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e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既可以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成长,也可以培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综合能力。新课程改革中的每科课程标准都提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创新培养”呢?在日常的科技教育活动中,我尝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实践,最终有自己浅显的想法:以学科教学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生成课题,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价值的科学探究,达到预期的探究目的。
  【关键词】地理学科 地理教学 渗透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86-01
  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开展改革实践——实施素质教育,但有时还承载着应试教育的重负,改革谈何容易?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创新思维和方法的培养,这种现象会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既可以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成长,也可以培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综合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在选择课题研究时困惑重重,选题的目标性不强,或者不知道如何用学科知识开展研究等困惑。如果把我们的目光转向学科创新和学科研究性学习上,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和参与科学性研讨,这样课题选择的机会就会很多。
  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所学的学科知识,最终目标都是为学生将来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服务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新课程改革中的每科课程标准也都提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创新培养”呢?这是我们老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因为如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在地理教学中实验,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浅显论述:
  一、吃透学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可探究的问题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程,着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因此,教师要根据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本章教学内容的同时,为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结合生活、学习和工作实际,提出相关问题,生成具有一定特点的活动课题,引导学生开展符合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提出的生成性特点。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在知识结构中明显突出学科性很强,只有通过探究活动才能体现出学科的整合,而整合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具有一定主题的研究活动,利用科学的探究方法,问题和主题研究才有科学价值。我们学习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这章节的知识看起来距离我们很遥远很抽象,但结合生活实际,只要是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运动在任何一个大区域内产生的地理现象都不尽相同,自古至今都存在我们生活中,怎样用所学的知识去了解和解释这些地理现象,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实践探究?这就是需要研究的课题了。从而还会生成一些小题,如,本地区一天中不同时段影子长短的变化,一年中不同季节影子长短的变化,是否与地球的运动有关?问题:本地区“影子的变化与地球的运动”是什么关系呢?地球的运动怎样影响了地球上影子的变化?每个地区的影子变化都一样吗?把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梳理,让学生讨论形成实践探究的主题。再如,学了《聚落》一课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聚落的分布和形状,以及建州材料与聚落所在环境的关系。范围由大到小,小到联系自己家乡聚落的实情,追溯本地区聚落发展的状况,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探究聚落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实践课题。
  二、设计活动主题,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在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拓展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开展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汇总提升——形成主题——实地考察——样本收集——科学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由此看来,首先要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需要在思考、发现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没有发现的眼光就不可能提出相应的问题;其次是将问题进行汇总,把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提升,生成课题探究的主题;然后,开展科学调查或考察实践等系列活动,收集一定的数据和资料,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科学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对比,以便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生成的课题设计成具有可探究的主题,以便指导实践,这是关键的一步。课题的设计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具有科学选题依据。任何一个课题的产生都会有科学的选题依据,设计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否则不具有科学性的课题是没有研究价值的;2.具有地域特点。为了体现学科知识都是为我们将来很好工作生活服务,那么就要突出地域性特点,也就是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去衡量课题的价值,是否体现地域特点;3.具有可操作性特点;4.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根据知识结构,框架构建,可以将一个课题生成有探究价值的多个小课题,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5.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对课题的研究,要有理论知识作支撑,要用科学方法去实践,不符合年龄的课题研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体验性、考察性实践活动,对比研究性试验等等研究比较适合。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活动的意图
  在活动中渗透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间,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必须。
  1.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兼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求同存异。
  2.在实践中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即:初步达到规划能力、总结能力、反思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包括工具性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性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析”、“学会探究”等。
  3.学科能力在活动中的体现。通过活动的各个环节,学生能达到学科知识与活动内容的整合。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体。“教”:从知识的角度看,是继承前人的经验和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方法的角度去分析,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老师是“授鱼”者,而不只是“传授”者。“学”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掌握知识,实践创新,鼓励学生批判性学习,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教”与“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学科知识是学生参与实践的理论基础,不能忽视。拓展学科知识,掌握科学的实践方法,用实践去检验真理,达到创新的目的。让创新贯穿在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中,这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的途径之一,也是我们老师继续深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修订版。
  [2]《STEM项目學生研究手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译,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9出版。
  [3]《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科普教育出版社,韦钰译,2016.3出版。
其他文献
岁月如歌,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执着于事业的有志者。1967年7月,出生于无锡的汪亮来到苏南小城金坛,开始了新的人生旅途。悠悠岁月伴随着丹金漕河匆匆流过了40个春秋,他怀着一颗
数学竞赛题中,有一类涉及到幂的运算的问题,看似复杂,实际含有一定的技巧,若方法得当,则能出奇制胜.解题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公式和性质,就能达到化繁为简的效
律学与音乐实践关联颇多,笔者谈及此话题,是期望更多音乐教育者关注音乐中的律学问题,以便“运用律学的理论成果有针对性地指导音乐的实践(杨荫浏《三律考》)”。话题一:构成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把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称之谓“核农学”,并开展了关于“核农学”发展战略与对策的研讨。专家们见仁见智,论述颇丰。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我
人物 王宝钏,小旦、正旦 薛平贵小生、须生 王允老生 老夫人老旦 魏虎二净 苏龙官丑 金钏正旦 银钏彩旦 朱贵昌二净 江海杂 马太杂 丫环、院公、众桑女、众王孙、唐民、 唐兵
草木灰除在农业上作钾肥使用之外,还另有别用。一草木灰可贮藏保鲜。一贮藏种子:把草木灰垫在瓦罐、缸、瓮等贮器底上,上面铺上牛皮纸,把要贮存的种子放在牛皮纸上,装好后用
软盘驱动器是微机中使用率较高,很容易出错的外部设备.引起故障的原因千变万化.磁头部件是软盘驱动器的核心,又是容易出现故障之所在.开机选盘后,来回寻道,引导系统时好时坏;
随着新课程方案的颁布,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必然走向课程目标中,对新课程的目标、理念,及其在每个层次、目标中所提出的要求达到真正的领会,才能把握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近几年来 ,电视纪录片获得了快速发展 ,一些好的纪录片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究其原因 ,除了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外 ,更是由纪录片的独特美学特征决定的 ,它的审美张力来自电视诸
一、目标:“三个兆兆” 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和伊利诺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希望到2000年时研制成世界上最效率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有足够的速度和存储容量。能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