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皇帝喷唾沫的余靖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so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中午,宋朝的仁宗皇帝上朝归来,满脸生气的他一入到内殿,颧骨上的皮肉在黑暗中变成了涩柿子颜色。
  妃嫔围上来呵问:“圣上,谁那么大胆惹您不高兴啦?”
  这时正值盛暑时节,仁宗皇帝眼睛恼得要喷火,说:“我今天差点被一个汗臭熏天的家伙熏死了!他的唾沫都喷到我的脸上了!”
  原来,仁宗皇帝今天在朝接见百官时,因为修不修葺开宝塔的问题,与一个谏官吵了起来。那个谏官坚决反对修葺开宝塔,认为是劳民伤财。他据理力争,越说越近,最后竟然走近仁宗皇帝,由于说话太过激动,他的唾沫都喷到皇上的脸上了!这个敢于在朝廷上坚持己见、气虹万丈的贤官,就是北宋的岭南籍大忠臣余靖。
  头上“生角”的斗士
  北宋景佑三年的一天,仁宗皇帝上朝,有人呈上一幅画卷,他看着看着,脸色紧绷着,皱起了眉头。
  这幅画叫作《百官图》,是开封府尹范仲淹呈上来给皇上看的。
  原来,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朝中变得腐败不堪。他根据自己的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呈给仁宗皇帝。他在图中开列了众官不正常调升的情况,对宰相用人唯亲做出了尖锐的批评。
  “皇上,冤枉啊!”吕夷简在仁宗皇帝面前喊起冤来,“我哪有专权?我哪里有用人唯亲?我是在做好一个宰相的本分,将有才能的人推荐给朝廷。這些官员好不好,并不是我一个人说了就算的,他们最后都是由皇上任命的!范仲淹这么指责我,其实是将矛头指向皇上!我本人受点委屈不算什么,但范仲淹这样做,不是分明说皇上看人的眼光有问题吗?”
  仁宗皇帝听了吕夷简这么一说,也怒了,他气得紧握双拳,狠劲地擂打着《百官图》,说:“我做什么事,要范仲淹教我?哼,我们不用理他!”
  吕夷简看到仁宗皇帝站在自己的一边,掀掀眉,颧骨旁边的几颗雀斑兴奋得几乎要从皮肤里跳出来。
  范仲淹见送上《百官图》后,仁宗皇帝无动于衷,反倒看到吕夷简继续在朝廷里作威作福,气得不行,于是他接连写了四个奏章给皇上,指责吕夷简的狡诈。
  吕夷简不甘示弱,对仁宗皇帝说:“皇上,我看范仲淹咬着我不放,是在离间我们君与臣的关系!其实,我调查过了,勾结朋党的是范仲淹,他们一伙人整天指责朝廷政策的不是……”
  仁宗皇帝狂叫起来了:“这个范仲淹不识好歹,我要贬他的官!”
  本来,这场范、吕之争的是非曲直,不少人都看得分明。偏偏吕夷简老谋深算,善于利用君主的势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对范仲淹的被贬,谏官高若讷竟然不发一言来主持公道。
  就在这时,与范仲淹毫无交情的余靖第一个挺身而出,他上书仁宗皇帝:“皇上自从执政以来,多次驱逐评论朝政的人,钳住所有人的口,我看并不是维护天下太平的好政策。请求皇上不要将范仲淹贬官,因为发表言论就获罪,事关重大啊!皇上应该以汉代招纳直谏为榜样……”
  余靖这么一闹,竟然引起了欧阳修和尹洙等官员也出来为范仲淹说情。“要我收回贬范仲淹的命令,他当我是谁啊!”这一下可触怒了皇帝老子的肝火,“这个余靖是什么人啊!”
  吕夷简说他是一个“帖职集贤校理”,就是在朝廷里整理文字工作的小官员。仁宗皇帝听了,啐了一口,说:“这个小官也敢帮范仲淹出头,真不知个死字怎么写,也将他贬了!”
  于是,余靖被贬到筠州做了个管理酒税的小官。
  京官蔡襄作了一首名叫做《四贤一不肖》的诗,称赞范仲淹、欧阳修、尹洙、余靖为“四贤”,将高若讷视为“不肖”。这首诗被人们传抄,甚至张贴在京城的墙上。其中写到余靖的有32行,表扬他头上“生角”、不避“斧诛”、“气虹万丈”等。不少人还争相传写这首诗,甚至复写出卖,从中获得厚利。契丹的使者也买了一份,张贴在幽州的旅舍里,用来研究宋朝官员的特点。事情闹大了,朝野为之轰动,余靖因此名气大增。
  后来,余靖回到京城,与欧阳修、王素、蔡襄一同任职知谏院,成为“四名谏”之一。他积极提出各种谏议,例如举人才、宽租赋、厚农桑、节国用等建议。许多年过去了,但他头上“生角”的直言本色一点也没改变,以致后来发生了他反对重建开宝寺佛塔,因为情绪激动,唾沫喷到皇帝的脸上也没发觉的著名事件。
  南征北战
  1044年,西夏国向宋朝求和,希望宋朝封册他们为附属国。但宋朝北面的辽国却不许西夏国跟宋朝讲和,辽兵杀到西夏的边境,他们怕西夏跟宋朝讲和,就会联起手来危害到自己的安全。
  仁宗皇帝急了:“现在辽、夏、宋三国分立,边境的关系错综复杂,战争一触即发。我该怎么办啊?”
  个个大臣都面面相觑,没了主意。只有余靖站出来说:“封册西夏国是应该的,我们不能听辽国的话。辽国就是怕我们休养生息,将来好对付他们,所以他们在我们附近不断滋扰……”
  仁宗皇帝见余靖支持抗辽的意见,有点怕了:“那辽国在我们北边闹事怎么办?”
  “我们暂时不要封册西夏,可以先通过外交手段去跟辽国谈判,然后再见机行事!”余靖从容不迫地说。
  仁宗皇帝见余靖说得那么自信,就说:“那我派你去跟辽国沟通沟通吧。”
  余靖只带领十多个随从出了居庸关,去辽国见他们的国王。余靖据理力争,指出对方背弃双方签订的和平协议是不适合的,提出双方应该继续罢兵修好。面对坐在帐篷中从容说话的余靖,辽国的国王理屈词穷。后来,看时机适合了,宋朝就不失时机地册封了西夏国王。
  口才很好的余靖是一个杰出的外交人才,他先后三次出使辽国,终于使到辽国在北面很少惹是生非,使宋朝获得较为稳定的休养生息机会。
  好不容易北方安宁了,南方广西又发生了侬智高起兵反宋的事件。
  侬智高攻破了南宁市,建立了大南国。随后沿珠江东下,14天内接连攻克了9个州,并包围了广州。危急关头,仁宗皇帝又派余靖出任广西安抚使,去平定侬智高的叛乱。
  侬智高由于有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所以宋军也很难全部歼灭他们。余靖想到了离间计:“我们只要让少数民族不支持侬智高,他就变成没有水的鱼了!”
  余靖将自己的计谋说出来,一个叫杨元卿的官员站出来说:“我熟悉支持侬智高的其中一个部族,还会讲他们的语言,我可以通过说服这个部族,进而说服其他部族不支持侬智高。”
  余靖大喜过望,让杨元卿带着黄牛、食盐等东西前去做说服工作。有两位少数民族头领随杨元卿出山见余靖。余靖慰劳了他们一番之后,又给他们封了官。这两位少数民族头领回去后互相转告,致使其他少数民族纷纷疏远、脱离了侬智高。
  类似的离间工作,余靖做了很多,终于让侬智高变得孤立无援,加上名将狄青的围剿,侬智高元气大伤,他率领残余的部队退到大理国特磨道(今云南省富宁县一带)。
  后来,打探到侬智高身在大理国,余靖让石鉴招募五六千洞(“洞”,当地的少数民族)民,向特磨道进发,同时还派遣萧继率重兵跟随在后,前后呼应。他们成功抓获了侬智高的母亲阿侬、弟弟和两个儿子。余靖高兴极了,连忙撰写《贺生擒侬智高母表》,上奏朝廷报喜。
  阿侬等人被押送回广西后,余靖想杀了他们。
  “请不要杀他们!”这时,广西转运司称对余靖说,“我们抓到的不是侬智高母亲、弟弟和儿子,而是当地少数民族为了领赏随意抓来的几个人。”
  余靖只能作罢。“如果不除掉侬智高,始终是朝廷的心腹之患!”他继续向大理国施加压力,让他们交出侬智高。
  迫于压力,大理国国王段思濂最终还是杀了侬智高,并将他的人头送往京城。震惊朝野的侬智高起兵反宋事件就此画上了句号。
  余靖南征北战,为保大宋江山立下了大功,成为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岭南名臣。
  阅读指导:
  余靖(1000—1064年),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宋仁宗时期的谏议大夫。
  他天资聪颖,刻苦读书,24岁时中进士。在做谏官期间,余靖正直敢言的风采让人印象深刻。“风采动朝端”,是人们对余靖的赞美,至今韶关市仍有为纪念他而建的“风采楼”。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大学生的家庭观念越来越趋于功利化,亲情和爱情中都似乎缺少了一股真情。因此,研究家庭责任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我小的时候,我对岭南文化的历史非常好奇,但我那时不知道岭南文化究竟有什么艺术特色。  直到我来到广州读书,看到了广州这个大城市后,我就去查一查有关广州的文化艺术,没想到查找出来的是岭南文化就是包括广州文化的遗产。岭南文化是历史悠久的一朵奇葩——  岭南的饮食文化:俗话说“食在广州”,岭南的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包含着比较有特色的粤菜,款式多而新颖,别具一格。外来的客人来到了广州会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篮球是体育运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这项体育运动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篮球意识、出色的团队配合精神之外,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因为,篮球一项身体对抗十
如果百年前的名人也用微信的话,胡适先生的朋友圈肯定是最大的;但要是弄个公众号,粉丝最多的恐怕就得是梁启超了.rn学《沁园春·长沙》的时候,语文老师讲到“书生意气,挥斥方
期刊
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燃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燃气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是好还是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质量.要做好天然气工程和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在有
目的 了解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的态度和评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 MHT)和自编家庭态度与评价问卷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5 79
7月25日,美国“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驶出韩国釜山港,参加美韩日本海联合军事演习.美韩均已确认,该航母不会参加在黄海的演练.随后,便有媒体借中国“专家”口吻指出,这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