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l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全民终身接受教育势在必行。因为知识也存在着折旧的现象,人不学则退,所以,只有不断学习,勇攀高峰的人,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生活的需求。语言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进行交流的最基础的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人文特征放在首要位置。
  一、促进语言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1、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过去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一统天下,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种硬式的教学方法不但调动不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使学生感到厌倦。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构建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鼓励学生自主运用语言。曾听过一位老师的《草船借箭》一课,上课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怎样学习比较好?”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解;有的说,分成故事片段:受命造箭、准备工作、借箭成功几个片段来学习;还有的说,从周瑜最后说的,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这句话中受到启发,从课文中找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内容,再把课文融会贯通地理解”。学生们的纷纷见解,正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体现。
  2、强化语言训练,在运用中形成技能。语言文字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工具,它的发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升华。例如,《草船借箭》中有这样几句话:“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攻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①用上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看谁能说出来;②用第三人称转述,把这段话变换称谓表述出来。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注重情感的发展,为育人打下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发展,就是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吸收教学材料的思想内涵,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1、在培养情感的过程中渗透做人的道理。俗话说:“要想做学问,首先要做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育人呢?教师要通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来完成这个任务。每一篇课文都有时代背景,写作目的,其共同特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应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而影响人、教育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文章,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精读、揣摩、体会,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和掌握做人的原则。
  2、抓关键促情感。情感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导火索。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也”“有情动而辞发”。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部分或感人片段,进行深入引导。例如:“《我们也要当红军》一课,让学生体会一下两个贫穷农民儿子要当红军的急切心情。为了增加语气,语序做了颠倒,让学生试着用别的方式来要求毛主席也同意你们当红军。在学习《丰碑》一课时,随着情感的推进,同学们都对军需处长肃然起敬,再让学生体会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就很好理解了。”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要以课文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效果。
  三、以思维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它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的基础之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入手:
  首先思维要顺畅。所谓的思维顺畅,就是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敏捷、思想要活跃。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才会变得充满童趣,从而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来完成思维顺畅的培养。
  其次,要有独创的思维。独创的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产生的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者是利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去解决问题时所发现的事物间的联系等。例如,《司马光》一课中,到水中救人,不如让水流出来救人;《詹天佑》一课,采取中部凿井法能不能提高工期?《曹冲称象》中没有大秤,更没有人提得起这么重的大象,而采用求异思维的方法,这都是独创思维的表现。思维的独创实际上就是创新思维。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解决问题,勇于发现事物中的奥秘,进而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
  第三,思维要灵活。灵活的思维就是要推翻学生墨守成规的学习态度,大力提倡学习利用新方法、新思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这样的文章,例如,《田忌赛马》以弱胜强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的,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完《美丽的公鸡》一课后,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公鸡改正自己错误以后啄木鸟、蜜蜂、青蛙会怎样对待它?会以什么样的态度跟它说话?”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挥洒的写作平台,让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加上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写出来。写作中,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写作顺序。其次,想象作文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发展,因此,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想象作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埋下基石。
  (作者单位:河北省肥乡县旧店乡中心校)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创新,并告诫国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科技激烈竞争,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本人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创
期刊
高中语文“两本”指教本和读本。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为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规定读本须与教科书配套使用,且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然而,现状如何呢?或荒废“读本”,或随意处理“读本”。结果是学生多数因教师一般性倡导所误而招架不住,败下阵来。那么,怎样较好地使用好教本与读本,使教读两本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落实教师指导呢?  一、“两本”的结合能强化考试的需要
期刊
目的:建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致脑瘫鼠的动物模型,观察硫酸镁(MgSO)对PVL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为临床早期治疗脑瘫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生物教学 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的向我们走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全
期刊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
期刊
目的:  通过微溶胶电纺技术将生物材料负载免疫分子,营造一个促进急性脊髓损伤(SCI)修复的局部微环境,该环境既能控制SCI继发炎症,同时又有桥连损伤神经的生物材料,协同促进SCI修
目的 观察青春期糖尿病模型雄性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检测动物血清中睾酮、胰岛素的含量以及腺上皮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情况,探讨糖尿病对雄性前列腺结
下图中画的是一根完整的绳子,如果我现在的依图中所标示的方向拉下这条绳子的两端,绳子不会打结,但是会缠住其中的一颗钉子.会是哪一颗钉子呢?
期刊
摘要:教学本身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反馈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方面着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创新落实在教学的始终。  关键字;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