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001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上,及时有效的评价增强了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同时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高效的完成,学生获得真正的收获。如何正确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成为教育者主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课堂上对于评价语言的使用和接受层次都比较低,课堂评价语言未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
  在新时期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教师的重视,作为其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分支,课堂评价语言也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一、课堂评价语言的失当
  1.无效的课堂评价语言
  课堂上,常常可以听到师生间的对话,老师把难题自己分析清楚了,再问学生“是不是这样”、“对不对”。比如教学《井底之蛙》一课,老师讲解完故事内容后,就自己接下去总结“所以我们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啊?”学生齐刷刷回答“对”,就相对无言了。阻断了学生独立思考课文内容的机会,以教师个人的评价垄断。又比如,给“荒凉”一次想象看到的画面。学生有的说:“我想到一望无际的沙漠寸草不生。”有的说:“我想到遥远的外太空一个人都没有。”还有的说:“大雪覆盖的世界白茫茫的一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做出的想象,得到的只有“很好”“不错”“还有吗?”这样的评价,学生也不知道究竟好在哪。再如朗读课文时,请一位学生来朗读,学生读完,老师只是淡淡说“读得不错,谁来评价一下?”另一位学生起来时,老师又问“你觉得他读得好不好?”无论学生说好还是不好,老师一定会说“那你来读读。”这时候第一个学生往往是一脸懊恼,第二学生则是一脸早知道就不说了的表情。这样不仅挫伤了前者的积极性,还使后者觉得得罪了前者和出现爱表现的羞愧感。
  2.夸张的课堂评价语言
  课标要求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这使很多从小接受批评式教育的老师走向一个极端,即夸张式地鼓励评价。尤其是朗读评价,小学阶段对朗读的要求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什么课文都贯彻这一朗读要求,这就导致老师常常在课堂上叫了一个又一个学生朗讀课文,老师用极度夸张的语言表达学生读得多富有感情,并一再强调感情:“我好像听到……”“你读得可真有感情啊”“你的朗读非常有感情,像个小小朗诵家”。这样的评价不仅让学生满足于自我陶醉中,没有对学习的清醒认识。也让其他学生不知怎么朗读,只好一味地抑扬顿挫式的朗读,而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文章都适合朗诵腔调来读课文。并且常常出现“你真是太棒了!”“大家为他鼓掌吧!”过于浮夸的赞扬,被表扬的或得意洋洋或害羞扭捏,而配合的学生们一脸我也会有啥啊的表情,听课老师也是腻味的反应。
  3.错误引导的课堂评价语言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表示课堂的公正,老师就放任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这就常常出现老师这也对那也没错,不加以引导。如《跳水》一课在讲船长举枪命令孩子跳下水否则就开枪这一环节,老师突然问:“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想?”老师对文本解读考虑不周,没有认识到文章中的男孩处于危险所有反应出于本能,学生对这问题却认真考虑起来,结果很多人说出“会很恨船长”“恨不得杀了船长”这样的答案,老师不加以及时引导,仍让学生不停猜想孩子的看法,学生一直停留在船长的残忍印象中,偏离了文本对船长急中生智的赞扬。
  二、探索解决课堂评价语言失当的措施
  1.课堂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
  课堂评价应在备课充分以及对学生了解的情况下有的放矢,根据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每个学段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评价也应从不同学段的要求出发。如第一学段的朗读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的要求则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标不同,任务不同,评价也不同。教师评价关注学生过去还应关注学生发展,“教师期望效应”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教师的关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2.分层评价,促进教学
  学生个体不同,学习能力与方法不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的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也存在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应当以学生需求等级的不同作为一个基本的指导性标准,采取恰当的评价。如对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语言应尽可能地带有启迪性;相反,对于胆小且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应当多给予鼓励式的评价语言,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引起学习的兴趣。
  3.正确运用评价语言的情感色彩
  评价语言的情感色彩表达很重要,要适时地使用赞扬性的语言和斥责性的语言。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赞扬性的表现,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影响课堂纪律、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把握好批评的力度,可以使用有声语言,亦可以用神情、目光先予以提示性批评,维护学生的自尊,如若学生不予理会,则进行有声语言的斥责,但一定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之上,切忌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4.转变教师教学评价语言的使用观念
  传统的教学评价语使用过程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基于自己对于学生的理解,认为学生没有使用评价语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评价,在课堂上对课堂评价语进行垄断式使用,这种错误的观念严重影响着课堂评价语的使用情况。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与学校应予以充分重视,发挥其课堂教育的最大有效性。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学校和教师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提高对课堂评价性语言的重视,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莹莹.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J].科教文汇旬刊,2013(1).
  [2]戴花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5(5).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对教学中坚持教学改革、转变授课方式、加强实践性教育方面进行教学探索,通过努力使思政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结合教学实践,对上好思政课进行有益探索。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总结,认为高校思政教师上好思政课要做到“四有”,从而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师;思政课;“四有”;分析  在大学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初中教育。要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要重视初中的体育教学。因为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能提高学习其他学科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就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游戏;初中体育教学;应用;策略  一、引言  在初中的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个科目,课堂气氛相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明确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下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清楚大数据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联系,大
2017年,乌兰察布市以发展全域旅游、全年旅游、全类型旅游为目标,深入实施“旅游+”战略,紧紧围绕打造“京郊草原·避暑之都”品牌,切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宣传促销,高效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教育也在不断的改变和创新,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也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改变,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合理的适用于初中数学的实际生活,然而数形结合法的提出推动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那么,下面我们就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典型例题、产生的意义进行探讨,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数形结合;初中数学;应用分析  初中数学是由公式、定理和简
◆摘 要:更好地增进我国小学生自身的健康体魄与身体素质,不断地增进与深化小学体育教育与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这也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进程之中的重要基本与基础。若想更好的落实体育教学的目的,增进学生对于体育锻炼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那么体育教师就需要不断地追寻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的实施创新与改变相关的教育与教学方式,进而在使得学生充分学会与掌握体育技巧与知识的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的增进小学体育方面的教育
◆摘 要: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教育的目标也必须不断完善。因此,老师需要将教学的重点由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变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针对初中数学,初中的数学知识逐渐变得更复杂、抽象、逻辑性非常高,而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初中数学老师需要采取措施,丰富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教学的现状以及問题导学法的应
◆摘 要: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应当通过一段教学时间之后,学生具体所获得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有效的进步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指标。所以教学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学认真,教给学生的知识是否足够多。而应当以学生为考核点出发,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对策  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数学已经融入到生活的角角落落,渗透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充满灵性、充满生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实现自主建构?这是广大数学教师潜心探讨的热点问题。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建构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情境;思维;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的过程并非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主动建构的过程。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自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在于农民市民化,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其离乡进城的意愿态度对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在对广东省16县的调研基础上,从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