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党从新世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关键词】商业银行 科学发展观 创新
一、商业银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和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既有一般企业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共性,也有其作为金融企业特别强调风险控制的特殊性,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为前提,追求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只有在保证发展质量、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发展速度,才能最终实现发展的效益,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真正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二是以结构优化和流程整合为重点,追求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如何通过调整经营结构来提高效益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其核心在于如何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使其经营管理资源的配置满足于“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效益为目的”的要求,进而推动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区域结构的优化,提高发展的总体效益。同时,按照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原则重组和整合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为依据调整组织机构,建立相互促进和相互制衡的业务拓展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从而提高效率。
三是以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整体推进为目标,追求发展的协调与均衡。商业银行通过向客户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而发生资产负债业务,同时通过向客户提供资金清算、财务顾问、财富管理等服务而开展中间业务,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的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在迅速扩充,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和对客户价值的最大挖掘,要求商业银行实现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的统筹发展。另一方面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则,在负债业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前提下,资金规模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的高低将决定资产业务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中间业务的发展不受资本金约束,可弥补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受到限制时对盈利的不利影响。协调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发展,既是市场经济法则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经营规则的内在要求。
四是以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的培育建设为根本,追求发展的和谐与统一。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吸纳、维系和激励优秀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充分尊重、凝聚并发挥员工聪明才智,依靠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将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业务发展和队伍建设之中,建设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勇于开拓的企业发展文化。
二、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商业银行认真落实科学发层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由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独具的宏观调控作用决定。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层观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产业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在货币政策及调控措施等方面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由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及导向作用使其处于各种经济要素的核心地位。三是由金融的独有的脆弱性所决定的。金融作为一个产业主要是向社会吸收闲散资金后再集中投放出去,其稳定和发展与社会居民对金融企业的信心关系十分密切。其脆弱性决定金融业必须长期处于稳定之中,才能不破坏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层。四是由金融部门特殊的管理体制所决定。金融系统的构成既包括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担负全融稳定职责的中央银行,又包括履行监管职责的专业监管部门,还包括各类经营金融业务的实体。
三、用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协调发展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是指商业银行运用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技术,通过在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创造性活动,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和过程。金融市场竞争的核心是金融商品的竞争,金融商品是商业银行打开市场和占领市场赢得客户的关键。
(一)金融创新的稳健经营与服务原则
全融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始终面向客户,做好市场需求调查和客户需求分析,量体裁衣,使全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加契合客户需要。金融作为第三产业,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分工,切实履行服务客户的社会职能,使一切创新活动都建立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银行坚持稳健经营,就是要把安全性和流动性作为各项活动的首要考量,对盈利性的追求必须以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保证为基本条件。创新工作也不例外,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安全性”,但也不能因为“安全第一”而将所有的创新都抛之脑后,裹足不前。全融创新一定要对创新产品进行充分研究,要充分考虑风险困素,不能因为某一因素风险而忽视它,也不能因为短期内风险小而不考虑市场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应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的利益。
尤其强调金融业首先是服务业,要以客户为中心,尽可能高质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居民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这需要金融业加大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提供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二)金融创新服务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3/2以上,发展农村金融刻不容缓。因此,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重点应放在“三农”发展领域。银监会高度重视支持“三农”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政策。现阶段,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涉农贷款,农村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低,大量资金流出农村,致使农村经济一度处于失血状态。随着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仅靠存、贷、汇传统业务很难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和各类城市金融机制必须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农村经济主体合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将在城市开发、开办的标准化服务,如保险、代理、租赁、保管、个人理财、信息咨询以及担保等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农村,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高效、协调配置,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要注重发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全融的协作功能,通过二者的協调配合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形成普惠型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用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全面协调发展
首先,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金融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并享。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展全融服务,尽可能满足人民投资、避险、保值增值和支付的需求。要以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的培育建设为根本,弘扬金融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功能,增强金融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并通过金融企业员工传播与渗透到金融客户,从而增强金融客户的认同感。
其次,搞好风险控制与监督,确保商业银行安全稳定。一要促进商业银行全面形成风险内控机制;二是监管部门从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不良贷款比率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三是中央银行要建立金融稳定监控体系,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四是研究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减少和降低風险成本;五是督促商业银行按规定披露经营信息,按受客户及社会监督,曾加风险意识,维护好居民对商业银行的信心。
第三,转变增长方式及经营模式。摒弃以往片面追求规模盲目追求市场份额的单一化数量型增长方式,从直接效益综合效益和边际效益三个层面推进产品、客户行业和区域结构调整,加快建立以结构调整和成木核算为基础的多元化效益型增长方式。既要保证新兴优质市场占有量的增加,又要加快劣质客户欠发达地区退出的结构性质改变,既有优质客户和重点地区过低业务占比的不断提高,也存在单一项目单一行业或单一地区过高业务占比的逐步降低。
转变经营模式,就是要在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健全运作机制的同时,在横向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在纵向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科学的授权,同时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将信息化改造与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同步推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绪技术推动业务和管理流程再造实现经营模丈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最后,协调好商业银行的各种关系。商业银行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其一切经营行为都必须服从效益这个核心。这里所讲的效益对分支机构而言是指在提足各种风险准备之后取得的经营利润,对客户而言是指其通过与银行发生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给银行带来的综合贡献,对产品而言是指一定时期内产出大于投入而给银行带来的实际利润,通过对单个机构、单个客户、单个产品边际效益的核算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边际效益较高的地区、客户和产品从而优化结构、保证发展的效益。
(编辑:唐荣波)
【关键词】商业银行 科学发展观 创新
一、商业银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和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既有一般企业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共性,也有其作为金融企业特别强调风险控制的特殊性,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为前提,追求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只有在保证发展质量、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发展速度,才能最终实现发展的效益,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真正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二是以结构优化和流程整合为重点,追求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如何通过调整经营结构来提高效益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其核心在于如何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使其经营管理资源的配置满足于“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效益为目的”的要求,进而推动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区域结构的优化,提高发展的总体效益。同时,按照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原则重组和整合业务流程,以业务流程为依据调整组织机构,建立相互促进和相互制衡的业务拓展系统、风险控制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从而提高效率。
三是以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整体推进为目标,追求发展的协调与均衡。商业银行通过向客户提供资金融通服务而发生资产负债业务,同时通过向客户提供资金清算、财务顾问、财富管理等服务而开展中间业务,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的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涵在迅速扩充,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和对客户价值的最大挖掘,要求商业银行实现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的统筹发展。另一方面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则,在负债业务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前提下,资金规模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的高低将决定资产业务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中间业务的发展不受资本金约束,可弥补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受到限制时对盈利的不利影响。协调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发展,既是市场经济法则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经营规则的内在要求。
四是以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的培育建设为根本,追求发展的和谐与统一。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吸纳、维系和激励优秀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充分尊重、凝聚并发挥员工聪明才智,依靠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将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业务发展和队伍建设之中,建设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勇于开拓的企业发展文化。
二、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商业银行认真落实科学发层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由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独具的宏观调控作用决定。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层观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要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产业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在货币政策及调控措施等方面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由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及导向作用使其处于各种经济要素的核心地位。三是由金融的独有的脆弱性所决定的。金融作为一个产业主要是向社会吸收闲散资金后再集中投放出去,其稳定和发展与社会居民对金融企业的信心关系十分密切。其脆弱性决定金融业必须长期处于稳定之中,才能不破坏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层。四是由金融部门特殊的管理体制所决定。金融系统的构成既包括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担负全融稳定职责的中央银行,又包括履行监管职责的专业监管部门,还包括各类经营金融业务的实体。
三、用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协调发展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是指商业银行运用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技术,通过在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创造性活动,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和过程。金融市场竞争的核心是金融商品的竞争,金融商品是商业银行打开市场和占领市场赢得客户的关键。
(一)金融创新的稳健经营与服务原则
全融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始终面向客户,做好市场需求调查和客户需求分析,量体裁衣,使全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加契合客户需要。金融作为第三产业,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分工,切实履行服务客户的社会职能,使一切创新活动都建立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银行坚持稳健经营,就是要把安全性和流动性作为各项活动的首要考量,对盈利性的追求必须以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保证为基本条件。创新工作也不例外,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安全性”,但也不能因为“安全第一”而将所有的创新都抛之脑后,裹足不前。全融创新一定要对创新产品进行充分研究,要充分考虑风险困素,不能因为某一因素风险而忽视它,也不能因为短期内风险小而不考虑市场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应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的利益。
尤其强调金融业首先是服务业,要以客户为中心,尽可能高质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居民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这需要金融业加大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提供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二)金融创新服务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3/2以上,发展农村金融刻不容缓。因此,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重点应放在“三农”发展领域。银监会高度重视支持“三农”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政策。现阶段,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涉农贷款,农村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低,大量资金流出农村,致使农村经济一度处于失血状态。随着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仅靠存、贷、汇传统业务很难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和各类城市金融机制必须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农村经济主体合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将在城市开发、开办的标准化服务,如保险、代理、租赁、保管、个人理财、信息咨询以及担保等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农村,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高效、协调配置,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要注重发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全融的协作功能,通过二者的協调配合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形成普惠型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用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全面协调发展
首先,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金融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并享。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展全融服务,尽可能满足人民投资、避险、保值增值和支付的需求。要以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的培育建设为根本,弘扬金融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功能,增强金融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并通过金融企业员工传播与渗透到金融客户,从而增强金融客户的认同感。
其次,搞好风险控制与监督,确保商业银行安全稳定。一要促进商业银行全面形成风险内控机制;二是监管部门从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不良贷款比率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三是中央银行要建立金融稳定监控体系,对金融业系统性风险进行监控;四是研究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减少和降低風险成本;五是督促商业银行按规定披露经营信息,按受客户及社会监督,曾加风险意识,维护好居民对商业银行的信心。
第三,转变增长方式及经营模式。摒弃以往片面追求规模盲目追求市场份额的单一化数量型增长方式,从直接效益综合效益和边际效益三个层面推进产品、客户行业和区域结构调整,加快建立以结构调整和成木核算为基础的多元化效益型增长方式。既要保证新兴优质市场占有量的增加,又要加快劣质客户欠发达地区退出的结构性质改变,既有优质客户和重点地区过低业务占比的不断提高,也存在单一项目单一行业或单一地区过高业务占比的逐步降低。
转变经营模式,就是要在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健全运作机制的同时,在横向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在纵向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科学的授权,同时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将信息化改造与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同步推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绪技术推动业务和管理流程再造实现经营模丈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最后,协调好商业银行的各种关系。商业银行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其一切经营行为都必须服从效益这个核心。这里所讲的效益对分支机构而言是指在提足各种风险准备之后取得的经营利润,对客户而言是指其通过与银行发生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给银行带来的综合贡献,对产品而言是指一定时期内产出大于投入而给银行带来的实际利润,通过对单个机构、单个客户、单个产品边际效益的核算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边际效益较高的地区、客户和产品从而优化结构、保证发展的效益。
(编辑:唐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