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初,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对做好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这个大背景为技工院校培养高级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技工院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主导,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养成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现场为载体,以企业为依托,以必须和实用、够用为原则,使学生人人有技能,个个受欢迎。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根据近几年技工院校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尝试,笔者结合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的情况,围绕两大问题对教学改革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家长对他们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是会原谅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学好,没有考大学的基础。然而,学生上课睡觉却不能被原谅。这里的“睡觉”并不单指趴在课桌上睡觉,而是泛指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笔者曾经听过一堂院级的数学公开课,表面上,课讲得很精彩,然而,课后经调查发现,班上有80%的学生没有听懂。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学好数学,连三角函数的公式都没有掌握,又怎能让他们接受高中的数学知识呢?按照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许多学生想学也学不会,于是就只能在课上“睡觉”了。所以,学校必须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学得了,使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达得到,使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喜欢。如果能够让学生上课不睡觉,教学改革就成功了一半。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1.打破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技工院校教师的主要问题,不是学历不够,不是知识缺乏,而是观念落后。有的教师总是责怪学生基础差、不肯学习,认为技校的学生不可教,就是没有想到人无全才,没有想到这些学生只是不能适应技工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传统的评价机制而已。因此,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换一种角度看待学生,换一种方法教学生,换一种机制评学生,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技工院校的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在小学、初中时就饱受责难与批评,也许还受到过严重的心灵创伤,所以,需要教师以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们,用适合他们特点的方法教育他们。
2.改革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近几年,许多技工院校都开始编写校本教材。笔者认为,教材内容应注意三方面的内容:
(1)写企业需要的内容。笔者所在学校作为江苏省苏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承担着对企业职工培训的重任,每年都有一大批企业职工到学校培训。笔者在对这些人员的培训过程中,感到困惑的是:理论教学的时候,学员都有教材,能够看书;而进入实训教学环节,没有教材了,教师只能在黑板上写,学员记笔记,效率极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向企业职工推荐学院的校本讲义,但该书中的内容,学员在学校做学生的时候都已经学过了,对他们的帮助有限。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技工院校,应该去企业调研,深入了解企业职工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然后编写适合学院设备的培训教材。如果采用这样的教材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学院的声誉。
(2)要写学生喜欢的内容。现行的中职教材,有些内容太深、太难,学生一看就头疼。开发校本教材,需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学得了”的问题。例如,笔者学院开发的《职业素养训练》校本教材,每本书都不超过50页,教材中带有大量的图片、实际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感悟。当把这些书发到学生手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景象出现了:早自修时,90%以上的学生都在看这套教材。
这类教材可以为专业课教材提供借鉴。例如,可以对教材《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进行改革,根据其中的内容,将其分解成若干小薄册,以工作页的形式出版,采用模块化教学法,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考核。
(3)要写教师擅长的内容。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教学部分。教师所擅长的内容,不管是人生理念、人文科学还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就是要让教师写他们擅长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某一个领域钻进去,钻深、钻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当然,教师在短期内写出一本教材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写一个或几个教案是能够做到的。教师编写教材的同时,也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从而获得成就感。
3.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做中学”
目前,技工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在黑板上画图,在作业本上“开机器”,重知识、重理论而轻视了职业技能训练,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这些被职校学生所厌恶的教学方法,还在一直煎熬着学生。
要使学生不睡觉,技工院校必须要有足够的一体化专业教室。一体化专业教室,不能简单理解为一般的多媒体教室。它除了多媒体设备之外,还要有一些专业设备。例如,讲机器原理时,如果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老师在黑板面前讲、画的效果可能不如任课教师把学生带到专业教室里,让学生把机器拆开再装上,反复几遍,学生就明白了。
4.改革评价机制,实施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
现行的评价机制与企业需求背离,严重地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开展与深入。技工院校办学确实面临困境:学生成绩差,考试不及格,就不能毕业;不能毕业,学生就不来读;不来读,学校就办不下去。因此,通过考试,考不及格就用补考“意思”一下,然后让学生毕业,成为了一种习以为常的做法。
但是,这是断技工教育后路的做法,必须进行改革。如果学生到技工学校读书考试,都是可以偷看的,都是可以抄的,学生平时学习肯定不会用功。日后,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工院校。所以,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解决评价机制问题,找到一种科学的做法,让学校光明正大地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让学生理直气壮地毕业,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这也就是笔者提出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的真正动机。
(1)实施过程学分。过程学分就是把教学目标细化,进行模块化教学,让学生在对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学分。以往,学生通常都是在期末考试及格后才能得到学分。但是,技校的学生怕考试,他们是考试的“常败将军”,平时学习自然不会用功。现在目标直接了,取得学分的门槛降低了,他们知道这样的任务能够完成,学习积极性也就会提高了。
(2)实施替代学分。技工院校的学生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然而他们却有其他方面的特长。技工院校可以用学生的特长来替代其弱项,采用替代学分。只要学生的总学分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毕业,还可以参评“三好学生”。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在教学改革形式和内容、内涵和外延上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优化,使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相对统一,使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追求目标有机结合。
作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技工院校,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紧紧围绕深化内涵、精细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质量,造就一大批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苏州技师学院)
技工院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主导,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养成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现场为载体,以企业为依托,以必须和实用、够用为原则,使学生人人有技能,个个受欢迎。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根据近几年技工院校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尝试,笔者结合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的情况,围绕两大问题对教学改革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家长对他们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是会原谅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学好,没有考大学的基础。然而,学生上课睡觉却不能被原谅。这里的“睡觉”并不单指趴在课桌上睡觉,而是泛指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笔者曾经听过一堂院级的数学公开课,表面上,课讲得很精彩,然而,课后经调查发现,班上有80%的学生没有听懂。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学好数学,连三角函数的公式都没有掌握,又怎能让他们接受高中的数学知识呢?按照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许多学生想学也学不会,于是就只能在课上“睡觉”了。所以,学校必须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学得了,使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达得到,使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喜欢。如果能够让学生上课不睡觉,教学改革就成功了一半。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1.打破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技工院校教师的主要问题,不是学历不够,不是知识缺乏,而是观念落后。有的教师总是责怪学生基础差、不肯学习,认为技校的学生不可教,就是没有想到人无全才,没有想到这些学生只是不能适应技工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传统的评价机制而已。因此,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换一种角度看待学生,换一种方法教学生,换一种机制评学生,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技工院校的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在小学、初中时就饱受责难与批评,也许还受到过严重的心灵创伤,所以,需要教师以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们,用适合他们特点的方法教育他们。
2.改革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近几年,许多技工院校都开始编写校本教材。笔者认为,教材内容应注意三方面的内容:
(1)写企业需要的内容。笔者所在学校作为江苏省苏州市公共实训基地,承担着对企业职工培训的重任,每年都有一大批企业职工到学校培训。笔者在对这些人员的培训过程中,感到困惑的是:理论教学的时候,学员都有教材,能够看书;而进入实训教学环节,没有教材了,教师只能在黑板上写,学员记笔记,效率极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向企业职工推荐学院的校本讲义,但该书中的内容,学员在学校做学生的时候都已经学过了,对他们的帮助有限。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技工院校,应该去企业调研,深入了解企业职工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然后编写适合学院设备的培训教材。如果采用这样的教材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学院的声誉。
(2)要写学生喜欢的内容。现行的中职教材,有些内容太深、太难,学生一看就头疼。开发校本教材,需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学得了”的问题。例如,笔者学院开发的《职业素养训练》校本教材,每本书都不超过50页,教材中带有大量的图片、实际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感悟。当把这些书发到学生手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景象出现了:早自修时,90%以上的学生都在看这套教材。
这类教材可以为专业课教材提供借鉴。例如,可以对教材《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进行改革,根据其中的内容,将其分解成若干小薄册,以工作页的形式出版,采用模块化教学法,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考核。
(3)要写教师擅长的内容。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教学部分。教师所擅长的内容,不管是人生理念、人文科学还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就是要让教师写他们擅长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某一个领域钻进去,钻深、钻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当然,教师在短期内写出一本教材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写一个或几个教案是能够做到的。教师编写教材的同时,也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从而获得成就感。
3.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做中学”
目前,技工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在黑板上画图,在作业本上“开机器”,重知识、重理论而轻视了职业技能训练,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这些被职校学生所厌恶的教学方法,还在一直煎熬着学生。
要使学生不睡觉,技工院校必须要有足够的一体化专业教室。一体化专业教室,不能简单理解为一般的多媒体教室。它除了多媒体设备之外,还要有一些专业设备。例如,讲机器原理时,如果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老师在黑板面前讲、画的效果可能不如任课教师把学生带到专业教室里,让学生把机器拆开再装上,反复几遍,学生就明白了。
4.改革评价机制,实施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
现行的评价机制与企业需求背离,严重地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开展与深入。技工院校办学确实面临困境:学生成绩差,考试不及格,就不能毕业;不能毕业,学生就不来读;不来读,学校就办不下去。因此,通过考试,考不及格就用补考“意思”一下,然后让学生毕业,成为了一种习以为常的做法。
但是,这是断技工教育后路的做法,必须进行改革。如果学生到技工学校读书考试,都是可以偷看的,都是可以抄的,学生平时学习肯定不会用功。日后,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工院校。所以,技工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解决评价机制问题,找到一种科学的做法,让学校光明正大地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让学生理直气壮地毕业,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这也就是笔者提出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的真正动机。
(1)实施过程学分。过程学分就是把教学目标细化,进行模块化教学,让学生在对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学分。以往,学生通常都是在期末考试及格后才能得到学分。但是,技校的学生怕考试,他们是考试的“常败将军”,平时学习自然不会用功。现在目标直接了,取得学分的门槛降低了,他们知道这样的任务能够完成,学习积极性也就会提高了。
(2)实施替代学分。技工院校的学生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然而他们却有其他方面的特长。技工院校可以用学生的特长来替代其弱项,采用替代学分。只要学生的总学分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毕业,还可以参评“三好学生”。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在教学改革形式和内容、内涵和外延上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优化,使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相对统一,使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追求目标有机结合。
作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技工院校,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紧紧围绕深化内涵、精细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质量,造就一大批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苏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