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春满园

来源 :课外生活·趣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作家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里,把春天比作刚出生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又说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总之,春天是美好的。这一期的诗词漫游记,我们一起来学习朱熹的《春日》,看看在一位理学家眼中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诗词入场】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相当于一天中的早晨,充满美好的希望。古往今来的大文豪们都喜欢描写春天、歌唱春天,就连整天板着脸研究儒家学说的理学家朱熹,也忍不住写下一首春天的赞歌。在这位老夫子眼里,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才是春。美好的春天就是这么令人陶醉!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诗心得】
  春天是需要发现的,只有一双对大自然、对人生充满好奇心的眼睛,才会认识到春天的美好,所以我们要“寻芳”。王安石在游览南京的钟山时,就写过“缓寻芳草得归迟”的诗句。可见诗人们都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天气晴朗的好日子里出门,在泗水河边游赏美景,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成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新”字,既表示大地春回,万象更新;也表示赏心悦目,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诗人面对大好春光,触景生情,发出自己的感慨。春天的到来势不可挡,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吹拂到脸上的春风不再寒冷,“吹面不寒杨柳风”。百花盛开,万紫千红,那一定是春天来了。末尾两句不仅赞颂了春风催开百花的伟大功绩,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朱熹不是简单地踏青游春,他是借春天的美好景象来象征他心中的道学气象。这首诗不仅写出了蓬勃旺盛的春日景象,也写出了与天地同春的儒家气象。我们今天通常用“万紫千红总是春”来形容形势一派大好,风光无限。
  【诗人来了】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孟子曾经称赞孔子是集大成者,因为孔子把前人的论述加以总结归纳,编辑整理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因为《乐》散失了,只剩下“五经”。朱熹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最著名的功绩是将儒家学说加以发扬光大,把《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提出来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称为“四书”,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代科举考试钦定的教科书。我们今天所说的“四书五经”,朱熹功不可没。
  朱熹被后人尊称为“朱子”。曾有一副对联拿孔子和朱子开玩笑。上联是“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珠子”谐音“朱子”,意思是朱子竟然位居孔子之上了。下联是“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意思是虽然眉毛先长出来,胡须后长出来,但是后长的胡须却比先长的眉毛长。可见在后人心目中,朱熹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诗词中的文化】
  朱熹是文学家,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教育家。宋代有四大书院,即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其中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和湖南的岳麓书院都是朱熹重建的。他不但建书院,为书院立学规,而且亲自讲学,跟随朱熹学习的人很多;他还编写教材,《四书章句集注》就是其编写的最著名的教材;还与当时的著名学者进行讨论,开创了自由研讨的学风。比如,他曾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主持岳麓书院的著名学者张械讨论学问两个多月。开讲时,座无虚席,盛况空前,成就了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岳麓书院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如思想家王夫之,“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还有革命先辈邓中夏、何叔衡……从这里走出的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成为历史天空中的闪耀群星。
  书院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由私人或官府所设立。书院最早建立于唐朝,唐玄宗时期长安便设立了丽正书院。书院在宋代非常兴盛,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的无锡东林书院就诞生于明朝。清末,书院被改为新式学堂,数量逐步消减。我国的香港中文大学是全香港唯一实行学院和书院制并行的大学,因为最初的香港中文大学是由新亚书院、崇基书院和联合书院组建而成的。如今,岳麓书院已成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书院精神在现代校园中仍然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读诗有问】
  我们读《论语》,其中有一篇写到孔子与他的弟子在一起闲谈,孔子问他们各自的志向。轮到曾晳时,他说:“我的志向就是,在温暖的春天里,穿着春衣,与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水边洗脸净手,迎风纳凉,歌咏一番后回家。”孔子听后感慨地说:“我赞成曾晳的说法。”曾皙所畅想的诗情画意的春天景象肯定在朱熹心中萦绕不去。朱熹又是理学家,理学家主张要有与天地万物同春、像春天一样温煦暖人的仁者胸怀。于是他借用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象,来象征儒家精神的丰富深广,把圣人之道比喻成催生万物的春风,把春风催开的万紫千红比喻成圣人之道带来的蓬勃生机。
  朱熹在湖南为什么会写到泗水
  孔子曾经在齐鲁大地的泗水之滨传授儒家之道。而根据学者的考证,朱熹一生从未到过齐鲁大地,更没有到过泗水之滨。那他为什么在诗中写“寻芳泗水滨”?这个问题的答案跟岳麓书院有关。当时的诗人王禹偁赞叹道:“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意思是,自从有了岳麓书院,湖南的潇湘之水就变成了齐鲁的洙泗之河,湖南这样的蛮荒之地就变成了邹鲁的孔孟之乡。瀟湘从此也被称为“潇湘洙泗”。从这个典故中我们知道,朱熹在诗中是用“泗水滨”来指代潇水湘江,也就是指代湖南。
  小链接
  下面这首诗写的是春天桃花开放的美景,却藏着一个令人感伤的故事。诗人崔护去年在都城南庄看到一位少女的脸像桃花一样艳丽;今年再去看时,只有桃花依然在春风中欢笑,少女却已不知去向。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其他文献
繁荣的汴边两岸  把肉條用盐、香料等腌制并晾干,做成腊肉,既美味又方便保存。  这是客船,船舱里有供人休息用的桌椅家具,船头有能看风景的凉棚。  这是彩楼欢门,酒家把它搭在店门前,挂上装饰,让店铺看起来既华丽又热闹。  眼力大比拼  仔细辨别下面的小图,它们都在大图的哪里呢?看谁找得快。  (选自《全景找线索·清明上河图》狐狸家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期刊
作文要想写得活泼生动,就必须“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还要“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些要求对于每天两点一线的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呢,不过大家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练习。  多实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学校里的习作课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表达,也不可能让他们都体验到特定条件下的实践活动。如果学生在生活中多一些体验实践的机会,成为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出门需要戴口罩,不能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不能随意去旅行。在这不寻常的日子里,我不禁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它带来的是怎樣的灾难,我们怎样才能战胜它?  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我和小素》这本书。“我”的名字叫杨若溪,妈妈是医生,爸爸是工程师,家里还有一位疼爱“我”的外婆。“我”和小素是最好的朋友,两人相约上同一所高中,梦想着将来一起从事绘画工作。但是美好的生活被一场疫情打破
期刊
名人零距离  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在这天,小小少年们纷纷走上街头,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绽放青春与活力。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有志的少年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他们不因年岁尚小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早早地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夏完淳就是这样的一位少年。他生活在明朝末年,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便从军抗清。后来兵败被俘,殉国而亡,死时年纪不足十七岁。 
期刊
妙趣横生的发明  咖啡的起源  传说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名叫卡尔的牧羊人,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山羊变得无比兴奋。他觉得很奇怪,于是就细心观察,原来这些羊是吃了一种植物的红色果实后才兴奋不已的。卡尔好奇地尝了一些,也觉得精神爽快,兴奋不已,便顺手将这种不可思议的红色果实摘些带回家,分给当地人吃。修道院里的人们发现,喝了用这种果实煮的饮料可以整个晚上都精神饱满地祷告。从此,这种果实就被当作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
期刊
太阳和雨见面少,  雨后天晴出奇妙。  阳光照射小水滴,  反射而成彩虹橋。  雨找太阳太阳逃,  太阳找雨雨滴跑。  躲避不及撞一起,  惊现彩虹笑弯腰。  田仙君——  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少年新闻学院副院长,从事少儿报刊管理工作20多年,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关心少年儿童成长,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1500多篇,送给孩子们的代表作有《童年像首歌》。
期刊
供稿:合肥启航教育培訓学校焱庐书院
期刊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推崇孝道的。  在汉代,推举人才的方式就是“举孝廉”。舉孝廉,顾名思义,谁孝顺谁就能当官。在没有科举制度的年代,“孝”的程度成了评判学子是否能当官的重要标准。唐朝的诗人李贺,在父亲死后三年才去考试,依然被人举报,原因是李贺父亲名叫李晋肃,“晋肃”与“进士”读音接近,所以参加科考就是不孝。这种看似荒唐的理由在当时却是有力的攻击武器,李贺因此与仕途失之交臂。  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期刊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妈妈带我去逛花市。春天的花市生机勃勃、色彩艳丽。在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丛中,一盆风铃草深深地吸引了我。之所以叫风铃草,大概是因为它的花像一串串精巧的铃铛,风吹过,不仅能闻到令人迷醉的香味,仿佛还能听到悦耳的铃声。花朵是梦幻般的淡紫色,如烟似雾,仿佛飘着仙气。花的姿势也各不相同,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特色:有的面向太阳,像孩童仰起的笑脸;有的低着头,像羞答答的小姑娘;还有的面
期刊
追求真理、辜负亲恩的英雄  豪门叛逆者——张璋  张璋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很多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是,一定有人听过他家族的传奇,他的祖父张树声——曾任清朝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是著名的淮军将领。  张璋原名张鼎和,化名张晓天,1906年出身于合肥西乡张新圩的一户官宦人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10月,因为国民党的血腥镇压,张璋被捕。多亏他的爱人吴昭毅四处奔走营救,张璋才得以获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