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群体不良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hou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了并轨招生制度,明确了高校是非义务教育,教育逐步走向产业化,高校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是缴费读书,而且费用比以前有所提高,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来自贫困山区的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随着城市企业改革的深化发展,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使得这部分下岗职工家庭的子女考取大学后,也成了贫困大学生,加之近几年高校扩招,又进一步增大了贫困大学生群体。这部分贫困大学生群体在各高校中都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由于在经济上不能得到保障或基本保障,不要说缴清学杂费,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在这种后顾之忧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他们难以安心学习,于是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问题,进而导致言行上的非正常表现,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新的课题。
  
  一、贫困大学生群体不良的心理特点
  
  1.不堪经济重负的苦闷心理。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上大学是一种投资行为,要求学习者必须负担一定的学习费用。许多来自于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经济困难,又借贷无门,使得他们的学习、生活没有稳定可靠的保证。具体表现为,很多学生的学费是向亲戚、朋友东挪西借的。捧着几千元,甚至几万元钱来上学,交学费、书本费、买下必需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具,口袋里已所剩无几,然而每天的伙食、同学生日的应酬、老乡的聚会都需要花钱,由此构成他们内心很大的压力。他们只好在伙食上尽量节省,并尽量减少交际应酬,甚至无钱购买必需的书籍。当看到生活较为富裕的大学生占绝大多数时,而自己只是一小部分贫困大学生中的一个,就产生强烈的苦闷心理。
  2.丧失中心地位的自卑心理。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情感,是对个体的得失、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具体表现为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的缺点,常常抱怨和责备自己,希望自己变成另外的一种人。当这种自卑感严重时极可能发展为自暴自弃,甚至失去生活乐趣。贫困生考上大学的时候往往很自豪,也很自信,因为毕竟能考上大学者为数不多,在当地差不多能算得上“出类拔萃”了,但进了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很一般,由于大学里人才济济,比较起来,原来的优势全没了,自己无论在能力、成绩、特长,以及身体、容貌、家境等所有方面几乎很一般,甚至不少方面还处在班里较落后的位置上。这种状况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同时,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常常加剧贫困生自卑感。这种感觉一方面来源于贫困生对“没钱”的困窘的反应较为强烈;另一方面大学校园里的“拜金主义”、“攀比风”等不良风气也常困扰着贫困生。如一名贫困生所说:“每每看到周围条件好的同学出手阔绰时,更觉得自己的寒酸低人一等。”由于自卑,他们比较敏感又比较脆弱,有较重的防御心理,这使得他们极易受伤。为了免受伤害,他们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封闭自己。易导致自轻、自贱、自恨、孤独、沮丧,以及自信心萎缩,自我拒绝等自我意识的偏离。
  3.人际交往受挫后的孤独心理。跨入大学校门后,贫困生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大学生活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舞台。但由于贫困生往往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求学,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心只读圣贤书”,长期以来既没有人教他们交往,又没有时间去学习交往,交往能力不强,尤其是面对异性,他们更是手足无措,常常面红耳赤。又由于自卑,缺乏信心,贫困生怯于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很少和同学、老师接触,即使主动与他们交往,他们也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另外,现在校园内同学之间的交往感情上的沟通,常常伴随着一点“铜臭”味,贫困生由于囊中羞涩,容易认为“同学交往也是一种负担”。索性减少交往甚至封闭自我。因此,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不满和挫折使他们觉得知音难求,孤独心理油然而生。
  4.难以忘却的焦虑心理。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的情绪反应,通常由忧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贫困生的家庭负担都很重,思想压力大,精神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具体表现为:
  一是家庭焦虑。贫困生的各种各样的家庭困境,干扰着其学习和生活。他们或是担心家中欠债是否增多,或是不放心父母多病的身体,以至于害怕家中再发生意外的不幸。
  二是养育之恩无法报答的焦虑。贫困生的父母是辛苦劳作、省吃俭用供其上大学的,有的家庭还不得不让其他子女辍学、工作,以减轻负担。对此,贫困生深感内疚、不安,却无以回报。
  三是学习方法不当,成绩欠佳,深感“对不起”父母的焦虑。贫困生最大的愿望是以优异的成绩慰籍父母家人的一片苦心,但进入大学后,课程多、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并非随其心愿,故而羞愧、焦急以至学习效果不佳,每况愈下。贫困生的这些过度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体验,会损害他们的正常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如焦虑症等),从而严重地影响其学习和正常生活。
  5.错位的忌妒心理。作为贫困生,囊中的窘迫是他们不愿意提及的,也是最害怕同学怜悯和看不起的隐痛。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贫困生的内心尤为敏感。一种无名的忌妒之情容易产生。具本表现为:
  一是因不服气而生忌妒。同为大学生,贫困生自认为无论学习,还是智力、能力等自身条件并不比富裕同学差,甚至优于他们,仅是因为出生在贫困山区或落后农村等自然原因,便不得不成为贫困生,低人一等,心理极不平衡,感到不服气。如一位贫困生所说:“同为父母所生,别人无忧无虑,而自己整日为饭费、学费担忧,真感到悲哀和不平。”
  二是因羡慕而生忌妒。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色香味美的佳肴的诱惑,富裕同学的毫不犹豫和大手大脚,心安理得地享受在贫困生看来是很奢侈的生活,使得贫困生既羡慕又忌妒。
  三是因不满生忌妒。主要是富裕同学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和傲慢,刺激了贫困生,使其心生不满,乃至于憎恨。忌妒是从憎恨的情感中分化、产生出来的带有攻击性的心理,多诱发其它恶性心理,但如果能够恰当引导,进行自我调节,便可以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二、对贫困大学生群体教育的对策
  
  高校在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工作上,必须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从经济上资助他们,使他们衣食无忧,维持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水准,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精神帮扶。经济上的资助对学生而言是短暂的,而思想上的帮扶对学生却是受益终身。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1.引导大学生贫困群体树立战胜困难、艰苦奋斗的自强、自立精神,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消极倾向。要做好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的重要环节,广泛持久地对其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事实上,几乎每一个贫困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多灾多难的故事。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他们没有能力选择家庭和出身,但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明天和未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压弯了腰。要帮助贫困生分析困难,正确对待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采取适当措施要求贫困学生必须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勤工助学不仅是解决贫困生生活困难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树立自强、自立精神和走向社会前的重要实习园地。学生在勤工助学劳动中,逐步克服面子观念,养成劳动光荣的思想,形成只有依靠劳动、努力学习、自强不息才可以摆脱贫困,“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就会自然消失。
  2.研究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思想认识特点,引导贫困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人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有它客观存在的现实依据。大学生贫困群体多属于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常受到老师的忽视和同学的冷落,加上固有的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使部分贫困生对学习感到失望,对学校生活感到厌烦,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自卑、孤僻、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处境,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特点:大多只顾眼前利益,较少考虑长远利益;看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较少考虑集体和国家利益;注重现实满足而淡化理想追求。我们对此应有正确认识,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否则,不注意正确引导,就容易诱发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矛盾。要教育贫困生从大局着眼,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把国家、学校、班级利益放在主体位置上,把个人利益放在次要位置上,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国家、学校、班级利益,不能仅仅注重社会和学校对个人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个人对社会和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才是个人对社会、对国家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才是人生价值的真实表现。教育贫困生只能从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中去理解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把个人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当然作为学校也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大学生贫困群体合理、合法的自身利益,不能侵害他们的正当权利。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入脑入心,才具有实际的效果。
  3.引导大学生贫困群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校不是慈善机构,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资助不是一种慈善行为,不是一种无条件的赞助。帮困助学只是希望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能够报效国家,而不是让贫困生进行相互攀比、大吃大喝。教育工作者必须引导大学生贫困群体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观,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党的光荣传统,是胡锦涛同志重提“两个务必”的重要内容,也是贫困学生立身、处世、成才的根本。要采取切实措施,通过谈话、座谈、讨论、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摈弃挥霍浪费、攀比成风的不良现象,树立与自身支付能力相适应的消费追求,使大部分贫困生能够走出消费压力的阴影,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环境中学会独立生存、不断进取的本领,能够正确处理眼前困难和长远前途的关系,做一代有志气、有抱负、争取自食其力的优秀大学生。
  4.加强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诚信道德教育。诚信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核心内容是指诚实守信。所谓诚实也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所谓守信也就是言行一致,讲信誉,重信用,守承诺。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关键在自律和加强培养,核心在建设。我们应借鉴国外高校诚信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构建我国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尤其是构建贫困生诚信道德体系。
  首先,加强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高校在新生入学后,必须对贫困学生进行助学贷款的诚信教育,举办信用教育讲座,举行贫困生承诺仪式,对自己在校期间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德育实践目标等进行承诺,从而增强贫困生的自律意识。
  其次,建立贫困生个人信用档案。诚信观念的确立关键在自律,但必须有刚性措施,增强贫困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具有强制力的约束是很重要的。贫困生必须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一种规则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一旦违反了规则,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一旦辜负了信用,这个人的道德污点就难以轻易抹掉。今天欠费不缴、贷款不还,偷盗诈骗的信用档案记录会使失信者在将来的就业中付出高昂的成本,使未失信者引以为戒,从而为高校诚信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5.加强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思想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贫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尊与自卑交织,焦虑与忧郁并存,挫折感和自我封闭感都很强的心理特点。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贫困群体进行心理健康与挫折教育。可以聘请专家教授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对贫困生进行集体辅导或开设心理门诊对贫困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开设网上咨询中心,利用网络虚拟空间使一些不愿抛头露面、自尊感强的贫困学生能够得到心理咨询和心理解困。条件成熟时也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建设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使贫困学生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使他们了解自我并接受现实中的自我,能够坦然面对贫困,缓解心理冲突,克服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和悲观失望的消极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走出自我封闭的篱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回报社会。
其他文献
今天世界上非英语国家中,英语教与学方面,花费时间最多、投入财力物力最多的国家,中国肯定首屈一指,独占鳌头。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小学生超过2亿,大学生逾千
高校实施“创新学分”,无疑有助于加大实践力度和鼓励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它的实施,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成为当前很多高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创新学分”的缘起及发展概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完善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国内许多高校为适应这一发展变化,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提高粮食产量、保证我国粮食供给安全也是国内众多学者一直在研究与探索的目标.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达48%,这其
2003年,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科技强警”是指在公安活动中大力推进公安科研投入、科技创新,形成以现代科学技术、高精尖设备、信息化系统支撑的公安工作新格局,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公安部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在全国开展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以“金盾工程”建设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促进现场勘查
鉴于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个体素质差距的增大及网络对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冲击,高校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感受,特别对全国13所高校进行了调研,对当今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就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班主任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当前高校班主任工作  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一、班主任的教育时空观    班主任是代表学校作为班级学生的管理者和学生生活的教育指导者。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学生要在这里适应过群体生活,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接触不同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的人,学会与他们打交道。可以说,班集体生活是把一个人从自然人教育提升到社会人的最重要的场所。班主任的有效工作,可以使学生的群体生活井然有序,使学生对学校的生活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稳定感,并在这里度过人的社会化
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也是教育学教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作为一名教育学教师,我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探索如何实现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问题,不
2018财年(截至2019年3月)是旭化成公司中期经营计划“Cs for tommorow 2018(CT2018)”的最终年度.达成了目标数值,小堀秀毅社长评价道“包括加强基础在内,计划的项目基本都实
期刊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使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供需矛盾。一时在社会上,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假象。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中大学生所占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劳动者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为数并不多,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大学生“就业难”的假象呢?根据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不良就业心理,是造成大学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竞争压力逐年增大,许多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逐步发现仅仅依靠自身实力难以应对残酷的市场环境。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各行业将逐步放开,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场上,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你死我活,企业之间不仅要“对抗”,更要“对话”,不仅要竞争,更要合作,只有既竞争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