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互动逻辑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l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视域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超越自身意义成为实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从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到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政府的宏观计划调节与市场的微观自由调节相结合,实现了从县域到村域的公共产品供给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双提升,服务于国家整体现代化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呈现多层次、动态、非均衡结合的态势:城乡要素流动仍然偏向城市呈非均衡态势,需要逆城市化流动来补足乡村发展的短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虹吸效应,带动乡村地区产业多样化发展,市场机制的自主调节呈现动态化;从县域到村域的特色化产业发展引领国家力量、社会力量、行业力量多层次结合,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的提质增效.为此,基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激活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辨析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辩证关系,立足"十四五"时期中国增强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推动全面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
其他文献
作为政府绩效评价前沿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面临独立深化发展的紧迫诉求。明确其为一种独特评价类型,是源自公共政策主体结构、共识型决策机理以及评价技术范式成长对于专属性空间的需要。它跟公共政策评价区别主要在于技术方法,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区别在于内容重点,跟部门履职和政府整体绩效评价区别在于问责效力。公共政策绩效评价具有体系结构与制度功能上的鲜明优势,以绩效为导向的政策预算管理将驱使政府组织行为走向灵活。未来应从价值导向、组织机制、技术标准与知识运用等方面着力,进一步推动该类评价实践良性扩张。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划定“儿童同意”的年龄界限,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判断儿童作出同意是否有效的客观标准。“儿童同意”年龄的本质仍在于儿童的同意能力,此种能力受到传统民法中行为能力理论的影响,又因“同意能力”与“行为能力”在理论上的分离而表现出一定独立性,进而促生了具有差异性的“儿童同意”年龄标准。为了设定一个合理的年龄界点,有必要对本国法律体系中“儿童同意”年龄标准的正当性基础作出解释。同时,尽管“儿童同意”年龄标准统一化符合法律的实践要求,但也存在难以应对儿童个体的现实差异、不利于儿童自主决定权行使和交易相对人
尺牍最初以公文的形式存在,早期主要流存在具有“记言”档案性质的《尚书》中,后出现在具有“属辞比事”性质的《左传》《史记· 列传》等私家撰述中,且私书有所增加.汉魏以
摘 要:以功能自然化目的论,功能意向性的归属被模糊,将使“存在”的“表示”具有模糊性。以功能证明存在,企图实现从目的论解释向因果关系解释的过渡,颠倒了事物与事物具有功能的关系,从而使功能表征不完整、缺乏有效性。功能横亘于规范性与自然选择之间,有益功能被视为规范,有益功能又归功于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需要摆脱经验论述,最终必然导向目的论。一方面是经验论不需要目的论,也就不需要功能,事实上走向功能论述的反
正当防卫的权利之本是正当防卫成立条件设置的基础与解释之源,但国内学者大多停留于介绍国外理论学说而没有进行必要的追问,以致正当防卫的权利之本没有达成共识,这是有关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解读百家争鸣却难以平息的主要原因,也是有关防卫案件的司法裁判难以让人信服的深层根源。由于法益大小的衡量、法益位阶高低的判断变得越来越困难,“法益衡量说”和“优越利益说”的解释力越来越低。“社会秩序维护说”难以发挥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解释功能,“个人的自己保全说”无法演绎出正当防卫的边界。“社会相当性说”贴近正当防卫的自然法之源,可以
摘 要:后现代崇高可以理解为传统崇高的后现代转向,利奥塔作为后现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崇高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后现代崇高的佐证。在利奥塔的后现代哲学中,解构是贯穿其思想的中心线索,可总结为三个方面:在元叙事危机中解构同一性、在语言游戏中解构规则、在非线性时间中解构必然。基于这种解构思想,利奥塔的崇高美学极力推崇不可表现之物,在对康德崇高美学的批判继承中推崇否定性呈现,将先锋艺术作为后现代崇高的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18年以来,青海农牧区历经三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已取得了良好成效,农牧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获得了极大提升,为“十四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启动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资金投入缺口大、村民主体责任意识较弱以及人才与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已然成为制约青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瓶颈。因此,应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切实可行的对策予以应对,不断巩固现阶段治理成果,同时进一步提升青海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国家治理过程是一个全方位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的过程,而"动员""参与"也是一个政治传播的过程.参与式社会动员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方式,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式社会动员运行的基础在于协同合作以建立良好的政社关系;关键在于以党和政府为领导、引领和协调主体,授权其他社会各种力量为在场的参与性主体的资格;目的在于传播党和国家的政治理念、增强国家政治认同、提高公民意识.参与式动员的日常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发展,不仅能够发挥促进治理决策科学化、提高治理主体治理能力、增强社会信任与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
在对淮河流域蒙洼蓄洪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环境正义视角对蒙洼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蒙洼蓄洪区内的居民迁建在承认正义、程序正义和分配正义三个方
协同治理是地方政府处理跨行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以京津冀、长三角与汾渭平原等三大国家生态治理重点区域的生态治理实践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所构建的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动力机制分析框架对三大国家生态治理重点区域生态治理的动力源流、承载场域及协同过程进行分析.基于动力机制特征,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即以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的"等级权威"治理模式、以长三角地区为代表的"府际协商"治理模式,以及以汾渭平原地区为代表的"运动式"治理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实践情境对三种治理模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