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应用例析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的干涉现象在检验各种光学器件表面的加工质量、机械零件表面的光洁度、测量微小长度的变化等范围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在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选修课本中,只是简略地做了些介绍,为了加深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略举几例,加以探讨.
  例1在微波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某卫星自地平线刚刚升起,所发射的频率为v的微波信号水平掠过水面,恰好被置于水库岸边、距水面上方h米处的微波检测器第一次检测到,但信号十分微弱;随着卫星的上升,微波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逐渐增强,通过最大值后又减弱.已知微波的传播速度c=3×108 m/s.假设第一次检测到的信号为最小,试问当记录到第二次最小时,卫星与水平面成多大角度?
  解析如图1所示,微波检测器位于P处,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水平掠过水面,检测器在接收到微波“1”经水面反射后的反射波AP的同时,又直接接收到微波“2”,这两束微波在P点相遇发生干涉.由于空气的折射率小于水的折射率,反射波在水面A处发生相位突变,产生附加光程差λ/2,则两束微波到达接收器P的光程差为
  δ=(AP-BP) λ2.
  设掠射角为α,由图1可知AP=hsinα,
  BP=APsin(90°-2α)=hsinα-2hsinα,
  由此求得两束微波的光程差
  δ=2hsinα λ2.
  由两束微波干涉相消信号强度极小的条件
  δ=2hsinα λ2=(2k 1)λ2,k=0,1,2,…
  得2hsinα=λ,其中k为强度极小的干涉级数.当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连续出现两次极小时有2hsinα=λ.由该式求得记录到第二次最小时卫星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
  α=arcsinλ2h=arcsinc2hν.
  例2测量玻璃圆锥主截面的顶角
  主截面半顶角α很大的玻璃圆锥透镜如图1所示,侧面为圆锥面,设中心轴为y轴.将该锥面透镜的顶点置于玻璃平板之上,构成类似于牛顿环的干涉装置.该装置置于折射率为n的液体中,当波长为λ平行单色光束由上向下垂直照射时,在液体层形成等厚干涉条纹,由读数显微镜测得第k级暗环的半径为xk,求玻璃圆锥顶角.
  解析建立如图2所示直角坐标系O-xy,设P(x,y)为透镜锥面上的一点,该点对应的液体薄膜的厚度为y,xk为第k级圆环的半径.由图2可知,液体薄膜的厚度y=xkcotα,由于顶角α很大,在近轴光线条件下,cot≈1α,则有y=xkα.
  在进入透镜的平行光束中,部分光束被透镜的凸面直接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光束透过液体层被平面玻璃板表面反射,发生相位突变,产生λ/2的额外光程差(液体的折射率n小于玻璃的折射率).由此得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δ为
  δ=2ny λ2=2nxkα λ2,
  由光的干涉条件知
  δ=2nxkα λ2=(2k 1)λ2,k=0,1,2,…暗环
  kλ,k=1,2,3,…明环
  可得第k级暗环的半径xk=kλα2n.由此求得圆锥的半顶角为α=2nxkkλ.当该装置置于空气中时,n=1,上式变为α=2xkkλ.可见,只要测出第k级暗环的半径,就可以由上式求出圆锥主截面的顶角2α.
  例3测量重力加速度
  [仪器用具]盛有液体(密度为ρ、折射率为n小于玻璃的折射率)的玻璃器皿、绕中心轴旋转的平台、读数显微镜、波长为λ的单色光源、光具座、测速装置等.
  [要求]写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步骤,并导出计算公式.
  解析(1)测量步骤
  ①将盛有液体(密度为ρ、折射率为n)的玻璃器皿置于绕中心轴旋转的平台上,并接通电源,令其匀角速旋转.
  ②用测速装置测出角速度ω.此时玻璃器皿中的液体表面形成一曲面.
  ③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液体表面,并在读数显微镜下进行观测,可以看到在反射光形成的等厚干涉条纹.
  ④测得第k级明环的半径为xk.
  (2)推导重力加速度g的计算公式
  取液面最低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3所示直角坐标系O-xy,当液体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时,液面形成一曲面.在曲面上取一小液滴P,其质量为Δm,坐标为(x,y),该液滴受重力Δmg、液面的支持力N、惯性离心力Δmxω2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设过P的的切线与x轴的夹角为α,根据力的平衡方程
  Ncosα=Δmg,Nsinα=Δmxω2,
  P点的切线斜率为曲线方程在该点的导数,即
  y′=tanα=ω2gx.
  考虑到液面的最低点坐标x=0,y=0,对上式两边积分求得y=ω22gx2.该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表明液面是以y为对称轴的旋转抛物面.
  实验中,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束从上向下垂直照射时,进入旋转抛物面液柱的光束,一一部分由抛物面反射回去,产生λ/2的额外光程差;另一部分透过液体遇到玻璃器皿底面反射回去,同样也产生λ/2的额外光程差.于是这两束光的光程差为
  δ=2ny=ω2gnx2,
  根据光的相干条件知,观察到明环的条件是
  δ=ω2gnx2=kλ,k=1,2,…
  由上式得,第k级明环的半径xk=kgλnω2.实验中只要测出xk,就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nω2x2kkλ.同理,如果知道了重力加速度,也可以求出液体旋转的角速度ω=kgλnx2k.
  例4测量液体的折射率
  如图4所示,平椭圆玻璃凸透镜的凸面是绕对称轴(短轴,设为y轴)旋转形成的椭球面.将该平凸透镜的凸面置于玻璃平板之上,构成类似于牛顿环的干涉装置,将该装置置于折射率为n(液体的折射率n小于玻璃的折射率)的液体中,当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束由上向下垂直照射时,在液体层形成等厚干涉条纹,由读数显微镜测得第k级暗环的半径为xk.已知该椭圆的长、短半轴分别为a、b,求液体的折射率.
  解析建立直角坐标系O-xy如图4所示,设p(x,y)为椭圆透镜凸面上的一点,该点对应的液体薄膜的厚度为y,xk为第k级圆环的半径.第k级圆环的半径xk与对应的液体薄膜厚度y的关系,可由椭圆方程x2a2 (y-b)2b2=1求得
  y=b2a2x2k y22b,by,
  在近轴光线条件下忽略上式中含有y2的项,得液体薄膜的厚度为
  y=b2a2x2k.
  在进入透镜的平行光束中,一部分光束被透镜的凸面直接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光束透过液体层在平面玻璃板表面发生反射,发生相位突变,产生λ/2的额外光程差,则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
  δ=2ny λ2=nba2x2k λ2.
  由光的干涉条件可知,
  δ=2ny λ2=nba2x2k λ2
  =(2k 1)λ2,k=0,1,2,…暗环
  kλ,k=1,2,…明环
  由上式求得第k级暗环的半径为
  xk=ka2λnb, k=0,1,2,…
  依此可求得液体的折射率为
  n=ka2λbx2k.
  通过上面对光干涉现象例子的分析,可以发现:
  (1)研究光的相干现象关键是计算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对于由光疏介质入射于光密介质的单色光,计算光程差时一定要把反射光在分界面所产生的附加光程差λ/2计算在内.
  (2)利用光的相干条件
  δ=(2k 1)λ2, (k=0,1,2,…)暗环
  kλ, (k=1,2,3,…)明环
  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3)平板玻璃与凸面为对称曲面的平透镜之间的空气(或液体)薄膜形成的等厚干涉定域于薄膜表面,其形状与凸面的对称性有关.
  (4)平板玻璃与凸面为旋转对称曲面的平凸透镜构成的干涉装置,置于折射率为n的液体中,当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时反射光所产生的干涉现象总结如表1.
  (5)在分析透射光的干涉时,要判断两束透射光在玻璃表面有无附加光程差产生.
其他文献
笔者从教20多年来,经历了多届学生,发现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因不得法而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许多学生往往会因为力不从心而中途放弃.作为一名普通物理教师,看到学生们无所适从的样子,自己也很着急,常常扪心自问:他们毕竟是学生,我们能否摸索出一些有效的学法教给他们,好让他们少走弯路、轻装上阵呢?为此笔者做了这方面的初探,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与同事的交流所得,谈谈初中物理的有效学法.  1
中西教育差异一直是众多家长和学生所关注和谈论的话题.在中国,部分学生不愿意上学,认为学习是很苦、很累,又枯燥无味的事.而在西方国家,学生认为上学是幸福、快乐的事.因此,一些家长认为西方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既轻松、愉悦,毕业后又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中国的教育制度应改革,向西方国家学习.本人近期有幸在英国轮敦、曼彻斯特、彻斯特、爱丁堡等地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考察学习,获得一些有关中国与英国在高中物理教学方面差异
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它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能体验学习情感,提升实验能力.但在现阶段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并制约着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所以本文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有效性策略,希望能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水平.  1 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主要是老师通过操作演讲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老师为学生提供最深刻直观的表达,有
提到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学生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难学,继而描述习题教学课堂情形的词常常是恐惧、枯燥、厌倦;物理教师首先想到的可能也是难教,继而描述习题学习要求更多的是训练、严谨、深思.长此以往,物理习题教学的生态体系肯定要崩溃.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让习题讲评的节奏慢下来,针对物理问题所蕴含规律的特点渗透一些人性化的教学品味活动,能有效融合物理习题中的“人性”与“物性”,能让习题教学的课堂迸发强劲
中学物理教学的创新基石是思维的源泉,是问题的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发挥着美好的语言艺术.善问、巧妙构思、目标明确的提问使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知识更加完善,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探究领域.如何在新课改下开展有效问题教学活动,已成为一个重要教研课题.  1 引领物理现象,理解概念规律  以物理现象原理为起点,明晰的解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掌握概念、理解现象、进行分析、合理
在电磁感应练习中,常常遇到这样一道题目:  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光滑金属导轨cd、eg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与金属导轨接触良好,在两根导轨的端点d、e之间连接一定值电阻,其他部分电阻忽略不计.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金属杆ab上,使金属杆由静止开始在导轨上向右滑动,运动中杆ab始终垂直于导轨.图2为一段时间内金属杆受到的安培力F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则图3中可以表示
【引言】也许我们曾经祈求过美貌、财富、好运的降临,而他,只祈祷自己能拥有四肢,以踏足大地拥抱爱人。他,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籍基督教布道家,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个基督
高中物理中“斜面与平面结合”是力学和运动学中常见的模型,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简单实用的结论,如常见的功的等效关系 ( 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的位移),这个结论给出物体沿斜面下滑到水平面运动,最终停止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功的等效结果.笔者对此过程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物体沿水平面滑行直至停止在水平面上,物体运动停止时的位置存在规律性,得出了一个新的且具备一定普遍性的结论.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物体在运动的传送带上滑动,物体存在着两个位移,一个是物体相对于地的位移,另一个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学生们在处理传送带问题时,经常会混淆了这两个位移,形成思维上的混乱.为此,笔者通过传送带的一些情景对该类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这类问题规律性的结论及确定这两个位移的方法.  经典情景如图1所示,传送带顺时针传动,传动速度为v0,某时刻在传送带A端放上初速度为零的质点m,质点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设计实验表格”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实验表格是整个探究活动的行动指南和施工图,它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同时实验表格中也反映了物理思想方法.正因如此,在探究性试题中,对“设计实验表格”这一环节的考查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结合几道中考试题,解析一下实验表格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1 体现实验的目的性  例1 (2014年南京)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利用的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