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秦说祖上是洛阳人,但是不是洛阳人只有鬼才知道。
  他说他祖上在一千年前是隋炀帝的御厨,跟着隋炀帝巡游江南,到了扬州,被那里的自然风光迷住了,便自愿留下,教地方烹调之技,以备皇上再下江南之需。
  阿秦说法的疑点是他的手艺并不是祖传。他自幼家贫,为学艺先后走过淮安,到过苏杭,直到三十岁也没有正正经经站上灶当过大厨,只能给人家打下手。后来又回到扬州,辗转几家酒楼,才被微服考察的“泰兴轩”东家看上,聘他做了大厨。
  淮扬人家也和中原人一样相信缘分。就在阿秦入住“泰兴轩”掌厨那天,东家的二妹妹韵芝携着大小箱笼,从淮安婆家回来长住。
  韵芝一身素衣素裙,浓黑的长发在脑后松松地挽个大髻,髻心扎着一段白头绳。虽然新寡之人低声敛气,但是掩不住她正当青春的好气色。那娇嫩嫩的脸盘白里透红,像庭院里新开的碧桃一般。
  淮扬的大户人家,小姐读书认字、识乐通韵自不必提,大多还从小习得两道拿手菜。这韵芝也是极爱厨艺,遇到有兴致时,她会亲自下厨,自创两道精致菜肴,奉送前来消费的大腕儿。一来二去的,“泰兴轩”二姑奶奶宴尾奉不奉送压轴的菜品,成了扬州来往客商实力和面子的验证。
  韵芝的菜是即兴创意的,每宴都不同。别的酒楼都是聘到得力助手后,就不要别人,固定下一种特色。这样容易传承,也容易限定了自己。“泰兴轩”的厨子在阿秦到来之前,厨子不停更换,不断推出新花样,所以没有固定当家菜,这也成就了“泰兴轩”的特色。
  阿秦和韵芝一手厨艺,成了东家赚钱的活宝。一个春天,东家赚到了以往一年的利润。阿秦和韵芝的辛苦自不必说,但他们却没有瘦下来。韵芝的脸色更加红润,笑意遮不住,流溢得满脸都是。阿秦累,但有韵芝窈窕的身影在厨间穿来穿去,他心里像有一把扇子呼呼扇动,凉爽畅快。
  转眼莲花开放。阿秦忙到夜半,拿条白汗巾,转到后院,出了墙洞,就是瘦西湖。他一点点没入水中,忽觉身后树枝一摇,回头细看,却什么也没有。上岸时,一摸衣服,原来的一堆变成了整齐的一摞,而且干干爽爽,是新的。自此,阿秦每每到瘦西湖洗澡,必有一摞干净衣服换了汗湿的旧衣。阿秦心实,却也渐渐知道了韵芝的心意,但他不敢想。
  那天包了“泰兴轩”最大最豪华雅间的客商是从洛阳来的锦庄老板,来办大批锦缎。他一掷千金,要了酒楼全套酒菜。按习惯,到了这个消费水准,韵芝就要亲自做两道创意菜品,亲手捧了,奉赠贵客。
  韵芝那天穿的是粉色旗袍,淡淡的粉色,衬着她红润的俊脸,袅袅而至,浅浅万福,从随后丫鬟捧盘里端过菜来,轻轻放到主客面前。那锦庄老板连连点头赞许。
  这晚,韵芝在瘦西湖边放下干净衣服时,人也留下了,一雙皓腕轻轻抱住了阿秦的脖子。两人就把话说透了,把一段相思债了结了。
  第二天,阿秦怯怯地走到东家的正院,东家正在逗弄新从镇江买来的鹦哥。阿秦嗫嚅:“我想……”
  东家用手指挑了挑鹦哥下巴:“什么?”
  “我想向东家求亲,二小姐……”
  “呵呵呵呵……”东家的一串冷笑,让阿秦脊骨发麻。
  他转身踱进正堂,一边淡淡地自言自语:“我不守着旧规矩让二小姐委屈,也可以不讲门第,但是万金聘礼断少不得。今天,洛阳锦庄老板要来放定,五日后他从镇江回来,就带着新人一起回洛阳。”
  阿秦一跤跌倒,挣扎了几下,竟起不来。东家叫下人:“扶秦师傅下去歇着,今天让新来的炳贵上厨。”
  阿秦一病三个月,好的时候,韵芝已经去了洛阳。“泰兴轩”也换了大厨。这年冬天雪大,北上的路阻隔了。来年烟花三月,春光正好,阿秦背着简单行囊上路了。
  终于来到梦想已久的洛阳,终于找到那家锦庄。锦庄却早已易主。娶韵芝的老板春气回转时,竟暴病死了;娶来不足一年的七奶奶已经回扬州去了。
  阿秦一刻也没有停,反身又下扬州,一步一挨到了东家大门前,已是夜半时分。
  第二天,东家的大门咿呀打开,一帮家人围着门口僵卧的乞丐,喧嚷不休。丫鬟搀扶瘦瘦弱弱的韵芝,走过庭前的桃树,桃花正落瓣,沾在韵芝的素色衣裙上,给她的苍白点上胭脂。
  丫鬟说:“姑奶奶,死了一个乞丐。”
  韵芝说:“叫他们买口薄棺埋了吧,是条命呢。”
  转回头,望定了旧年初见阿秦的地方,呆呆地出神:“怎找不到他了呢?”
其他文献
儿子上幼儿园了,老师说每天他一个人不是挤眉弄眼,就是离开位子打闹,影响别的同学。  我問儿子:“那么捣蛋,老师怎么不管管你啊?”  儿子笑了笑,低声说:“老师管了但不起作用。”  “那你自己管一下自己啊!”我有些生气地说。  儿子有些不耐烦了,瞪大眼睛说:“老师都管不了,我哪里管得住。”  选自《中年读者》
期刊
爸爸检查儿子的语文作业,其中有一题是用“肯定”造句。儿子造的是:“爸爸悲伤地回家,肯定输钱了。”  爸爸看了很不高兴,让儿子重新造句。儿子很快又造了一句:“妈妈冲着爸爸吼,爸爸肯定又输钱了。”  爸爸让儿子重新再造,别再写自己输钱了。儿子想了很久,最后写道:“爸爸不让我写输钱,肯定是怕妈妈知道他又输钱了。”  (潘光贤)  秘 密  有一天,妈妈无意中看到了女儿练习本上写的一段题为“秘密”的话:妈
期刊
白衣女孩  天阴沉得可怕,地平线边不时闪过几道强烈的闪电。我看了一眼表,已经午夜十二点了,发完这班车,我也可以回家休息了。我是末班午夜巴士的司机,今天第一天上班,在我之前,据说已经有四任司机辞职了。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我也不会接这份工作,这最后一班的巴士司机并没有轮班,永远是我一个人。    当车子离开始发站时,酝酿了一天的暴雨倾盆而下。我眼睁睁地看着一道闪电劈中了远方的大厦,那剧烈的雷声震得我心旌
期刊
心怀鬼胎  朱庆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阎王岭的土匪。  这得从上个月说起。朱庆国当时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国内恰逢军阀混战,朱庆国一寻思,还是先回老家看看老父亲吧。路过阎王岭那棵歪脖树的时候,不料被土匪头子崔麻子抓住了。这崔麻子在阎王岭一带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一见他喝过洋墨水,能说会道的,硬是要拉他入伙。朱庆国一看落到土匪手里啦,只得上山给土匪们当起了“军师”。  这天午饭后没啥事,朱庆国
期刊
“白记”布庄是个新开张的店铺。老板白老端,和独生女儿白婷一起经营铺面。  那时候,涞阳有好几家布庄。由于竞争激烈,“白记”开张后,生意并不很好。聪明的白婷想了个办法。每当店里进来新的布料,她便先给自己做件旗袍穿在身上。白婷做衣服的手艺是跟她母亲学的,尤擅做旗袍。白婷貌若天仙,削肩细腰好身段,穿上崭新的旗袍在店前一站,便成了一道风景。几天后,把旗袍挂在店里当“成衣”卖,选布料再做一件,又穿在身上……
期刊
澜河是沂黄两县的界河,西通长江,澜河口世世代代就是个渡口,江对岸是江南雁矶。    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发生了一桩奇惨事,澜河口十里八乡上了岁数的老人都知道。  那是个夏天的上午,澜河口像往常一样,赶渡去雁矶的乘客陆陆续续地来了,提篮的、挑担的、背包袱的……渡船不大,一次也就能坐十几个人,船也并非定时开,乘客凑得差不多就开。  船家是个黝黑的中年汉子,头上大块大块暗红的疮疤,右眼睑外翻着,样子能吓
期刊
周大生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厨师,可惜一身好手艺没能传给儿子周大生。结果,作为堂堂名厨之后,周大生却没啥本事。  这天是周末,周大生坐在家里,一边啃着鸡翅尖,一边琢磨换工作的事。老婆刘玉琴看见周大生一副游手好闲的模样,忍不住生气了:“你怎么一天到晚就知道吃?”  周大生讨好地说:“这个鸡翅不错,老婆你吃。这半斤鸡翅里只有这两个不是快速鸡,香着呢。”刘玉琴哼了一声:“你就吹吧,吃个鸡翅也能吃出是不是快速
期刊
清朝光绪年间,甘肃兰州有个中年军官张千总,面目狰狞可怖,五官不全,面目全非。他没有耳朵、鼻子、嘴唇。脸上、头上的皮肤疙疙瘩瘩的,只有眼睛炯炯发光,洁白的牙齿森森然。  有人问他为何弄成这样一副相貌,他向人讲起他一段传奇经历:  张千总20多岁的时候,还是个普通的大兵。有一次,他到新疆出差,路上回来的时候,一个人走了一千多里路,途中,一路都是崇山峻岭,他走了两天两夜,都没有看到人烟,饿了便吃块馕,渴
期刊
女儿学了古诗《春晓》,问妈妈:“孟浩然是不是没工作?”  媽妈不解地问为什么:“他睡懒觉,醒了也不起床,还在那里听鸟叫,在想头一天晚上下雨打落了多少花,他不用上班啊?”  妈妈想了想,解释道:“孟浩然这首诗,是星期天写的!”  (林平)  选自《民间故事》
期刊
秋初,山地里的苞谷正长着鼠眼。往年的这个时候,黄猴都要到山地里偷苞谷吃,我们猎夫寨的猎队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年中最好的猎猴时机,都到山地边上的歇山窝棚里日夜把守着。一天早晨,在猎狗的追撵下,我们把一群黄猴逼到澜沧江断魂峡的天生桥上,准备围捕。  (一)  黄猴是本地猎人看它全身是黄毛而为它取的名字,其实黄猴在书本上是叫猕猴,也叫恒河猴,广西猴,属于灵长目猴科。黄猴很善于攀援,天性活泼好动,胆小鬼精,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