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永不落

来源 :神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cool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歌唱家贾世骏
  清晨我来到哨位上,
  常常会产生许多联想。
  看到远方滚动的沙尘,
  想起了平原浩荡的长江。
  看到天边飘舞的金霞,
  想起了故乡起伏的麦浪。
  啊!
  我爱长江,我爱麦浪,
  我把长江麦浪刻在心上。
  夜晚我来到哨位上,
  常常会产生许多联想。
  看到一轮皎洁的明月,
  想起亲人的笑声朗朗。
  看到满天灿烂的群星,
  想起了万家灯火辉煌。
  啊!
  我爱笑声,我爱灯火,
  我为笑声灯火握紧钢枪。
  这首歌叫《哨兵的联想》,是由我作词、贾世骏作曲并演唱的。他在我的作品中不很出名,是因为宣传推广不够,但作品本身是很完整很流畅的好作品,它记录了我和贾世骏的一段情谊。
  在“文革”期间,许多文艺团体都瘫痪了,很难再有演出活动。而只有部队的文艺团体还在活跃着。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不断推出新作品,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特别歌唱家“二马一贾”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明星,就是马玉涛、马国光、贾世骏,成为爱唱歌的青年人竞相效仿的偶像。
  有一次,贾世骏受内蒙古军区之请到我们文工团来做辅导, 使我有机会与之相见。贾世骏名气很大,但人很谦和。我们俩刚刚接触就谈得特别贴心,有些艺术见解是完全一致的。他特别喜欢我的歌词,不仅喜欢,而且拿着我的歌词谱成曲子唱给我听。这让我很感动。真是难遇知音, 我放心大胆地把自己的歌词拿给他。应该说他不仅唱歌有天赋,作曲也有天赋。他的旋律是很美的,几个月下来竟然产生了十几首歌曲,恰好他自己就是歌唱家,演唱不用再找人。只要词曲出来,歌唱自然就有了。经过一段认真准备,我们终于可以去内蒙古电台录音了。
  录音那天很隆重,录音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贾世骏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本来是不错的,但他发现有瑕疵必须重来。利用中间休息时间有人来找他合影留念,签名留念。当然对我也不放过。一个词作家一个歌唱家在人们心里成了可追逐的人物。那天一直录到超过中午时间才结束。
  我们两人都饿了,准备回家饱餐一顿。可是我回家一看愣住了,妻子手受了伤,鲜血直流。我儿子要在院里建个溜冰场。便打开窗户把水管从屋里接到外头,时间一长窗户冻了个冰疙瘩。大冬天无法关窗户,我妻子就用菜刀砍冰块,不小心砍到手上。我见此情景只好把大歌唱家放在家里把老婆领到医院治疗。星期日医生有的不在岗,我便到家里去请。刚才还是无限风光,马上又跌进深谷。好在伤势不特别严重。包扎一下也就好了。在我回到家里时歌唱家还在饿着,那锅焖面已经糊了。目前也就只好吃它了,挑选能吃的吃。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我和歌唱家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快吃饱的时候我两人抬头一看全笑了。我俩满脸、满嘴全是黑。
  这件事, 想起来就好笑。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这里说了贾世骏凡人小事,但这不能代表他的业绩,他的事业是成功的,他的人生是辉煌的。在那封闭的年代,他代表我们国家到苏联、朝鲜、罗马尼亚、日本、印度尼西亚、缅甸、阿尔巴尼亚、越南等国慰问演出。应周总理之请教唱《长征组歌》。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贾世骏同志远去了,我经常在歌声中想起他……
  著名歌唱家胡松华
  我第一次接触胡松华老师是在《东方红》大歌舞当中,我被他唱的蒙古长调所吸引。他的歌声像风一样自由、像流水一樣婉转、像苍天一样高远、像草原一样舒展。我为他的歌声而陶醉,也许就从那时起我爱胡松华上了蒙古族音乐。我从心里追踪着胡松华的足迹。我大学毕业后到内蒙古工作,开始打听胡松华,希望看到他的演出,听到他的歌声。打听的结果是胡松华不是蒙古族,也不在内蒙古工作。他是满族,在北京中央乐团工作,这让我很失望。
  后来,我调到内蒙古军区文工团从事歌词写作。开始试着将自己的诗歌融入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之中。在我写歌词不长的时间,收到太平洋影音公司寄来的新录制的胡松华老师演唱的歌曲专辑,我打开一看上面竟然有我的作品,这让我喜出望外,能够与这位大师合作真是天大的福气。这时我还没有见到过他本人。
  我见到胡老师是在华北音乐节上。
  20世纪90年代初华北音乐节在内蒙古召开,一些歌星大家云集呼和浩特。有一天听说胡松华老师在招待所给大家写字,我下决心去见上一见。我到招待所人们争相把我介绍给胡松华老师。胡老师紧紧地和我握手,“火华同志,你的歌词很有生活气息,诗情画意朗朗上口,我特别喜欢。” 对我这个刚开始学习写歌词的人来说不敢担当。胡老师说大家让一让,我先给我们的词作家写一幅字好不好?
  当时书法写作的条件太差了。没有条案只有茶几,没有画毡只有几张报纸铺垫。没有大中小号各种笔,只有小笔。胡老师就把五六支小笔捆在一起给我写个大字,他一条腿跪在茶几旁边挥毫写下一个大大的“剑” 字。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然后又用小笔写了几行小字: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唐贾岛诗 胡松华书
  上款写着:火华同志藏正
  我感念胡老师的这份情意,也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纯朴的作风,他为人谦和服务基层。时刻不忘关心青年成长。丝毫没有大歌唱家的架子。
  后来我和胡老师经常有些往来,我们相处得很好。但越和他熟悉越感受到他的伟大。他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他在艺术上的贡献是巨大的。通常少数民族歌唱演员挖掘本民族的音乐唱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作品,在中华民族的大舞台上独树一帜。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他却是研究学习多个少数民族的唱法,唱出代表各民族的作品,这是非常难得的。他的万里长歌万里行被大家誉为“壮行边疆十万里,高唱民族百首歌”的创举,这是其他人无法与之相比的。   他向蒙古族歌王哈扎布学习长调,演唱得极有水平。他唱的《赞歌》在审查时得到周总理和陈毅元帅一致的好评。演出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成了红极一时的“蒙古族”歌手。
  他向彝族歌师白素珍学过传统的“海菜腔”唱艺,他的彝族歌曲唱得特别有味道。这些在歌剧《阿诗玛》中有独特的表现。他唱的《马铃响来玉鸟唱》等歌曲在全国广为流传。许多彝族同胞称胡松华“咱们的阿黑哥”。
  此外他曾向西北“花儿王”朱仲禄学习过成套的“花儿”技艺,向维吾尔族歌师阿尼木尼莎学习过古典“木卡姆”唱艺,向藏戏之王扎西顿珠学习“真固”技法的高难唱腔,向朝鲜族歌师金声民学习古典与民间特色的朝鲜族唱艺。他学什么成什么,学什么像什么,被多个少数民族称为“自己的歌唱家”。胡松华老师的贡献实在太大了。他为我们唱出了许脍炙人口的好歌。他在我们心中是一座艺术丰碑。胡老师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他关心晚辈胜过关心自己,他来到呼市只要有空就一定见一见,平时打电话来问问工作情况身体情况也经常传授他的养生心得体会,他把书法与歌唱结合起来的方法非常可取。
  20世纪末,胡老师得知“火华文馆”将要开馆的消息非常高兴,他给我写了长达五页纸的祝贺信。写了对我的鼓励与支持,也表达了他对草原蒙古族艺术的热爱,以及他为实现多民族的艺术繁荣而努力的决心和信心。他为我赠送了一副对联:
  飞马草原诗酿酒,
  放歌神州笔注情。
  德德玛是为艺术而生的
  我和德德玛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德德玛请我吃饭。有一天作曲家阿拉腾奥勒到我家来请我,可惜我不在家。那是个星期日我上街了,老阿就到大街上去找,找了几条街未见我的踪影又回到家里等我。我回到家里老阿说,快走,德德玛今天请咱们吃饭。老阿说,这几年德德玛唱咱们的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获得极大的成功。得到文化部颁发的表演奖,作品在中央电台用20多种语言向世界进行介绍。她准备让咱们给她写一些新作品,搞一个德德玛个人独唱音乐会,把事业再向前推进一步。我们来到德德玛家。德德玛为请我们煞费苦心。因为家里地方窄小,她临时借了团部的一间办公室做接待室。在那个食物紧缺的日子里,开了几瓶罐头,那已经是很大的破费了。她还让家乡的一位旗委书记也来作陪。这可真是太隆重了。我有几分感动也有几分拘谨。当时,我对德德玛的要求都一一答应下来,并且一一落实。德德玛想搞一个个人独唱音乐会,让我写一些新作品,我答应“行”。她还要唱一些蒙古民歌和外国歌曲,让我给翻译歌词大意。我说我不懂蒙古语、英语,要先有第一翻译人,他把歌曲原意翻译出来,我在这个基础上再改成诗情画意的歌词大意才行。
  在此后的日子,三个人词曲演唱紧锣密鼓地进行训练和创作。我得了感冒,老阿也发了高烧。他说有的人一生无事可做,而我们要加班加点地工作,这是命吗?我说这说明你有才能。没有才能的人想累也没人用他。
  我们的努力成功了。录音播出后,影响极其强烈,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农村,在山区,在草原到处都弥漫着德德玛的歌声。在飞机上、火车上都能听到我们的作品。蒙古族声乐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德德玛时代。
  当时除了主打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之外,还有《请喝一碗马奶酒》《道尔吉,你为什么不高兴》《草原姑娘爱上科研迷》《睡吧,睡吧,赛音呼罕》《狮子大王选歌手》等等作品也为大家所熟悉。
  正当德德玛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幸降临在她的身上。在日本的一次演出中她得了脑出血,摔倒在舞台上。抢救过来之后她右半部分偏瘫。德德玛没有倒下,她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她坚强地活下来,用生命放声歌唱。她用不听话的右手抓豆子,撒在地上,再一粒一粒捡起来。捡不起来她坐在地上哭,骂自己无能。然后再接着训练。她家住在13楼,她坚持一步一步爬楼梯,爬不动时歇一下鼓励自己继续前进。在她的刻苦努力下她终于站了起来,而且继续走上舞台为大家献上一个又一个好的作品。
  德德玛的贡献是巨大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经她演唱成为世纪经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音乐教材,编入亚太歌曲集中。经她演唱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从草原来》《蓝色的蒙古高原》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1989年,在全国十大女歌唱家比赛中获第一名。1991年,随少数民族艺术团赴蒙古国演出获蒙古国国家文化艺术最高奖。
  德德玛名望越来越大,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但她不忘旧情。2010年我需要动眼科手术,德德玛给我介绍了北京一个很好的大夫,使我得到很好的治疗。我们全家都感谢她。在2015年春节期间我们两家人的聚会上德德玛深情地说:“我是幸运的。得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样好的作品。一个好的作品立起一个好的歌手,如果没有这个作品我也出不来。我要感谢火华老师。没有火华老师的歌词就没有阿拉腾奥勒老师的曲子,没有阿老师的曲子也就没有我德德玛。” 这几句话让我心里很热,与德德玛合作是对的,再苦再累也值得。
  德德玛是为艺术而生的。她的生命里只有艺术。为了艺术她可以献出一切。德德玛用生命诠释艺术,她的艺术就永远有生命力。
  著名歌唱家马玉涛
  说起歌唱家马玉涛和内蒙古有不解之缘,她在14岁时参军到绥远军区文工团工作。绥远后来成了内蒙古。她对内蒙古军区文工团的人很亲切,总觉得是自己的老部队。当年她在绥远军区文工团里担任独唱、合唱,打过扬琴,管过服装,领导让干什么她都干得很好,吃苦耐劳无怨无悔。
  后来,马玉涛调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工作。依然是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一行爱一行,不干则已,干就干到最好。她除了在本团演出外还经常到前线、边防、救灾第一线参加慰问演出。她说我不是“海参、燕窝,我是老百姓喜欢的窝头咸菜。 只要群众需要我,我都会去演出的。我的任务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在业务上,她虚心向老师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丰富自己的演唱技巧。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为大家心目最喜欢的歌唱家,在20世纪,马玉涛的名字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由她演唱的歌曲很快便在全國各地广为流传,如《见了你们格外亲》《老房东》《众手浇开幸福花》等等。让人最难忘的是她的《马儿呀,你慢些走》让人们百听不厌。她的歌声悠扬婉转声情并茂荡气回肠。把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所有听过她演唱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成了风靡一时的作品。   一路走来,马玉涛硕果累累,成就非凡。她先是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金奖、后又在一至四届全军会演独唱比赛中获一等奖。在那个年代哪里出现一个好歌手,常常被人说成某某地区的马玉涛。这被认为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我和马玉涛都是解放军代表团成员。朝夕相处,马老师很热心地关照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志。她发现我喜欢书法,在休息时间里请一些人写字。她说我不会写字,我领你见个人,他的字写得好。说着她拉着我来到一个房间,这里住着音乐家、书法家、空政文工团团长黄河同志。黄河是当年抗敌剧社的成员,为歌剧《董存瑞》、电影《女飞行员》写过音乐,是全国文联委员,资深书法家。马老师进得门来,没有和周围人打招呼直接把我介绍给黄河。“这是内蒙古军区的词作家火华同志。来,你给他写幅字吧。”说着便裁纸、倒墨忙了起来,还催着快点写。这么熟悉是什么关系呢?我向马玉涛老师打听。马老师笑了:“这一点我忘了告诉你。他是我丈夫。” 这句话引起屋里人们一阵欢笑。黄河给我写了一个条幅“竹雨松风梧叶,茶烟琴韵书声”。马老师又让他写了第二幅字“笔墨当随时代”。她把第一幅字举得高高地给我看。“你看行不行?”说实在的,这幅字写得太好了。黄河的字我在不同场合见过多次,这次给我写的是上乘之作。潇洒飘逸,超然物外,不经意间透出仙风道骨和浓浓的书卷气息。回到家后我把这幅字挂在卧室,百看不厌。黄河在书法界名次不一定靠前,但是这幅字堪称经典,我是把它当成字帖来临习的。每次欣赏总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当然也会想起黄河老师马玉涛老师和那可爱的瞬间……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
  我和吴雁泽的认识是在山东烟台。20世纪90年代,文化部在烟台开全国文化系统党建工作会议。我因为当时兼任内蒙古文化厅机关党委书记,参加了这次会议。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也是由于有党内职务参加这次会议。吴雁泽同志在当时已经很有影响,几乎人人都认识他。但他特别低调,从不张扬,恭恭敬敬地对待每个人。
  我见到吴雁泽,发现他的个头、五官相貌特别像成吉思汗。我当时萌生了一个要写《成吉思汗组歌》的念头。用大型的声乐组曲展现成吉思汗戎马征战的一生,由吴雁泽同志担任主唱。就他这个形象稍加化妆,穿上当年的蒙古族服装,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成吉思汗。再加上他那么诱人的歌声,这个节目肯定走红。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要搞成它绝非易事。
  这次会议安排得比较轻松,晚餐后基本无事。我直接找到吴雁泽谈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我们二人一拍即合。他特别高兴愿意接受这一角色,而且下决心唱好。他对演唱蒙古族歌曲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烟台的日子,我们谈组歌,谈艺术,也谈人生,谈友谊,交流了许多。
  当然组歌的事情我没有联系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费问题。当时自治区拿不出这笔经费。因此也就只好做罢了,吴雁泽表示理解。这件事没成,但我们成了好朋友也是可喜可贺的。
  吴雁泽1940年出生,山东博山人。他的父母都是行医的,他的生活条件从小比我好多了。他很早就酷爱唱歌。195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系统地学习三年西洋唱法,后来又专修民族民间唱法。1964年毕业,分配到中国音乐学院,后来对调到武汉歌舞院担任独唱演员,先后在武汉、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都获得成功。他的老师蒋英告诉他一句话,让他终身受益。蒋英说,“发音要像天鹅绒那样柔美”。他每次发音都在找“天鹅绒”的感觉,终于找到了。所以他的音色特别美,行腔、吐字、韵味都有独到之处。善唱民族特色的歌曲,又有唱西洋作品的深厚功底。他在意大利演唱《我的太阳》引起意大利音乐界的交口称赞,为中国人赢得荣誉。他主要演唱的曲目有《清江放排》《一湾湾流水》《青春之歌》《再见了,大别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等。
  1995年,我和老伴去北京看他,他特别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臨走时他提笔写了一幅字:“火华同志的歌词点燃了草原人们心中的火花。题赠火华文馆 ,丁丑岁末吴雁泽。”我感谢他的真诚与炽爱,永远珍藏这份友情。
  俸丽和她的女儿田震
  田震是红极一时的歌星,她歌迷甚多,“粉丝”如云,还有许许多多的模仿秀。成为一个时代歌后标志性人物。而我认识她并不是她走红时期,而是在她比较小的时候。我是先认识她母亲俸丽之后才认识她的。
  俸丽曾经是成都军区歌唱演员,是瑶族女高音歌唱家。她和从朝鲜回国的志愿军田振华结婚后,就从部队转业,在中央人民电台做音乐编辑工作。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电台有位记者写了一篇广播稿《火红的年华绿色的歌声——介绍词作家火华和他的部分作品》。俸丽看到这篇稿件,她觉得一个汉族同志在少数民族地区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难得,就安排了黄金时段播出,并在广播报上刊登文章予以介绍。时间播出一个小时,时而叙述、时而歌声。介绍了我的生平和作品。这在当时电视不发达,人们主要靠听广播来获取信息的时代,是件很轰动的事情。就连我的老家穷山沟里都知道了这个消息,给我带来很大的鼓舞。后来华北音乐节在内蒙古召开时,她来到呼和浩特并且到我家里访问,她不仅鼓励我搞好创作,还给我的妻子孩子带来一些小礼物,让人倍感温馨。她比我大几岁,人们都亲切地叫她俸丽大姐。这以后两家人就像亲戚一样往来。有一次我到俸丽家,老田大哥非要让我题字不可。
  当时我还没有练书法,怕写不好。我说等练好再写。田大哥不干。非要现在写才行。“等你以后练好,你的字值钱了,我就要不起了。”记得当时我给俸丽大姐写了四句诗:   华夏乐坛一良师,
  江南塞北共人知。
  丹心化作三春雨,
  桃李润开千万枝。
  有一次,我在北京參加词作家的会议。俸丽大姐打来电话让我去她家吃晚饭。她家在中关村,离公共汽车站还有一点距离,她让女儿田震去车站迎接。我晚上如期而至,果然见到了这个小姑娘。田震穿着黑上衣黑裙子,脖子上挂一串小饰物和钢笔钥匙之类的东西。“你是田震吗?”“是!”“我是火华。”“叔叔好!”她的笑容很单纯很开朗。
  那天晚上,俸丽大姐家集中了好多词作家。有北京的陈奎及,江西的颂今,广西的曾宪瑞、黄淑子,等等。俸丽大姐和女儿田震热情地招待我们。酒席宴上,伶牙俐齿的女词作家黄淑子频频向我发动进攻。我想她是看我老实憨厚少言寡语,又是从内蒙古走出去的军人,想试我一试。这正好激发了我的潜能,把我的口才超常发挥出来。我每次反击都有笑话与幽默故事相随,搞得满堂笑语情趣盎然,不仅给俸丽大姐宴会添了彩,还置黄淑子于无奈。几个回合下来,黄淑子说“真没想到火华是个最难对付的人”。一些人说我为什么不去写相声,你要写相声准火。黄淑子很善良热情,三十年后在网上相遇说起此事兴奋不已开心大笑。在当时这情景田震一直在旁看着笑着。听说俸丽大姐有三个儿子,我从来没见过。只有田震不离左右,这是不是为了培养田震的音乐爱好做的准备呢?
  事隔不久,田震随演出团来内蒙古演出了。这真是个好消息。果然走上了妈妈的声乐艺术之路了。老田大哥来电话说孩子小,没出过远门,请火叔叔多照顾。我到新城宾馆把田震接回家里,让妻子给她做点可口的饭菜。田震特别懂事,她天资聪颖,待人很有礼貌。来我家不久便和我的儿子郑火女儿郑华交成了好友。在她演出时,我们全家到场观看,她的声音很美很有感染力。但当时,有的人对流行歌曲很排斥。当时我儿子郑火还在上中学就在《呼和浩特晚报》上发表评论为田震姐姐鼓劲助威。尽管文章还很稚嫩,但这有可能算是对田震声乐艺术的最早的评论。
  后来内蒙古电视台录制《大漠之歌》的时候,我请田震唱我写的《沙海蜃楼》《鸣沙》,唱得非常成功。很有震撼力。我感到田震是个有实力的歌手,将来必成大器,有可能成大歌唱家。
  几年过去了,田震的发展让世人震惊,当我再了解她时那是在央视及各大新闻媒体上了。她唱的《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我热恋的故乡》《干杯,朋友》《执着》《野花》《月牙泉》《好大一棵树》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她是全球华语榜中榜最佳女歌手、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手、中国原创音乐全国至尊荣誉歌手。作为歌手,田震太辉煌了。我这支笔很难概括她的成就。我真为田震和俸丽大姐感到高兴。
  最近,听说田震因为身体原因暂别歌坛,我衷心地祝愿她早日康复重返歌坛,再创新的辉煌。
其他文献
一  那年秋天来得正是时候。  风从西岭吹上坡又窜下坡,凋落的黄叶,在熟透的红高粱穗子之间卷腾着,就这样,把姑姑卷走了,也把奶奶卷出一场大病。  那天,姑姑说:娘,我想跟他们一起走。  奶奶便吃惊地看着姑姑,半天没有说出话来。过了一会,见奶奶苍老的脸上便挂着混沌的泪水。还是爷爷见过世面,听了姑姑的话并没有感到吃惊。他把手中的青铜烟袋锅子往楸木炕沿嘭嘭地磕了两下,之后平静地说:咋了,想去打仗?  我
期刊
5月26日,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京发布成立同仁堂养老产业基金,同时启动同仁堂北京健康养老项目,同仁堂养老子品牌“粹和”也在现场揭幕,这标志着百年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健康养老全國战略正式全面实施。  北京同仁堂养老产业基金由北京同仁堂集团携手中原高速、太阳纸业等投资者共同设立,规模约10亿元,首期已到位资金4.7亿元。该基金计划用5~7年时间打造北京同仁堂健康养老全国连锁运营项目,将重点
期刊
几乎所有人的印象里,格律诗是万分考究的魏晋风度、唐宋风景,是诗歌界的男神女神,近亵远疏,芳泽难亲。毋庸讳言,这是一颗不能轻易触碰的文学明珠。所以,创作格律诗与创作近现代的白话诗的通俗叫法区别颇大,前者谓作诗,后者谓写诗。两个汉字动词的意义并无差别,而区别不言而喻,前者显然谨慎得多。诗人在缺少准备作诗的某些必备条件而轻率触碰诗歌,常被视为对诗歌的大不敬。这样说的目的并不是想令不少诗人丧气,或者止步,
期刊
合肥光明老年护理院是一家集医疗、养老、护理、康复、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综合护理院。养老院于2014年成立,坐落于合肥市环湖东路572号,建筑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总床位500张,医疗床位96张。光明护理院主要以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慢性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为服务对象,向老人提供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是一家极具特色的医养结合式
期刊
俄罗斯为陈昊苏授勋  2006年是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成立50周年,应俄方邀请,中国派出友好代表团。 我作为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这次活动。陈昊苏同志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又是中俄友好协会会长,这次是由他率团前往的。  10月23日下午3时,俄中友协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莫斯科社会大学礼堂举行。主席台上悬挂着以熊猫和熊为标志的俄罗斯中国友好年活动的图案。陈昊苏、伊万诺夫、季塔连科、库里科娃、朱可夫、
期刊
深秋,西北大漠。  蜿蜒的弱水河泛着粼粼波光,犹如一条细长的玉带,紧紧盘绕在广袤的戈壁上。河床两侧,一片片婀娜的胡杨树,被秋天的漠风染成耀眼的金黄色。  距离胡杨林不远的地方,神舟友谊大桥飞架南北,横跨在宽阔的河面上。  这里,就是世界闻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自1958年10月组建以来,一代代大漠航天人大力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扎根戈壁、逐梦太空,先后打出一系列“争
期刊
近来网上热传一段“广场舞大妈抢场地与小伙大打出手”的视频,引发社会热议,甚至中央电视台也对此事进行了跟蹤报道。事情发生在洛阳市王城公园的篮球场,一群跳广场舞的老人与在此打篮球的小伙子因争夺活动场地产生矛盾,从口角升至肢体冲突,并导致年轻男子受轻微伤。事情惊动了120,闹到了派出所,公园出于安全考虑临时关闭了篮球场,协调双方商量场地分时共用,结果双方都不肯让步,仍在僵持。  又是一起广场舞惹来的祸端
期刊
1986年出生的孙建芳正值最好的年华,外表看起来还像个小姑娘,可实际上她已经算是一个老院长了。2010年大学一毕业就投身养老事业,一干就是7年多。2013年担任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振亚老年公寓院长,至今也有4年了。入行7年,她把养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入住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养老这个充满了爱的事业。2015年,她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爱心护理工程“模范院长”称号,2
期刊
怎样正确理解养老建筑标准化设计  国家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  国家近期很重视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一方面,国家近些年制定了诸多养老标准化的政策,大多与养老服务相关,例如在2013年出台的《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规划(2013~2017)》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养老服务业标准化的相关政策,例如北京市2015年出台了《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
期刊
目前社会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高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慢性病老年人、空巢老年^数量持续增长。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突出,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即多重用药。口服药用药种类≥5种,即认为多重用药。多重用药和潜在不适当用药是临床中老年人用药较突出的问题,多重用药有可能导致健康状况的恶化,例如营养不良、骨折、跌倒等。不适当用药可能造成病人用药依从性差和在常规药物治疗初期时不易发现的药源性疾病。因此,安全合理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