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训练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训练是完善青少年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并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心理健康与心理训练的关系作了分析,并对心理训练的层次模型、心理训练的特征和目标以及心理训练的策略与方法等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训练的关系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调查资料都一致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正常学习和健康生活的普遍突出的因素。我国有关学者曾经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在2000年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五个不同地区的1647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在青少年中广泛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说心理疾患在青少年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心理训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训练主要指通过对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进行某一特定的心理素养方面的训练,以此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从而解决自己在认知、情感、人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心理训练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说明:从客观方面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青少年面对着更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和更复杂的多元价值思想的影响,这不可避免会造成各种心理冲突与疾患,最终结果会导致人与自己本性的疏离,心理学家弗兰克尔(Victor E.Frankl)称之为“存在性的真空”。 而心理训练就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从主观方面讲,人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进化的的生物性存在,还是一个追求同伴的接纳并渴望被人理解和认可的社会性存在,更是一个不断寻求自我本性达到自我实现的精神性存在。心理训练作为探索自我真相与开发人性潜能的重要手段必然也是促进心理健康达到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通过系统和科学的心理训练,能够使青少年获得更大的心理自控度和心灵自由度以及更高的心理健康度和生活满意度。可以说,心理训练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
  
  心理训练的层次模型
  
  要保证心理训练的有效性就必须明确心理训练的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清晰认识到人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综合体。可以说,人是一个具有自然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存在系统。这里的精神性就是超越自然物性和社会性人格的心灵本性。人本心理学大师马斯洛(A.Maslow)晚期的“Z理论”以及当代著名超个人心理学家威尔伯(Ken.Wilber)的“意识理论”中就多次提到这点:人是同时包涵身体、情绪、思维和心灵四个层面的有机整体。因此心理训练模式应该从身体、情绪、认知和本性(心灵)四个层面开展。
  在超个人心理学家看来:“人格是习得的,本性是伴随我们而生的。简言之,我们可以说最强烈的创伤发生在人格形成却远离了本性的时刻,或者说,我们最大的创伤就是本性的丧失,人格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本性。”超个人心理治疗领域的大师阿玛斯(A. H.Almaas)在其“钻石理论”中更是明确指出:“我们认为寻求自主和身份的驱力,其实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反射;它真正想要的乃是本体的某个面向—我们称之为个人性的本体。”这里所说的本体其实就是本性,而人类痛苦的根源其实是过分认同虚假的人格而与其本性失去了联结所付出的后果。
  长期以来,心理训练多是从前三个层面进行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心灵层,在笔者看来,只有将超思维的心灵纳入心理训练的模型中才能真正体现人的完整性和训练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成长问题。
  
  心理训练的本质特征与目标内容
  
  (一)心理训练的本质特征
  首先,心理训练是以投身于训练当中的个人的内在力量为主导,其重点不在于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和心理本身,而在于帮助个人自己探索和改变自己,它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教育与充分发挥自主性的自我改变历程。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同时还是机能心理学的先驱的杜威(John Dewey)曾说过:“教育不但是传道传文化而已,它还要有塑造人心的功能和效果,教每一个人都能学会怎么找到自我,并能建造他自己内在的文化。”心理训练就是这样一种让人突破环境和自身的限制并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的教育。
  其次,心理训练还是一种平衡身心、物我、天人获得快乐自由生活的艺术。心理训练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疗愈心理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积极主动开发人体潜能的有效手段。它也不是盲目的极端冒进,而是在稳定与平衡中求发展。通过平衡身心可以解决人与自身的矛盾,通过平衡物我可以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也即人际关系问题,通过平衡天人关系可以解决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每一种平衡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两种平衡的稳定性与和谐度。最高层次的平衡也就是人最健康的终极状态。因此平衡的艺术也是心理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显著的特点。
  (二)心理训练的目标与内容
  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目标与内容很多,但概括地讲,大致可以分为应对和发展两个方面。从应对角度看,其目标与内容主要有:
  1、解决心理缺陷。个体在情绪反应和人格系统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 而且他对此已有觉察并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已有比较迫切的要求,因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心理行为训练,以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念、情绪和行为。
  2、克服心理障碍。个体因在整个人格系统或某一重要的心理活动方面发生危机而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心理行为,导致其无法与外界开展正常的接触、交流,甚至出现心理异常或变态倾向。对此,可通过接受专家的指导性心理训练或有计划开展自我心理训练,从而调整其心理结构与心理状态,以达到心理与外界相适应的平衡和谐之结果。
  从发展角度看,其目标与内容主要有:
  1、促进心理成长与成熟。个体通过自我探索的过程如自我觉察以及静修训练等使其能认清自己、了解自己、自我接纳并获得自我尊重与自信 ,使个体能够对自己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通过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同理心,使其能够敏锐的觉察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更善于体谅和理解他人。他们也能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地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2、开发和利用心理潜力。潜能是人类自身存在的最大而又开发得最少的宝藏。人有体能的、智能的以及心灵的等多方面的潜能,然而,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以及个体自身长期以来缺乏潜能开发意识,未能充分挖掘与开采,通过有目的有策略的心理训练,能够最大可能地开发个体自身存有的潜在能量,以此来创造更健康的自我与环境。因此,有意识的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 是有效地自我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心理训练,发展出与我们本性具有强力联结的健全人格与丰富生活并反映本性的美善与多姿,这才是我们每个人的终极目标。
  
  心理训练的有效策略和基本方法
  
  (一)心理训练的有效策略
  近年来,在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发展很快,但在训练的策略方面笔者认为还是有几个值得大家注意和重视的地方,下面就怎么样切实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积极探索与构建健康的自我意识。正确的认识自己就是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它要求我们不带投射和期望的了解自己,如实的看到我们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正如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所言:“对自己的了解不是一个结果,不是一个高峰;它是在和财产的关系,和物品、和人以及思想观念的关系的明镜中一刻一刻的看着自己。”只有这样的认识和评价才是客观的,也只有这样的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指导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有效心理训练。而正如最近的构建主义心理学所认为的:人的一切意识观念包括人格经验都是受到社会文化影响自觉或不自觉的构建的结果。也就是说人有选择感受经验与“做自己”的充分自由。所以,积极构建和完善自我意识也是进行心理训练的一条有效策略。
  其次,教育者要充分重视环境对学生的塑造能力,要积极有效的指导学生为自己创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在这里指的是能够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所有内在与外在环境,包括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环境等。有人曾就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说过这么一段精彩而深刻的话,兹引用如下:“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的生活。”其实中国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足以能准确的说明这点。因此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学校老师要特别注意为孩子的心理训练和自我成长创造优良的“心理环境”,同时作为寻求自身独立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个人也要能自主自觉的选择和创造适合自己健康成长的环境条件。
  (二)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
  1、行为训练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和生理心理学的原理之上的,是从身体这一层面下手,强调的是内外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从内在环境这一角度讲,它重在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角度来揭示心理及其发展的生物机理,在身心统一的原理指导下,致力于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与生理素质,进而改善和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高度重视科学进食、体育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等等,都是自我改变生理状态,强化生理功能,进而优化心理素质的具体体现。从外在环境这一角度说,它注重个体心理行为与外在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环境以及环境调控对人的影响作用,个体在训练中要重视对外在环境的选择与交流。因而个体可通过社会交往与人际沟通等训练方式来进行信息能量的交换以促进心理健康。
  2、认知建构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建立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之上,针对的主要是心理训练模式中的思维这一层面,但它同时也强烈的影响到情绪这一层面的机能。它是运用现代信息论与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探究人类大脑思维的认知过程,如人类观念形成、目标、认知结构、理念体系等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原理,还包括个体如何通过自身理念的重组、思辨方式的完善、思维模式的自我更新来优化自身的心理结构与心理素养这类过程。由于负面的认知方式会不断的强化负面的情绪感受,一个狭隘局限的视角也必然会影响到情绪与身体的功能。因此该种方法的核心关键就是要帮助个体有意识的、有目标的重构认知模式,变消极为积极。人们学习生活中的广泛阅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暗示、自我反省、自我欣赏等,都是心理训练活动中运用这一方法的具体表现。
  3、心理综合法
  这种方法主要体现在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它从人的本性即心灵这一最深最根本层次开展来,同时结合了东方各种古老静修传统中的如静坐、冥想、观想、呼吸训练、音乐疗法、自我觉察训练等精神训练法以及现代西方心理学中各种心理技术来促进人格的健全与心灵的成长。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训练来开放个体经验系统从而改变其意识状态以获得对个体成长与自我实现具有极大价值的高峰体验,从而能帮助我们联结并安住于自己的本性并促进高度的自我实现。其实在人们的生活中,静观飞鸟瀑布、聆听蝉鸣雨声、欣赏诗歌艺术、纵情音乐舞蹈等这类开启心灵之门让人回归本性获得平静和喜悦的活动都是这一方法的外在体现和无意识的运用。
  总之,尽管心理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也都有其优缺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要结合当代国际和国内的社会环境现状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相关的现代科学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来创造和发展心理训练的新的理念模型和新的技术方法,以达到有效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维护其心理健康、并促进其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目的。
其他文献
于泽元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课题《自我统整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从操作、行动和技术层面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和途径,试图以外在的发展方式,引发教师内在的需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而是尝试从教师内在的心灵秩序和价值体系的构建入手,重建强大的精神家园,进而逐步由内而外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这是教师专业发展所不可回避的,甚至说是最为迫切的一个发展内容。本文拟从多角度透
受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青年自身的特点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在入党动机方面呈现多样性。文章在分析当今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产生入党动机多样性的原因,并提出了做好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培养和净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青年自身的特点,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他们有的对思想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规范化的诊疗标准及程序,是培养高水平麻醉科住院医师的重要方式,而翻转课堂是自主导学、教学互动实现知识传递的一种教学手段.翻转课堂和临床路径相结合的
一、加强以社会主义时期为重点的党史资料征集、整理工作1、继续编写出版《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北京党史纪事》系列资料书。今年出版第4、5辑,同时编写第6辑初稿。2、征集、整理党的三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教育,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没有教育,没有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谐社会就缺少基础。所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和谐的人才。    构建和谐校园,我们以“民主”为核心    积极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学校拓宽和疏通源头参与的渠道,使学校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能充分反映教职
建筑暖通工程对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有重要促进作用.在进行暖通工程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并进行严格管理,以提高暖通工程施工质量,发挥建筑暖通工程的最
农地细碎化一般被描述为农户所经营的土地被分成零碎的、分散的、地块大小不 一的几块,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但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
教育面向现代化,是21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又一生长点。教育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将会不断平衡各地区教育的发展,促成教育内在要素的和谐,为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概念    学校教育利用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提供的物质条件装备自己,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反思实践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校长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和能力,在反思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育理念、办学观念、理论知识和学校管理体系。    教育教育实践反思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一种促进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理论,是通过对技术性教育管理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逐步得到发展的。中小学校长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同样需要对教育实践的反思。校长不仅要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知识体系和管理经验,更要
目的:探究加强药学服务意识对临床药学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年份分为对照组(2018年,予以常规临床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