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so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作“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活动。
  1.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2.五名高矮不一的同学测准备好的绳子的长度有几个脚掌长?学生汇报。
  (三)交流、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五名同学量的都是同一根绳子,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同学们的脚掌有大有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3.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教学中通过用“拃”测量课桌的长度,由于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会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是必要的。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1.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排列得很均匀。
  2.数字。
  (1)尺子左端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零刻度线。
  (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符号。
  尺子上还有字母“cm”,“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1.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3)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直尺发现,尺子上有若干长度单位,而且都是统一的,每一个单位就是1厘米。学生用手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再通过实物比较,如:田字格的长度、回形针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通过观察、比较、比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课件,不能用放大的1厘米长度作为标准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一定要以手中尺子上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准,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测量铅笔、橡皮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4.如果尺子坏了,最小刻度是2,你知道怎么量吗?(看最左端的2到物体的右端包含了几个长度单位,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確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几个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多少个长度单位。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
  (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
  (四)拓展
  1.尺子上的一大格里有(  )个小格。
  2.(  )个大格是1厘米?(  )个小格是1厘米。
  3.橡皮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5,橡皮长度是( )厘米?
  4.粉笔左端对着尺子上的2,右端对着的是9,粉笔长度是(  )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读、估、量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零刻度时应该怎样求物体的长度。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文用轻松活泼、通俗浅白的语言,编织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和谐的生活。全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讲述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切事物都像幼稚的孩子一样,要学着做想要做的事情,最终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世界因此变得和谐而美好。《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篇课文一是构思新奇,充满儿童情趣,在表达上很有特点;二是想象丰富,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下,世界万物都
期刊
教材简析: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是一篇科幻小说。常见的科幻小说往往是立足于现实,想象未来。《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文却是立足于未来,反观现实。作者大胆想象,构思独特,用一本古老的纸质书串起全文,对比两个时代学习的差异,以两个孩子关于阅读、学习的对话展开情节,穿插描绘了身处未来的他们的学习场景和感受,能引起读者对现在与未来生活的思考,表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见解
期刊
【导读】  “分段计费”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6页例9的教学内容。“分段计费”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看似简单,教学起来却非常难:有时候分两段,有时候分三段;有时候的基础价是“包干”的,有时候不“包干”;超出价的计价数量,有时候取整,有时候不取整……  简简单单的一个收费问题,为什么要搞那么复杂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来自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的崔晶磊老师,从函数渗透和社会公平的角度,为我们带来
期刊
2014年9月,在招收新生的过程中,有四个弱智学生在父母或亲戚的带领下前来报名。分班时,其他老师听说他们智力有问题,不愿接受。虽然知道这些孩子会影响我以后六年的“教学成绩”,但我还是毅然接受了他们。六年来,阳光与共,风雨同担,我不断探索,他们不断成长,几多艰辛,也几多收获。  一、倾注真情,让其有归属感  小龙,皮肤白净,面目清秀,喜欢画画,家长都是文盲,无法辅导他学习;小浩个高体壮,说话口齿不清
期刊
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根据词汇本身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在满足学生形象思维的内在需求、保持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基本的学习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从“音”入手,观“音”指点迷津  发音是词汇学习的首要阶段。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爱大喊大叫的特点,让他们在课上放开声音地去叫,跟着老师叫,跟着录音叫,叫得越象越好,越响越好。这
期刊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呈现出不少新亮点,如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编排,古诗文篇目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新增课文篇幅明显加长等。在日常教学中,或许一线教师经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长文、难文、老文、古文、例文乃至同一体裁在不同学段的课文,究竟要怎么处理?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克服面面俱到的思维定势,对每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变“长文详教”为“长文略教”  所谓“
期刊
习作单元是统编语文三年级至六年级教材中新增的一个特殊单元,是为了加大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学阅读与学表达做到均衡发展。那么,教师要如何实施习作单元教学呢?  一、明晰编写意图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以“大胆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整个单元以“大胆想象”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大胆想象”的好处,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
期刊
一、朗读课文,感受表达的神奇  师:课文中的“我”在晚上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展开了奇妙的想象。在宇宙的另一边,人们的生活、自然现象和事物与这一边完全不同,就连数学课和语文课都不一样,多么奇妙啊!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奇妙吗?(学生练习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一定是被作者奇妙的想象迷住了。下面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与大家分享,把大家带到那美妙的境界中去。(指名让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
期刊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杨氏之子》《手指》和《童年的发现》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单元语文要素转化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体会语言的风趣,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品鉴能力呢?  一、体验人物角色,品读风趣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活动环境,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置身于课文描述的故事
期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许多令人惊叹的设计发明都是多学科多领域共同合作的结果,例如人工智能在家居领域的普及、多元化理念的服装设计等,不难看出,对综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分科教学难以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分科教学将完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分割,看似降低了教师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