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词句训练,提高阅读技巧,充分启发学生质疑,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等方面探索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能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这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研究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必须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如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阅读活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浅见。
一、善于诱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知识应由学生通过主动的认知活动自行建构,学生通过外在的活动,引发内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学生童年时代大都好奇、好问,喜欢听故事,看图书,我们教师可以对他们说:倘若你们能好好学习,懂得读书的窍门,自己读起书来就特别有味道。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通过读书能懂得许多道理,知道很多知识等。教师不断鼓励他们自己去找有图有文、图文并茂的读物看。这样他们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读的能力和习惯也就开始形成了。
二、加强词句训练,提高阅读技巧。
要想学生阅读,先得抓好词语、句子的教学。这好比砌房子,必须先有砖瓦、水泥和石灰等建筑材料一样。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和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说上,也就是口头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体会含义,感悟情感。如《背影》开头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教师引导学生如将此句改为:“我和父亲有二年没有见面了”或改为“我与父亲已经有二年没有见面。”很明显第一句和原句相比少了一个字“已”,第二句少了一个字“了”,原句所表达的对自己二年没能见到父亲的时间之长,遗憾内疚之情在改句中就没有表达出来,所以“已”和“了”两字应重读,应饱含感情阅读。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原句的感情。……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语言和感悟语言的能力。
三、充分启发学生质疑,培养阅读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问题来,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没价值,老师也要给予鼓励。时间一长学生也就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让学生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正如大教育家孔子说的那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一经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阅读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如:建立班级图书库、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优化读书环境等。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参与,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反过来,不断提高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促进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这样一来,学生则进入一个积极、主动阅读的良性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
3.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能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这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研究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必须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如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阅读活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浅见。
一、善于诱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知识应由学生通过主动的认知活动自行建构,学生通过外在的活动,引发内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学生童年时代大都好奇、好问,喜欢听故事,看图书,我们教师可以对他们说:倘若你们能好好学习,懂得读书的窍门,自己读起书来就特别有味道。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通过读书能懂得许多道理,知道很多知识等。教师不断鼓励他们自己去找有图有文、图文并茂的读物看。这样他们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读的能力和习惯也就开始形成了。
二、加强词句训练,提高阅读技巧。
要想学生阅读,先得抓好词语、句子的教学。这好比砌房子,必须先有砖瓦、水泥和石灰等建筑材料一样。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和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说上,也就是口头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体会含义,感悟情感。如《背影》开头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教师引导学生如将此句改为:“我和父亲有二年没有见面了”或改为“我与父亲已经有二年没有见面。”很明显第一句和原句相比少了一个字“已”,第二句少了一个字“了”,原句所表达的对自己二年没能见到父亲的时间之长,遗憾内疚之情在改句中就没有表达出来,所以“已”和“了”两字应重读,应饱含感情阅读。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原句的感情。……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语言和感悟语言的能力。
三、充分启发学生质疑,培养阅读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问题来,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没价值,老师也要给予鼓励。时间一长学生也就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让学生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正如大教育家孔子说的那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一经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阅读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如:建立班级图书库、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优化读书环境等。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参与,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反过来,不断提高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促进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这样一来,学生则进入一个积极、主动阅读的良性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
3.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