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是“写”的先期活动,创新写作教学中要重视“说”的训练。(循循善诱鼓励“说”,循序渐进训练“说”,丰富多彩灵活“说”,扎扎实实指导“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锻炼快速思维并且组织语言的能力 ,以利于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 。
【关键词】创新写作教学;训练
Want to value innovation writing to“say” in the teaching of train
Xiang Xian-qing
【Abstract】“Say” “write” first a period an activity, innovation writing want value to“say” in the teaching of train.(Teach with skill and patience the encouragement“say”, follow the sequence and advance gradually train to“say”, abundant colorful and vivid“say”, steady-going instruction“say”), development student oral communication expression ability, in the meantime toughen fast thinking and organization language of ability, for the convenience of in exaltation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
【Key words】Innovation writing teaching;Train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见效。怎样提高 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我留下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文一致”,这在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下笔成文”的人未必就能“出口成章”,那是因为写文章允许有较从容的时间对语言进行推敲、润色,甚至可以大篇幅地删改重写。而说话是现想现说,边说边想,不可能细琢细磨。因此,能“出口成章”的人必定是文思敏捷,也就有可能“下笔成文”。从这个角度 来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快速思维并且组织语言的能力。可见,重视“说”的训练,同样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说,是语言最直接的表达形式,它不仅用以直接交流思想 ,而且还是体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媒介。面临这个生活内容丰富 、思想观念更新的变革时代,当代中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适应 未来社会的需要,才能担当起跨世纪的重任。因此,中学语文 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放在重要位置。笔者在实践中初步摸索出四“说”,即循循善诱鼓励“说”,循序渐进训练“说”,丰富多彩灵活“说”,扎扎实实指导“说”。
1. 循循善诱鼓励说
1.1 建立科学认识论,确立正确人才观。科学的认识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有些学生故作深沉不屑于说,认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无师可以自通,没有什么可练的;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考笔头,不考口头,能说会道也不增加分数,练不练说话没关系。他们的观点是,啃会书本能成才。殊不知当一个人带着只属于自己的那个禁锢的无言体走向成熟的时候,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被禁锢。为此,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口头表达是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制约的,嘴巴的讲和大脑的想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依存关系。口才的发挥是藏之于内的元声语言向表之于外的有声语言的转化过程。无声语言变有声语言的过程就是思维与表达相传递、循环往复的过程。好的语言表达,不仅能融会贯通知识,而且能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促使他们变“不屑说”为“积极说”。
1.2 学习名家伟人,树立起远大目标。青少年时期是充满理想抱负的时期,也是上进心最强的时期,但有些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在公开场合发言看作是“出风头”。课堂上从不举手,演讲退避三舍。殊不知他们所崇拜的名家伟人在青少年时期都十分重视口才训练。克林顿在学校被鉴定为“说话太多”,而正是这一天然“声响”优势使他登上总统宝座。毛泽东、周恩来青少年时期也十分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辩论演讲,为他们后来成为饮誉世界的伟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世界名人华盛顿、罗斯福、丘吉尔无一不是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伟人的风范鼓舞人奋进,激励人前行。
1.3 诚恳鼓励学生,增强表达信心。常言道,良言一句三春暖。有些学生心理上不想说或不敢说,有些想说话的人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爱耍嘴皮”等而不敢多说,为此,教师要理解、尊重他们,对于那些胆小的同学多给予鼓励,精心策划讲授内容,巧妙引导学生“说”,只要他们勇敢地迈出“说”的第一步,即使说话不尽如人意,甚至很糟,教师也要从内容、形式、思维态度等诸方面找出闪光点予以肯定,使他们从心理的低谷中走出来,增强表达的信心。
2. 循序渐进训练“说”
2.1 初一年级,从叙述表达入手,要求学生对人和事物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概括的说明,叙人叙事都是以时间顺序为转移,这是一种基础的思维方式,表达便于操作。如教材中记叙文篇目就可让学生通过概叙、说叙、改叙、扩叙等形式进行训练,叙述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驾驭教材以及写作的能力。
2.2 初二年级,则重说明的口头表达训练。今天是商品信息的社会,无论是新产品的推销,还是新科技成果的问世都离不开介绍、说明。日常生活中需如实说明的情况更多。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表达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讲究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说明的内容,一般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如一个仪器、一项实验、一个文具和一种成品的制作过程等。
2.3 初三年级,着重训练议论的口头表达,要求学生能对人或事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做到观点鲜明,论述有条理,论据充足,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述的语言要有严密性。这种训练较之前两种训练难度要大些,它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占有大量的事实事理材料,同时还必须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描述的口语表达训练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训练,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为创新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对人物和环境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想像,如学生由松树联想到不屈不挠的精神,由牛联想到无私奉献的革命者,由校园景色的和谐美联想到社会也应和谐,由五环旗联想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和平共处等等。描述训练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这正是创新新写作中所不可缺的。
3. 丰富多彩灵活“说”
培养学生的口才,要从“四限”、“三境”、“二课外”等多渠道、多形式训练中求得提高。
3.1 四限
(1)限时。除了时间外,给学生以“说”的充分自由,让学生随便讲或介绍一条信息,或讲一项知识,或说一个典故等等。
(2)限量。规定说满有序的几句话,或几百个字,其他一切随便。如利用语文自习课让学生每人说五句连贯的话。
(3)限速。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说完几句话。学生要把握好自己的语速和频率。
(4)限质。说一段话,必须用上4个或几个成语,或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式等等。
3.2 三境
(1) 借境: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尤其对那种表现各人口才的故事。
有浓厚的兴趣。借讲故事方法将大家引入故事情境,让学生了解名人的好口才及他们的智慧、才能,以此激发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然后让每个人讲名人成才的故事。
(2)拟境:模拟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进行训练。如生活中选购商品,解决纠纷,与人交谈等。模拟情境以设“困境”为最佳,因为只有置身于困境之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更为活跃,才能激起努力寻求解脱方法的创造热情。
(3)临境: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临其境,在实践中,使其思维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说话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多说才会说,创造思维才能敏捷起来,得以加强。
3.3 二课外。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是出课堂,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主动性。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同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3.1 校内课外活动。
(1)班会。叶圣陶先生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钮”,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总枢纽”,才能有效地带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堂上“说”的能力培养以外,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说话训练。班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不但使学生主动“说”,而且组织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2)演讲。要求学生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善于调整语速和运用停顿,制造气氛,突出重要的内容,善于配合表情、神态和适当的动作,增强表达的感情色彩。内容上要求观点要新颖,选材要精致当,构思要精巧,语言要精采。总的目标是达到“四可”:语言可听、神态可亲、内容可信、观点可行。
(3)辩论。这是一种层次高、难度大的说话训练方式。一般以班级为单位,选定热门话题,抽签确定正反方。辩论中努力做到“四善”,进则善攻,能敏锐发现对方立论的漏洞及时突破;退则善守,当对方反驳时能充实论据巩固自己的论点;变则善转,当形势不利时能有缓解再求改观的办法;终则善收,在辩明真理达到一定效果的时候果断结束。这种方式能非常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机智应变能力和语言的准确性、论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
3.3.2 校外课外活动。校外课外活动的天地是极广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要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去,让学生开阔眼界,认识新事物、新现象。通过接触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活动内容:(1)参观、考察,再模拟新闻发布会。参观、考察对象包括工厂、农村、工程、科研项目、新产品、新技术等。模拟新闻发布会要确定主讲人和“记者”,现场问答。(2)欣赏自然、名胜,以导游的身份解说奇妙无比的大自然、历史文物,让学生获取有关气象生物、矿藏等自然常识、历史知识和民间文化。(3)与名人通讯,和作家座谈,向重要会议献词,从小树立远大志向。④文明礼貌、卫生宣传、慰问军烈属、学雷锋活动,等等。
4. 扎扎实实指导“说”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的能力和“说”的训练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规定学生在训练中要做到当众说话、语言清晰、音量适当、态度自然、说话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说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文明得体……为此,教师要从说话规律的基本原则、口头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口头语言的表达技巧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指导。
4.1 说话规律的基本原则。一是话由旨变的原则,即说话要有主旨。课堂回答问题,参加讨论的主旨是传递自己掌握知识的信息,用语力求简明准确,有针对性。课前一两分钟的口头作文讲述见闻意在引起大家的兴趣,表达内容要具体,说话要有条理,并注意语调和情感。演讲的目的为了折服听众,表达要扣住话题,做到观点清楚,论据充足,有说服力。和同学、朋友交谈,目的是为了取得对方的了解和信任,用语要诚恳平和。总之,主旨不同,表达也要变化。二是,因人而异的原则。与不同性格,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的人说话,用语要得体。三是话随事迁的原则。环境改变,说话的语气、内容也要改变。有些学生在老师、家长面前说话不讲方式,和同学说话爱占上风,到了社会上遇到人与人之间的磨擦也不懂得礼让三分,结果只能使矛盾激化。反之,如果说几句谦让的话,也许能化干戈为玉帛。
4.2 把握口才的语言特征。当众说话要语音清晰,明白易懂。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多用格言,俗语。说话做到音量适当,态度自然,感情饱满,声情并茂,富有节奏感。
4.3 提高口头表达技巧。
4.3.1 指导学生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要求,叙人叙事,条理完整;说明事物,抓住特征;阐发观点,有理有据;描景状物,生动形象。4.3.2 努力丰富表达的语言。叙述、描写时学会运用各种修辞,使叙述、描绘的对象生动逼真;说明事物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运用准确的、科学的语言使被说明的事物清楚明白;发表见解时,能恰当使用论证方法,语言表述简洁畅晓,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4.3.3 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资料(历史的、现实的、人文的、自然的),以充实表达内容。
朱德熙先生说过:“我们从小就说汉语,说得很纯熟,很自然。这就是感性知识。对于写文章来说,这种感性知识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我们会作文,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会说话。”“说话和作文是一回事。口里说的是话,写下来就是'文'。文章不过是'书面的说话'”。可以说,“说”是“写”的先期活动,多次反复纠正的“说”,实际就是文章酝酿“腹稿”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创新写作教学中必须重视“说”的训练。
收稿日期:2010-09-28
【关键词】创新写作教学;训练
Want to value innovation writing to“say” in the teaching of train
Xiang Xian-qing
【Abstract】“Say” “write” first a period an activity, innovation writing want value to“say” in the teaching of train.(Teach with skill and patience the encouragement“say”, follow the sequence and advance gradually train to“say”, abundant colorful and vivid“say”, steady-going instruction“say”), development student oral communication expression ability, in the meantime toughen fast thinking and organization language of ability, for the convenience of in exaltation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
【Key words】Innovation writing teaching;Train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见效。怎样提高 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我留下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文一致”,这在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下笔成文”的人未必就能“出口成章”,那是因为写文章允许有较从容的时间对语言进行推敲、润色,甚至可以大篇幅地删改重写。而说话是现想现说,边说边想,不可能细琢细磨。因此,能“出口成章”的人必定是文思敏捷,也就有可能“下笔成文”。从这个角度 来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快速思维并且组织语言的能力。可见,重视“说”的训练,同样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说,是语言最直接的表达形式,它不仅用以直接交流思想 ,而且还是体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媒介。面临这个生活内容丰富 、思想观念更新的变革时代,当代中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适应 未来社会的需要,才能担当起跨世纪的重任。因此,中学语文 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放在重要位置。笔者在实践中初步摸索出四“说”,即循循善诱鼓励“说”,循序渐进训练“说”,丰富多彩灵活“说”,扎扎实实指导“说”。
1. 循循善诱鼓励说
1.1 建立科学认识论,确立正确人才观。科学的认识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有些学生故作深沉不屑于说,认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无师可以自通,没有什么可练的;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考笔头,不考口头,能说会道也不增加分数,练不练说话没关系。他们的观点是,啃会书本能成才。殊不知当一个人带着只属于自己的那个禁锢的无言体走向成熟的时候,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被禁锢。为此,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口头表达是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制约的,嘴巴的讲和大脑的想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依存关系。口才的发挥是藏之于内的元声语言向表之于外的有声语言的转化过程。无声语言变有声语言的过程就是思维与表达相传递、循环往复的过程。好的语言表达,不仅能融会贯通知识,而且能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促使他们变“不屑说”为“积极说”。
1.2 学习名家伟人,树立起远大目标。青少年时期是充满理想抱负的时期,也是上进心最强的时期,但有些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在公开场合发言看作是“出风头”。课堂上从不举手,演讲退避三舍。殊不知他们所崇拜的名家伟人在青少年时期都十分重视口才训练。克林顿在学校被鉴定为“说话太多”,而正是这一天然“声响”优势使他登上总统宝座。毛泽东、周恩来青少年时期也十分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辩论演讲,为他们后来成为饮誉世界的伟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世界名人华盛顿、罗斯福、丘吉尔无一不是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伟人的风范鼓舞人奋进,激励人前行。
1.3 诚恳鼓励学生,增强表达信心。常言道,良言一句三春暖。有些学生心理上不想说或不敢说,有些想说话的人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爱耍嘴皮”等而不敢多说,为此,教师要理解、尊重他们,对于那些胆小的同学多给予鼓励,精心策划讲授内容,巧妙引导学生“说”,只要他们勇敢地迈出“说”的第一步,即使说话不尽如人意,甚至很糟,教师也要从内容、形式、思维态度等诸方面找出闪光点予以肯定,使他们从心理的低谷中走出来,增强表达的信心。
2. 循序渐进训练“说”
2.1 初一年级,从叙述表达入手,要求学生对人和事物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概括的说明,叙人叙事都是以时间顺序为转移,这是一种基础的思维方式,表达便于操作。如教材中记叙文篇目就可让学生通过概叙、说叙、改叙、扩叙等形式进行训练,叙述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驾驭教材以及写作的能力。
2.2 初二年级,则重说明的口头表达训练。今天是商品信息的社会,无论是新产品的推销,还是新科技成果的问世都离不开介绍、说明。日常生活中需如实说明的情况更多。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表达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讲究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说明的内容,一般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如一个仪器、一项实验、一个文具和一种成品的制作过程等。
2.3 初三年级,着重训练议论的口头表达,要求学生能对人或事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做到观点鲜明,论述有条理,论据充足,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述的语言要有严密性。这种训练较之前两种训练难度要大些,它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占有大量的事实事理材料,同时还必须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描述的口语表达训练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训练,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为创新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对人物和环境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想像,如学生由松树联想到不屈不挠的精神,由牛联想到无私奉献的革命者,由校园景色的和谐美联想到社会也应和谐,由五环旗联想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和平共处等等。描述训练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这正是创新新写作中所不可缺的。
3. 丰富多彩灵活“说”
培养学生的口才,要从“四限”、“三境”、“二课外”等多渠道、多形式训练中求得提高。
3.1 四限
(1)限时。除了时间外,给学生以“说”的充分自由,让学生随便讲或介绍一条信息,或讲一项知识,或说一个典故等等。
(2)限量。规定说满有序的几句话,或几百个字,其他一切随便。如利用语文自习课让学生每人说五句连贯的话。
(3)限速。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说完几句话。学生要把握好自己的语速和频率。
(4)限质。说一段话,必须用上4个或几个成语,或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式等等。
3.2 三境
(1) 借境: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尤其对那种表现各人口才的故事。
有浓厚的兴趣。借讲故事方法将大家引入故事情境,让学生了解名人的好口才及他们的智慧、才能,以此激发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然后让每个人讲名人成才的故事。
(2)拟境:模拟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进行训练。如生活中选购商品,解决纠纷,与人交谈等。模拟情境以设“困境”为最佳,因为只有置身于困境之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更为活跃,才能激起努力寻求解脱方法的创造热情。
(3)临境: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临其境,在实践中,使其思维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说话本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多说才会说,创造思维才能敏捷起来,得以加强。
3.3 二课外。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是出课堂,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主动性。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同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3.1 校内课外活动。
(1)班会。叶圣陶先生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钮”,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总枢纽”,才能有效地带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堂上“说”的能力培养以外,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说话训练。班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不但使学生主动“说”,而且组织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2)演讲。要求学生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善于调整语速和运用停顿,制造气氛,突出重要的内容,善于配合表情、神态和适当的动作,增强表达的感情色彩。内容上要求观点要新颖,选材要精致当,构思要精巧,语言要精采。总的目标是达到“四可”:语言可听、神态可亲、内容可信、观点可行。
(3)辩论。这是一种层次高、难度大的说话训练方式。一般以班级为单位,选定热门话题,抽签确定正反方。辩论中努力做到“四善”,进则善攻,能敏锐发现对方立论的漏洞及时突破;退则善守,当对方反驳时能充实论据巩固自己的论点;变则善转,当形势不利时能有缓解再求改观的办法;终则善收,在辩明真理达到一定效果的时候果断结束。这种方式能非常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机智应变能力和语言的准确性、论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文化修养。
3.3.2 校外课外活动。校外课外活动的天地是极广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要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出去,让学生开阔眼界,认识新事物、新现象。通过接触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活动内容:(1)参观、考察,再模拟新闻发布会。参观、考察对象包括工厂、农村、工程、科研项目、新产品、新技术等。模拟新闻发布会要确定主讲人和“记者”,现场问答。(2)欣赏自然、名胜,以导游的身份解说奇妙无比的大自然、历史文物,让学生获取有关气象生物、矿藏等自然常识、历史知识和民间文化。(3)与名人通讯,和作家座谈,向重要会议献词,从小树立远大志向。④文明礼貌、卫生宣传、慰问军烈属、学雷锋活动,等等。
4. 扎扎实实指导“说”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的能力和“说”的训练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规定学生在训练中要做到当众说话、语言清晰、音量适当、态度自然、说话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说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文明得体……为此,教师要从说话规律的基本原则、口头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口头语言的表达技巧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指导。
4.1 说话规律的基本原则。一是话由旨变的原则,即说话要有主旨。课堂回答问题,参加讨论的主旨是传递自己掌握知识的信息,用语力求简明准确,有针对性。课前一两分钟的口头作文讲述见闻意在引起大家的兴趣,表达内容要具体,说话要有条理,并注意语调和情感。演讲的目的为了折服听众,表达要扣住话题,做到观点清楚,论据充足,有说服力。和同学、朋友交谈,目的是为了取得对方的了解和信任,用语要诚恳平和。总之,主旨不同,表达也要变化。二是,因人而异的原则。与不同性格,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的人说话,用语要得体。三是话随事迁的原则。环境改变,说话的语气、内容也要改变。有些学生在老师、家长面前说话不讲方式,和同学说话爱占上风,到了社会上遇到人与人之间的磨擦也不懂得礼让三分,结果只能使矛盾激化。反之,如果说几句谦让的话,也许能化干戈为玉帛。
4.2 把握口才的语言特征。当众说话要语音清晰,明白易懂。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多用格言,俗语。说话做到音量适当,态度自然,感情饱满,声情并茂,富有节奏感。
4.3 提高口头表达技巧。
4.3.1 指导学生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要求,叙人叙事,条理完整;说明事物,抓住特征;阐发观点,有理有据;描景状物,生动形象。4.3.2 努力丰富表达的语言。叙述、描写时学会运用各种修辞,使叙述、描绘的对象生动逼真;说明事物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运用准确的、科学的语言使被说明的事物清楚明白;发表见解时,能恰当使用论证方法,语言表述简洁畅晓,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4.3.3 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资料(历史的、现实的、人文的、自然的),以充实表达内容。
朱德熙先生说过:“我们从小就说汉语,说得很纯熟,很自然。这就是感性知识。对于写文章来说,这种感性知识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我们会作文,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会说话。”“说话和作文是一回事。口里说的是话,写下来就是'文'。文章不过是'书面的说话'”。可以说,“说”是“写”的先期活动,多次反复纠正的“说”,实际就是文章酝酿“腹稿”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创新写作教学中必须重视“说”的训练。
收稿日期:201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