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2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影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原因
  1、来自数学特点的原因。在如今,很多同学都会认为数学很难,所以就不喜欢或是惧怕数学。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这和数学特点是有一定的联系。首先,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另外,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差,所以使得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十分的吃力,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
  2、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俗话说:“亲其师,投其道。”而如今一些老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还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单一、被动地接受,很少能参与其中,从而不能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活动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另外平时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作业,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另一种是教师低估学生的能力,“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以为多练有益,熟能生巧;而学生为完成作业大量挤占休息。这种高负担、低效益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厌学学生学习毫无长进,而且更增强了厌学情绪。
  3、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从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一是对数学有恐惧感,听到数学就害怕。对于这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着两种偏见。一种是对数学学科有偏见,认为数学太难,太枯燥,太抽象。一种是对自己的偏见,认为自己就根本不适合学习数学。我有一些学生就是这种情况,他们告诉我,在小学的时候自己的数学就非常差。进入初中后,數学难度大大提高,就越发觉得自己学不懂数学,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差,为此经常受到父母的责备,所以对学习数学很是厌烦。另外一些同学在数学上没少下功夫,但成绩不佳,长期以来就有一种挫败感,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开始自暴自弃。
  4、来自教材的原因。现今的数学教材虽做了多次修订,但是与实际生活还是有较大的距离,学生感到学习价值不大,同时数学学习难度较其他学科难度要大一些,从而导致部分学困生厌学。
  二、对于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建议
  1、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这样经常性地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通过数学知识的直观化和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基础,弥补了学生抽象能力的不足,故事化、情节化的数学问题,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激发强烈的自主探索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易于并乐于接受知识。比如:在讲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边角”公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对它的理解和运用,可拿出硬纸片做的三角形模型,随手撕成两块,然后问学生,若这是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被碰坏成这样的Ⅰ、Ⅱ两块,是否需要Ⅰ、Ⅱ两块都拿到玻璃店才能配到原形状?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全部吸引了过来,群体思维得到了激发,紧接着又问,如果带一块,该带那一块呢?此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不少学生都想表达自己的思维结果:应带第二块去。这就让学生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边角”公理的学习中去。再如:在七年级《能追上小明吗》一节,通过学生熟悉龟兔赛跑故事及跨栏飞人“刘翔”引出用一元一次方程方法解决行程中的追击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法变换更新,调节学习情绪。教师上课犹如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因此,要使表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 如:讲《垂径定理》一课时,我采用“试验观察法”,要求课前学生用纸片剪一个小圆,课堂上通过“动手画”、“动手叠”、“用眼看”、“动脑想”,即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很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导入课堂,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在课堂的最好可以巧妙地设置有趣的课后思考问题来提高学生在课余时间对数学的学习和思维的培养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中我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往往没有多少动力,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主要是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和体验不同: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和奖励,他们经常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体验;而学困生却没有或很少有这种体验,他们经常得到的是老师、家长的批评和责问,特别是每次考试失败都严重地打击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于是他们感到学习无趣,没意思,进而厌学。
  因此,在教学中让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感受到成功所给他们带来的喜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学困生基础差、智力不高的情况,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安排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给他们回答,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作业中做到“减负减负再提质”,困难一点的题不要求他们一定要完成,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另外还可进行“一帮一”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成绩,重新树立起自信心,这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而针对成绩好、智力高的学生出现“喂不饱”的情况,我除了要求他们做好书上的思考题外,在每周三、周五分别出一道思考题给他们练习,当他们经过冥思苦想得到正确的结果时,感受到了那种征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更让他们爱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然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是一个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更是道德的引导者, 思想的启迪者, 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本文结合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教学艺术 主体性 多样化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很大程度上还仅仅是一种应试教育,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全国各地都相继开设了地方课程,如,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然而,地方课程,作为新的科目,对老师们而言,是既熟悉,却又陌生熟悉。熟悉,是因为地方课程贴近我们的生活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陌生,是因为它作为新学科,老师们没有经验可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尚在探索中。因而,地方课程的开设在许多学校形同虚设,只有形式却没有内
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是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心理辅导者、生活指导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等。班主任工作以管理代替教育、管理多于教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以管理为主的班主任工作,或许可以立竿见影,短时间之内在表面上形成所谓的良好班风,但事实上,存在的问题却很多。这样的班主任,即使身体上不累,心理上也会觉得累。以教育为主的班主任工作,虽在短时间之内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却有利于学生的真正
一、营造氛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认知活动必备的“情绪背景”,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着“相互示范效应”。只有营造一种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促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思考、理解等一系列智力活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中我们可以巧用一些修辞、反语、双关语等幽默的语言,挖掘课程中有利于创造的因素,加以幽默的动作、表情来激发学生去主动
内容摘要:一年级写字教学,教师的脚步“小”一点,写字要求低一点,学生写字兴趣高一点;教师的脚步“小”一点,书写练习少一点,学生写字乐趣多一点;教师的脚步“小”一点,写字指导细一点,学生成功多一点。  关键词:“慢”步 “小步子” 写字教学  一年级是孩子们写字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一切新事物都是那么好奇,可是又没有持久性,注意力不会长时间集中,而且他们的手还不适应长时间的写字。这时,我们
多年来,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虽然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作业,但不是照搬照抄,就是编故事,其内容也都与习作书上大同小异,习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真正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得以提高,加强课堂指导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与习作呢?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针对“问题”学生种种表现,分析其种种表现兹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学生的有效的方法。  【摘要】: 问题学生 列举表现 探究原因 解决办法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班级中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等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难以调教,想把他们从根本上改观,非得下一番苦功夫!  所谓“问题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绩差,品德差,各科成绩在班级往往倒
摘要: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对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讲述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对目前大部分学校中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针对第一部分中分析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或者改进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 课堂教
【摘要】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作为初中英语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拓展英语课外阅读,使学生在当前和今后英语学习中有效地获取信息,更好地完成目标,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阅读的策略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初中英语    阅读是中国学生接触英语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针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