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的发展对策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u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究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从民族传播人才培养、民族语言环境的把握、民族语言的运用、媒体布局、民族地区网络传播等方面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快速有效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大众传播 传播方式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大众传播的关系十分密切。促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众传播事业。
  辽宁省共有8个民族自治县(阜新、喀左蒙古族自治县;新宾、岫岩、清原、本溪、桓仁、宽甸满族自治县)。2009年夏天,笔者在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大众传播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众传播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寻找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的大众传媒结构和传播方式。
  辽宁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存在的问题
  高层次的民族传播人才匮乏。调查显示,辽宁省少数民族自治县媒体从业人员中,本科学历者所占比例偏低。蒙古族自治县的媒体从业人员中本科学历者占总人数不足5%,满族自治县媒体从业人员中本科学历占总人数不足20%。蒙古族自治县从业人员的年龄偏高,40岁以上的从业人员占60%左右,采、播、录一线的从业人员中能熟练运用民族语言的寥寥无几。在信息高度发达、传播日趋国际化的今天,这种学历、年龄和语言水平结构显然无法满足民族地区受众的需求,更难适应信息社会大众传播的态势。
  对民族地区传播生态尤其是语言环境的认识不足。辽宁省现有6个满族自治縣、53个满族民族乡。满族虽然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但几近退化,现在满族已通用汉语和汉字。辽宁省现有2个蒙古族自治县、15个蒙古族民族乡,其中蒙古族人口近23万。这些人中基本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占50.6%,使用蒙汉两种语言的人逐渐增多。
  少数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对民族语言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据调查,在蒙族地区有近一半的少数民族受众希望在大众传媒中使用蒙族语言,有平均30%的少数民族受众希望使用双语;两者相加可见,达70%的少数民族受众认同和接受民族语言传播。从少数民族语言在大众传播中的接受效果上看,少数民族语言也更容易为少数民族受众所接受,更容易使受众在感情上认同。因此促进民族地区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对民族地区传播生态的重视程度,提高对民族地区语言环境特殊性的认识。
  民族语言传播的感情特色和文化内涵欠缺。民族语言不仅体现其记录性,更重要的是能凸显文化性,体现少数民族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调查显示,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蒙族地区大众传播的民族语言节目或栏目还是较丰富的,但不同语言传播的信息内容重复性高,有的民族语言节目和栏目甚至就是汉语言信息节目和栏目的翻译。同时对于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大众媒体在运用民族语言进行传播时,缺少民族语言的特色,鲜活生动的民族文体特色和民族语言风格难以寻觅。因此,大众传播如何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或者说该如何突出民族语言的感情特色和文化特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媒介功能单一,信息分布不均衡。据调查得知,辽宁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电视机拥有量远远高于报纸拥有量。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电视独大的传播现实,使得极度膨胀的电视娱乐功能几乎掩盖了其他媒介的功能;这些因素造成了整个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大众传播表现为媒介功能的单一化和娱乐化倾向。同时从辽宁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媒介整体布局来看,新闻媒介大多集中在县城,而在乡村和边远地区则明显薄弱。县城信息相对充足,乡村信息较为稀疏,大众传播的信息分布极不平衡。
  网络传播功能尚未充分挖掘,网站民族特色不足。网络在少数民族地区并未普及,电脑也不是其家庭的必备传播设备;但电脑在辽宁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家庭中却有30%以上的普及率,相比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城镇而言,这已是一个较高的水平。在辽宁少数民族地区,14~25岁的青年人都有上网的经历,另外,14~55岁的受众一半以上都拥有手机。网络不能不说是又一个极其重要的传播场所,但辽宁民族地区的网民对网络的使用大部分限于游戏、聊天和交友,他们对辽宁省的民族网站也了解甚少。辽宁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之一,已建立了大量的民族类网站,8个民族自治县都开通了自己的政府网站和相关网站。但部分网站同质化现象严重,民族特色不足,缺少强有力的总体规划,缺乏优秀的专业化团队,这些因素严重掣肘了辽宁民族地区网络传播的发展。
  辽宁民族地区大众传播的发展对策
  加强民族传播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长效的人才招聘、培养和资助规划。适当招聘、招用高学历、高能力传播人才,积极采用合同制、聘用制等方式挖掘和招收专业人才,注重人才向采、播、录传播一线的岗位输送,财力资助和各类待遇向高学历、高能力传播人才倾斜。
  采用定点、定向的培养模式,培育民族地区本土的少数民族传播人才。所谓定点,就是与大专院校尤其是民族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对接,确定和落实培育民族传播人才的途径;所谓定向,就是按实际需求,从民族语言、新闻采访、编辑、播录和市场调查等专业确定民族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向。
  加强对传播生态的重视,提高对语言环境特殊性的认识,增加双语传播。做好语言环境的调查工作,使大众传播的展开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一方面要做好从业人员的民族语言水平的调查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即要对广大受众展开民族语言水平的摸底调查工作。只有这样,大众传播中民族语言运用的层次和范围等才能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因地制宜进行双语传播。辽宁省的8个民族自治县都不是单一民族的自治地区,而是多民族聚居区。因此,大众传播既要重视对占相对多数的民族传播,也不能忽视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传播工作。蒙古族自治县要加强蒙古语和汉语的双语传播,但在满族自治县也要顾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需求。这一点,新宾满族自治县做得很好。新宾县开通了朝鲜语和汉语的双语传播,基本满足了本地区朝鲜族受众的需求。
  加强传播媒体之间的横向联合,扩大双语节目的来源和品种。尽管辽宁省蒙古族自治县的电视、广播和县报分别开辟了蒙古语时段和版面,但是自办节目少,信息转播多,民族语言时段短,民族语言运用单调。但如果能进行跨省(区)、市(州、盟)、县进行媒体资源整合,丰富并扩大民族语言节目,再通过各类传媒进行分众式的传播,则完全有可能实现大众传播中民族语言的“无缝覆盖”。
  逐步解决大众传播中民族语言的运用问题,重视传播中民族特色的凸显。首先,把民族语言由实用性的记录转向文化性的表达,体现民族语言鲜活生动的文体特色和语言风格。不仅让少数民族受众了解新闻报道的事实,同时还从报道事实的民族语言中真正地感受民族感情,体认到文化的共通性。所以,运用民族语言特殊的语音表达方式,如语调、重音;运用民族语言特殊的用词方式,如方言、俗语;运用民族语言特殊的书面表达方式,如比兴描写、特殊句式、书写习惯等语言表达方式尤为重要。
  其次,不但要重视民族语言、民族风格主持和民族风土人情的传播,更要关注与其民族生活、生产、文化、政治相契合的题材,扭转对民族特色理解偏颇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无论是文化艺术、宗教生活,还是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都有了极大的改观。然而大众传播的内容还大都停留在对民族文艺表演、宗教活动、节日庆典、家乡风光、风土人情等内容的传播上,对民族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内涵等方面的反映却显得色调平淡,表现不出它应有的个性。因此,必须关注与其民族生活、生产、文化、政治相契合的题材,在民族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全力发掘、打造和提升独有的民族特色。
  最后,要加强学术研讨,指导现实运作,提升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辽宁的满族、蒙族自治县实际上是以一个民族占相对多数,多民族共存的地区。因此,在大力传播和突出各个民族的独有特色之外,更要重视各个民族能够共同接受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这不仅是尊重和保持各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特色还贯通了各个民族在时代和社会之中共同发展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①
  扭转媒体功能的单一化和娱乐化倾向,搞好传播媒体的整体布局,促进受众需求性媒体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语言传播环境的不同,受众的需求重点也不同,进而对大众传播媒介的需求也有不同。我们就是要根据这种特殊性去发现受众对媒介需求的特殊性,进而有针对性地满足受众的特殊需求。
  第一,做到“为农传播”而非“对农传播”。②由于辽宁民族自治县还是以农民为主,因此大众传播就要充分考虑该地区农民的信息需求,做到为农传播、为农服务。从传播内容来看,大众传媒尤其是本地电视台、电台和县报应加强对农民受众信息需求的调查研究,改变目前大众传媒在民族地区农村传播的无序、低效的现状,关心农民信息需求,将农民置于对农村传播的中心。
  第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率先发展优势媒体。
  电视虽是辽宁满族、蒙族地区受众接触率最高的媒体,但是在阜蒙、喀左地区广播也有近50%的接触率——这一接触率在进行蒙语广播时达到了65%,因此必须对这一地区的广播媒介予以充分的重视。与阜蒙、喀左地区不同的是,在满族地区,受众的报纸和杂志的接触率达40%,显示了本地区受众对印刷媒体的重视与偏爱。对广播和印刷媒体,蒙族与满族地区的受众已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重视倾向,各地区相关部门应该因势利导,疏通渠道,激活潜力,促进民族地区大众传播事业的繁荣。
  第三,搞好传播媒体的整体布局,充分完善民族地区的信息传播网络。各县纸媒应规划并实施在边远重点地区设立代销、代送点,以缩短邮路,增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对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的地区来说,广播、电视较之报纸更有优势:广播、电视要扩大对边远地区的覆盖,依托“村村通”工程和“家电下乡”,大力进行发送与接收设施的建设,提高收听、收视率。
  重视网络传播工作,提高对网络传播的认识和推广水平。建立一个统一的门户体系,统一策划,资源共享。在全球化、复合化、集成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必须把分布在省内的各个民族类网站联合起来,整合各县市资源,形成战略联盟,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针对青少年受众的特点,展开民族网站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利用各级各类学校这块阵地,向青少年推广民族网站的内容和特色。
  重视和开发手机等新媒体的特性与作用。通过降低费用、提高发布频次,可以逐渐实現手机报的普及。随着第三代手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逐渐普及,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首先,建立手机信息的常态发布机制,实现手机媒体信息的实效性。其次,在注重信息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手机媒体信息的分众化,以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人的需要。最后,在强化服务的基础上,实现手机媒体信息的交互性,使受众拥有方便快捷的双向选择手段,实现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实践证明,手机报以及手机增值业务等新媒体的及时、开放、互动、检索便捷的特性,恰恰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本文获得中国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名称“媒介融合趋势下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DC10030209)
  注释:
  ①韩强:《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当代传播》,1996(1)。
  ②林晓华、钟熠:《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农村的影响度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9)。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影响复治肺结核患者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2月某市结核病孩治所门诊登记的110例首次复治肺结核者资料.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
克罗恩病(Crohn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反复发作性、非特异性的全壁层炎症性疾病.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以末 段回肠、邻近结肠多见,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临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6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对症,吸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
探讨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纳入冬患者住院的全过程始终,进而转变患者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
通过临床观察得出结论彩超对浅淋巴结良恶性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为无创诊断浅淋巴结病变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