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小学生适应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小学生的这种适应欠佳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教师管理班级,对其他学生的发展也产生了某些不利影响。教师、家长习惯于单一地以德育途径教育学生,这种教育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缺少行为辅导的系统性,使辅导见效甚微。作者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怎样对有适应不良行为的小学生做心理辅导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生 适应不良行为 心理辅导
适应,是一个反映个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情况,反映个体在环境中能否有效发挥其身心机制,从而有健全的个人生活的概念。不难发现,大多数小学生身心发展正常、健康,有些小学生却表现出畏缩怕人、过分自卑、焦虑抑郁、打架滋事等问题。这里将这些反映个体适应不佳的行为称为适应不良。
我利用在杭州某小学实习三个月的机会,再根据统计常模、社会准则、生活适应,辅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判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19%的对象有心理适应问题,在征求家长及学生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一名患有社交恐惧的小女生作为辅导对象。在阅读有关小学心理辅导书籍、经过专门且系统的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学习、得到专业的小学心理辅导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制订了合适的辅导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辅导后期继续对辅导对象进行观察、追踪。
一、辅导对象
小卓,杭州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性格胆怯,课堂上从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是自己会回答的问题也不敢举手回答,有时课堂上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回答问题,轮到她回答时声音特别小,老师不走到她跟前根本听不清楚她的声音,而周围的同学只有同桌能听清她说了什么。据一周“事件取样”记录,平均每周回答次数4.3次(均非主动举手回答),在校平均每天回答0.86次(均非主动举手回答)。老师和家长都曾找她谈话,鼓励她大胆举手回答,但效果不佳。
二、矫正方案
(一)确定靶行为与目标行为
1.靶行为: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声音小。
2.目标行为:在课堂上可以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
(二)收集资料
1.了解情况:小卓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司职员,家庭和睦,对小卓的关心是十分到位的,小卓在家的表现很活泼,时常向父母撒娇;小卓的班主任和蔼亲切,从不责骂学生;小卓在班级温和少语,同学都很喜欢她。
2.诊断原因:通过了解得知,小卓在二年级时曾因回答错了一道题目而被全班同学嘲笑,虽然课堂上老师对大家提出了批评,但小卓自此开始害怕在课上回答问题,很怕出错被同学嘲笑,从此再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迫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很小。
3.寻找强化物:与小卓的交谈得知,小卓十分渴望得到班级DO都币(DO都币为该班推行的一种代币制度,可以用来购买班级小商店里自己喜欢的物品),所以以此作为一至四阶段的奖品(即一级强化物),小卓也喜欢红星,以红星作为第四阶段之后两周的奖品(即二级强化物)。
4.寻找切入点:通过了解得知,小卓很喜欢数学课,数学成绩也是几门科目里最好的,所以决定该矫正方案首先在数学课上开始实施。
(三)辅导程序
第一阶段(一周):数学课上非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声音变大,做到,奖一元DO都币;
第二阶段(二周):数学课上主动回答问题,并声音较大,做到,奖两元DO都币;
第三阶段(二周):上午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做到,奖两元DO都币;
第四阶段(三周):全天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做到,奖两元DO都币。
第四阶段持续三周后,取消DO都币奖品,改用二级强化物——红星,又持续观察两周,案主仍能做到上课大胆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充满自信。
三、研究总结
小学生由于家庭、学校、个人等各种原因会产生某些适应不良行为,一旦小学生产生某些适应不良行为,老师、家长等就应主动关心他,耐心、正确地帮助其改正某不良行为。通过此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
本文将观察的视角放在了处于小学高段的五年级学生身上,填补了小学生适应欠佳行为在小学高段研究的空白。同时,本文通过个别行为的具体观察指导应用并完善小学心理辅导方面的理论,以点带面,充实了教师、学者对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本文是在相关理论的思考、深研的基础上开展的,具有充足的理论指导。同时,本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对相关理论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经过理论的指导、事实的考证后形成了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的小学心理辅导理论,为小学高段教师个别辅导小学生的适应欠佳行为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2]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4]刘金明.心理辅导研究[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浙江省社科联研究重点课题(2012Z60)。
关键词: 小学生 适应不良行为 心理辅导
适应,是一个反映个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情况,反映个体在环境中能否有效发挥其身心机制,从而有健全的个人生活的概念。不难发现,大多数小学生身心发展正常、健康,有些小学生却表现出畏缩怕人、过分自卑、焦虑抑郁、打架滋事等问题。这里将这些反映个体适应不佳的行为称为适应不良。
我利用在杭州某小学实习三个月的机会,再根据统计常模、社会准则、生活适应,辅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判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19%的对象有心理适应问题,在征求家长及学生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一名患有社交恐惧的小女生作为辅导对象。在阅读有关小学心理辅导书籍、经过专门且系统的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学习、得到专业的小学心理辅导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制订了合适的辅导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辅导后期继续对辅导对象进行观察、追踪。
一、辅导对象
小卓,杭州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性格胆怯,课堂上从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是自己会回答的问题也不敢举手回答,有时课堂上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回答问题,轮到她回答时声音特别小,老师不走到她跟前根本听不清楚她的声音,而周围的同学只有同桌能听清她说了什么。据一周“事件取样”记录,平均每周回答次数4.3次(均非主动举手回答),在校平均每天回答0.86次(均非主动举手回答)。老师和家长都曾找她谈话,鼓励她大胆举手回答,但效果不佳。
二、矫正方案
(一)确定靶行为与目标行为
1.靶行为: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声音小。
2.目标行为:在课堂上可以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
(二)收集资料
1.了解情况:小卓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司职员,家庭和睦,对小卓的关心是十分到位的,小卓在家的表现很活泼,时常向父母撒娇;小卓的班主任和蔼亲切,从不责骂学生;小卓在班级温和少语,同学都很喜欢她。
2.诊断原因:通过了解得知,小卓在二年级时曾因回答错了一道题目而被全班同学嘲笑,虽然课堂上老师对大家提出了批评,但小卓自此开始害怕在课上回答问题,很怕出错被同学嘲笑,从此再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迫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很小。
3.寻找强化物:与小卓的交谈得知,小卓十分渴望得到班级DO都币(DO都币为该班推行的一种代币制度,可以用来购买班级小商店里自己喜欢的物品),所以以此作为一至四阶段的奖品(即一级强化物),小卓也喜欢红星,以红星作为第四阶段之后两周的奖品(即二级强化物)。
4.寻找切入点:通过了解得知,小卓很喜欢数学课,数学成绩也是几门科目里最好的,所以决定该矫正方案首先在数学课上开始实施。
(三)辅导程序
第一阶段(一周):数学课上非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声音变大,做到,奖一元DO都币;
第二阶段(二周):数学课上主动回答问题,并声音较大,做到,奖两元DO都币;
第三阶段(二周):上午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做到,奖两元DO都币;
第四阶段(三周):全天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做到,奖两元DO都币。
第四阶段持续三周后,取消DO都币奖品,改用二级强化物——红星,又持续观察两周,案主仍能做到上课大胆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充满自信。
三、研究总结
小学生由于家庭、学校、个人等各种原因会产生某些适应不良行为,一旦小学生产生某些适应不良行为,老师、家长等就应主动关心他,耐心、正确地帮助其改正某不良行为。通过此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
本文将观察的视角放在了处于小学高段的五年级学生身上,填补了小学生适应欠佳行为在小学高段研究的空白。同时,本文通过个别行为的具体观察指导应用并完善小学心理辅导方面的理论,以点带面,充实了教师、学者对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本文是在相关理论的思考、深研的基础上开展的,具有充足的理论指导。同时,本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对相关理论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经过理论的指导、事实的考证后形成了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的小学心理辅导理论,为小学高段教师个别辅导小学生的适应欠佳行为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2]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4]刘金明.心理辅导研究[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浙江省社科联研究重点课题(2012Z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