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之际的节士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之际的节士,指那些不依附于王莽政权,而参与东汉或其他刘氏政权的士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当时有很大感召力。所以王莽政权要拉拢他们,拉拢不成就要打击;东汉及其他刘氏政权要团结他们,依靠他们。节士群体,是观察两汉之际历史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王莽政权与节士
  西汉末当轴的王莽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侄子。少年时代,父亲早死,王莽生活孤贫,索性就过上与其他兄弟不同的俭朴生活,在西汉末贵游子弟中无疑是一股清流。
  少年英锐的王莽得到了叔父王凤的赏识。朝廷中的诸多大臣,也都肯为王莽说好话。汉成帝由是大为欣赏王莽。此后,王莽平步青云,即便位高权重也轻财好士,交接人物,史称“虚誉隆洽”。可是王莽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给自己攫取更大权力铺路。等到他试图染指汉朝最高权力时,笼络人心的小伎俩,就不怎么管用了。
  王莽篡汉以后,要征用原来在汉哀帝时做过光禄大夫的龚胜。第一次使命传来时,龚胜以有病为由回绝了。两年以后,王莽又派使者来宣召龚胜。这次排场极大,使者和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属、行义诸生千人以上,涌入龚胜居住的阊里。龚胜干脆说自己命不久矣,连房门都不出了。使者屈尊入门宣诏,并将龚胜大大夸赞了一番。
  龚胜不为所动,还是推辞身体不好,无法前往长安。使者只能建议王莽批准秋凉以后再征龚胜上路。此后,使者和郡太守每五天来龚胜家里一次,问候起居,并劝说龚胜两子及门人,希望他们游说龚胜把握这次机会。听了门人的建议,龚胜自认大限已到,于是从容绝食而死。
  与龚胜相似的还有薛方、郭钦、蒋诩、禽庆、苏章、曹径等人,不应王莽征辟,或隐居山林,或托病不出,无负士节。
  也有投靠王莽者,比如当时名士纪逡、唐林、唐尊。他们在王莽政权中封侯贵重,历位公卿,但还是逃不过史家之笔的无情批判。《汉书》中记录龚胜等人传记的末尾,有班固的评论。班固以为龚胜这些人能“守死善道”,郭钦、蒋诩“好遁不污”,他们的所作所为“绝纪、唐矣!”
  刘秀推重节士
  相比王莽,刘秀在吸纳节士一事上有优势,但与其他刘姓反莽政权相比,刘秀的优势又不那么明显了。
  比如,当时最具正统性的更始政权,就很能团结在野之士。更始政权的丞相曹竟,就是不仕莽朝的节士。更始政权希望通过曹竟招来更多人才。此后取代更始政权的赤眉政权,也试图收编曹竟。与占据西汉古都长安的更始、赤眉政权相比,仅仅占据河北的劉秀就没有多少号召力了。刘秀因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表明自己对人才的渴求。
  刘秀辟除曾在更始政权中效力的节士卓茂做太傅。太傅地位尊崇,象征意义很明显。当时卓茂已经70多岁了,没有为刘秀建立功勋,为什么刘秀如此看重卓茂呢?范晔说此举和“周、燕之君表阊立馆”有相同目的。
  《史记·殷本纪》记载,周武王灭商后,为了争取商人支持,着实做了几件得民心的事,其中之一就是“表商容之间”。商容是纣王之臣,为商人所爱戴。周武王请他出山相佐,就给其他处于观望态度的人作了表率。《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燕昭王初即位,国力衰微,他卑身厚币招揽贤者。有隐士郭隗,为燕昭王师,以此为榜样,更多的贤人如乐毅等辈,纷纷前来,燕国由此强盛。
  此后,刘秀还不断表彰节士,从官方角度肯定他们的功绩。更始政权失败后,百姓对汉室复兴的期望丧失殆尽。为收拾人心计,刘秀不得不加大对在野节士的拉拢推重,当然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后汉书》中记载了诸如刘昆、洼丹、牟长、许杨、周党之流,纷纷加入光武政权,成为新国家的建设者。
  节士的影响力
  许多节士在地方上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组织力,他们往往组织了实际的反莽力量。
  《后汉书》中有许多儒生身份的节士,他们多数聚集成百上千的弟子讲学。战乱之中,弦歌不辍,自然清雅异常,不过其中的政治意味也很明显。比如刘昆组织徒众,于春秋飨射之际施礼用典,以至县令长率属吏观摩学习。王莽得知此事大为警惕,找了个“私行大礼,有僭上心”的借口中止了刘昆的讲学活动。实际上,王莽真正恐惧的是刘昆的组织能力和影响力。
  很多节士在乱世中拉起了一杆队伍。他们以宗族、乡里关系为纽带,训练士伍,聚保山泽。东汉初年做了三公的第五伦,在王莽末年天下大乱之际,组织宗族闾里,“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光武帝刘秀自然看到了这批在野节士的力量,不能不拉拢倚重。可是,也有节士不买账,其中最有名的非严光严子陵莫属。
  在野之人不仕于东汉,也要看到其背后的现实因素。士人们多数在乡里积累了强大的社会力量,一旦脱离乡里,就等于丧失了在地方上的号召力。这种情况是多数在野士人不愿见到的。于是他们往往不应征聘,或一至洛阳即称病而返。光武帝自然知晓其中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他们返回乡里,成为东汉政权在地方上的代言人。此举保证了东汉初政局的稳定,但也为东汉末豪族势力的崛起,以及诸侯割据埋下伏笔。
  (摘自《学习时报》)
其他文献
【材料】  2017年,省会城市Q市新一届市委提出,要大力加强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管理工作提升质量、提升服务、提升品位、提升效率。Q市城市管理局,是Q市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市容秩序整治、城管执法、确保城市安全等工作任务。市委提出的“四提升”工程,既是Q市城市管理局的重要工作任务,又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现在,距离春节还有20天。Q市城市管理局拟下发一个通知,要求各区城管委、开发区
期刊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稳步下降。2018年,恩格尔系数再创历史新低——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有一个参照系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或者说发达国家是30%以下。”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这是否标志着中国已迈入发达国家或者富足国家的行列?对此,多位专家表示,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发达
期刊
桑德伯格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敢于冒风险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她发现自己必须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包括自己的职业。  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美国人在18岁至44岁之间会换11次工作。这意味着,进入一个公司或者部门干上一辈子的时代结束了。  《财富》杂志资深编辑帕蒂·塞勒斯说过:“职业生涯是方格架,而不是竖梯。”桑德伯格非常赞同“方格架”这个理论。她认为,职场上,人们应该多一些灵活性,少一
期刊
选择大于努力,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多半人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比如小到晚餐吃火锅还是牛排,今天穿黑色还是白色;又如大到选择谁做你的终身伴侣,该辞职跳槽还是默默埋头继续表现;再如当一家公司面对重大战略转型和资源投入时,究竟该如何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以上的情景,想必你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当我们面对大大小小的选择时,到底该如何做出客观的抉择?这个问题,曾经困扰过我很长—段时间。因为凡是那些能让我们困扰
期刊
建立西晋王朝的司马氏家族是世家大族的代表,它能够取代曹魏,依靠的是各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西晋王朝也必须维护和调節各世家大族的利益。九品中正制正是调节世家大族之间的政治关系的平衡器,所以仍旧被沿用,但是其最初以德才品评士人的意义完全失去了。  据《通典·选举二》记载,“晋依魏氏九品之制,内官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外官州有大中正,郡国有小中正,皆掌选举。若吏部选用,必下中正,征其人居及父祖官名”。因此
期刊
一个人无论在社会中还是在企业里,还是在团队中,都不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维护别人,就是维护自己。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一个农场主在他的粮仓里放了老鼠夹子,老鼠发现了去告诉母鸡。母鸡看了看老鼠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你的事,自己小心吧。”母鸡说完走了。  老鼠又跑去告诉肥猪。肥猪淡淡地说:“这是你的事,还是自己小心为好。”说完慢悠悠地走了。  老鼠又跑去告诉大黄牛。大黄牛表情冷漠地说
期刊
创新大潮涌动,同样鱼龙混杂。近日有媒体揭露“伪创新”现象:高新技术企业为申请专利,有的奉行“拿来主义”,直接将他人产品据为己有进行“贴牌式创新”;有的精于“以一当十”,将一项技术发明放在十个应用场景中分开申报;还有的搞起了“纸上专利”,因为“只要文本写得好,专利一般跑不了”……本该严肃严谨的专利申请,夹杂了一些有名无实的花架子,着实令人震惊。  社会需要孵化、有关部门想要扶持的,当然是具有巨大应用
期刊
古时有两位天下有名的儒士均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信条。儒甲喜欢饮酒,但特别不喜欢吃鱼。儒乙正相反,无比喜欢吃鱼,但特别讨厌喝酒。  一日,儒乙到儒甲处做客,满桌子菜肴异常丰盛,就是没鱼。偏偏儒甲又频频举杯劝酒,弄得儒乙心里老大不高兴,实在忍不住就问儒甲,说你这地方有河靠海,为什么没有鱼啊?儒甲回答,有啊,青鱼草鱼鲂鱼鲤鱼,啥鱼都有啊!儒乙说,那桌上为何没有啊?儒甲回答,我不喜欢吃啊,已所
期刊
施行了12年的公务员法,拟作重要调整。11月1日,公务员法修订草案在全国人大网上首次亮相,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对比现行公务员法,草案删除了“非领导职务”表述。  现行公务员法自2006年开始实施。为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改革要求,深入推进公务员分类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提出了关于提请审议公务员法修订草案的议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
期刊
最近我偶然听到一句话,说人对什么都会上瘾,但是唯独对美德不会上瘾。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点愤世嫉俗。  其实孔子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像好色那么爱好美德的人,我从来没见过。  为啥呢?我转念一想,没准事实真相,不是人类不喜欢美德,而是美德就是这么来定义的:人类把那些不会上瘾的东西,也就是不能靠惯性维持的东西,才称之为美德。  比如,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天性,容易上瘾,所以不算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