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贯彻依法治关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new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机关,海关享有行政权力,而如何充分行使海关行政处罚权,并使之与国家刑事责任紧密衔接,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行政法律责任与刑事法律责任概念之分析
  法律责任是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的上位概念。行政法律责任系指:“行政相对人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其他原因所应承担或应负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刑事法律责任定义为:“行为人因违反刑事法律的明确规定而应承担的由专门国家机关依实体法和程序法相关规定加以确认的否定评价或刑事惩罚。”
  海关工作中行政责任与刑事法律责任之竞合及由此而引发的矛盾
  ·责任竞合之理论学说
  法律责任之竞合是指:行为人的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不同的法律规范,从而造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后果。
  ·海关工作中责任竞合所引发之矛盾
  试举一例:中国公民甲某系国内输出劳务,2011年6月乘坐飞机回国时,在明知其行为违法的情况下携带5公斤象牙入境,在通关过程中被海关查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1条第2款规定,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是行为犯,因此,甲某的行为实际上已经触犯了刑法,构成走私罪。同时,根据《海关法》第82条规定,甲某的行为在《海关法》上亦构成走私。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它的权力是行政法赋予的。由此,甲某携带象牙入境的行为既涉嫌触犯了刑法,又违反了行政管理规定,构成了刑事法律责任与行政法律责任的竞合。
  ·引发责任竞合矛盾之原因分析
  刑法是关于犯罪与刑事责任的法律,又是行政法得以实施的保障法。即行政法不能顺利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不能有效地抑止某种危害行为时,就需要发动刑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行政法律责任与刑事法律责任在衔接上出现了问题(见图1,图2)
  通过图1我们不难发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所针对的对象和范围存在交叉现象,即在一般行政违法行为和一般刑事犯罪行为的交叉部分形成了一种新型犯罪行为,即行政犯罪行为。可是如图2所示,令我国法律尴尬的是无论在适用法律的程序上,还是在适用法律的机关上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形成的是两个彼此封闭的体系,这种状况在究其根本原因,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以下四点:
  1、海关行政权的局限性
  海关作为某类刑事案件最早涉入的国家机关,其本身所享有的行政执法权无法满足现实要求,海关权力本身的有限性造成责任竞合矛盾的产生。
  2、刑事处罚的不可操作性
  由于从1998年开始,国家在各级海关设立走私犯罪侦查部门,专门负责走私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享有与公安机关同样的权力,具有与公安机关同等的诉讼地位。然而鉴于目前我国司法现状,海关行政权的局限性决定了海关无法越权追究当事人相应的刑事责任,这使得刑法走私罪的部分规定在口岸工作中不具备实际操作性。
  3、法律、法规的滞后性
  法律规定本身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这种现状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针对这一情况,海关可在自身行政权范围内作出一些变通性规定,一方面保证控制执法成本,同时尽可能做到符合国家刑法的要求。三针对海关工作中法律责任竞合提出的几点构想
  ·立法层面:完善相关立法,使海关工作有法可依
  1、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修改与完善法律规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际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只要立法者给予充分重视,各方面通力协调,一定可以尽早解决这个问题。
  2、提升行政犯罪追诉机制立法载体的效力层次。
  保障行政机关及时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完善行政犯罪追诉机制的立法载体,现阶段可以通过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尤其是通过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作出相应完善和调整的方式来实现,以此达到提升行政犯罪追诉机制立法载体效力层次的目的。
  3、增强立法的可操作性。
  行政犯罪追诉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不畅、行政执法程序和刑事司法程序不完备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行政犯罪追诉机制相关立法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完善:第一,加强海关法律规定的明确性。第二,避免配套立法的部门局限性。第三,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执法监督层面:加强兄弟海关间的沟通,明确相关部门监督机制
  1、增强海关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稳步推进工作
  为解决在海关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思想上明确海关是行政权实施的主体,其执法活动统一行驶行政权。第二,建立各级海关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为海关执法掌握本辖区内违法活动的发展动态,实现并案、串案提供第一手信息。第三,建立健全海关缉私局的案件移送制度,对本辖区内在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应属其他执法部门管辖的案件,应及时、主动地移送。
  2、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海关依法办事
  要发挥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主体在海关行政犯罪追诉机制中应有的作用,赋子其更广泛的监督权并增强其可操作性。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海关对检察监督机关的协助义务,以此保证监督权得以实现。
  ·制度建设层面
  独立专门审判机构之设立海关业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建立一支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海关法院队伍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可以确保海关法制的权威,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规范海关行政司法行为,提高其司法行政效率。
  (作者单位:北京海关)
其他文献
陈俊武院士,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学家,中國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1927年3月出生,福建长乐人。1948年毕业於北京大学化工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学部委员)。  他是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六十年代,他担任了我国第一套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套120万吨/年的催化裂化装置,及时解决了催化剂损耗大的
期刊
廖银凤个人简介  嶺南派画家  香港中国美术会永远荣誉会长  世界女艺术家理事会(香港)会员  韩国书画艺术协会顾问  翰苑倾情书画会永远荣誉会长  《傑出人物》2018年香港区  傑出人物奖获得者  2020年1月1日—1月7日於中环大会堂七楼展览馆举行个人作品展
期刊
建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人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娱乐工作等活动基本都在建筑内进行  並与经济、文化关係甚密  也因此湧现出许多专业人士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奋鬥  姜荣辉先生便是其一  拥有行业多项专长的他  用三十多年的时光斩获成就  沉淀下厚重的情感  並让他相信:  这份常做常有的事业  未来的发展依旧蓬勃向上  充满希望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他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娱乐工作等活动基本都在
期刊
如今的电视节目除了娱乐大众的作用,还兼有提供求职面试的平台的功能。与传统的面试官和求职者双方面对面交谈的模式不同,电视求职节目中主持人、多位面试官、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和台下观众的同时出现,使得交流的对象更加的多元化。  在电视求职的过程中,话轮转换的对象、目的和立场一直都在发生变化。在面试的语境下,权势关系是不平衡的。由于电视求职这种形式的特殊性放大了求职的语境,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话轮转换所
期刊
在社会工作中关注青年发展  在创业活动中持续创造价值  余修贤先生以一以贯之的热忱  长期实践在服务社会和地区交流等领域  给予外界环境以积极影响  对内审视自身成长经验  诠释他对生活搏尽无悔的态度  社会工作:关注青年话题  社会工作及由此衍生的服务活动是余修贤先生职业生涯的主轴。在他的视野中,无论是早年间自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专业(BSW)毕业,並以青少年服务作为重心投身社会工作者行业,还是在加
期刊
沙洋县后港小学坐落在风光旖旎的长湖之滨——荆门市镇级市后港。学校占地面积23560平方米,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由“五条主干道、六大园区、十大景点”组成。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按小学I类配备,并逐年按计划添置,设备总值达50万元,图书室藏书按小学I类配备,总藏书量达10万册以上,现代教学媒体和远程教学资源设备先进。学校开设23个教学班,现有学生1306人,教职工75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
期刊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近年来,钟祥市胡集镇财政局以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作风整顿活动为抓手,大力倡导转变作风从领导班子做起,进一步推进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王善群 周永进)  热心帮扶困难学子  “感谢叔叔的无私帮助,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厚望!”“家里有什么困难,自己有什么压力,可以随时打电话,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近日,荆门市国土资源局东宝分局子陵管理所所长代宗儒带领国土所几名工作人员,和结对帮扶
期刊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司法工作者常常面临法条竞合而难以作出抉择的情况。罪行法定是刑法的基本定罪原则,但法条竞合的存在使得依法定罪出现困难,如何在具有交叉竞合的法条之间选择正确恰当的定罪依据是当前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中亟待解决和关注的问题。  刑法法条竞合的基本理论  ·法条竞合的概念  法条竞合,又称为法律竞合、法规竞合、规范竞合等,指一个行为同时符合数个法条的犯罪构成触犯不同的罪名,而最终只择一个法条
期刊
现有观点的梳理  我国刑法学界对受贿罪客体看法不统一,主要有“侵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说、“复杂客体”说两种观点。  ·关于“侵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说  受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这种理论观点,即是我国刑法理论上的传统观念。这种观点的基本含义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贿赂和为他人谋利益的行为,必然会损害行为人职务所及的那一部分国家机关的管理职能,破坏了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期刊
登记机关侵权的归责原则  在《物权法》颁布以前,关于登记机关因为错误登记而需承担赔偿责任时的归责原则究竟为何的问题,不仅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学术界也未形成通说。但若归纳起来,无论是立法者还是学者,无非都是在应当采取过错责任原则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主张采取过错责任原则的人认为,只有在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因为工作过失而导致登记不当,致使真实权利人受到经济损失时,登记机关才对当事人的直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