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信息社会已然形成。习总书记深刻指出“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新时代青年学生应当具有怎样的媒介素养,如何强化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成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地区部分高校近200名大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对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一、全媒体时代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一)对媒介素养缺乏认知、意识淡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反应能力。上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随着大众媒介普及进入人们视野。90年代这一概念才开始引入我国,国内社会对此虽有一定研究,但在教育实践上还有较大差距。调研了解,绝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媒介素养的含义。他们在学校教育阶段沒有经受系统教育,缺基本的常识和认知;进入大学后也未得到继续教育和环境滋养,从而造成青年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呈现出网络媒介素养普遍较低的状态。
(二)对媒介软件学习粗浅,操作不精。许多学生反映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计算机相关课程不够重视,网络基础知识欠缺。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只懂得一些基本常识,不足三成的学员表明了解网络基本原理。媒介应用学习掌握不够。青年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等网络媒介进行学习、处理工作的比重还不高。26.5%的学生能熟练操作的软件只限于word和Execl,图像处理、音视频制作等应用软件仅有不到10%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调查了解中,部分大学生仍未使用过除Word和Excl以外的办公软件。大家表示当前使用的电脑、智能手机、Pad等几乎都是从小“自学成才”,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创作创新的水平比较低下。
(三)对媒介内容过度依赖、沉迷网络。在调研中发现青年学生上网需求大、意愿强、频繁高,对网络依赖强。但上网时间主要花在购物、社交、游戏等娱乐活动方面,用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相对较少。在对学生网络态度的调查中,30.5%的学生认为“网络已经成为我主要的生活方式”,34.5%认为“不上网对个人学习工作影响大”,32.5%的学生每天用手机在2小时以上,17.5%的学生不拿手机不自在。许多学生表示休息日可以宅在宿舍一整天,追求“一人一机一世界”的“佛系”“宅男”生活。
(四)对媒介信息鉴别不力、盲目跟风。大多数青年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媒介上获取信息资讯,但辨别是非、鉴别真假的能力还有欠缺。调查中显示,部分同志曾关注过网络大V、反体制意见领袖的言论,个别学生认为西方民主模式有其合理性,23.5%的认为网上负面信息的可信度较强,10.0%的曾对网络上一出热点敏感事件不辨真伪的跟帖评论。这说明青年学生涉世不深、阅历尚浅,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解读、辨别能力比获弱,容易产生“人云亦云”的“羊群效应”,缺乏对网络信息权威性和有效性质疑的精神,面对热点舆情,立场不够坚定,主动应对能力还不足。
二、培育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
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对青年学生产生着日益广泛深刻的影响。着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应对全媒体时代风险挑战,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建设和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对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认识,持续增强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一)培育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应对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信息化、网络化研究不够,存在不适应、不合拍问题。”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和反华势力通过网络媒介输送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国家形象和民族历史文化遭到恶意抹黑,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过好“时代关”先要攻克“网络关”,大力提高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能够有效增强应对媒体的能力,消减负面舆论影响。
(二)培育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习总书记深刻指出“研究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推动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政治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青年学生是网络媒介文化的受众,同时也是参与者创作者。“青年兴则国家兴”。通过开展富有时代气息、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传播青年学生特色文化,鼓励校园漫画、电影、短视频、音乐等群众性艺术创作活动,提高青年学生网媒素养,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繁荣新时代的青年文化。
(三)培育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满足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习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广大青年学生作为“网生一代”“掌上一族”伴网而生,与网同行。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期的他们通过网络媒介“开眼看世界”“纵横天地间”。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和多元的文化思潮,培育良好的网络素养是提高学生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学校作为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目标追求,培育过硬的网络媒介素养,使之形成积极客观的思辨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塑造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四有”新人。
三、加强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思考建议
分析发现,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低下,主要问题在于教育培养不够。因此,我们应该多渠道加强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培育环境,发挥学校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青年学生自我教育提升,最终实现“校园+网媒+学生”和谐相处、融合共育的共赢局面。
(一)构建规范教培体系,打牢学生媒介素养基础。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文明修养。加快建立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体系,在基础课程阶段开设规范系统的专业课程,从入学之初搞好媒介意识培养。常态化开展网络素质教育,创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官网、官微、公众号,扎实抓好知识普及,除网络“文盲”,打牢青年学生正确上网用网的思想基础。坚持与时俱进,灵活组织网络媒介知识培训,提高青年学生检索、筛选、过滤信息和甄别是非的能力,帮助青年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助力成长成才。
(二)培养各类网络技能,提升学生健康用网能力。智能化时代,只会浏览网页、聊天听歌、打游戏、刷视频等简单操作和肤浅应用,已经与新时代网络媒介素养要求相去甚远。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竞争环境,青年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媒介素养。要注重多途径培养各类网络技能,开展技能培训和教育宣讲,手把手培训学生正确高效使用各类软件,确保学生能够充利用媒介资源。规范青年学生的上网行为,培养青年学生上网用网好习惯,形成用网自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撷取,从沉沦迷失变为合理运用,增强学生建设性地享用大众资源、驾驭网络媒介的学识技能。
(三)强化网络引领监督,营造网络空间绿水青山。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网络道德规范,严厉打击网络不良信息、恶意软件和不法行为。学校、老师、家长带头提高网络素养,带头用好网络。开展荐网活动,向学生推荐积极健康、与培育核心价值观、促进学习紧密相关的好网站、好网页、好APP等。及时发现和总结管网用网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大力宣扬各类典型,为全体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用网的标杆和榜样,强健网络队伍,组织网络评论员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辩论、批驳,让流言止于智者、让谣言烟消云散,营造网络空问“绿水青山”,夺取媒介领域“制信息权”。
一、全媒体时代青年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一)对媒介素养缺乏认知、意识淡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反应能力。上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随着大众媒介普及进入人们视野。90年代这一概念才开始引入我国,国内社会对此虽有一定研究,但在教育实践上还有较大差距。调研了解,绝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媒介素养的含义。他们在学校教育阶段沒有经受系统教育,缺基本的常识和认知;进入大学后也未得到继续教育和环境滋养,从而造成青年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呈现出网络媒介素养普遍较低的状态。
(二)对媒介软件学习粗浅,操作不精。许多学生反映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计算机相关课程不够重视,网络基础知识欠缺。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只懂得一些基本常识,不足三成的学员表明了解网络基本原理。媒介应用学习掌握不够。青年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等网络媒介进行学习、处理工作的比重还不高。26.5%的学生能熟练操作的软件只限于word和Execl,图像处理、音视频制作等应用软件仅有不到10%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调查了解中,部分大学生仍未使用过除Word和Excl以外的办公软件。大家表示当前使用的电脑、智能手机、Pad等几乎都是从小“自学成才”,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创作创新的水平比较低下。
(三)对媒介内容过度依赖、沉迷网络。在调研中发现青年学生上网需求大、意愿强、频繁高,对网络依赖强。但上网时间主要花在购物、社交、游戏等娱乐活动方面,用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相对较少。在对学生网络态度的调查中,30.5%的学生认为“网络已经成为我主要的生活方式”,34.5%认为“不上网对个人学习工作影响大”,32.5%的学生每天用手机在2小时以上,17.5%的学生不拿手机不自在。许多学生表示休息日可以宅在宿舍一整天,追求“一人一机一世界”的“佛系”“宅男”生活。
(四)对媒介信息鉴别不力、盲目跟风。大多数青年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媒介上获取信息资讯,但辨别是非、鉴别真假的能力还有欠缺。调查中显示,部分同志曾关注过网络大V、反体制意见领袖的言论,个别学生认为西方民主模式有其合理性,23.5%的认为网上负面信息的可信度较强,10.0%的曾对网络上一出热点敏感事件不辨真伪的跟帖评论。这说明青年学生涉世不深、阅历尚浅,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解读、辨别能力比获弱,容易产生“人云亦云”的“羊群效应”,缺乏对网络信息权威性和有效性质疑的精神,面对热点舆情,立场不够坚定,主动应对能力还不足。
二、培育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
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对青年学生产生着日益广泛深刻的影响。着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应对全媒体时代风险挑战,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建设和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对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认识,持续增强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一)培育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应对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信息化、网络化研究不够,存在不适应、不合拍问题。”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和反华势力通过网络媒介输送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国家形象和民族历史文化遭到恶意抹黑,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过好“时代关”先要攻克“网络关”,大力提高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能够有效增强应对媒体的能力,消减负面舆论影响。
(二)培育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习总书记深刻指出“研究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推动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政治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青年学生是网络媒介文化的受众,同时也是参与者创作者。“青年兴则国家兴”。通过开展富有时代气息、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传播青年学生特色文化,鼓励校园漫画、电影、短视频、音乐等群众性艺术创作活动,提高青年学生网媒素养,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繁荣新时代的青年文化。
(三)培育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满足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习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广大青年学生作为“网生一代”“掌上一族”伴网而生,与网同行。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期的他们通过网络媒介“开眼看世界”“纵横天地间”。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和多元的文化思潮,培育良好的网络素养是提高学生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学校作为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目标追求,培育过硬的网络媒介素养,使之形成积极客观的思辨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塑造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四有”新人。
三、加强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思考建议
分析发现,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低下,主要问题在于教育培养不够。因此,我们应该多渠道加强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培育环境,发挥学校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青年学生自我教育提升,最终实现“校园+网媒+学生”和谐相处、融合共育的共赢局面。
(一)构建规范教培体系,打牢学生媒介素养基础。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文明修养。加快建立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培养体系,在基础课程阶段开设规范系统的专业课程,从入学之初搞好媒介意识培养。常态化开展网络素质教育,创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官网、官微、公众号,扎实抓好知识普及,除网络“文盲”,打牢青年学生正确上网用网的思想基础。坚持与时俱进,灵活组织网络媒介知识培训,提高青年学生检索、筛选、过滤信息和甄别是非的能力,帮助青年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助力成长成才。
(二)培养各类网络技能,提升学生健康用网能力。智能化时代,只会浏览网页、聊天听歌、打游戏、刷视频等简单操作和肤浅应用,已经与新时代网络媒介素养要求相去甚远。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竞争环境,青年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媒介素养。要注重多途径培养各类网络技能,开展技能培训和教育宣讲,手把手培训学生正确高效使用各类软件,确保学生能够充利用媒介资源。规范青年学生的上网行为,培养青年学生上网用网好习惯,形成用网自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撷取,从沉沦迷失变为合理运用,增强学生建设性地享用大众资源、驾驭网络媒介的学识技能。
(三)强化网络引领监督,营造网络空间绿水青山。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网络道德规范,严厉打击网络不良信息、恶意软件和不法行为。学校、老师、家长带头提高网络素养,带头用好网络。开展荐网活动,向学生推荐积极健康、与培育核心价值观、促进学习紧密相关的好网站、好网页、好APP等。及时发现和总结管网用网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大力宣扬各类典型,为全体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用网的标杆和榜样,强健网络队伍,组织网络评论员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辩论、批驳,让流言止于智者、让谣言烟消云散,营造网络空问“绿水青山”,夺取媒介领域“制信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