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运输巷断层构造带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山东煤炭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201运输巷掘进时揭露多条断层构造,提出了破碎围岩注浆强化、高预紧力强主动控制、充分发挥坚硬顶板岩层承载性能的断层构造带围岩控制思路与原则,开发了以注浆支护配合锚杆(索)支护的断层构造带围岩控制技术。技术应用后,有效保证了围岩稳定。
其他文献
庙口煤矿所属井底水窝施工时突发涌水,根据现场实际涌水情况对工作面涌水位置采用浇筑水泥灰止浆垫进行初步封堵,在水泥灰凝结7 d的时候进行排水,然后往止浆垫上重新浇筑商品混凝土,同时进行钻探注浆,对井底水窝工作面涌水进行了有效封堵,有效地解决了井底水窝作业时出现的涌水问题,降低了整个工程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矿井的收益。
为解决仰采期间顶板控制、采煤机截割层位控制和运输机上窜下滑控制难题,回采前通过面前施工锚索加固顶板、人为改造底板角度,保证了顶板完整,为采煤机截割按照角度提刀和运输机推移提前创造条件;回采期间通过调整推移步距,优化吊网、收护帮板、煤机截割、定线拉架、放煤拉后溜、面前顶板支护等工艺,实现安全高效回采。
针对成庄矿15307工作面设计了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对支架就地控制、端头集中控制、顺槽监控、地面调度四级进行系统研究,搭建试验平台进行了系统调试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可靠稳定,操作方式简单。
针对岳城矿井上下带式输送机无法远程集控、运输效率低等问题,建立了带式输送机远程集控系统,对系统网络传输、语音扩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地面监控组态软件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集控系统能够实现井上、下10条皮带的实时监测和自动化集中控制,过载、堆煤等各类保护能够迅速反馈,系统运转正常。
泰安市范镇地区为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选取CSAMT测深方法进行探测,勘探目的层为200 m以浅,选用频率5~9600 Hz,采集时间30 min,共布设井位三处。经钻探及抽水试验,平均出水量为30 m3/h。结论表明,在高密度电法探测深度不够、电测深效率较低的情况下,CSAMT测深法对地下水探测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桐梓县道角煤矿危岩体发育强、危害性大,通过现场调查、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室内试验等综合手段,查明了道角煤矿危岩体的规模大小、基本特征。同时对危岩体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岩体变形特征、结构特征、形成机理等进行分析、研究,对道角煤矿危岩体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针对矿井井下供水系统存在运行不稳定、故障率高、维护困难等问题,开发设计了一套井下自动化供水系统。该系统采用西门子PLC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对井筒减压水池水位进行实时检测,PLC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以太网传送到地面上位机,实现对供水系统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和远程控制。
为了解决综放工作面高位钻孔易塌孔、抽采流量低的问题,以赵庄二号井2307工作面为背景,通过分析目前高位钻孔布置参数和存在问题,结合多个工作面开采参数和矿压数据,确定高位钻孔布置参数。高位钻孔终孔位置在煤层顶板上部23~32 m之间,水平方向距回风巷8~35 m之间时,钻孔瓦斯抽放效果较好,降低了上隅角瓦斯浓度。
针对煤矿生产数据信息报送模式陈旧、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运用多源数据集成和云计算虚拟平台等技术,建立了基于B/S架构的矿井生产数据信息报送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煤矿各类生产数据报表的集成管理和审批查询,实现生产数据信息的多级联动反馈和动态调整。
为提升当前伯方煤矿供电系统信息化、高效化水平,提出煤矿供电系统整体的系统结构,并对所需负荷进行计算,将S9-8000/35型电力变压器作为主变压器,同时利用ASP动态网络编程和WEB数据库技术设计供电管理系统。现场应用解决了系统信息化、低效化的问题,保证了伯方煤矿供电稳定、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