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阶段双相Ⅰ型躁狂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属性分析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dsfdsadsfa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图论分析方法探讨早期阶段双相障碍Ⅰ型躁狂患者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的特点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双相Ⅰ型躁狂发作且病程小于2年的患者22例及性别、年龄与患者匹配的正常健康对照22例进行静息态磁共振扫描,以贝克-拉范森躁狂评定量表(BRM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在Matlab平台上应用SPM及DPARSF软件提取AAL90个脑区的时间序列,采用Gretna工具包建立功能连接矩阵并计算网络参数,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双相Ⅰ型躁狂组在较宽稀疏度范围内(稀疏度为13%,16%~31%)特征路径长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全局效率在稀疏度为18%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稀疏度阈值为18%时,双相Ⅰ型躁狂组BRMS量表分与特征路径长度成正相关(r=0.426,P=0.048)、与全局效率成负相关。

结论

患者脑功能网络呈现网络效率下降、特征路径减小等整体性改变,反映了皮质和皮质下连接的异常。特征路径长度及全局效率可能作为病情客观诊断的神经影像标记。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脑梗死小鼠神经元变性死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PBS治疗组和BMMCs治疗组。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梯度离心法提取BMMNC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评价常氧及低氧培养条件下BMMNCs分泌IL-10、VEGF和IGF-1的能力。脑梗死后6h经尾静脉注射BMMNCs或PBS,脑梗后1,4,7 d采用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表
目的调查研究北京市社区居民生活事件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北京市15个社区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对生活事件与抑郁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生活事件总平均分(4.38±6.08)分,CES-D量表平均分(8.76±9.43)分,被调查北京市社区居民中,18.47%处于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抑郁和非抑郁状态社区居民LES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
目的检测microRNA(miRNA或miR)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异常表达,探究miRNA能否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记物。方法连续入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4例配对正常对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10种miRNA(miR-30e、miR-34a、miR-181b、miR-195、miR-346、miR-432、miR-7、miR-132、miR-137 and m
目的探讨违法犯罪青少年和情绪障碍患者的教养方式、防御机制及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77例违法犯罪青少年、80例情绪障碍青少年及161例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完成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防御机制问卷(DSQ)和应付方式问卷(CSS)。结果①违法犯罪组的危险因素是退避(B=3.608,P=0.000)、不成熟型防御(B=0.613,P=0.000)、父亲偏爱被试(B=0.312,P=0.00
目的探讨心肌病相关蛋白5(cardiomyopathy-associated 5,CMYA5)基因rs10043986多态性与中国维吾尔族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分型技术对325例维吾尔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83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CMYA5基因rs1004398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纳入研究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使用SPSS 17.0及SHE
目的调查专科护士职业韧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职业韧性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88名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科护士职业韧性总分为(37.12±4.78)分,核心自我评价为(35.46±4.78)分,积极应对为(23.57±5.21)分,消极应对为(9.39±3.74)分;专科护士的职业韧性在健康自评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颜色偏好差异。方法采用对偶比较法对45名孤独症儿童和124名正常儿童进行颜色偏好试验研究。结果(1)孤独症儿童颜色偏好顺序依次为:黄(8.19±1.76)、黑(7.47±2.32)、蓝(7.23±2.12)、绿(6.82±1.93)、红(6.42±2.08)、紫(6.40±2.09)、橙(6.28±1.83)、白(5.68±2.39)(F=6.549,P=0.000)。
目的重新翻译防御方式问卷(The 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DSQ),并分析其信效度。l方法l 采用方便取样的原则选取社区居民437人,门诊患者166人进行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测量。初测3个月后,从社区居民中随机选取128人重测。结果(1)项目CR值为8.27~51.81(P<0.01)。(2)DSQ四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09~0.875,
目的探讨社会隔离对小鼠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生后21 d健康昆明小鼠,按照随机区组化原则分为对照组、隔离组(2,4和8周)和群居组,每组10只。隔离组分别于生后21 d起,单笼饲养2,4和8周,群居组于隔离2周后恢复群居至成年,同一月龄正常小鼠为对照组。采用入侵者实验评估其攻击性和防御性的改变。结果2周社会隔离后,实验动物试探性社会行为增加,攻击性明显下降[攻击潜伏期:隔离组(43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元认知能力与共情能力及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版元认知评估量表(MAS-A)和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77例处于疾病治疗稳定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4例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进行元认知和共情能力评估,86例正常者作IRI-C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作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MAS-A总分[(8.8±3.3)分]及其自我反省[(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