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定标法检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信度及效度分析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ya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骶骨定标法能否有效检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静态站立及步行时的平衡功能.方法 共选取2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采用骶骨定标法、身体节段法检测骶骨标记点和身体重心的平均摆动幅度(MSA)及平均摆动速度(MSV).以身体节段法作为检测身体重心的金标准,采用Bland-Altman(BA)图示法评估骶骨定标法检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信度与效度.结果 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入选患者站立位时X轴MSA 95%一致性区间为-4.42 ~5.14 mm,Y轴为-6.04 ~4.52 mm,Z轴为-1.75~1.31 mm;站立位时X轴MSV 95%一致性区间为-0.08~0.09 mm/s,Y轴为-0.10~0.08 mm/s,Z轴为-0.03 ~0.02 mm/s;步行状态时X轴MSA 95%一致性区间为-185.74~ 105.53 mm,Y轴为-22.57~ 2.76 mm,Z轴为2.76 ~4.43 mm;步行状态时X轴MSV 95%-致性区间为-3.10 ~1.76 mm/s,Y轴为-0.38 ~0.54mm/s,Z轴为-0.07~ 0.02 mm/s效度分析结果显示,站立位时X轴MSA 95%一致性区间为-3.62~2.55 mm,Y轴为-3.95~3.94 mm,Z轴为-7.35 ~ 19.43 mm;站立位时X轴MSV 95%-致性区间为-0.06~0.04 mm/s,Y轴为-0.07~0.07 mm/s,Z轴为-0.12~0.32 mm/s;步行状态时X轴MSA 95%-致性区间为-4.40~4.74 mm,Y轴为-17.35~4.14 mm,Z轴为-7.48~10.58 mm;步行状态时X轴MSV 95%一致性区间为-0.07~0.08 mm/s,Y轴为-0.29 ~ 0.07 mm/s,Z轴为-0.12 ~0.18 mm/s.上述结果表明各项信、效度检验指标其95% 一致性区间均很小,均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结论 骶骨定标法可有效用于检测不同状态下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后的疗效及肌电图分析.方法 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超短波、常规腰椎牵引及动态干扰电治疗,治疗组则在超短波、动态干扰电治疗基础上采用DRX9000型脊柱减压系统进行辅助牵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进行MRI检查,同时检测患者下肢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镜像疗法和运动想象相结合的作业治疗,对照组则增加常规作业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和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后,穴位得气与未得气时脑相关功能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上的差异,并初探针刺足三里的机制.方法 20例健康右利手受试者根据针刺方案的不同分成A组和B组,A组先行得气操作,1周后行未得气操作;B组则先行不得气操作,于1周后行得气操作.2组受试者均针刺左侧足三里,实施得气与不得气两种状态,并进行即时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过程包括静息期和刺激期,通过fMRI获得刺激期与静息期的
期刊
目的 探讨团体沙盘游戏矫正脑瘫患儿行为问题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确诊的3~5岁脑瘫患儿,以皮勃迪图片词汇测试(PPVT)排除精神发育严重迟滞者,在此基础上,采用2~3岁及4-16岁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ACBCL)分别对3岁年龄段及4~5岁年龄段患儿进行行为评定,同时结合自愿原则,最终确定90例有行为问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法,将9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3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 rTMS)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及心理干预.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定患者抑郁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其HAMD评
脑卒中最常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而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脑卒中后数周至数月运动功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遗留有明显的残损和残疾,直接导致患者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而降低其参与社会的能力.许多研究都发现,强化训练(intensive training)可以更好、更快地提高运动功能[1-4].Fritz等[5]对强化训练在慢性神经系统
期刊
目的 通过影像学研究颈椎后前向松动和牵引的同时行后前向松动产生的椎间运动,并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正常受试者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18 ~ 25岁,平均年龄(22.9±4.7)岁;平均身高为(1.64±0.07)m;平均体重(54.7±7.6)kg.12例受试者均接受单纯的后前向关节松动(单纯松动术)和牵引的同时行后前向松动(牵引松动术),于每种治疗方法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治疗后)行X线片
目的 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在老年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老年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12例,均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综合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连续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的吞咽功能,并对患者进行X线透视电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结果 12例患者平均扩张13.6次后均可完全正常饮食,无呛咳.VFSS复查显示滞留和残留现象均有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采取非手术疗法治疗,但其病理机制复杂,治疗方法较多.牵引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方便、安全、患者容易接受,笔者采用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