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房屋建筑工程外墙渗漏是工程中的一大通病,但只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外墙渗漏的产生是可以做到的。现仅就外墙渗漏问题,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关键词】 裂缝 事故处理
前言
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房屋建筑外墙施工的质量通病明显增加,外墙的渗透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当雨季到来的时候,建筑物外墙渗水现象尤其严重,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装饰效果,针对建筑物的渗漏实际情况,我们对从建筑物墙体砌筑的质量、外墙抹灰及外砖的的施工质量、外墙洞口的处理、铝合金或塑钢窗框与墙体连结以及屋面施工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一、 墙面砌筑施工不良
1、在砖砌体施工中,产生外墙渗漏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⑴ 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足80%,竖向灰缝砂浆不足,为雨水渗漏预留了内部通道。
⑵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或板底时,没有用砌斜砖顶至梁、板底,随着砌体因灰缝受压缩变形,造成墙体下沉,斜砌砖体与梁、板间形成间隙,外墙抹灰或刮糙时,在此间隙处形成裂缝。
⑶ 框架柱与填充墙间的拉接筋不满足砖的模数,砌筑时折弯钢筋压入砖层内,形成局部位置砌体与柱间产生较大的间隙,抹灰时该处易产生裂缝。
2、预防措施
⑴ 改善砂浆和易性,应用“三一砌筑法”对墙体进行砌筑,严禁用干砖砌墙,确保灰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
⑵ 墙体与梁柱交接面,应清理干净垃圾余浆,砖砌体应湿润,砌筑墙体不可一次到顶,应分二至三次砌完,以防砂浆收缩,使墙体充分沉实,另注意墙体平整度检测,以防下道工序批灰过厚或过薄。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间隔15 天后,再将其补砌挤实,并用水泥砂浆将斜向砖缝嵌填密实。
⑶ 按砖的模数,在框架柱上植筋。
二、 外墙抹灰或外墙面砖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1、外墙抹灰空鼓、裂缝或外墙面砖产生渗漏原因有:
⑴ 外墙抹灰空鼓、裂缝。
⑵ 面砖脱落,未认真勾缝。
⑶ 使用了翘曲、开裂或缺角的面砖。
2、预防措施
⑴ 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脚手孔等孔洞填堵密实;砼墙表面凸出较大的地方要事先剔平刷净,并用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喷水养护,增大砂浆与基层的粘结力。
⑵ 抹灰工程宜在砌体砌筑完毕后45 天进行,至少不得少于30 天。
⑶ 砖砌体抹灰前一天,应对施工墙体浇水湿润,让基层吸足水分,以抹底灰后,用刮杠刮平、搓抹时砂浆保持潮湿柔软为宜。
⑷ 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待每层终凝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抹灰。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10mm。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砼梁、柱的中部。
⑸ 外层粉刷必须设置分割缝。窗台、阳台等处粉刷的坡度不小于29%,不得出现排水不畅现象。
⑹ 夏季应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气温高或风大时施工应加强养护,防止水泥砂浆过早失水产生裂缝。整个抹灰施工应尽可能避开高温(气温高于30℃)和低温(温度低于5℃)的季节。每层抹灰终凝后,要洒水养护3d~5d。
⑺ 窗台抹灰后应加强养护,以防止水泥砂浆的收缩内力和由窗间墙及窗台下的墙身自重大小及沉陷不同产生的负弯矩引起的外力组合在一起,加速产生抹灰的裂缝。
⑻ 水泥砂浆抹灰时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砂宜用中、粗砂,不可使用细砂、粉砂,其含泥量不得超过2%。
⑼ 温度裂缝经常发生的地方,在墙身两侧布钢丝网或塑料网,然后用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打底,再抹面层。
⑽ 粘贴面砖前,应先将面砖在清水中浸泡2 个小时,然后取出晾干。使用时达到外干内湿,待中层抹灰终凝后,方可进行粘结。
⑾ 面砖粘结完工后,认真清理面砖缝内的残余砂浆,喷水湿润后,用1:1 水泥砂浆勾缝。勾缝要凹进面砖1mm。勾缝砂浆要嵌填密实,接搓处要平整,不留孔隙。
⑿ 在镶嵌外墙分格条时,要带浆均匀、饱满、镶嵌牢固、密实。
⒀ 抹各层灰和贴面砖后,均要注意养护。
三、 外墙洞口处理的不科学
1、因外墙洞口处理不当引起墙面渗漏的原因主要如下:
⑴ 上料口封堵砌筑时,与原有洞口接搓不严。
⑵ 工程竣工后,用户在墙体上凿取空调管洞、太阳能热水器管孔排气扇孔洞等,造成墙体及外粉裂缝。由于条件的限制,住户及装修者,无法对此进行认真的处理。
⑶ 剪力墙施工时的螺栓套管在内外粉前,未认真进行封堵。
2、预防措施
⑴ 上料口留洞时,严格控制退搓灰缝平直度及咬搓深度,确保后砌墙上部灰缝容易塞严。封堵洞口时,要认真清理留搓处的砂浆及杂物,保证退搓灰缝平直度,使接搓处部位顺线。
⑵ 设计时预留空调、换气扇等洞口。架眼用半砖、防水砂浆封堵,并用1:3 水泥砂浆抹平,封堵前要认真清理洞孔内杂物并浇水湿润。螺栓套洞应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塞实。洞口封填,应派专人负责实施。
四、铝合金或塑钢窗框与墙体连结不牢,密封不严
1、因窗框与墙体连接不牢引起外墙渗漏的原因如下:
⑴ 墙体洞口尺寸或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窗框与墙体间的间隙未能认真处理,间隙太小,无法填充材料;间隙过大,填充不实。
⑵ 窗洞抹灰内、外粉施工的时间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形成缝隙。
⑶ 施工顺序不当。外粉刮糙后,即安装窗框,造成窗框与墙体间的砂浆不易填实抹平。加之固定窗框的调整垫块残留于窗框下,或拆除后二次填充抹灰质量无法保障。
⑷ 窗安装后,没有在窗框外侧与墙体的连接部位进行密封或密封失效。 ⑸ 窗框材料与墙体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窗框与墙体连接处易产生细小裂缝。
⑹ 窗框与墙体固定不牢,致使窗子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位移,而使密封材料产生裂缝。
2、预防措施
⑴窗洞抹灰最好是一次完成。窗框安装前应对预留洞口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进行窗框固定。
⑵窗框安装应采用A3 镀锌钢件连接固定,连接件厚度不小于1.5mm,距边角的距离不大于180mm,连接件间距不大于500mm。固定时,根据不同的洞口材料,采用规定的固定方法,确保固定牢固可靠。窗框与洞口的间隙,按饰面材料的种类留量。
⑶ 固定后的窗框与墙体间必须留3~5mm间隙,缝隙内应采用无腐蚀、弹性材料填嵌饱满,防止出现空谷或裂缝。表面用嵌缝膏密封,确保水密性及气密性。
五、确保屋面施工质量
外墙渗漏除了要对墙体要采取预防措施,屋面与外墙面联系紧密,屋面节点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及《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明确要求应做好一头(防水层的收头),二缝(变形缝,分格缝),三口(水落口、出入口、檐口)和四根(女儿墙根、设备根、管道根、烟囱根)等泛水部位的细部构造处理。对于解决屋面节点渗漏水问题,从设计上,要求设计人员对这些部位强化处理,详细出图。充分考虑结构变形、温差变形、干缩变形、振动等影响,采用节点密封、防排结合、刚柔互补、多道设防等做法满足基层变形的需要。从施工上,施工前应制定屋面防水施工专项方案,对施工人员要详细交底,让他们对操作要点做到心中有数,以确保节点防水的可靠性。
六、外墙渗漏检验措施
采用连续淋水法,可用φ20 ㎜的水管,采用3kpa 压力水,在建筑物顶层连续淋水6h,观察内墙面和窗边四周有无渗水痕迹。
七、总结语
总之,产生外墙渗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其中一个小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产生渗漏,该质量通病并非不可避免,要解决外墙渗漏的难题,必须从设计方面就开始抓起,必须在设计及施工等各个环节减少渗漏的各种因素,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精心施工,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切实按规范、规定执行,积极学习、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才能实现有效地控制渗漏问题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雍传德,周击,雍世海.房屋渗漏通病与防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4
[2]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DBJ15-1997[S]
[3] GB50207-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关键词】 裂缝 事故处理
前言
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房屋建筑外墙施工的质量通病明显增加,外墙的渗透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当雨季到来的时候,建筑物外墙渗水现象尤其严重,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装饰效果,针对建筑物的渗漏实际情况,我们对从建筑物墙体砌筑的质量、外墙抹灰及外砖的的施工质量、外墙洞口的处理、铝合金或塑钢窗框与墙体连结以及屋面施工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一、 墙面砌筑施工不良
1、在砖砌体施工中,产生外墙渗漏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⑴ 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足80%,竖向灰缝砂浆不足,为雨水渗漏预留了内部通道。
⑵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或板底时,没有用砌斜砖顶至梁、板底,随着砌体因灰缝受压缩变形,造成墙体下沉,斜砌砖体与梁、板间形成间隙,外墙抹灰或刮糙时,在此间隙处形成裂缝。
⑶ 框架柱与填充墙间的拉接筋不满足砖的模数,砌筑时折弯钢筋压入砖层内,形成局部位置砌体与柱间产生较大的间隙,抹灰时该处易产生裂缝。
2、预防措施
⑴ 改善砂浆和易性,应用“三一砌筑法”对墙体进行砌筑,严禁用干砖砌墙,确保灰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
⑵ 墙体与梁柱交接面,应清理干净垃圾余浆,砖砌体应湿润,砌筑墙体不可一次到顶,应分二至三次砌完,以防砂浆收缩,使墙体充分沉实,另注意墙体平整度检测,以防下道工序批灰过厚或过薄。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间隔15 天后,再将其补砌挤实,并用水泥砂浆将斜向砖缝嵌填密实。
⑶ 按砖的模数,在框架柱上植筋。
二、 外墙抹灰或外墙面砖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1、外墙抹灰空鼓、裂缝或外墙面砖产生渗漏原因有:
⑴ 外墙抹灰空鼓、裂缝。
⑵ 面砖脱落,未认真勾缝。
⑶ 使用了翘曲、开裂或缺角的面砖。
2、预防措施
⑴ 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脚手孔等孔洞填堵密实;砼墙表面凸出较大的地方要事先剔平刷净,并用界面剂抹砂浆进行毛化处理,并喷水养护,增大砂浆与基层的粘结力。
⑵ 抹灰工程宜在砌体砌筑完毕后45 天进行,至少不得少于30 天。
⑶ 砖砌体抹灰前一天,应对施工墙体浇水湿润,让基层吸足水分,以抹底灰后,用刮杠刮平、搓抹时砂浆保持潮湿柔软为宜。
⑷ 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待每层终凝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抹灰。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10mm。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砼梁、柱的中部。
⑸ 外层粉刷必须设置分割缝。窗台、阳台等处粉刷的坡度不小于29%,不得出现排水不畅现象。
⑹ 夏季应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气温高或风大时施工应加强养护,防止水泥砂浆过早失水产生裂缝。整个抹灰施工应尽可能避开高温(气温高于30℃)和低温(温度低于5℃)的季节。每层抹灰终凝后,要洒水养护3d~5d。
⑺ 窗台抹灰后应加强养护,以防止水泥砂浆的收缩内力和由窗间墙及窗台下的墙身自重大小及沉陷不同产生的负弯矩引起的外力组合在一起,加速产生抹灰的裂缝。
⑻ 水泥砂浆抹灰时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砂宜用中、粗砂,不可使用细砂、粉砂,其含泥量不得超过2%。
⑼ 温度裂缝经常发生的地方,在墙身两侧布钢丝网或塑料网,然后用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打底,再抹面层。
⑽ 粘贴面砖前,应先将面砖在清水中浸泡2 个小时,然后取出晾干。使用时达到外干内湿,待中层抹灰终凝后,方可进行粘结。
⑾ 面砖粘结完工后,认真清理面砖缝内的残余砂浆,喷水湿润后,用1:1 水泥砂浆勾缝。勾缝要凹进面砖1mm。勾缝砂浆要嵌填密实,接搓处要平整,不留孔隙。
⑿ 在镶嵌外墙分格条时,要带浆均匀、饱满、镶嵌牢固、密实。
⒀ 抹各层灰和贴面砖后,均要注意养护。
三、 外墙洞口处理的不科学
1、因外墙洞口处理不当引起墙面渗漏的原因主要如下:
⑴ 上料口封堵砌筑时,与原有洞口接搓不严。
⑵ 工程竣工后,用户在墙体上凿取空调管洞、太阳能热水器管孔排气扇孔洞等,造成墙体及外粉裂缝。由于条件的限制,住户及装修者,无法对此进行认真的处理。
⑶ 剪力墙施工时的螺栓套管在内外粉前,未认真进行封堵。
2、预防措施
⑴ 上料口留洞时,严格控制退搓灰缝平直度及咬搓深度,确保后砌墙上部灰缝容易塞严。封堵洞口时,要认真清理留搓处的砂浆及杂物,保证退搓灰缝平直度,使接搓处部位顺线。
⑵ 设计时预留空调、换气扇等洞口。架眼用半砖、防水砂浆封堵,并用1:3 水泥砂浆抹平,封堵前要认真清理洞孔内杂物并浇水湿润。螺栓套洞应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塞实。洞口封填,应派专人负责实施。
四、铝合金或塑钢窗框与墙体连结不牢,密封不严
1、因窗框与墙体连接不牢引起外墙渗漏的原因如下:
⑴ 墙体洞口尺寸或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窗框与墙体间的间隙未能认真处理,间隙太小,无法填充材料;间隙过大,填充不实。
⑵ 窗洞抹灰内、外粉施工的时间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形成缝隙。
⑶ 施工顺序不当。外粉刮糙后,即安装窗框,造成窗框与墙体间的砂浆不易填实抹平。加之固定窗框的调整垫块残留于窗框下,或拆除后二次填充抹灰质量无法保障。
⑷ 窗安装后,没有在窗框外侧与墙体的连接部位进行密封或密封失效。 ⑸ 窗框材料与墙体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窗框与墙体连接处易产生细小裂缝。
⑹ 窗框与墙体固定不牢,致使窗子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位移,而使密封材料产生裂缝。
2、预防措施
⑴窗洞抹灰最好是一次完成。窗框安装前应对预留洞口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进行窗框固定。
⑵窗框安装应采用A3 镀锌钢件连接固定,连接件厚度不小于1.5mm,距边角的距离不大于180mm,连接件间距不大于500mm。固定时,根据不同的洞口材料,采用规定的固定方法,确保固定牢固可靠。窗框与洞口的间隙,按饰面材料的种类留量。
⑶ 固定后的窗框与墙体间必须留3~5mm间隙,缝隙内应采用无腐蚀、弹性材料填嵌饱满,防止出现空谷或裂缝。表面用嵌缝膏密封,确保水密性及气密性。
五、确保屋面施工质量
外墙渗漏除了要对墙体要采取预防措施,屋面与外墙面联系紧密,屋面节点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及《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明确要求应做好一头(防水层的收头),二缝(变形缝,分格缝),三口(水落口、出入口、檐口)和四根(女儿墙根、设备根、管道根、烟囱根)等泛水部位的细部构造处理。对于解决屋面节点渗漏水问题,从设计上,要求设计人员对这些部位强化处理,详细出图。充分考虑结构变形、温差变形、干缩变形、振动等影响,采用节点密封、防排结合、刚柔互补、多道设防等做法满足基层变形的需要。从施工上,施工前应制定屋面防水施工专项方案,对施工人员要详细交底,让他们对操作要点做到心中有数,以确保节点防水的可靠性。
六、外墙渗漏检验措施
采用连续淋水法,可用φ20 ㎜的水管,采用3kpa 压力水,在建筑物顶层连续淋水6h,观察内墙面和窗边四周有无渗水痕迹。
七、总结语
总之,产生外墙渗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其中一个小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产生渗漏,该质量通病并非不可避免,要解决外墙渗漏的难题,必须从设计方面就开始抓起,必须在设计及施工等各个环节减少渗漏的各种因素,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精心施工,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切实按规范、规定执行,积极学习、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才能实现有效地控制渗漏问题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雍传德,周击,雍世海.房屋渗漏通病与防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4
[2]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DBJ15-1997[S]
[3] GB50207-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