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契约精神至上论”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52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真的缺少契约精神吗?契约精神应该高于国家经济安全吗?未来20年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基点何在?
  
  达能-娃哈哈之争不断升温激化,涉及的范围已从原来的法律之争扩展到政治、经济和道德等更广泛的层面。但是,面对如此重大的社会冲突,多数知识精英保持了沉默。但王巍却旗帜鲜明地站到了达能的一边,喊出了“中国需要契约精神”的醒目口号。
  在我看来,达能-娃哈哈之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深刻意义,绝不是基本“契约精神”的常识性启蒙,中国人由此需要反省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在接受跨国公司投资和引入跨国公司竞争的同时,破除“跨国公司盲从”,制止“跨国公司强权”,并建立与之针锋相对的“中国企业崛起观”,保证中国企业能够在国家经济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公平竞争、履行平等契约。
  
  中国真的缺少契约精神吗?
  
  王巍认为:这场法律与道德大战,是讲契约一方(外方),与不讲契约一方(中方)的矛盾冲突,并毫不犹豫地喊出了“中国需要契约精神”的口号。他提出:“契约精神恰恰是一个商业社会最基本的文化,是基因;而我们中国向来缺乏这种文化,缺少这种基因……向来认为这种基因并不重要,使命更重要。其实基因是同样重要的。这里所谓的‘基因’就是商业契约精神……不履约带来的结果完全是破坏性的。”
  但是,王巍这些话说得太早了。达能—娃哈哈之争的起步阶段,娃哈哈处于明显舆论劣势。但是,从2007年7月开始,宗庆后开始从弱势防守转入强势进攻。
  在这里,恰恰是达能在双方争端开始时肆意挥舞的“法律契约之剑”,在宗庆后娃哈哈方面组织系统法律反击之后,变成了达能自己头上的一道悬刃。特别是在达能是否竞业禁止和同业竞争问题上,由于各地合资企业小股东以其人之道还治达能其身,使达能在中国的生存方式有全线崩溃之危。
  综上所述,我与王巍的第一个分歧,是中国现阶段最缺少的不是契约精神。这是一场中国企业尝试着以法律武器跳出跨国公司契约陷阱的法律大战,反映出中国企业家与中国律师的“系统法律精神”和诉讼策略水平,也是“契约精神”在中国发芽、生根和开花后结出的硕果。
  
  这仅是一场契约之争吗?
  
  在王巍看来:“不能因为感情问题,或是带来社会所谓经济安全问题,就可以推翻契约。”
  6月14日,我发表了致达能的公开信,跳出单纯契约的局限,着重从四个角度批评了达能超契约范畴的法律失策、经济失误、道德失态和政治失常。
  特别是深陷契约至上思维的达能,却完全无视中国在同业竞争与竞业禁止上的法律,闭口不谈《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对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有关规定,坚持说“现行中国法律并没有任何规定禁止达能”的一切并购行为。
  本来,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王巍最早提出,并在2006年“两会”期间引起高度重视。2006年6月国家迅速立出法规,2006年9月开始实施。正是这部《外商企业投资法》中对民族品牌和驰名商标企业的特殊保护,给娃哈哈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但是,不知何故,王巍现在却偏偏要把契约精神放在国家经济安全之上。
  然而,将著名品牌纳入国家经济安全管理是国际通例。
  1986年,英国爵士詹姆斯在法国人民银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和美国美林银行支持下,准备敌意收购美国固特异轮胎公司。消息一出,它就陷入了亚克朗市人民的民族战争之中,俄亥俄州州长示意开展了反并购调查,州司法委员会出台了保护固特异的特殊法律,最终击退了这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并购游戏。
  与美国的情况相同,达能在法国也发动过同样的人民战争。2004年,社会风传百事可乐要收购达能,引来全法国民众的愤怒声讨。为此,法国许多政要,包括总理、总统都出面讲话,坚定不移地支持达能。由此迫使百事可乐“辟谣”,终止了这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政治大战。
  看看这些案例,不知那些一味反对“民族情感”的人们该作何感想?在这里,各国政要们所表现出来的“使命感”一点也不比我们中国人差,反而显得更强。他们毫不犹豫地把基于“商业契约”的并购置于“民族情感”之下,全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由于著名品牌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较高、份额较大、增速较快,各国法律通常借助反垄断条款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很早就开始外资并购审查和反垄断立法,防止外资通过并购控制国内行业、实施垄断进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为此,我国《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也有明确规定。
  综上所述,我与王巍的第二个分歧是:在我看来,契约精神的本质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由合约。然而,一旦跨国公司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丧失公平地制定强权契约,社会就必须要有各种其他法律法规加以制衡。达能-娃哈哈之争的本质,绝不是有无“契约精神”之争,而是聚焦于双方契约之外的法律、经济、道德与政治之争。
  
  破除盲从,制止强权
  
  达能为何在中国超越法律、违背常理,却能为所欲为呢?在我看来,其根源是改革开放以来蔓延的“跨国公司盲从论”,成为滋生“跨国公司强权论”的不良土壤。
  1980年代中期之前,社会风尚以跨国公司崇拜为主流。短缺经济中的国外名牌产品,成为国民消费的最高追求。到1990年代初,跨国公司又成了打破国际关系僵局的最佳使者之一。到1990年代末,地方政府以引进跨国公司为荣耀,招商引资成为发展经济的最大砝码。随后加入WTO,这时的中国企业,以恐惧跨国公司为通病,纷纷回避跨国公司的正面冲击。
  时尚中的跨国公司崇拜,外交中的跨国公司政治,招商中的跨国公司迷信,与竞争中的跨国公司恐惧,构成了我国“跨国公司盲从论”的四大基因。这种盲从跨国公司的畸形蔓延,已成为全社会的恶性毒瘤,导致我国走向社会心态洋奴化,国际政治商业化,地方政府买办化,中国企业附庸化,使许多跨国公司得以随心所欲地破坏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因而,我与王巍的第三个分歧,聚焦在对全球化本质的理解。他认为:“我们现在经常谈到中国经济发展很快,都感觉很牛。但是,大家都在发展,各个国家的状态都很好。其实是中国自己在夜郎自大。”但在我看来:我国前30年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进程,始终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态度为基本坐标,把吸引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发展的成功标志,并由此形成了普遍流行的“跨国公司盲从论”,助长了畅通无阻的“跨国公司强权论”。而未来30年的全球一体化,将以中国和平崛起为动力,以中国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为基本坐标,以推动中国企业国际接轨与跨国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扶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破除“跨国公司盲从论”,制止“跨国公司强权论”,并建立与之针锋相对的“中国企业崛起观”,已成为我国经济全球化的重中之重。
  21世纪的确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纪,也是中国企业国际接轨与跨国发展的世纪。为此,中国社会需要相应的社会心态与民族意识。
  总之,我认为:“跨国公司盲从论”是与“社会悲观论”相辅相成的。这种观点应用于当今时代,很容易搞错“全球化”问题的坐标,继续助长“跨国公司强权论”。为此,我希望通过这次与王巍的理性化讨论,推动全社会走出跨国公司崇拜、跨国公司政治、跨国公司迷信与跨国公司恐惧的阴影。
  (本文作者系和君创业集团董事长。限于篇幅,本刊对原文作了删节。)
  责任编辑:孔龙
其他文献
要改变人的思想和习惯是最难的,却是推进TPS所必须的,怎么办?    一汽学习丰田生产方式时间已经很长了,但学了三十年,越学越深的同时,也越发感受到了TPS的高深,中国企业现在学到的依然是表皮,还没有学到真的核心。TPS并不仅仅是一套技术和工具,它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TPS与其说它是对生产流程等各个环节的改造,不如说是对人思想的改造。而要改变人的思想和习惯,恰恰是最难的。    改善,不仅在生产
期刊
对中年职场人来说,“惶者生存”有着更深的含义。    [故事里的事]  孙国平的两种结局  一向风度翩翩、神采奕奕的孙国平,最近少有地“蔫”。下班时,看着手下的员工依然谈笑风生,因不知情而一如既往地平和从容,他心里难以形容地难过。高层们已经开会通气,公司马上就要被竞争对手并购了。  从大局看来,这样的结果不能说不好,合并后的新公司显然规模更大,而且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实力更强,在同行业内会成为“巨无
期刊
你不能阻止你的员工跳槽,但你能够抓住他们的知识,以保证你的竞争力不会随之流失。    中国繁荣的经济加上短缺的人才,意味着那些具备热门职位所需技能的人会不停地调换他们的工作,这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是个相当头疼的问题——总是有培训好的员工不断离职。今天的年轻一代,不同于他们的父辈,  他们不会把自己和公司紧紧绑在一起,而且他们总是在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  因此,在中国很多公司正在非常积极地努力保留他
期刊
你也许了解几种定价策略,但你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让它有效吗?    当苹果公司在iPhone刚刚上市两个月之后便将其价格降低三分之一时,即使是最忠实的消费者也变得怨声载道,闹得沸反盈天,迫使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为此道歉,并部分退还差价款。  沃顿商学院的教授和分析家们认为,在叠出的创新、激烈的竞争和全球化浪潮正在改变游戏规则的市场环境中,iPhone现象为我们揭示出了定价策略失当的危险。“产品的生命
期刊
IBM已经历了13年不停地转型,对于自己的“IT”身份,IBM的最新注解是:Innonation(创新)和romsformation(转型)。  转型的常态化让IBM看起来宛如“变形金刚”中的巨人“擎天柱”。  今天,IBM走到了它的“全球整合转型(GIE)”阶段,“擎天柱”为何在此时选择这个新形象?GIE将赋予IBM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是平的》已经不是新书,这本书的热销,是因为它揭
期刊
什么才是家电零售业竞争力的关键?何种攻略才能超越赛场上领先的对手?    国美的战略盲动    近日,国美电器总裁陈晓表示:中国家电连锁业行业整合告一段落,下一步重点开拓通讯连锁领域。近来坊间又传出国美电器继成立国美通讯之后,再祭资本屠刀,收购中复通讯的消息。可见国美电器、通讯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发展雏形基本形成。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2004年10月国美在深圳试水数码专营店时的情形,当时国美扬言挑战传
期刊
《中外管理》:您曾多次提到全球整合对企业文化的挑战。IBM中国是如何应对这种挑战的?在文化建设上,有哪些特别的做法来适应全球整合的进程?  钱大群:IBM是近百年的老店。一个百年老店如何建立一个符合21世纪的企业文化,是很重要的。  回想在2003年,我们推出了3天的“全球在线即兴大讨论”,30万员工任何人都可以在这3天给公司提出建议、批评。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动作。在短短72小时中,有上百万人次
期刊
企业全球化的必经之路一定是成为跨国公司吗?全球整合企业在适应全球竞争中表现了哪些优势?没有走过跨国公司这一步,能直接跨入全球整合企业阶段吗?    在过去的3年中,IBM已经慢慢抛开了原先“跨国公司”的身份,开始为成为一个“全球整合企业”而努力。与此同时,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V)对IBM转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同时研究大量其他跨国公司的发展势态之后,IBV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整合企业不但是I
期刊
主持人:杨光《中外管理》杂志执行主编  嘉宾:景素奇 国际人力资本网董事长   赵琦 运通路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志宇 中赫集团副总裁  石向欣 北京华讯集团总裁  李晶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人力行政总监  孙寅贵 北京百龙总公司总裁   王 衡北京大学企业文化研究所所长  郑宏新 加拿大LVC投资集团副总裁  刘 笑 映美信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卫 弘 联想集团招聘总监  家
期刊
他们凭借什么获得了评委们的青睐?  他们为中国企业管理做出了哪些令人尊敬的贡献?    榜样的力量不在于亦步亦趋地模仿,而在于照亮前行的方向,然后我们自己去走。  刚刚落幕的第三届“管理中国”总评选两大企业奖项,虽然延续了一贯的标准和导向——从企业稳定性、成长性和创新性,几个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管理贡献,但我们发现今年登榜的企业特征,与去年都有所不同。  显然,其背后恰恰昭示着一个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