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ph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仿生设计学,亦可称之为设计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形体、功能原理来设计新技术系统的科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有形的生物只有在结构、形态、功能等方面达到最优设计才能流存于世, 所以大自然精妙的生物应该是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最好老师。
  【关键词】仿生学 仿生建筑 设计
  仿生设计学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形体、功能原理来设计新技术系统的科学,建筑仿生则是科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大自然中生物为了生存,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本能地选择生态因素最适宜的地方生长、生活,使自己的躯体适应环境,“创造”了最为科学的形体结构。在功能上形成非常复杂和高度自动化的器官系统; 在外形上形成一个色彩丰富、造型优美的形状。我们就可以在大自然中寻找解决发明创造的问题,从屡见不鲜的小小生物上,叩开一扇扇创造之门。
  1仿生建筑学原理
  仿生建筑学的原理就是以生物界某些生物体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原理,探索自然界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律,并通过这些原理来丰富和完善建筑处理手法,促进建筑形体结构及建筑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设计和合理形成。通俗地讲就是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一定的生物的特点、性能、结构和功能,使得建筑设计更加实用、更加具有美感、更加节约材料等,最终实现建筑设计的改良和优化。
  2仿生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内容
  建筑仿生设计是仿生学与建筑设计学互相交叉渗透而结合成的,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研究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由于仿生学和建筑设计学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因此也就很难对建筑仿生设计的运用内容作详细划分。基于对所模拟生物系统在建筑设计中的不同应用,归纳起来,建筑仿生设计的运用内容主要有:
  (1)结构仿生。生物体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内部结构原理,是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例:植物的茎、叶以及动物形体、肌肉、骨骼的结构。
  (2)形态仿生。运用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和自然界物质存在(如日、月、风、云、山、川、雷、电等)的外部形态及其象征寓意,通过相应的艺术处理手法将之应用与建筑设计中。
  (3)功能仿生。运用生物体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功能原理,并用这些原理去改进现有的或建造新的技术系统,以促进建筑技术的更新换代或新建筑技术的开发。
  (4)视觉仿生。生物体的视觉器官对图象的识别、对视觉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以及相应的视觉流程;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环境设计之中。
  3仿生元素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 我国的现代仿生建筑观
  我国在近现代,虽说国外的建筑仿生学研究较为迅速,仿生建筑作品也较为多样,但我们国内的仿生建筑发展速度还比较慢,其范围主要是对建筑材料、技术、设备、结构等几方面的研究,仿生建筑生态观在国内是似乎仍是一种新观念_但近年来,国内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仿生建筑,如:常州的中华恐龙馆,北方的仿生薄壳式建筑(天津博物馆),2008 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水本来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元素,但在中国文化里,它有着深刻的含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善若水、福如东海长流水等,因为水的无形与万变,引起了设计师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设计灵感_
  3.2 水立方与仿生元素
  水立方,为 2008 年北京举办的人文、绿色、科技奥运增添了不少光彩,它完美地融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鸟巢的圆与水立方的方造型,交融在一起,表达了中国“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它的建材其实是对生物机理的仿生,这种仿生为建筑提供了环保的表皮,也完美地体现出了水的神韵,为了设计出更符合人居要求、更符合时代的建筑,应该在建筑的外形、材质、色彩等方面加以改革,使之与自然相融合。为了使建筑更具地方特色,彰显本土文化,成为标志性建筑,设计师们可以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符号,要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4我国生态建筑的仿生学的研究
  如果建筑能够像生物一样具备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就能够很好地回应环境问题,向生物界学习正是生态建筑的深层内涵所在。 传统建筑学没有把建筑看作是生命循环系统的有机部分,没有从仿生的角度来研究建筑学科的发展, 生态建筑学要求建筑师有足够的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建筑研究和设计时与生态学相结合。现阶段我国对生态建筑仿生的研究可说是有很多空白。 首先,目前我国尚未有对仿生学的生态意义系统、全面的研究;其次,我国对生态建筑的仿生策略及其应用尚未有過系统全面的归纳总结和深入详尽的探讨;更重要的是,我国尚未形成向仿生学中寻找生态建筑策略的思维模式,设计套路陈旧,思路狭隘。此外,据了解,我国尚未有综合运用仿生学原理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成功案例。生态建筑仿生的研究,能够填补这些研究空白,从而有利于启发人类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合理发明创新,提出更多、更新、更完善的生态建筑仿生策略;有利于拓宽仿生学研究成果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改进应用方法,使之更为合理有效(有利于促进仿生科学与生态建筑设计的互渗,使生态建筑仿生设计这一交叉领域的研究系统化、专业化,并普及推广其研究成果;有利于对惯常的生态建筑研究方法进行革新,建立一套全新的设计思维模式以解放受到局限和束缚的创造力,还有利于推动相关建筑技术和工艺不断发展,付诸建筑实践,创造出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5建筑仿生设计的运用前景
  大自然的奥秘举不胜举,每当我们发现一种生物奥秘,就可能成为我们一种新的设计,也就可能带给我们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大自然在不断发展变化,生物体在不断进化完善,新的奥秘没有穷尽,我们人类在认识世界的广度上、深度上也是无边无际的。我们甚至将要进行宇宙仿生,研究宇宙空间中地球以外无数行星上可能有的生物,从而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崭新的结构、功能、形态,创造出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新设计来。由此可见,仿生建筑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运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仿生设计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运用将使建筑艺术变得更加丰富。随着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设计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人类的仿生建筑终归要赶上甚至超越自然界中生物的结构范畴。
  6 总结
  总之,仿生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在古代能备受推崇,即便是现代也是非常我们生活追求和艺术追求的主流形式,仿生设计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这一永恒不变的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根本原理,我们在进行建设设计过程中,只要善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用心体会,就能够发现大自然之美,大自然之精髓,然后把这种美合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就能为人类带来生活改变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艺术表现,总之,仿生学在建筑设计中是符合时代潮流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设计形式。
  参考文献:
  [1]戴志中,杨 震,熊 伟.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生态·仿生[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哈韦尔·皮奥斯,罗莎·塞尔维拉.建筑学的仿生结构:西班牙皮奥斯和塞尔维拉的五个作品及五项原则[J].时代建筑,2006(9):67-68.
  [3]董慧明,王燕玲.100年100位产品设计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4]崔荣荣.服饰仿生设计艺术.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就会面临诸多风险,其中,税务风险就是企业风险的一种。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税务和和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我国的煤矿开采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煤矿开采这方面所涉及到的领域和内容也越来越丰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和完善的今天,音乐教育在我国中学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现代中学教育中,学校开展艺术性教育及其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音乐教育作为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加强班组建设刻不容缓.南宁供电局变电维护管理所变检二班全体同志有信心将班组建设成为一流班组,工作中,该班班长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前两年,上
1999年初,位于南美洲大陆北部的委内瑞拉以56%的选票将一头硬发、身材高大、面貌英俊的印(印第安)欧混血儿乌戈·查韦斯·弗里亚斯推上了总统的宝座.从此,查韦斯那极有个性、
摘要:作为当代建筑设计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设计中,一心一意的坚持安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让建筑的质量不断提高,让建筑技术不断完善,让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便捷。本文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设计;问题;措施  面对人们对住宅要求越来越高的需求,现代住宅逐步走向商品化,而住宅的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可供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这就加剧了住宅市场的
【摘要】从建筑防火设计方法与思想的历史演变角度入手,分析了古代朴素的防火设计方法,以及近代以指令性条文构筑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化设计方法体系。从古代个案的设计实践到近代对历史的火灾经验教训的总结,着重探讨了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大型、复杂的建筑迅速增多而产生的以现代火灾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指令式设计方法;性能化设计  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并
德育教育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怎样做好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眼下的热门话题,因此,本文将主要围绕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技巧展开探讨,在文中讨论并总
每次教高一,我都将“同底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交点个数问题”作为学生的一个自主探究材料,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即兴说题,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本文摘录一次对这一课题
文章针对大数据汽配综合交易云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总体设计构想以及汽配综合交易平台的功能种类,围绕“互联网+汽配”的模式,对行业大数据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