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与培养数学创新意识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wangmo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在课堂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面结合我的数学课堂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引入要有“激发”性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当今我国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问题是数学的“开始”,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的加工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的兴趣,又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要注意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例题要有“挑战”性
  1、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培养思考意识。
  例如在“解析几何”部分中有这样一题:
  例1:已知直线y=kx+2与两端点为A(0,4)、B(3,1)的线段相交,求k的取值范围。
  看到题后,要先问学生:“我们可以从什么角度来考虑、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会考虑。如:
  (1)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当直线绕M(0,2)逆时针由MB旋转到直线MA时,直线斜率k逐渐增大, 故只需求出KMB和KMB即可
  解法一:由已知可得:KMA==2,KMB==- 。
  当直线绕M(0,2)由MB旋转到MA时,K逐渐增大,故- ≤K≤2。
  (2)利用曲线相交的思想。只需由线段的方程和直线方程联立求出x, 再根据x的范围求k。
  解法二:线段AB的方程为3x+2y-11=0(1≤x≤3),解方程组:
  
  
  解得:- ≤k≤2。
  (3)设点P是直线l与线段AB的交点,且AP=λPB(λ≥0,P不与B重合),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求出λ, 则可得k的范围。
  解法三:设点P为直线与线段的交点,AP=λPB(λ≥0,P不与B重合)。
  所以P的坐标为:(,)。由于点P在直线y=kx+2上,
  所以=k·+2,所以λ= 。
  由λ≥0,所以≥0,得-   又由于k=- 时直线与线段交于点B,所以- ≤k≤2。
  (4)利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间区域的结论。当直线与线段AB相交时线段两端点A、B位于直线异侧 (或直线上)。
  解法四: 由直线与线段相交时,线段两端点位于直线异侧 (或直线上),
  所以(k·1+4+2)(k·3+1+2)≤0,
  解得- ≤k≤2。
  2、一题多变,突出方法,以少胜多。
  例2:画出y=sin2x (0≤x≤2π)的图像、写出单调递增区间、对称轴方程。
  变式一:画出y=sin2x的一个周期的图像, 求y= sin2x的定义域、y= 1-sin2x的值域。
  变式二:画出y=sin(2x- )的一个周期的图像并确定周期、单调递增区间。
  变式三:写出y=sin(2x- )的一条对称轴方程。
  变式四:给出y=Asin(ωx+φ)+k的图像在一个周期内的最高点( ,4)、最低点( π,-2),求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五:判断函数y=sin(2x- )是否关于( π,0)对称。
  这样一来,学生在探索解题中能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异于课本中的解法,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因此课堂中例题教学应让学生多想想,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应用新旧知识去联想、去思考,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发现疑问,即使是教材中已有的结论也能从中发现新问题,要相信自己,有疑、有问,才会有新发现、新突破。同时,要通过解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多元思维,全面把握各个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知迁移、灵活运用、深刻理解、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小结要有“回味”性
  在课堂上教师讲了些什么并非不重要,然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为重要。在教学中各种数学思想应在学生头脑里产生, 各种解法也应由学生自己找到。这样亲自发现的过程和思考的方法,将会在其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后一旦需要,便能迅速回忆起来,再次利用它,变学会为会学、会用。所以,小结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回忆起这节课我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因此,“回味性”是小结的重要特征,是小结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解题贯穿整个过程,熟悉并掌握力学解题对提高解题能力至关重要。要把学生的解题过程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抓住“明确对象、弄清概  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    一、认真审题,明确对象,联想图景,启动思维    力学习题有的给出了一个物体,有的给出了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从物理过程看,有的给出了部分,有的给出了全部。
期刊
摘 要:随着技工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专业学制不断变化,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写一套与办学实际要求相适应的教材势在必行。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对基础文化课、专业课及实习指导课教材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技校 教材 教学模式 模块式 一体化    经过多年的使用和改进,技工学校劳动版教材已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各级各类技工学校的教学需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技工学校的
期刊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练习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丰富,我认为可归纳为听、唱、视、记、奏、创、动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为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服务。  一、听。音乐是听觉艺术,中小学的音乐教学,都应建立在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的基础上。离开听觉,音乐教学根本无法进行,听觉训练是音乐教学的中心。听觉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基本技能训练,包括音准、节奏。应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先入为主,熟能
期刊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随笔,但每每因不堪重负而中途夭折,或被学生同化以致于敷衍应付。随笔,作为一种自由写作,理应受到学生的喜欢,但为什么学生热情不高?我逐渐明白,是我们的反馈环节出现了故障。即使教师作了精批细改,也只是单向反馈,而没有互动交流,更没有全体师生参与的共生对话。反馈的简单化,逐渐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在两个班创办了《陌上花开》,效果颇佳。  具体做法如下: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它也是最能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的语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学理应是最受重视、最能见效的教学。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有太多的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充其量只是个花架子;有太多的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就头疼;有太多的学生作文缺乏个性,
期刊
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本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努力把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汲取了人类社会关于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改革、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文章阐述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解决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发展问题具有实质性
期刊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教学的情感过程
期刊
数学,“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
期刊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要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基于上述认识理念,贯彻和落实《新大纲》的精神,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
期刊
摘 要:口语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很有必要,非常迫切,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要予以重视。   关键词:中学语文 口语训练 提升素养    口语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被重视,一个人口语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他的社会交际能力的强弱,说得长远一点,可能要影响他的事业前途。而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却远未把培养训练学生的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