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 建设特色学校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三江民族实验学校),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便会让你精神振奋。这里有古色古香的凉亭和文化长廊,号称“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悠扬婉转的侗笛,充满情趣的琵琶歌,热闹非凡的芦笙踩堂舞,热情奔放的侗族多耶舞,还有色彩绚丽的民族刺绣、古朴典雅的侗族民俗、简约朴素的侗族农民画……这就是三江民族实验学校魅力校园的真实写照。
  三江民族实验学校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伊始,学校本着“成才先成人”的育人思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确定以侗民族文化为根基,致力于打造学校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独具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
  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往往反映着它的办学特色。走进三江民族实验学校,扑面而来的便是其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校园内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凉亭和文化长廊,它们在布局上匠心独运,如教学楼前的绿地中央建有读书亭,亭两旁是中、小学园区的文化长廊,“两廊”“一亭”在校园内交相辉映。“两廊”的设计尤为巧妙。小学园区的文化长廊长达50米,上面刻画了极富民族气息的传统文化内容,有穿戴着艳丽的侗民族服装的教师岗位牌,有穿着民族服装上课的学生,有面带微笑讲课的教师,有欢唱着拦路歌迎接客人的师生,还有欢乐的芦笙踩堂舞场面……这条文化长廊包含了侗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各种特色内容。中学园区的长廊全长40米,上面刻画的则是快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不仅有科学知识,还有同学们在各种科技比赛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小学园区与中学园区内容的不同彰显了该校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交融的办学理念。
  除了“两廊”“一亭”,以“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健康人生、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走道文化也是该校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该校教学楼和宿舍楼的楼梯、走廊、过道的墙壁上,四处悬挂着师生的侗民族书画、手工等艺术作品。各种凸显民族文化气息的作品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使校园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和侗民族文化的大家园。
  侗民族文化进课堂
  早在2007年以前,学校领导就已经意识到,优秀的侗民族文化正在濒临消失,作为一所民族学校的负责人,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把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于是自这一年起,侗民族文化开始进入三江民族实验学校的课堂。2008年,该校成立了民族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小组,着重对侗族大歌、侗族农民画、侗族服饰、芦笙踩堂舞、迎客拦路歌、多耶舞、刺绣、剪纸等优秀侗族文化进行研究,侗民族文化开始成为该校校园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为此,学校组织教师下村入寨了解侗族文化,收集相关信息,还请来侗民族文化发源地上土生土长的歌师、技师到校指导课题研究小组的具体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三江民族实验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读本》校本教材于2010年和全体师生见面,成为该校的校本课程。有了教材,却没有专门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于是学校领导决定下村入寨聘请歌师、技师来校培训教师,给学生上课,还到各乡镇去物色对民族文化比较了解、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教师来校上课,也从民族班学生中筛选熟悉民族文化的学生充当小老师……有了这些人力的支持,教师们带着自编的教材,将民族文化带进了课堂。
  学校把民族文化课穿插在各年级日常教学的美术或音乐等课程当中,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三年级,传统的侗民族文化一直伴随着学生成长。民族文化课的教学任务由民族文化进校园核心教师团队的教师们担当重任。如杨炳业老师和杨丹老师负责教授学生们学习侗族传统农民画和手工;陈玉秋老师负责讲授侗族农民画、侗族服饰、剪纸;杨全老师则教授学生们掌握各种侗民族传统乐器,如侗笛、芦笙、多耶舞;莫月英老师的侗族大歌、刺绣则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了侗民族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所有的民族课教师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他们所掌握的侗民族传统技艺能够在学生们的身上得到延续,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传承。
  除了将民族文化融进课堂教学,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各种侗民族文化兴趣班,而这是学生们着力学习侗民族文化的主要阵地。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会走进自己喜欢的兴趣班,认真地学习民族传统技艺。民族文化兴趣班的分类较为详细,有侗族农民画、侗族服饰、芦笙踩堂舞、侗族大歌、迎客拦路歌、多耶舞、刺绣、剪纸等,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自己喜欢的兴趣班。每个兴趣班都有专门的老师指导,老师会带领学生学习该项目的历史沿革,让学生在学会做的同时,也明白了该项目的历史渊源。学生在兴趣班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侗民族传统技艺,并组成各种特色小组,在各种书画展和文艺汇演上向人们展示他们所学到的传统技艺。
  三江民族实验学校的民族文化建设工作还向其他乡镇延伸。核心教师团队中的杨丹老师、杨炳业老师等经常应邀到独峒乡指导农民画基地工作。
  学生们的民族文化作品不仅在区内享有盛名,甚至还走出了国门,站到了世界的舞台上。
  独具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内容引入平常课堂,极大地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也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文化建设工作,使民族学校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民族化、特色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也因此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侗民族文化进校园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时有了认同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们不再是“死读书读死书”,他们在了解传统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学习民族传统文化技艺的过程中,使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如今,三江民族实验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已是硕果累累:2008年,有21名学生的作品参加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获奖,作品在日本、法国展出;2009年,学生参加广西“八桂画童”美术作品展,有13名学生荣获一等奖,11名同学荣获二等奖;2009年,潘素婷等6名学生参加广西少年儿童第三届“八桂画童”美术作品大赛获奖;2010年,该校有68幅学生作品参加自治区文化厅举办的“广西首届农民画”画展,有5幅作品入选参加全国农民绘画展;2011年,有200幅学生作品在柳州市少儿中心成功举办侗族农民画专场展览会,得到柳州市教育局、妇联、民族局领导的高度赞扬,扩大了三江民族实验学校的民族文化影响力。如今,在众多的学生们作品中,已有10幅作品走出国门参展,还有上百幅作品荣获国家级奖励。杨丹等老师有多幅作品入选全国农民画册,一些作品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2010年,杨全老师带领2名学生应邀到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 参加民族器乐表演活动;2011年10月,该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上了中央教育电视台的节目;2011年,《广西民族报》专题报道了该校“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成果。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11年,中学部、小学部双双获得中考、小考第一名,继续保持在全县的领先地位……
  现在,三江民族实验学校的侗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已经形成常态,每年都要多次承担县级表演接待任务,如2010年成功接待香港、澳门客人及中央教育电视台、广西电视台记者到该校参观、采访等,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侗民族以迎接客人的最高礼节——“拦路歌”,迎接来自香港的贵宾
  (责编 白聪敏)
其他文献
招聘教师岂能以貌取人  据媒体报道,日前在成都市举办的一场优秀教师招聘活动中,某学校打出了这样的招聘广告:“50万元年薪招聘明星脸教师。招聘条件:本科或以上学历,45岁以下,有独特教学风格;五官端正,具有明星脸效应,学生家长都喜欢;在全国市级以上名校执教10年以上;男身高1.72米以上,体重60~75公斤,女身高1.6米以上……”对于这样的招聘条件,许多应聘者表示“有相貌歧视之嫌”,并有应聘者称“
期刊
在当今世界的教师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师教育一体化已成为各国探索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教师教育改革是适应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是研究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造就未来优秀的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适应性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钦州市教育局联合钦州学院为创新教师教育改革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实施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组织。  以“顶岗实习,置换培
期刊
近年来,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三小学以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以学生为本,实践和体验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存德育及生态德育,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和谐校园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多管齐下实施“生本德育”理念  金城江区第三小学以“理念更新,主流引导,行为跟进,活动提升,形成文化熏陶”为德育工作思路,以“没有人应该被忽视,因为他们都是自
期刊
我区投资9000万元打造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  本刊讯 我区财政支持建立的4个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和9个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投入专项建设资金达9000万元,目前基地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建设期限为5年。其中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高校的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已分别获得600万元的建设资金;广西教育学院、百色学院等9所高校的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已分别获得100万至200万元的建设
期刊
在日前举行的“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成果报告会上,课题负责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研究员张廷凯认为,课程资源是富有教育价值的,是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乃至自然中的教育资源,是学科与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在本质上是开放的,不应只局限于一本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必须认清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核心原则是以有效教学为导向。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主任杨德军认为,对于有效教学的价值判断应具发展眼
期刊
1月10日、13日,合作课堂教改模式的两所盟校——河池市实验小学、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八小学先后举行合作课堂教师技能培训开班仪式,开启了首轮为期3天的合作课堂教师技能培训。  体验“积极学习模型”  与以往的培训截然不同,河池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这次都感到耳目一新。  培训开始,合作课堂模式的创设者,也是合作课堂的首席培训专家林洁菁没有上讲台开讲,而是把90名学员分成两个班,分别引进了两间普通的学生教室
期刊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其他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每年东盟博览会期间都会有许多外宾来到南宁投资或进行其他商务活动,南宁这座省会城市逐渐走向国际化,国际理解教育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南宁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二中”)本着“文化搭台,繁荣经济;教育交流,促进友谊”的初衷,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国际教育理解的实践活动,先后与美国
期刊
她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二十六个年头,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她从未想过离开。在这二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凭着一颗善良坚毅的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实实在在地干了一名教师应该干的工作。她先后到过银海区福成镇4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她把对教育的一腔热情洒在了农村教育这片热土上,把一生中最美的青春献给了这方土地上的孩子们,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与辛劳,但是她无怨无悔。  她就是2011年全区优秀班主
期刊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高考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高三年级教师更科学、更有效地“贴近”高考“实战演练”,本刊特邀一批来自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部分教研员以及南宁市第三中学具有丰富高考备考经验的教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套高考复习及应考的策略盛宴——  从近两年的语文高考模式来看,命题形式正在有意无意地向课改模式转变,“课改临界化”是其显著特征。同时还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试卷整体趋于稳定,传统模式还在延续。
期刊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春来时,每个人的生活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感悟。这里有一片天地,倾听你们的心声。互动QQ群:广西教育杂志社教研群114795385 市县教育动态资讯群:179687145  对于我而言,甚至于对于所有的新教师而言,学生就是一所天然的学校。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无法完全掌握他们的成长,只能为他们提供一种思路,只能尽量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人生经历告诉他们,供他们参考。但是学生们同样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