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原始设计是设计开始萌芽的最初时期,从工具、刀到服装、建筑都是其最初的形式。原始设计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状况下,在自然环境中试图通过简单的设计来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生活的方式。原始设计对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政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设计;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文化
引言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包含在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中。
人类进入原始社会以后,生存环境逐渐由原本单一的自然环境演变为自然和社会的组合体。人类为了建立和维持这种社会群体和结构,想要开展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意识地、积极地改造自然,从事人类所需要的活动。从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原始工具和装饰品开始,人类的设计文明便已经开始萌芽。设计的萌芽从旧石器时代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其主要特征是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加工制作成各种工具。因为“一切人造物即意味着设计”,因而从人类制造第一件石器开始,设计的历史就已经发生了。
1、原始社会最重要的工具——石器
以石器作为工具是人类对大自然改造的第一步。而根据人类制作石器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以打制石器为主,而新石器时代则有了进一步的磨制和加工。①
1.1 旧石器时代的设计
旧石器时代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其务实功能上。对于设计而言,形式服从于功能是人类在设计之初是最基本状态。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1、砍砸类。主要用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其特点是简单粗陋。从一面或两面将砾石的边缘打出尖刃,将另一端再加工成柄的形状,用于手握。这类石器通常较粗大,用于砍、切、劈、挖等,是当时的“万能工具”。
2、刮削器。刮削器是打制石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大都选用石英等石料,经过二次加工,把石片边缘打制成刃,或是将圆形的石板周围加工成刃。从总体来说,这类石器一般比较小,一般都用作刮削木或兽皮。它人类使用道具的雏形。
3、尖状器。这类石器从制作方法上来说比之前的要更为复杂精致。制作时,一般是将石英或者石质的石板加工成尖和刃。这个时期的器具虽然较为粗糙,加工也并不完整,但都是有意识支撑的,它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正是这些简陋的石器,在险恶的环境里,用于人类与自然和猛兽的斗争,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得人类可以生存繁衍下去。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的进步。②
1.2 新石器时代的设计
新石器时期开始进入了人工形式创造阶段。石器的加工技术也开始复杂化,出现了譬如磨制法这样的新技术。磨制技术使石器的形状更规整,尖刃处更加锋利,表面也更加的光洁,美观。与旧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一大步。制作者对于形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同时磨制石器也已具备了成熟的形式。对于石器的打制,也开始从纯功能性的设计发展到了对于造型开始有了追求的时期,新石器时代的祖先们将设计的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原始社会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文化——陶器
陶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大跨越。陶器的形状设计体现了人类智慧以及当时的审美水平。作为人类设计史的开端,我国的原始陶器在设计和制作上对于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无论是在器物的颜色、种类上,还是在分布地区方面,均表现当时的陶器制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相当的规模。③
2.1 彩陶的设计文化
“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④彩陶的出现,说明了我国原始制陶技术以及装饰艺术的发展到水平,是原始工业和艺术的共同结晶。
陶器作为早期人类生活中的常用器皿,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如盛水、蒸煮等。因此,器型的设计是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实用功能。原始社会的陶器在造型上多以球体为主,即便有少许改变,也是在球体的基础上进行增减的。
原始陶器的图案造型优美,色彩简明,构图复杂,寓意深远神秘。⑤原始彩陶的表面纹样可分为四类:人物、动物、植物和几何。其中前两类较为写实。几何形纹样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2.2黑陶时期的设计文化
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出现的。黑陶的出现要晚于彩陶,其造型与彩陶相比更丰富,与彩陶的圆浑饱满相反的是其形制较为规整、棱角分明。黑陶在我国原始时期的陶器领域属于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造型美观的同时也适应了生活上的种种要求,很好的结合了实用与美观两项原则。薄而光亮的蛋壳型的陶器大量出现。表面多以素面光面为主,大多是盘,杯等形状。黑陶造型丰富,形制统一。黑陶的造型总体来说较为规整,有棱有角,直线为主,曲线为辅。
3、原始社会建筑的设计
原始人最早的居住地以山洞和巢穴为主。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由游牧改为定居的农业生产,因而也开始产生一系列的房屋建造活动。
3.1穴居式
穴居式的生活方式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最初是横穴式,即是在土坡的断层处垂直向上,横向打开一个洞穴,便于采光、保暖和避暑。而竖穴式在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竖穴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不易防御雨水和敌人。经过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又出現了半穴居式的房屋。半穴式的房屋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发展成为了地面式的房屋。早期主要是以木为框架和支撑的简单木构架结构,后来还出现了简单的内部装饰。如地面上的白灰涂抹,有一些则采用一些简单的装饰画在墙面进行装饰。
3.2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大多用于潮湿地区。以木头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用桩和横木结组合打造成为地基,再在两侧用横木做为支撑,在地基上架空长条形的木头,再铺上地板,在上面建造木结构建筑,外部用木头搭建楼梯。屋顶的两面坡型的,有屋檐和屋脊,用于防潮挡雨。这就是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最初状态。
4、原始社会的纺织与服饰设计
对于原始人来说,服装的主要用途就是防寒。早期的服饰材料是原始的兽皮、羽毛。在狩猎和采摘的过程中,原始人类还逐渐开始使用动物筋腱或植物纤维编织绳索,用来捆绑包扎。在此基础上,原始人类又开始逐渐学会了纺织。他们用毛麻等材料捻制纱再织成布作为服饰的材料。麻布和兽皮是服装的基本面料。
5、结语
原始社会的设计虽然只是最简单的操作形式,但其不断发展也提高了人类生产力水平,是后来设计的雏形和开端。同时原始设计也将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为一体,同时也产生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审美认知。在原始设计中,功能性毫无疑问是第一要素。它的产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艺美术史[M],朱和平编著,湖南大学出版社
[2] 中国设计艺术史[M],傅克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3] 中外设计史[M],刘华东、韩颖、朱长征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
[4] 中国工艺美术史[M],见尚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5] 设计史[M],朱铭,荆雷著,山东美术出版社
注解:
① 中国工艺美术史,朱和平编著,湖南大学出版社,第3页
② 中国设计艺术史,傅克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第3页
③ 中外设计史,刘华东、韩颖、朱长征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第8页
④ 中国工艺美术史,见尚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2页
⑤ 中外设计史,刘华东、韩颖、朱长征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第8页
关键词:设计;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文化
引言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包含在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中。
人类进入原始社会以后,生存环境逐渐由原本单一的自然环境演变为自然和社会的组合体。人类为了建立和维持这种社会群体和结构,想要开展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意识地、积极地改造自然,从事人类所需要的活动。从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原始工具和装饰品开始,人类的设计文明便已经开始萌芽。设计的萌芽从旧石器时代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其主要特征是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加工制作成各种工具。因为“一切人造物即意味着设计”,因而从人类制造第一件石器开始,设计的历史就已经发生了。
1、原始社会最重要的工具——石器
以石器作为工具是人类对大自然改造的第一步。而根据人类制作石器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以打制石器为主,而新石器时代则有了进一步的磨制和加工。①
1.1 旧石器时代的设计
旧石器时代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其务实功能上。对于设计而言,形式服从于功能是人类在设计之初是最基本状态。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1、砍砸类。主要用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其特点是简单粗陋。从一面或两面将砾石的边缘打出尖刃,将另一端再加工成柄的形状,用于手握。这类石器通常较粗大,用于砍、切、劈、挖等,是当时的“万能工具”。
2、刮削器。刮削器是打制石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大都选用石英等石料,经过二次加工,把石片边缘打制成刃,或是将圆形的石板周围加工成刃。从总体来说,这类石器一般比较小,一般都用作刮削木或兽皮。它人类使用道具的雏形。
3、尖状器。这类石器从制作方法上来说比之前的要更为复杂精致。制作时,一般是将石英或者石质的石板加工成尖和刃。这个时期的器具虽然较为粗糙,加工也并不完整,但都是有意识支撑的,它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正是这些简陋的石器,在险恶的环境里,用于人类与自然和猛兽的斗争,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得人类可以生存繁衍下去。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的进步。②
1.2 新石器时代的设计
新石器时期开始进入了人工形式创造阶段。石器的加工技术也开始复杂化,出现了譬如磨制法这样的新技术。磨制技术使石器的形状更规整,尖刃处更加锋利,表面也更加的光洁,美观。与旧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一大步。制作者对于形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同时磨制石器也已具备了成熟的形式。对于石器的打制,也开始从纯功能性的设计发展到了对于造型开始有了追求的时期,新石器时代的祖先们将设计的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原始社会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文化——陶器
陶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大跨越。陶器的形状设计体现了人类智慧以及当时的审美水平。作为人类设计史的开端,我国的原始陶器在设计和制作上对于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无论是在器物的颜色、种类上,还是在分布地区方面,均表现当时的陶器制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相当的规模。③
2.1 彩陶的设计文化
“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④彩陶的出现,说明了我国原始制陶技术以及装饰艺术的发展到水平,是原始工业和艺术的共同结晶。
陶器作为早期人类生活中的常用器皿,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如盛水、蒸煮等。因此,器型的设计是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实用功能。原始社会的陶器在造型上多以球体为主,即便有少许改变,也是在球体的基础上进行增减的。
原始陶器的图案造型优美,色彩简明,构图复杂,寓意深远神秘。⑤原始彩陶的表面纹样可分为四类:人物、动物、植物和几何。其中前两类较为写实。几何形纹样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2.2黑陶时期的设计文化
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出现的。黑陶的出现要晚于彩陶,其造型与彩陶相比更丰富,与彩陶的圆浑饱满相反的是其形制较为规整、棱角分明。黑陶在我国原始时期的陶器领域属于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造型美观的同时也适应了生活上的种种要求,很好的结合了实用与美观两项原则。薄而光亮的蛋壳型的陶器大量出现。表面多以素面光面为主,大多是盘,杯等形状。黑陶造型丰富,形制统一。黑陶的造型总体来说较为规整,有棱有角,直线为主,曲线为辅。
3、原始社会建筑的设计
原始人最早的居住地以山洞和巢穴为主。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由游牧改为定居的农业生产,因而也开始产生一系列的房屋建造活动。
3.1穴居式
穴居式的生活方式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最初是横穴式,即是在土坡的断层处垂直向上,横向打开一个洞穴,便于采光、保暖和避暑。而竖穴式在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竖穴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不易防御雨水和敌人。经过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又出現了半穴居式的房屋。半穴式的房屋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就发展成为了地面式的房屋。早期主要是以木为框架和支撑的简单木构架结构,后来还出现了简单的内部装饰。如地面上的白灰涂抹,有一些则采用一些简单的装饰画在墙面进行装饰。
3.2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大多用于潮湿地区。以木头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用桩和横木结组合打造成为地基,再在两侧用横木做为支撑,在地基上架空长条形的木头,再铺上地板,在上面建造木结构建筑,外部用木头搭建楼梯。屋顶的两面坡型的,有屋檐和屋脊,用于防潮挡雨。这就是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最初状态。
4、原始社会的纺织与服饰设计
对于原始人来说,服装的主要用途就是防寒。早期的服饰材料是原始的兽皮、羽毛。在狩猎和采摘的过程中,原始人类还逐渐开始使用动物筋腱或植物纤维编织绳索,用来捆绑包扎。在此基础上,原始人类又开始逐渐学会了纺织。他们用毛麻等材料捻制纱再织成布作为服饰的材料。麻布和兽皮是服装的基本面料。
5、结语
原始社会的设计虽然只是最简单的操作形式,但其不断发展也提高了人类生产力水平,是后来设计的雏形和开端。同时原始设计也将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为一体,同时也产生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审美认知。在原始设计中,功能性毫无疑问是第一要素。它的产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艺美术史[M],朱和平编著,湖南大学出版社
[2] 中国设计艺术史[M],傅克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3] 中外设计史[M],刘华东、韩颖、朱长征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
[4] 中国工艺美术史[M],见尚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5] 设计史[M],朱铭,荆雷著,山东美术出版社
注解:
① 中国工艺美术史,朱和平编著,湖南大学出版社,第3页
② 中国设计艺术史,傅克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第3页
③ 中外设计史,刘华东、韩颖、朱长征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第8页
④ 中国工艺美术史,见尚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2页
⑤ 中外设计史,刘华东、韩颖、朱长征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