。第五章中这盏灯再次出现,盖茨比与黛西幽会时突然意识到那盏灯对他的巨大意义已经永远地消失了。小说结尾处第三次提到绿灯,盖茨比死后,尼克想象着盖茨比初次看到那盏绿灯时所感受到的惊奇,盖茨比执着一生追求一个梦,却不知这个梦注定要破灭。绿灯与盖茨比紧密相连,贯穿小说始终,使文本首尾呼应,它曾经意味着梦想和希望,最终却暗示了梦想意义的丧失,它折射出的是光怪陆离的海市蜃楼,象征了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梦,可望而不可及。
  盖茨比的豪宅也是他梦想和幻灭的象征,它述说着盖茨比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人的成功,也暗示了他的梦想的海市蜃楼的性质。每周在盖茨比家举办的奢华晚会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歌舞升平的繁华世象下是道德的沦丧和精神的衰败。晚会上那个戴猫头鹰式的大眼镜的人把盖茨比的大厦比作一个纸牌做成的房子,“即便动了一砖一瓦,整间图书室也有可能倒塌。”最终,不可避免的崩溃来临了,盖茨比失去了生命,失去了黛西,除了尼克甚至没有朋友来参加他的葬礼,曾经豪华的别墅也成了杂乱的庞然大物。豪宅的衰败象征了盖茨比梦想的彻底幻灭。
  如果绿光和豪宅象征了希望和幻灭,那么,在西埃格和纽约之间的一处工业垃圾倾倒地点——灰谷,则意味着对享乐的无节制追求而引起的精神世界的荒芜。它象征了以汤姆和黛西为代表的追求享乐、庸俗浅薄、卑鄙自私、精神空虚的内在本质。所有这些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看见了更多像外之像,读出了更多意外之意,从而使审美过程具有了无尽张力,达到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六 结语
  《了不起的盖茨比》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陌生化的艺术特征,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菲茨杰拉德用他那独特的艺术手法把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与文本的艺术形式紧密连接,给人留下了无限惆怅和思索空间,让人们带着一颗探索的心去挖掘去领悟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体味作品的含义。当我们能够很好地从这些陌生化的表现手法中去回味和思考作品主题内蕴的时候,也就最大限度地达到了小说的艺术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 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张隆溪编:《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三联书店,1986年版。
   [2]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4] 李丽聪:《〈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艺术探析》,《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作者简介:程欣,女,1974—,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开封大学。
其他文献
云计算自2010年来在IT市场的热度持续升温。在各大IT厂商围绕产品开发、应用推广、市场拓展等层面的努力之下,云计算落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大量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已经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丰富的物产,众多的民族,使得饮食文化异彩纷呈。黔菜素以辣香、异酸、善用蘸水、时尚火锅和民族风味小吃为特色,历史虽不长,但发展很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一生著述颇丰,在创作生涯的前20年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为读者所熟知的有《小伙儿古德曼·布朗》、《教长的黑面纱》、《胎记
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雄伟壮观地横亘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在山脉东部,海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周围,奔腾在喜马拉雅山北麓、冈底斯山南麓谷地的雅鲁藏布江将喜马拉雅山脉冲
摘要《圣经》是西方社会流传最广、发行量最大、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宗教领域,渗透到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文学家们历来公认《圣经》本身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在英美文学中更是形成特有的“圣经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研讨,能加深我们对《圣经》对英美文学影响的认识。  关键词:《圣经》 英美文学 圣经现象 文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圣经》既是一部
时下,购物讨价还价已成习惯。孙子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如能抓住店主心理,善用以下“孙子兵法”,就能在讨价之战中百战百胜。 借刀杀人 顾客购物时稍不 Now, shoppin
村上春树的这部新作《天黑以后》在他典型的村上春树式形塑角色的技巧上,大胆地向自我的风格挑战,首次使用了“探头体”和完全第三人称的手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且
洗涤衣物看起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其中包含着很复杂的化学原理。洗涤的过程就如同一场战争,对阵的一方是顽固的污渍,另一方是由水和洗涤剂组成的军阵。如此一来,一台洗
宋嫂鱼羹,创始人是名曰宋五嫂的杭州厨娘。这道鱼羹的问世及流行,其中蕴藏着几许浓郁的乡情。 浙江自古为鱼米之乡,“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民间用鱼制作羹汤,想必已有很长的
从我记事起,大人们就在我耳边向我说起雷锋了。而我对雷锋却是一无所知。出身贫寒,勤奋刻苦,二十二岁时因公殉职。我对雷锋的所有认识都只是来自书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