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胆囊管变异一例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胆囊管变异对胆囊切除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血管外科近期收治的1例胆囊管变异病人的术前诊断及术中术后处理临床资料.结果 该例术前MRCP显示胆总管梭形扩张,怀疑胆总管内隔膜形成.经ERCP检查发现胆囊管细长,经肝总管后方在肝总管左侧与其并行低位汇合从而构成MRCP上胆总管异常改变.明确诊断后为避免胆道损伤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结论 胆囊管汇人位置、走形方向及形态变异较多,术前对于诊断有疑问的胆囊结石或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联合应用MRCP及ERCP能显著提高胆囊管变异的诊断正确率.为避免胆道损伤,对于胆囊管变异者开腹胆囊切除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其他文献
弥漫性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病人,由于门静脉重建困难,曾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Starzl等[1]首次报道采用腔门半转位术在弥漫性门静脉血栓病人肝移植时行门静脉重建。
期刊
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是一种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的疾病,ACS对病人的血管、呼吸、肾脏及神经等系统的功能均有不良影响。
期刊
目的 总结1987-2008年344例通过肝门H沟中阻断肝叶、肝段或肝亚段入肝血管分支施行肝切除的经验.方法 (1)根据病变部位和大小分别实行大型肝切除(66例)、间隔性多个肝亚段切除(15例)、邻接多个肝亚段切除(216例)和单个肝亚段切除(47例),其中含肝尾叶切除29例.(2)肝左外段切除时在肝门左纵沟外侧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外侧发出的左外上、下分支和肝左动脉.肝左内段切除时游离、切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2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间质瘤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降部和水平部;内镜、X线钡餐和CT为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5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1例,肿瘤局部切除2例.术后2例复发,其中1例给予格列卫辅助治疗.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十二指肠间质瘤惟一有效的方法.根据十二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起病急、病理过程复杂、病情凶险、并发症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SAP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现已基本明确.自2002年1月到2007年12月,笔者对38例有手术指征的SAP病人采取清除坏死感染组织,吸尽腹内渗液,辅以"U"型管引流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病人,女,40岁.因体检发现肝左叶占位性病变7 d于2009年4月29日入院.无腹痛、腹胀、发热,无体重改变.查体:一般状况好,无皮肤巩膜黄染.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脏右肋缘下未触及,未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全检、凝血项目和甲胎蛋白(AFP)均正常;乙型肝炎标志物和丙型肝炎抗体均为阴性.超声检查:肝左叶可见4.3 cm×4.5 cm×6.8 cm偏低回声团,边界清,似有声晕.内回
期刊
MTS1/p16基因的突变和缺失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广泛存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16在胆管癌的形成及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胆管癌相关疾病中也普遍出现p16的异常表达,表明p16与胆管癌关系密切。目前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率尚低。p16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高诊断价值的定性、定量肿瘤标记物,并且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技术提供机会,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刮吸解剖法是由彭淑牖教授首次提出的一种手术解剖方法[1],现广泛应用于外科所有领域的开腹手术中,笔者在LC中应用冲吸管刮吸分离冰冻calot三角35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素(E-cad)和β-连接素(β-cat)在儿童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2例儿童肝细胞癌组织中E-cad和β-ca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42例患儿中,E-cad异常表达者30例,占71.4%;β-cat异常表达者28例,占66.7%.(2)儿童肝细胞癌直径>5 cm、低分化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包括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某些血液病的手术指征、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27例因血液系统疾病行脾切除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4例):有效率10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7例):显效率 76.47%(13/17)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例):切除脾脏有益于其综合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41%(2/27).结论 脾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