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百年:一场文学殿堂桂冠的争夺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10月诺贝尔奖颁发时,总是引起全球震动,中国也不例外。而由于其他自然科学奖项的专业性,相对谈论“门槛低”的文学奖总是话题度最高的。一百多年来,一百多位作家加冕这一荣誉,而同时,也有许多公认的大家被“遗漏”。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到底是什么?一百年来,中国只有2012年莫言得奖,是因为中国文学就差吗? 2016年,甚至音乐人鲍勃-迪伦都获了奖。回望百年诺贝尔,诺贝尔文学奖到底意义何在?今天的我们,尤其是中国人,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它呢?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啥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 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并于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由国王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根据遗嘱,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经国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為“如今来创作的”或“如今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文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基金会统一管理,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和决定获奖人选。
  在119年的历史上,诺贝尔奖有过8次停发的情况,分别是1914年和1918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年到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有一年是1935年,因为评委意见不一致而停发。最近的一次就是2018年,但在2019年补发了。很多人称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双黄蛋,其实是补发了前一年的,真正历史上其实好几次颁发过双黄蛋,1904年、1917年、1966年、1974年都颁出过双黄蛋。第五次诺贝尔文学奖“双黄蛋”就是2019年了。获奖作者分别为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及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作为诺贝尔奖提名人,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不被接受。文学奖的提名人资格是:
  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
  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因此,其实被提名并不能代表什么,真正入围最后的短名单才可以说是最具含金量的。
  ※拒绝诺奖的人※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以来,它就已成为人们心中最崇高、最向往的奖项之一。可能几乎没有人想要去拒绝它,因为这已不仅仅是奖金的问题,它还是莫大的荣誉和骄傲,能够步入诺贝尔奖的殿堂,就意味着位列于学界的顶尖级人物中了。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却真有过几次得奖者拒领奖的情况,最著名的要数法国哲学家萨特了。在获奖前,萨特风闻自己有可能入选,就提前写信回绝诺奖。萨特在信中强力推辞诺奖,并强调即使得奖也不会前往瑞典出席颁奖典礼,并建议评委不如另寻高人。
  不过让萨特预料不到的是,诺贝尔奖评选颁奖是不征求获奖者自己的意见的。所以,后来瑞典方面还是把196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萨特。
  根据官方颁奖辞,萨特获奖是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除了哲学论著,萨特的作品还包括小说、剧本和文学批评多种。萨特说:“这些荣誉是一些人给另一些人的,我无法想象谁有权利给康德、笛卡尔或歌德一项奖,这奖意味着现在你属于某一个等级。我们把文学变成了一种有等级的实在,在这种文学中你处于这种或那种地位。我拒绝这样做。”
  萨特的做法,在很多人看来其实并不难以理解,因为萨特需要维护自己的自由精神与独立的人格,也可以说,萨特是世界上极少数难以用金钱和荣誉收买的人。除了萨特外,还有三位拒绝诺贝尔奖的人。
  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人:帕斯捷尔纳克
  1958年,瑞典文学院宣布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但由于帕斯捷尔纳克的获奖小说《日瓦戈医生》在当时遭到了苏联文学界较大规模的批判,受到国内舆论的影响,他不得不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身体不适且自称无资格领奖: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为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得知自己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后,耶利内克并没有表现得十分激动。相反,她向公众宣布自己不会去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大奖。她罗列了两条理由:第一,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第二,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
  因办演唱会而“失联”的获奖者:鲍勃·迪伦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歌手兼诗人鲍勃-迪伦,奖项揭晓当日,鲍勃·迪伦正在开个人巡回演唱会,未正面回应获奖。随后,鲍勃·迪伦又因有临时安排而缺席12月的颁奖仪式。为此,瑞典文学院请来知名歌手,也是鲍勃·迪伦的追随者帕蒂·史密斯在颁奖礼上演唱迪伦的《大雨将至》,表达对鲍勃·迪伦的致敬。
  ※性别与年龄※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队伍中,男性作者占绝大多数。1909年,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获奖者。但100多年来,仅有十几位女性获奖。
  年龄方面,历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为65岁。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是英国小说家、诗人鲁德亚德·吉卜林,在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时他还差几个月才满42岁。最年长的获奖者则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她200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年她已88岁高龄。
  ◆诺贝尔奖与中国◆
  1895年,诺贝尔奖创立的时候,中国刚刚经历了甲午战争的失败,举国处在悲愤、哀痛之中,那时的中国,还处在清王朝的晚期。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候,中国刚经历八国联军侵华,史称“庚子之乱”,刚刚签订了赔偿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的《辛丑条约》。1902年,梁启超创立《新小说》杂志。《新小说>是中国最早专载小说的期刊。在创刊号上,梁启超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极力强调小说与改良社会的关系,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小说才逐渐走向成熟。诺贝尔文学奖也开始与中国发生关联。
其他文献
非洲鼓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听说我们班的运动会开幕式要表演非洲鼓?真好奇啊!  沙漏形状的外形,两端开口,用山羊皮包住较大的开口端,用双手演奏。鼓身图案简洁,色彩斑斓,古铜色的身子犹如非洲大陆草原与沙漠的缩影,微微泛着非洲人皮肤一样的亮色。  虽然老师跟我们说了很多关于非洲鼓的知识,我们也还是一知半解的。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我们开始了非洲鼓的第一次排练。  排练时,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去拍鼓,可
期刊
羡  曾羡慕,整齐划一的步调;曾羡慕,英姿飒爽的身姿;曾羡慕,军歌嘹亮的靶场……  苦  在丹桂飘香的九月,我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军训。军训的第一个内容是站军姿,别以为站军姿很简单,要求可高了:双脚张开约60度,双手紧贴裤缝,身体向前倾,用前脚掌支撑整个身体。我们班刚站了一会儿,就有不少入因为头晕需要休息;有不少人满脸通红,像是中暑了一样;还有不少人脸色煞白。因为这个,我们班的训练还中止了一会儿。就
期刊
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天空却没瞧见一只小小的风筝。回想儿时的故乡,一到春日,抬头就能看到满天形状各异的风筝。地上的孩子们牵着线,春风吹过,风筝就跟着飘舞起来。  奶奶说:“风筝与春天是一对孪生姐妹,同时来到人间,带来她们的美丽和温暖,带来生命的活力与色彩。春天和风筝在赶走冬月的寒冷与萧条后来到人间。她们经过一番艰苦的挣扎与拼搏,才把温暖的阳光和七彩五色奉献给大地。”听着奶奶的描述,我突然觉得风筝是
期刊
2020年临近春节,武汉的疫情就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从武汉到湖北,再到全中国都收到了病毒的威胁,不得不宅在家里求安全。而我的爸爸,一位普通的公务员,却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家出走”了。  這事还要从大年三十说起。那天一早爷爷奶奶就忙着去菜场采购各种食材,妈妈忙着打扫卫生,我按照计划写春联,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在我写字的桌前少了一个“指手画脚”的人,抬头一看,属于爸爸的包干区——窗户那边也没看到人。一
期刊
在演唱會结束后的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王俊凯:“时间是什么?”小凯的回答令我有些惊讶,他回答:“时间是倒计时。”少年偶像的时间是珍贵的,每一次舞台上的精彩展示都是舞台下一遍遍的排练换来的。第一场演唱会,他把地点选在了五棵松体育馆,原因是这个场馆是他梦想最初的起点。珍视自己出发的起点,难能可贵。  又到新一年,又到一个时间节点,才发现岁月是神偷,虽然成长的领悟总是在一瞬间,但成长的过程,却如溪水流淌,
期刊
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教师,海南省省级骨干教师,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理事。  方老师做班主任时,利用学生经常需要请假的契机,要求学生规范地写请假条。很多同学连请假的原因都写不清楚,就更不用谈请假条的格式规范了。让一个急切需要请假的学生坐在办公室里修改请假条,似乎是方老师在为难学生。长远一点想,如果基本的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都不具备,当我们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能真的会因此而吃瘪甚至是吃
期刊
小时候,最喜欢春天。每到清明前后,爸爸都会张罗着种树。柳树刚开始萌芽,爸爸就找来锯子,麻利地爬上树,锯下一根又一根两米多长、像我的胳膊一样粗细的柳枝,沿着河岸,把它们一根根插进松软的泥土里,等著它们成活、长叶。也会从自家枣树地里刨出来一棵棵小枣树苗,把它们移栽到梯田里,给它们足够的生长空间。还从三十里外的集市上用自行车带回一捆苹果树苗、桃树苗、梨树苗。我就满是好奇地跟在爸爸身后,帮忙扶正小树苗,帮
期刊
2019年5月,春色正好,我坐着车,穿过一条狭长的乡道,被两旁的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惊艳到。这条乡道我走了20多年,看着它一点一点变了样。  小的时候,乡道是石子路,两旁是天然的草丛。一到夏天,各种杂草竞相生长,往往高出路面一米多。我们这些小不点躲在里面,就跟隐身了似的。这些草丛一直都是我们的乐园,过家家,捉昆虫,躲避父母的“追踪”,或者什么都不做,随便那么往后一躺,压倒一片藤蔓,便是一块天然的地毯,
期刊
@作者自画@  大家好,我是林佳乐。名字中包含着我的人生追求,以“佳”字为目标,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同时以“山气日夕佳”的境界面对生活;以“乐”字为趣味,乐玩,乐学,乐思。我最喜欢的事就是旅游,喜欢在异国他乡寻找那种久违的感动,喜欢在旅游中品味文学蕴藉的美。有时也会在忙碌的学习之余听听音乐,弹弹吉他,享受每一天里简单充实的喜乐。  在摇摇晃晃的车厢内,我揉着眼睛看着书,无心留意车窗外的风景。  开
期刊
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进行评比和遴选的一项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该年度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自1901年在斯德哥尔摩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迄今已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百名作家获得过这一殊荣。在全世界名目繁多的文学奖项中,该奖项由于遴选制度的严格,奖金数额的巨大,涉及地区的广泛,已经确立了相当的权威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学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