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几上叠放着一打打手抄或复印的档案资料,或横分门类,或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纵向排列,这是续修《河北省志·档案志》不可或缺的必要素材。本次修志的上限始于1979年,下限为2005年,时间跨越27年。在梳理、研析这些档案资料的过程中,一纸2005年度河北省档案干部的统计表,反复映入眼帘,入脑入心,令人深思。那它有何吸人眼球之处,又有何令人期许的内涵呢?轻轻打开档案,这样一组信息呈现在眼前:据2005年度河北省各级各类档案机构(含局、馆、室〈科、处〉)干部统计表记载,到“十五”末(2001——2005年)的2005年底,从人员编制看,全省档案干部总编制定编3215人,实际在职编制为3483人;从干部队伍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人才结构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558人,中专学历的538人,高中以下学历的387人;具有高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双学位人才进入档案干部队伍的人数,比1998年年报统计中首次出现硕士研究生学位人才的2名逐年增加,2001年有研究生学历的7人、双学位3人;2002年有研究生学历的12人、双学位7人;到2005年有研究生学历的达到14人,双学位8人;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的1387人,其中研究馆员11名、副研究馆员123名,馆员505名,助理馆员501名,管理员247名。
观上述内容,回眸以往,“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之初,档案事业各项工作由于长期的停滞,可谓是诸事待兴,尤其是档案干部队伍更是急需收拢、恢复、整顿、培训教育、提高和加强,而至2005年却有如此巨大变化,又怎能不令人感慨!
一、人员编制的发展与变化
1979年9月27日,中共河北省委、省革委发出《关于恢复各级档案工作机构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抓紧解决档案机构的恢复、人员编制、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配备等问题。从此河北省各级档案局和档案馆(室)工作机构进入“文革”结束后的恢复整顿阶段。随着各级档案机构的逐步恢复,开始调配人员,许多单位将过去在档案部门工作过或受过档案专业教育的人员调回档案部门。由于档案工作恢复之初,尚未建立档案统计工作,据当时的工作总结记载,1979年底,全省各级档案工作机构编制共有603人,1980年增至870人。1982年底,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的恢复和整顿工作基本完成,工作步入正常化,档案统计工作业已建立,从档案干部统计年报看,全省县级以上档案部门编制增加到944人。1984年达到1172人,比1983年增加106人,增加9.9%,其中档案业务人员1150人,比1983年增加125人,增加12.19%。到“六五”(1981—1985年)末,全省各级各类档案干部队伍总编制达到1258人,比1984年的1172人增加86人,增加7.3%,比1980年的870人增加了44.59%。“七五”(1986—1990年)期间,据省档案局1991年总结报告称,全省的专兼职档案干部队伍则发展到“一万正规军(专职)”、“十万游击队(兼职)”的规模。到“七五”末,仅各级档案局和各类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就达2290人,较“六五”末增长90%。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机构编制随机构改革的不断调整,“八五”(1991——1995年)末和“九五”末(1996——2000年)全省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各级各类档案馆、室(科、处)档案干部队伍总编制分别发展到4131人和3533人。到“十五”末的2005年底,总编制为定编3215人,实际在职编制为3483人。比1979年的603人,增加了2880人,增长478%;比“六五”(1981—1985年)末1985年的1258人,增加了2198人,增长171%。虽然由于机构改革和人员调动情况的不断变化,“十五”末全省档案干部队伍的编制比“八五”、“九五”期间有所下降,但从近30年的发展历程看,档案干部的队伍仍是不断发展壮大的。
二、人员构成的结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
自1979年9月开始的档案工作机构恢复整顿初期,河北省各级档案管理机构的档案工作人员多从各单位文秘、机要部门或军队转业人员中选用,也有的从过去在档案部门工作过或受过档案专业教育的人员中选调,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着“一少二弱三不稳”的状况,全省近千名档案管理部门干部,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专业学习过并从事档案工作的只有十几人,“文革”后从事档案工作的新手占80%以上,各机关档案室干部中受过档案专业训练的就更少了。为使档案干部队伍尽快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干部队伍的建设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把一批符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二是随着1982年后各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各级档案局馆陆续引进了一部分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档案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方面的人才,改变了档案部门专业结构单一、干部文化学历低的状况;三是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业务培训,提高在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进行档案专业职称评定工作,调动档案干部钻研业務的积极性,增强热爱档案工作的事业心。经过多年努力,到“六五”(1980——1985年)末,河北全省档案专业人员的结构状况开始有了变化,档案干部的文化水平、年轻化、专业化程度有了初步改善和提高,“一少二弱三不稳”的状况开始改变。据统计,1984年,全省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有专职人员1172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488人,占总人数的41.63%,比1983年增加70人,增长16.7%;35—50岁的473人,占总人数的40.36%,51岁以上的211人,占总人数的18.01%。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177人,占总人数的15.1%,比1983年增加39人,增长28.26%;高中、中专627人,占总人数的53.5%,比1983年增加119人,增长23.42%;初中以下368人,占总人数的31.4%,比1983年减少52人,减少12.38%。从档案专业程度看:本科、专修班25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2.17%,比1983年减少6人,减少19.35%;中专32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2.8%,比1983年增加10人,增长45.45%;参加过训练班学习的139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12.08%,比1983年增加47人,增长51%。三种专业程度共196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17.05%,比1983年增加51人,增长35.1%。1985年全省各级各类档案局(处、科)馆有档案干部1258名,比1984年增加86人,增加7.3%,其中档案专业人员1234名,比1984年增加84人,增加7.3%。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532人,占总人数的42.3%,比1984年增加44人,增加9.02%;35—50岁的492人,占总数的39.11%,比1984年增加19人,增加4.02%;50岁以上234人,占总数的18.6%,比1984年增加23人,增加10.9%。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196人,占总数的15.58%,比1984年增加19人,增加10.73%;中专700人,占总数的55.64%,比1984年增加73人,增加11.64%;高中以下362人,占总数的78.78%,较1984年减少6人,减少1.63%。从档案专业程度看,本科、专修班27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2.19%,比1984年增加2人,增加8%;中专38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3.08%,比1984年增加6人,增加18.75%;参加训练班学习的125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10.13%,比1984年减少14人,减少10.07%。“七五”(1986——1990年)期间,至1989年底,全省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学过档案专业大专以上的176人,占总人数的8%,中专(含职业高中)49人,占总人数的2%,参加过档案专业培训的占总人数的21%。以上三项累计占总人数的31%,说明绝大多数档案干部没有系统地学过档案专业。受过档案专业教育干部的具体分布情况是:省级从事档案工作的133人,受过档案专业正规教育的35人,占26%,18个地市427人, 受过档案专业正规教育的79人,占18.5%,县级档案工作人员1639人,受过档案专业正规教育的111人,占6.8% 。其中116个县区人员受过档案专业正规教育一项为空白,占县级总数的66%。到“七五”末,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工作人员达到2290人,较“六五”末增长90%,其中大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90%,老中青之比为1∶2.4∶2.7;档案专业程度有较大提高 ,受过大中专档案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占36%,具备专业技术职务的占54.5%。全省评聘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达1863人,其中高职45人,中职458人,初级职务1360人,在全省内初步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日趋合理,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八五”(1991—1995年)末,全省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总人数达到4131人,但各级档案干部更换频繁,新手多,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偏低 ,亟待培训和提高。“九五”(1996—2000年)末,仅全省各级档案局、综合档案馆人数就达2700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4%,中级以上职称的占38%,均比“八五”末有所提高。据统计,“十五”末,全省档案干部实际在职的3483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937人,占总人数的26.9%;36岁至50岁的2111人,占总人数的60.6%;51岁以上的435人,占总人数的12.48%,中青年成为档案事业的主力军。从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和学历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558人,占档案干部总数的73.44%; 具有中等专业学历的有538人,占档案干部总数的15.45%;高中以下学历387人,占总人数的11%,档案干部实现了知识化,文化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显著提高。从档案专业技术程度看,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的有1387人,占总人数的39.82%,其中具有馆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总人数的18.35%,档案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亦有了明显提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自1979年河北省开始恢复档案工作和档案机构至跨入二十一世纪的2005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河北的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经历了由恢复整顿、发展、提高到不断成熟、壮大的过程。一纸档案不仅真实地记录着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的可喜成就,也是这一历史发展的见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作者单位:河北省档案局)
观上述内容,回眸以往,“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之初,档案事业各项工作由于长期的停滞,可谓是诸事待兴,尤其是档案干部队伍更是急需收拢、恢复、整顿、培训教育、提高和加强,而至2005年却有如此巨大变化,又怎能不令人感慨!
一、人员编制的发展与变化
1979年9月27日,中共河北省委、省革委发出《关于恢复各级档案工作机构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抓紧解决档案机构的恢复、人员编制、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配备等问题。从此河北省各级档案局和档案馆(室)工作机构进入“文革”结束后的恢复整顿阶段。随着各级档案机构的逐步恢复,开始调配人员,许多单位将过去在档案部门工作过或受过档案专业教育的人员调回档案部门。由于档案工作恢复之初,尚未建立档案统计工作,据当时的工作总结记载,1979年底,全省各级档案工作机构编制共有603人,1980年增至870人。1982年底,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的恢复和整顿工作基本完成,工作步入正常化,档案统计工作业已建立,从档案干部统计年报看,全省县级以上档案部门编制增加到944人。1984年达到1172人,比1983年增加106人,增加9.9%,其中档案业务人员1150人,比1983年增加125人,增加12.19%。到“六五”(1981—1985年)末,全省各级各类档案干部队伍总编制达到1258人,比1984年的1172人增加86人,增加7.3%,比1980年的870人增加了44.59%。“七五”(1986—1990年)期间,据省档案局1991年总结报告称,全省的专兼职档案干部队伍则发展到“一万正规军(专职)”、“十万游击队(兼职)”的规模。到“七五”末,仅各级档案局和各类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就达2290人,较“六五”末增长90%。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机构编制随机构改革的不断调整,“八五”(1991——1995年)末和“九五”末(1996——2000年)全省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各级各类档案馆、室(科、处)档案干部队伍总编制分别发展到4131人和3533人。到“十五”末的2005年底,总编制为定编3215人,实际在职编制为3483人。比1979年的603人,增加了2880人,增长478%;比“六五”(1981—1985年)末1985年的1258人,增加了2198人,增长171%。虽然由于机构改革和人员调动情况的不断变化,“十五”末全省档案干部队伍的编制比“八五”、“九五”期间有所下降,但从近30年的发展历程看,档案干部的队伍仍是不断发展壮大的。
二、人员构成的结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
自1979年9月开始的档案工作机构恢复整顿初期,河北省各级档案管理机构的档案工作人员多从各单位文秘、机要部门或军队转业人员中选用,也有的从过去在档案部门工作过或受过档案专业教育的人员中选调,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着“一少二弱三不稳”的状况,全省近千名档案管理部门干部,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专业学习过并从事档案工作的只有十几人,“文革”后从事档案工作的新手占80%以上,各机关档案室干部中受过档案专业训练的就更少了。为使档案干部队伍尽快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干部队伍的建设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把一批符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二是随着1982年后各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各级档案局馆陆续引进了一部分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档案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方面的人才,改变了档案部门专业结构单一、干部文化学历低的状况;三是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业务培训,提高在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进行档案专业职称评定工作,调动档案干部钻研业務的积极性,增强热爱档案工作的事业心。经过多年努力,到“六五”(1980——1985年)末,河北全省档案专业人员的结构状况开始有了变化,档案干部的文化水平、年轻化、专业化程度有了初步改善和提高,“一少二弱三不稳”的状况开始改变。据统计,1984年,全省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有专职人员1172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488人,占总人数的41.63%,比1983年增加70人,增长16.7%;35—50岁的473人,占总人数的40.36%,51岁以上的211人,占总人数的18.01%。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177人,占总人数的15.1%,比1983年增加39人,增长28.26%;高中、中专627人,占总人数的53.5%,比1983年增加119人,增长23.42%;初中以下368人,占总人数的31.4%,比1983年减少52人,减少12.38%。从档案专业程度看:本科、专修班25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2.17%,比1983年减少6人,减少19.35%;中专32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2.8%,比1983年增加10人,增长45.45%;参加过训练班学习的139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12.08%,比1983年增加47人,增长51%。三种专业程度共196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17.05%,比1983年增加51人,增长35.1%。1985年全省各级各类档案局(处、科)馆有档案干部1258名,比1984年增加86人,增加7.3%,其中档案专业人员1234名,比1984年增加84人,增加7.3%。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532人,占总人数的42.3%,比1984年增加44人,增加9.02%;35—50岁的492人,占总数的39.11%,比1984年增加19人,增加4.02%;50岁以上234人,占总数的18.6%,比1984年增加23人,增加10.9%。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196人,占总数的15.58%,比1984年增加19人,增加10.73%;中专700人,占总数的55.64%,比1984年增加73人,增加11.64%;高中以下362人,占总数的78.78%,较1984年减少6人,减少1.63%。从档案专业程度看,本科、专修班27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2.19%,比1984年增加2人,增加8%;中专38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3.08%,比1984年增加6人,增加18.75%;参加训练班学习的125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10.13%,比1984年减少14人,减少10.07%。“七五”(1986——1990年)期间,至1989年底,全省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学过档案专业大专以上的176人,占总人数的8%,中专(含职业高中)49人,占总人数的2%,参加过档案专业培训的占总人数的21%。以上三项累计占总人数的31%,说明绝大多数档案干部没有系统地学过档案专业。受过档案专业教育干部的具体分布情况是:省级从事档案工作的133人,受过档案专业正规教育的35人,占26%,18个地市427人, 受过档案专业正规教育的79人,占18.5%,县级档案工作人员1639人,受过档案专业正规教育的111人,占6.8% 。其中116个县区人员受过档案专业正规教育一项为空白,占县级总数的66%。到“七五”末,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工作人员达到2290人,较“六五”末增长90%,其中大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90%,老中青之比为1∶2.4∶2.7;档案专业程度有较大提高 ,受过大中专档案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占36%,具备专业技术职务的占54.5%。全省评聘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达1863人,其中高职45人,中职458人,初级职务1360人,在全省内初步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日趋合理,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八五”(1991—1995年)末,全省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总人数达到4131人,但各级档案干部更换频繁,新手多,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偏低 ,亟待培训和提高。“九五”(1996—2000年)末,仅全省各级档案局、综合档案馆人数就达2700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4%,中级以上职称的占38%,均比“八五”末有所提高。据统计,“十五”末,全省档案干部实际在职的3483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937人,占总人数的26.9%;36岁至50岁的2111人,占总人数的60.6%;51岁以上的435人,占总人数的12.48%,中青年成为档案事业的主力军。从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和学历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558人,占档案干部总数的73.44%; 具有中等专业学历的有538人,占档案干部总数的15.45%;高中以下学历387人,占总人数的11%,档案干部实现了知识化,文化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显著提高。从档案专业技术程度看,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的有1387人,占总人数的39.82%,其中具有馆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总人数的18.35%,档案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亦有了明显提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自1979年河北省开始恢复档案工作和档案机构至跨入二十一世纪的2005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河北的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经历了由恢复整顿、发展、提高到不断成熟、壮大的过程。一纸档案不仅真实地记录着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的可喜成就,也是这一历史发展的见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档案事业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作者单位:河北省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