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中的个体“逆向学习”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uohu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培训中需要个体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取舍和甄别,不断归纳总结,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法体系.教师个体可以尝试“以终为始”,通过培训中科学记录笔记;培训后认真回看笔记;从笔记要点中甄别关键内容,进而有目的的自主查阅搜集更丰富、完整的学习资源展开沉浸式专题阅读等途径进行“逆向学习”.
其他文献
在“大国工匠”和“制造强国”的新型历史条件下,中国的高职教育紧紧围绕国家整体战略和世界发展形势,提出“三创”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其中,“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三创”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所谓“三创”人才,其培养重心在于“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机融合,而“双师型”教师既应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基础,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还不能缺乏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从现实维度来看,当前“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还存在结构欠优化,融合力不强、创新性教学手段单一、创新性实践平台不完备、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人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幼儿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堂课,家庭教育更是幼儿的人生第一次启蒙,家庭教育之于幼儿教育就像千里跬步的第一步,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以及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执教期间有感于现有实际所见所闻所感,分析幼儿原生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在信息化时代及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常态化管理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形态产生了大变革.因此,为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要求,优化高等教育管理形态,应依据教育组织管理理论,分析当前时代的社会发展特点及高校组织管理形态的转变,在实践工作中构建“线下教育+线上推广”相结合的教育形态,创优高校教育管理形态.
近年来,信息科技发展迅速,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层出不穷,很多技术都与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度融合,但对于基础教育的管理而言,信息化工具的主要核心仍然没有变化,即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的驱动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借鉴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OA系统,实现多部门协同运转、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果.本文总结了OA系统的发展过程,并以我校OA系统发展过程,阐述这一发展模式的优势,旨在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长期以来对高校后勤改革的战略决策,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保障.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的践行发展,高校方面对于思政工作与宿舍管理工作的融合发展问题予以了高度重视,力求可以从高校后勤社会化角度对当下二者的融合发展措施进行统筹推进与合理部署.针对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视角,重点对思政工作与宿舍管理工作融合发展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
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国内高等院校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江苏科技大学开展的中俄、中乌合作办学为例,从创新国际间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有效拓展海丝路沿线高校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和特殊时期下健全教育资源国际化体系这三个层面展开讨论.
重点实验室是高校中的重要科研平台,是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重要场所.以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为例,阐述了重点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的基础条件资源、开放管理模式以及开放运行成效,为农林院校其他科研实验室对外开放提供了实例参考.
在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是进行教育改革和产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应用型高校应改变办学理念,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拥抱产教融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产教融合的突破点,是促成教育链、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的平台契机.本文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生态系统构建的路径.
随着校园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大量新的应用不断涌现,来自内部、外部网络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多,校园网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为校园网的安全合理运行带来诸多威胁与不便.因此,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校园网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希望能为校园网安全、健康、正常运行提供参考借鉴.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网络作为当下生活、工作、学习交流与沟通的主要途径,网络为国民提供着海量的数据资源与社会新闻资讯.但受限于网络言论监管的规范性,部分网络观念与舆论理念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相悖.大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的主要使用者,在学生思想意识尚未坚定的情况下,网络舆情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教师需要全面认识网络舆情对思政工作的影响,以此探索思政教育工作路径,实现对学生思政理念的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