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张家港市目前共有新型农村社区79个,其中纯动迁安置社区26个,混合型53个,容纳规模达40余万人。目前大量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服务水平、生活便利程度等,均较大程度地优于城市商业社区,形成具有张家港特色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主要呈现三大“推动性”特征:一是农村社区治理的服务内容创新拓展,推动着城市商业社区的服务优化。二是农村社区治理“以小事为抓手,以需求为项目,以居民为主体,以参与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切实改变了政府无限责任的管控角色,促进了基层社会各治理主体的责任重建,推动了整个社会治理的改革前行。三是农村社区治理以党建为引领,构筑的社区领导层、决策层、执行层、议事层等新型社区组织体系,符合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社区、村的自治发展。
以张家港南丰镇新丰社区为例,成立于2011年11月的新丰社区,辖新丰小区、新联花苑、聚成苑3个居民小区。目前,常住居民6500人,预计可容纳居民1.2万人。新丰社区为典型的动迁安置小区,既有南丰镇11个行政村的拆迁安置居民,又有外来安家的新市民。社区创新构筑以“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多元项目、多元治理机制”为基本架构的“五个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为农村社区治理做出示范引领,也为城市商业社区今后的治理改进提供了实践方向。
构建多元主体,优化组织结构。在实践中,新丰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厘清了多元主体,重塑了多元共建的治理格局。一是引领者。坚持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引领、统筹、协调的功能,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引领社区居民自治,统筹调配社区各类资源。二是执行者。在新丰社区,居委会相当于公司经理层,负责执行具体事务,为居民充分参与社区事务提供参与渠道。三是担当者。居民作为治理主体,用主人翁的心态担当起治理任务,用民主协商的机制解决日常公共事务、邻里矛盾等。四是撬动者。新丰社区的事务,除“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部分矛盾纠纷调处”外,其他事务基本都通过社会组织进行项目化运作。社区共有社会组织39家,运作包括巧手聚乡邻、法律工作室等60多个服务项目。运用这些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撬动社会资源,引进社会力量,满足居民需求。五是共建者。派驻社区或周边辖区的政府组织、事业单位,为社区提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教育医疗等服务,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设施支持,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搭建多元平台,拓展参与渠道。新丰社区搭建了五大平台,为多元主体的横向联系、多元参与提供了渠道,从而构筑起社区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横向联系的网状结构。一是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新丰社区400平方米的全市首家好邻里服务中心,是社区服务主平台。服务中心梳理各类社区服务工作,统合行政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志愿公益服务及个性化服务,打造“大服务平台”的社区服务新模式。二是设立社区民主议事平台。建立居民议事会制度,议事会成员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业委会、物业企业、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方面的代表组成,积极引导社区各方力量按照规范的程序对社区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逐步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相结合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社区民主监督平台。成立社区工作评议会,以居民满意度和社情民意知晓度为评议导向,对社区各治理主体的履职情况、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情况等进行评议监督。四是设立社区矛盾调处平台。创设“居意坊”,以楼道为单位,由具有较高威望的党员、居民代表、法律志愿者组成“三元一格”调解工作坊,针对邻里间发生的纠纷及时化解,做到小纠纷不出楼道,大矛盾不出社区。构建“法律工作室+法律志愿者”矛盾调处新模式,调动专业力量参与社区矛盾调处。五是设立社区信息网络平台。除利用社区电子屏、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电子手段外,新丰社区更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发动党员收集居民需求,形成服务信息收集网络,动态满足居民需求。
推动多元服务,提升生活品质。一是行政类服务。新丰社区“好邻里服务中心”主要提供人口计生、社保、民政等七大类共26项行政服务。二是便民类服务。便民类服务主要通过两个平台实现:便民消费类的12345分中心和为居民提供衣食住行服务和为家庭妇女提供灵活就业机会,也为拆迁居民增收开辟了渠道。三是社区公益服务。以“五金”(金手杖、金雏菊、金之盾、金乡里和金管家)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积极解决社区内“老、幼、妇、青、新”群体的不同需求。“五金”志愿服务项目以党组织引领、政府资助、社会运作、居民参与为运作模式,项目前期以志愿服务为主。目前,为提高服务质量和项目运作可持续性,调整为志愿服务和商家服务相结合形式。
创新多元公益,促进项目运作。新丰社区以“五金”服务品牌为抓手,推进多元公益项目。“五金”服务下设25项服务全部实行项目化运作,其中“金雏菊”四点半课堂项目、“金手杖”为老服务项目、“金乡里”社区综合项目,由市、镇公益服务中心出资运行,“金管家”关爱新市民项目由移动公司运行,“金之盾”维权项目由法律工作室运行,其他项目结合居民积分服务互换机制,由党员、志愿者分别认领。“金手杖”壮老人帮老老人居家养老项目,主要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失独老人为服务对象。社区以每月100元补贴标准,筛选50~60岁的壮老人,为老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免费送餐等居家养老服务,使居家养老资金的发放落细落小落实。“金雏菊”四点半课堂活动,解决放学后的社区青少年无人照顾问题。组织“五老”人员和青年志愿者担任义工,开展“四点半”课堂活动,深受社区青少年和家长欢迎。“金乡里”巧手聚乡邻活动,通过开展各类DIY活动,锻炼居民动手动脑能力,在活动中增进邻里沟通,活动产品义卖增加了活动经费。金之盾法律工作室,由“中国好人”、金牌调解员倪永祥领衔,联动公、检、法、司部门为涉法对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法制宣传、居民议会等服务,引导居民学法、守法、用法、营造社区法治文化。金管家项目为新市民提供安居工程、吴语新音、同城行动、融城行动、阳光行动等服务,引导新市民解决租房难、融入难的实际问题。 优化多元治理,建立多元共治共同体。新丰社区重构了社区微观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转变了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行政运行机制,试图建立社区自治系统与政府行政系统的共生机制,形成党建引领带动、政府依法行政、社区自主管理、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除上述党建引领的动力机制、民主协商的参与机制外,新丰社区还创设了五大多元共建机制:一是“三约三会”协商机制。建立了“三约三会”制度,“三约”即社区与党员干部之间、社区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约定,“三会”即民情征询会、民主协商会、监督评议会。二是“四方联系”的共治机制。为加强小区管理,新丰社区引进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业主委会,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形成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和物业公司组成的四方联系机制。三是积分管理的互换机制。成立社区“民生银行”,通过居民日常行为进行积分,积分兑换社区的服务红利,比如免费照顾孩子、免费车辆维护管理、电器购买打折,等等,形成了互帮互助、互利互惠的社区风尚。四是网格管理帮扶模式。由党组织牵头调整网格化运作方式,推动“党建网格”、“社建网格”、“文化网格”的“三网融合”,在网格区域内形成守望相助、邻里共建的亲情网络。五是资源共享的对接机制。社区每年接受民政专项资金等各条线拨款等共计65万元。2014年、2015年吸纳社会资金(居民个人、移动、金厦、一品堂、烟草公司捐助)12万元。2014、2015年仅社区公用经费、办公经费支出约为35万元。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居民心坎上?新丰社区摸索出了自己的有效办法。比如,居家养老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老人每人每天发放10元伙食补助。但这个10元如果直接发到老人手里,一些独居老人无法做饭或者舍不得用,仍然吃不到可口的热饭菜。社区设计了“壮老人帮老老人”项目,为独居老人在同一楼道物色相对年轻的老人,自己做饭时多做一点,叫上独居老人一起吃,获得补贴8元,这样既保证了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也增进了邻里感情。比如社区爱心企业家运作的“7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项目,由爱心企业家聘用社区老理发师,对70岁老人免费理发,按照每位老人5元的费用跟企业家结算,丰富了社区的服务资源,独特的老年理发也增添了社区“记得住乡愁”的传统味道。
目前,张家港市城市商业社区共有126个,面临着社区经费不足、管理人才老化等问题。虽然城乡社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农村社区建设的成功做法不一定能全盘复制到城市商业社区,但两者之间也有一些共性特征。现阶段,城市商业社区亟待通过农村社区的经验复制、人财物的梳理、体制机制的调整,进行新一轮的解决。过去以城带乡的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在社区治理与服务这一领域有所倒挂,今后的社区治理将走上以乡带城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钱国华
以张家港南丰镇新丰社区为例,成立于2011年11月的新丰社区,辖新丰小区、新联花苑、聚成苑3个居民小区。目前,常住居民6500人,预计可容纳居民1.2万人。新丰社区为典型的动迁安置小区,既有南丰镇11个行政村的拆迁安置居民,又有外来安家的新市民。社区创新构筑以“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多元项目、多元治理机制”为基本架构的“五个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为农村社区治理做出示范引领,也为城市商业社区今后的治理改进提供了实践方向。
构建多元主体,优化组织结构。在实践中,新丰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厘清了多元主体,重塑了多元共建的治理格局。一是引领者。坚持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引领、统筹、协调的功能,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引领社区居民自治,统筹调配社区各类资源。二是执行者。在新丰社区,居委会相当于公司经理层,负责执行具体事务,为居民充分参与社区事务提供参与渠道。三是担当者。居民作为治理主体,用主人翁的心态担当起治理任务,用民主协商的机制解决日常公共事务、邻里矛盾等。四是撬动者。新丰社区的事务,除“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部分矛盾纠纷调处”外,其他事务基本都通过社会组织进行项目化运作。社区共有社会组织39家,运作包括巧手聚乡邻、法律工作室等60多个服务项目。运用这些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撬动社会资源,引进社会力量,满足居民需求。五是共建者。派驻社区或周边辖区的政府组织、事业单位,为社区提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教育医疗等服务,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设施支持,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搭建多元平台,拓展参与渠道。新丰社区搭建了五大平台,为多元主体的横向联系、多元参与提供了渠道,从而构筑起社区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横向联系的网状结构。一是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新丰社区400平方米的全市首家好邻里服务中心,是社区服务主平台。服务中心梳理各类社区服务工作,统合行政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志愿公益服务及个性化服务,打造“大服务平台”的社区服务新模式。二是设立社区民主议事平台。建立居民议事会制度,议事会成员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业委会、物业企业、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方面的代表组成,积极引导社区各方力量按照规范的程序对社区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逐步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相结合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社区民主监督平台。成立社区工作评议会,以居民满意度和社情民意知晓度为评议导向,对社区各治理主体的履职情况、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情况等进行评议监督。四是设立社区矛盾调处平台。创设“居意坊”,以楼道为单位,由具有较高威望的党员、居民代表、法律志愿者组成“三元一格”调解工作坊,针对邻里间发生的纠纷及时化解,做到小纠纷不出楼道,大矛盾不出社区。构建“法律工作室+法律志愿者”矛盾调处新模式,调动专业力量参与社区矛盾调处。五是设立社区信息网络平台。除利用社区电子屏、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电子手段外,新丰社区更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发动党员收集居民需求,形成服务信息收集网络,动态满足居民需求。
推动多元服务,提升生活品质。一是行政类服务。新丰社区“好邻里服务中心”主要提供人口计生、社保、民政等七大类共26项行政服务。二是便民类服务。便民类服务主要通过两个平台实现:便民消费类的12345分中心和为居民提供衣食住行服务和为家庭妇女提供灵活就业机会,也为拆迁居民增收开辟了渠道。三是社区公益服务。以“五金”(金手杖、金雏菊、金之盾、金乡里和金管家)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积极解决社区内“老、幼、妇、青、新”群体的不同需求。“五金”志愿服务项目以党组织引领、政府资助、社会运作、居民参与为运作模式,项目前期以志愿服务为主。目前,为提高服务质量和项目运作可持续性,调整为志愿服务和商家服务相结合形式。
创新多元公益,促进项目运作。新丰社区以“五金”服务品牌为抓手,推进多元公益项目。“五金”服务下设25项服务全部实行项目化运作,其中“金雏菊”四点半课堂项目、“金手杖”为老服务项目、“金乡里”社区综合项目,由市、镇公益服务中心出资运行,“金管家”关爱新市民项目由移动公司运行,“金之盾”维权项目由法律工作室运行,其他项目结合居民积分服务互换机制,由党员、志愿者分别认领。“金手杖”壮老人帮老老人居家养老项目,主要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失独老人为服务对象。社区以每月100元补贴标准,筛选50~60岁的壮老人,为老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免费送餐等居家养老服务,使居家养老资金的发放落细落小落实。“金雏菊”四点半课堂活动,解决放学后的社区青少年无人照顾问题。组织“五老”人员和青年志愿者担任义工,开展“四点半”课堂活动,深受社区青少年和家长欢迎。“金乡里”巧手聚乡邻活动,通过开展各类DIY活动,锻炼居民动手动脑能力,在活动中增进邻里沟通,活动产品义卖增加了活动经费。金之盾法律工作室,由“中国好人”、金牌调解员倪永祥领衔,联动公、检、法、司部门为涉法对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法制宣传、居民议会等服务,引导居民学法、守法、用法、营造社区法治文化。金管家项目为新市民提供安居工程、吴语新音、同城行动、融城行动、阳光行动等服务,引导新市民解决租房难、融入难的实际问题。 优化多元治理,建立多元共治共同体。新丰社区重构了社区微观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转变了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行政运行机制,试图建立社区自治系统与政府行政系统的共生机制,形成党建引领带动、政府依法行政、社区自主管理、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除上述党建引领的动力机制、民主协商的参与机制外,新丰社区还创设了五大多元共建机制:一是“三约三会”协商机制。建立了“三约三会”制度,“三约”即社区与党员干部之间、社区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约定,“三会”即民情征询会、民主协商会、监督评议会。二是“四方联系”的共治机制。为加强小区管理,新丰社区引进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业主委会,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形成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和物业公司组成的四方联系机制。三是积分管理的互换机制。成立社区“民生银行”,通过居民日常行为进行积分,积分兑换社区的服务红利,比如免费照顾孩子、免费车辆维护管理、电器购买打折,等等,形成了互帮互助、互利互惠的社区风尚。四是网格管理帮扶模式。由党组织牵头调整网格化运作方式,推动“党建网格”、“社建网格”、“文化网格”的“三网融合”,在网格区域内形成守望相助、邻里共建的亲情网络。五是资源共享的对接机制。社区每年接受民政专项资金等各条线拨款等共计65万元。2014年、2015年吸纳社会资金(居民个人、移动、金厦、一品堂、烟草公司捐助)12万元。2014、2015年仅社区公用经费、办公经费支出约为35万元。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居民心坎上?新丰社区摸索出了自己的有效办法。比如,居家养老资金对符合条件的老人每人每天发放10元伙食补助。但这个10元如果直接发到老人手里,一些独居老人无法做饭或者舍不得用,仍然吃不到可口的热饭菜。社区设计了“壮老人帮老老人”项目,为独居老人在同一楼道物色相对年轻的老人,自己做饭时多做一点,叫上独居老人一起吃,获得补贴8元,这样既保证了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也增进了邻里感情。比如社区爱心企业家运作的“7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项目,由爱心企业家聘用社区老理发师,对70岁老人免费理发,按照每位老人5元的费用跟企业家结算,丰富了社区的服务资源,独特的老年理发也增添了社区“记得住乡愁”的传统味道。
目前,张家港市城市商业社区共有126个,面临着社区经费不足、管理人才老化等问题。虽然城乡社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农村社区建设的成功做法不一定能全盘复制到城市商业社区,但两者之间也有一些共性特征。现阶段,城市商业社区亟待通过农村社区的经验复制、人财物的梳理、体制机制的调整,进行新一轮的解决。过去以城带乡的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在社区治理与服务这一领域有所倒挂,今后的社区治理将走上以乡带城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