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作“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活动。
1.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2.五名高矮不一的同学测准备好的绳子的长度有几个脚掌长?学生汇报。
(三)交流、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五名同学量的都是同一根绳子,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同学们的脚掌有大有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3.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教学中通过用“拃”测量课桌的长度,由于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会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是必要的。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1.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排列得很均匀。
2.数字。
(1)尺子左端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零刻度线。
(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符号。
尺子上还有字母“cm”,“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3)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直尺发现,尺子上有若干长度单位,而且都是统一的,每一个单位就是1厘米。学生用手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再通过实物比较,如:田字格的长度、回形针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通过观察、比较、比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课件,不能用放大的1厘米长度作为标准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一定要以手中尺子上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准,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测量铅笔、橡皮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4.如果尺子坏了,最小刻度是2,你知道怎么量吗?(看最左端的2到物体的右端包含了几个长度单位,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確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几个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
(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
(四)拓展
1.尺子上的一大格里有( )个小格。
2.( )个大格是1厘米?( )个小格是1厘米。
3.橡皮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5,橡皮长度是( )厘米?
4.粉笔左端对着尺子上的2,右端对着的是9,粉笔长度是( )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读、估、量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零刻度时应该怎样求物体的长度。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作“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活动。
1.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2.五名高矮不一的同学测准备好的绳子的长度有几个脚掌长?学生汇报。
(三)交流、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五名同学量的都是同一根绳子,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同学们的脚掌有大有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3.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教学中通过用“拃”测量课桌的长度,由于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会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是必要的。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1.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排列得很均匀。
2.数字。
(1)尺子左端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零刻度线。
(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符号。
尺子上还有字母“cm”,“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3)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直尺发现,尺子上有若干长度单位,而且都是统一的,每一个单位就是1厘米。学生用手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再通过实物比较,如:田字格的长度、回形针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通过观察、比较、比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课件,不能用放大的1厘米长度作为标准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一定要以手中尺子上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准,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测量铅笔、橡皮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4.如果尺子坏了,最小刻度是2,你知道怎么量吗?(看最左端的2到物体的右端包含了几个长度单位,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確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几个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
(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
(四)拓展
1.尺子上的一大格里有( )个小格。
2.( )个大格是1厘米?( )个小格是1厘米。
3.橡皮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5,橡皮长度是( )厘米?
4.粉笔左端对着尺子上的2,右端对着的是9,粉笔长度是( )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读、估、量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零刻度时应该怎样求物体的长度。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