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完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养,又有利于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基于这种认识,评价方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师的素养等五个方面建立。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教师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因此,更新数学课堂教学价值观念,完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既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师的素养,又有利于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不足和局限
(一)“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
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更确切地说是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的很重要的指标。
的确,完成认知目标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务。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未抓住完成该教学目标的关键条件。像这样未完成预定认知目标的课显然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的课也不能视为一节好课。
(二)“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传统的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进程要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
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
(三)“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可以说十分完备,而且每一项指标几乎都有固定的要求,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程安排合理”、“课堂提问精炼”、“多媒体运用恰当”、“板书设计美观”、“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等等。
结果我们会发现,许多观摩课中的不少环节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计的。但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想过,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就必须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其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
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应该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行为,从而形成不同观念的课堂教学。从当前时代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教学目标不仅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应包括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所以教学目标不但要写在教案上,而且应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一般应包括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个方面.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深入研究“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本课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的具体要求,制定各课时的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便于实施教学。
(二)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靠教学内容来支撑,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学内容为载体因此目标达成与否,活动开展好与坏,教学内容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题的引入是否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定理、公式的推证是否最简洁、严密;例题的选取是否最具典型性,能否有效地突出本课的重点,求解的方法是否多样化;学生的练习题难易是否合理;小结是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等等.
在对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也可以直接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来代替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其评价的内容还包括在教学中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启发诱导是否得当;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的引入是否具有新意;是否重视了双基的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有方;是否暴露了思维过程,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否进行了培养;教学信息反馈是否及时,是否进行了适度调节;等等
(三)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目的明确后,教学方法就成为能否完成教学目的的重要因素.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的年龄虽然相仿,但他们各自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成熟的程度、数学基础等不尽相同,选择教学方法一般是在利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使用.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对实现教学目标,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行为的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评价的当事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特征是由教师本人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知识面的宽广程度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决定的。课堂教学中的其它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必须以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为中介。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他是一位称职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直接拿出现成结论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論、激励、了解、鼓舞。
(五)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是衡量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落实了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在教学中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是否达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整堂课的教学中师生配合是否协调,教学目的是否达标;从学生的接受和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当堂课知识掌握的合格率是否较高;等等.
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遵循制定与选择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保证指标的明确表述、可具体化,能够通过主观努力获得改进。最后还有一条,也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条,那就是评价指标一定要抓住关键因素和主要矛盾,切记不要面面具到、过细过全。因为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要善于利用它,而不是让它成为束缚教师手脚、限制教师施展的铁链。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教师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因此,更新数学课堂教学价值观念,完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既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师的素养,又有利于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不足和局限
(一)“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
认知性任务不是课堂教学的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更确切地说是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的很重要的指标。
的确,完成认知目标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一件很重要的任务。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未抓住完成该教学目标的关键条件。像这样未完成预定认知目标的课显然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的课也不能视为一节好课。
(二)“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传统的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进程要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
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结果往往是把一节好课上成了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是观众。
(三)“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可以说十分完备,而且每一项指标几乎都有固定的要求,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程安排合理”、“课堂提问精炼”、“多媒体运用恰当”、“板书设计美观”、“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等等。
结果我们会发现,许多观摩课中的不少环节就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计的。但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想过,课堂教学既然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就必须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其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
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应该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行为,从而形成不同观念的课堂教学。从当前时代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教学目标不仅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应包括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所以教学目标不但要写在教案上,而且应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一般应包括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个方面.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深入研究“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本课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四个层次的具体要求,制定各课时的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便于实施教学。
(二)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靠教学内容来支撑,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学内容为载体因此目标达成与否,活动开展好与坏,教学内容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题的引入是否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定理、公式的推证是否最简洁、严密;例题的选取是否最具典型性,能否有效地突出本课的重点,求解的方法是否多样化;学生的练习题难易是否合理;小结是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等等.
在对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也可以直接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来代替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其评价的内容还包括在教学中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启发诱导是否得当;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的引入是否具有新意;是否重视了双基的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有方;是否暴露了思维过程,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否进行了培养;教学信息反馈是否及时,是否进行了适度调节;等等
(三)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目的明确后,教学方法就成为能否完成教学目的的重要因素.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的年龄虽然相仿,但他们各自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成熟的程度、数学基础等不尽相同,选择教学方法一般是在利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使用.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对实现教学目标,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行为的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评价的当事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特征是由教师本人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知识面的宽广程度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决定的。课堂教学中的其它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必须以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为中介。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他是一位称职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直接拿出现成结论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論、激励、了解、鼓舞。
(五)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是衡量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落实了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在教学中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是否达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整堂课的教学中师生配合是否协调,教学目的是否达标;从学生的接受和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当堂课知识掌握的合格率是否较高;等等.
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遵循制定与选择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保证指标的明确表述、可具体化,能够通过主观努力获得改进。最后还有一条,也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条,那就是评价指标一定要抓住关键因素和主要矛盾,切记不要面面具到、过细过全。因为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要善于利用它,而不是让它成为束缚教师手脚、限制教师施展的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