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奶牛场而言,奶牛的产奶量高低,直接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效益,近些年,关于提升奶产量方面较为先进的设施层出不穷,对产奶量尽管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笔者对奶产量低下的因素进行以下探讨。
一、主要原因
1、管理措施不到位。奶牛场从经营方式区分,主要有股份制牛场、合资牛场及私有牛场,在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饲料单一。奶牛的粗饲料不得少于两种,精饲料成分不得少于3种。而目前许多养牛户的粗饲料主要是苜蓿、麦草、青贮,精饲料投放不足。(2)奶牛初配年龄过早。正常情况下,奶牛长到18个月,体重达350千克以上时方可初配。但目前很多养牛户急于让奶牛产奶,往往1年左右即开始配种,使牛体发育受阻,结果是欲速则不达。(3)急功近利、掠夺式的挤奶。即奶牛产奶后,采取掠夺式挤奶。主要表现在:奶牛泌乳期过长,低产牛日挤奶次数过多。正常情况下,奶牛泌乳期为305天,中高产奶牛日挤奶3次。有些养牛户因延误了配种期或奶牛高产而缩短干乳期,使泌乳期过长;对低产奶牛仍坚持每天挤3次奶,结果造成奶牛体质消耗过大,影响下一胎产犊和泌乳。(4)奶牛有病,乱用、滥用药物。有些养牛户不注意疾病预防,缺乏环境消毒和防疫意识。奶牛一旦发病就乱用药,给生产留下隐患。(5)管理粗放,只重视泌乳期饲养。奶牛的饲养管理包括犊牛、育成牛、成乳牛(干乳牛、泌乳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而现在许多养牛户只重视泌乳牛的饲养管理,干乳牛因管理粗放受到严重的影响,引起下个泌乳期产量下降。(6)奶牛产后配种延误。正常情况下,奶牛产后第一次排卵在13~15天,这次发情为隐性发情,之后间隔21天又出现第二次发情,即产后第30~35天。
2、管理技术人员缺乏。近些年来,虽然每年大中专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计其数,但是真正深入基层一线的很少,许多大学生大学一毕业,就从事饲料营销,或者直接转行,深入到奶牛场作管理人员的少之又少。对于一个年存栏在1000头左右的奶牛场而言,要抓好饲养管理,必须具备资料人员1名,兽医、育种员各3名,技术副厂长1名,这8个人是绝对不能少的,否则一些现代化技术操作和管理理念就很难落实到位。就当前很多地区来说,许多从事畜牧专业的人基本在45岁以上,断层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制约了奶牛场的长期发展。
3、奶牛产后不注重护理。奶牛产后阶段是奶牛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奶牛分娩后整个生理代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不做好奶牛产后的护理,或使用了错误的护理方法,奶牛产科疾病和代谢类疾病就会接踵而至,如乳房炎、乳房恶性水肿、乳热症(产后瘫痪)、酮血病、酸中毒、瘤胃积食、胎衣不下、真胃移位、真胃积食、真胃炎、奶牛产后综合征等,轻则需花费巨大费用治疗,重则无法治愈,不得不淘汰奶牛。
二、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对于奶牛场而言,工作比较繁杂,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造成损失。为此,无论从饲喂到产奶,都需要技术人员认真负责,确保每一个环节按照正规程序操作,才能为提高产奶量奠定基础。
2、重视后备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后备奶牛而言,要按照奶牛的生理特性和发育的不同阶段,合理饲养,确保营养充分,如果不重视对后备奶牛的饲养,发育阶段饲草料跟不上,将为以后的高产埋下隐患。
3、产后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刚刚分娩的奶牛而言,产房或棚圈应封闭,防止冷风直接吹在奶牛身上,以防感冒。立即用聚维酮碘消毒液对奶牛的外阴进行清洗、消毒。清理地面的羊水和污物,然后进行环境喷雾消毒。在奶牛产后2小时内给其补液、消炎、止血。在奶牛产后,每天给其饮一次营养粥,连饮5天。营养粥配方:麸皮0.5千克、红糖0.5千克、催衣排露散1剂,用10~15千克开水冲开,候温饮用。
针对奶牛产后身体虚弱的特点,可在其产后第6天喂服气血宝(补中益气散)和壮骨止汗散各1剂,连服3~5天。在奶牛产后5天内,要少补喂精料,5天后,根据奶牛产奶量的不断上升逐步增加精料量,但每天不得超过0.5千克。要给产后奶牛多喂一些优质粗饲料,如羊草、苜蓿干草等。
奶牛产后挤初乳要少挤、勤挤。第一天每次挤0.5~l千克,每天挤5~6次。第二天每次挤1~3千克,每天挤4~5次。以此类推,到第6天时才可挤净。
发现奶牛乳房出现恶性水肿时需及时治疗,否则极易引发奶牛乳房炎。治疗方法:用乳房水肿消,每天服1次,每次l袋,连服3天为一个疗程。用食用醋兑开水热敷。用硫酸镁兑开水热敷。
在奶牛产后10天,如发现奶牛有子宫内膜炎,伴有恶露不尽的症状,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益母清宫液150~250毫升灌注子宫,每天1次,配合喂服宫净安250克,每天1次。以上方法连用3~5天即可痊愈。
4、做好奶牛“防检驱治”工作。每年要定期做好奶牛的驱虫、防疫和疾病治疗工作,是提高奶产量的保障。
5、加强育种工作。育种工作是奶牛场的工作中的重心,要对每一头奶牛建立育种档案,跟踪信息要健全,尽量缩短产间距。
(作者单位:158418 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畜牧兽医水产科)
一、主要原因
1、管理措施不到位。奶牛场从经营方式区分,主要有股份制牛场、合资牛场及私有牛场,在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饲料单一。奶牛的粗饲料不得少于两种,精饲料成分不得少于3种。而目前许多养牛户的粗饲料主要是苜蓿、麦草、青贮,精饲料投放不足。(2)奶牛初配年龄过早。正常情况下,奶牛长到18个月,体重达350千克以上时方可初配。但目前很多养牛户急于让奶牛产奶,往往1年左右即开始配种,使牛体发育受阻,结果是欲速则不达。(3)急功近利、掠夺式的挤奶。即奶牛产奶后,采取掠夺式挤奶。主要表现在:奶牛泌乳期过长,低产牛日挤奶次数过多。正常情况下,奶牛泌乳期为305天,中高产奶牛日挤奶3次。有些养牛户因延误了配种期或奶牛高产而缩短干乳期,使泌乳期过长;对低产奶牛仍坚持每天挤3次奶,结果造成奶牛体质消耗过大,影响下一胎产犊和泌乳。(4)奶牛有病,乱用、滥用药物。有些养牛户不注意疾病预防,缺乏环境消毒和防疫意识。奶牛一旦发病就乱用药,给生产留下隐患。(5)管理粗放,只重视泌乳期饲养。奶牛的饲养管理包括犊牛、育成牛、成乳牛(干乳牛、泌乳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而现在许多养牛户只重视泌乳牛的饲养管理,干乳牛因管理粗放受到严重的影响,引起下个泌乳期产量下降。(6)奶牛产后配种延误。正常情况下,奶牛产后第一次排卵在13~15天,这次发情为隐性发情,之后间隔21天又出现第二次发情,即产后第30~35天。
2、管理技术人员缺乏。近些年来,虽然每年大中专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计其数,但是真正深入基层一线的很少,许多大学生大学一毕业,就从事饲料营销,或者直接转行,深入到奶牛场作管理人员的少之又少。对于一个年存栏在1000头左右的奶牛场而言,要抓好饲养管理,必须具备资料人员1名,兽医、育种员各3名,技术副厂长1名,这8个人是绝对不能少的,否则一些现代化技术操作和管理理念就很难落实到位。就当前很多地区来说,许多从事畜牧专业的人基本在45岁以上,断层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制约了奶牛场的长期发展。
3、奶牛产后不注重护理。奶牛产后阶段是奶牛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奶牛分娩后整个生理代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果不做好奶牛产后的护理,或使用了错误的护理方法,奶牛产科疾病和代谢类疾病就会接踵而至,如乳房炎、乳房恶性水肿、乳热症(产后瘫痪)、酮血病、酸中毒、瘤胃积食、胎衣不下、真胃移位、真胃积食、真胃炎、奶牛产后综合征等,轻则需花费巨大费用治疗,重则无法治愈,不得不淘汰奶牛。
二、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对于奶牛场而言,工作比较繁杂,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造成损失。为此,无论从饲喂到产奶,都需要技术人员认真负责,确保每一个环节按照正规程序操作,才能为提高产奶量奠定基础。
2、重视后备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后备奶牛而言,要按照奶牛的生理特性和发育的不同阶段,合理饲养,确保营养充分,如果不重视对后备奶牛的饲养,发育阶段饲草料跟不上,将为以后的高产埋下隐患。
3、产后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刚刚分娩的奶牛而言,产房或棚圈应封闭,防止冷风直接吹在奶牛身上,以防感冒。立即用聚维酮碘消毒液对奶牛的外阴进行清洗、消毒。清理地面的羊水和污物,然后进行环境喷雾消毒。在奶牛产后2小时内给其补液、消炎、止血。在奶牛产后,每天给其饮一次营养粥,连饮5天。营养粥配方:麸皮0.5千克、红糖0.5千克、催衣排露散1剂,用10~15千克开水冲开,候温饮用。
针对奶牛产后身体虚弱的特点,可在其产后第6天喂服气血宝(补中益气散)和壮骨止汗散各1剂,连服3~5天。在奶牛产后5天内,要少补喂精料,5天后,根据奶牛产奶量的不断上升逐步增加精料量,但每天不得超过0.5千克。要给产后奶牛多喂一些优质粗饲料,如羊草、苜蓿干草等。
奶牛产后挤初乳要少挤、勤挤。第一天每次挤0.5~l千克,每天挤5~6次。第二天每次挤1~3千克,每天挤4~5次。以此类推,到第6天时才可挤净。
发现奶牛乳房出现恶性水肿时需及时治疗,否则极易引发奶牛乳房炎。治疗方法:用乳房水肿消,每天服1次,每次l袋,连服3天为一个疗程。用食用醋兑开水热敷。用硫酸镁兑开水热敷。
在奶牛产后10天,如发现奶牛有子宫内膜炎,伴有恶露不尽的症状,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益母清宫液150~250毫升灌注子宫,每天1次,配合喂服宫净安250克,每天1次。以上方法连用3~5天即可痊愈。
4、做好奶牛“防检驱治”工作。每年要定期做好奶牛的驱虫、防疫和疾病治疗工作,是提高奶产量的保障。
5、加强育种工作。育种工作是奶牛场的工作中的重心,要对每一头奶牛建立育种档案,跟踪信息要健全,尽量缩短产间距。
(作者单位:158418 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畜牧兽医水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