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就出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因,剩余劳动力无法充分转移的弊端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进城务工 转移
一、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因
1、农村人口不断增多,人均土地拥有量相应减少。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盲目追求眼前利益,通过各种正当、不正当手段征用农民土地,使大量农用地变为非农用地现象严重,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2、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状况不能适应转移需要。由于文化水平低下,缺少技能、无法适应生产现代化的需要,多数农民工处于城市就业链的最低层,只能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低,劳动量大,安全系数低、收入少的工作。其次,农村劳动力法律知识淡薄,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3、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手段落后对外出就业务工的农民服务不到位。城市劳动力市场情況瞬息万变,而多数农民工无法及时了解到就业行情和信息,造成择业被动,再加上近年来,城市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严重,使其对进城务工存在顾虑。
4、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存在众多歧视性政策。农民工进城务工后无法同市民一样享受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权力,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5、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降低。目前,许多地区乡镇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缺少地方政府的支持、发展缓慢、许多企业停产破产,就业人数不增反降,给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增加了难度。
二、大量农村劳动力无法转移的弊端
1、阻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形成。我国农村面临着劳动力多,耕地少的局面,阻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形成,从长远看,农村要发展必须走由土地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道路,而进行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有足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我国目前来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尽快向其它行业转移,是我国农业规模经营难以形成的一个巨大障碍。
2、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制约了农业部门效益的提高。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使农业劳动力比重过大,而造成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不仅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也会使整个农业部门的效益提高受到严重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率得不到提高,延缓国民经济的增长。
3、不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向城市转移,不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放慢了脱贫的步伐、无助于缩小城乡差别。
4、不利于和谐农村的建立。农村劳动力不能更多的向城市转移,便无法去接受城市文明和现代化思想的熏陶,无法更新落后的思想观念。同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聚集在农村,容易造成社会的不安定,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对策
1、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要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必备的法律知识以及增加道德修养,文明意识,使农民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现代化的需要,提高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的本领,使进城务工者能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2、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对外出务工者的管理服务纳入日常工作范围。首先要以精神上给予鼓励,正确引导他们外出务工,同时要建立劳动力市场行情分析,预测组织、及时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信息咨询,减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
3、加快城镇户口制度和用工制度的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要逐步放宽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户籍限制,政府人事部门要简化农民的户籍办理手续,允许农民自主流动,以便于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和待遇不平等。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受教育的各种限制,以解除农民工进城的后顾之忧。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地方政府要毫不动摇地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进一步实施完善对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快乡镇企业的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其进入与城市配套的劳动力密集型专业化生产领域、增强它的竞争能力、利用接近农村的优势,大量吸纳农民剩余劳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2] 贾娜:《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就业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进城务工 转移
一、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原因
1、农村人口不断增多,人均土地拥有量相应减少。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盲目追求眼前利益,通过各种正当、不正当手段征用农民土地,使大量农用地变为非农用地现象严重,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2、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状况不能适应转移需要。由于文化水平低下,缺少技能、无法适应生产现代化的需要,多数农民工处于城市就业链的最低层,只能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低,劳动量大,安全系数低、收入少的工作。其次,农村劳动力法律知识淡薄,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3、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手段落后对外出就业务工的农民服务不到位。城市劳动力市场情況瞬息万变,而多数农民工无法及时了解到就业行情和信息,造成择业被动,再加上近年来,城市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严重,使其对进城务工存在顾虑。
4、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存在众多歧视性政策。农民工进城务工后无法同市民一样享受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权力,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5、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降低。目前,许多地区乡镇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缺少地方政府的支持、发展缓慢、许多企业停产破产,就业人数不增反降,给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增加了难度。
二、大量农村劳动力无法转移的弊端
1、阻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形成。我国农村面临着劳动力多,耕地少的局面,阻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形成,从长远看,农村要发展必须走由土地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道路,而进行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有足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我国目前来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尽快向其它行业转移,是我国农业规模经营难以形成的一个巨大障碍。
2、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制约了农业部门效益的提高。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使农业劳动力比重过大,而造成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不仅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也会使整个农业部门的效益提高受到严重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率得不到提高,延缓国民经济的增长。
3、不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向城市转移,不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放慢了脱贫的步伐、无助于缩小城乡差别。
4、不利于和谐农村的建立。农村劳动力不能更多的向城市转移,便无法去接受城市文明和现代化思想的熏陶,无法更新落后的思想观念。同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聚集在农村,容易造成社会的不安定,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对策
1、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要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必备的法律知识以及增加道德修养,文明意识,使农民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现代化的需要,提高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的本领,使进城务工者能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2、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对外出务工者的管理服务纳入日常工作范围。首先要以精神上给予鼓励,正确引导他们外出务工,同时要建立劳动力市场行情分析,预测组织、及时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信息咨询,减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
3、加快城镇户口制度和用工制度的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要逐步放宽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户籍限制,政府人事部门要简化农民的户籍办理手续,允许农民自主流动,以便于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和待遇不平等。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受教育的各种限制,以解除农民工进城的后顾之忧。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地方政府要毫不动摇地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进一步实施完善对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快乡镇企业的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其进入与城市配套的劳动力密集型专业化生产领域、增强它的竞争能力、利用接近农村的优势,大量吸纳农民剩余劳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2] 贾娜:《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就业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