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单亲家庭的心理解读

来源 :孩子宝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亲家庭是指只有一个父亲或母亲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并非仅仅源于离婚,还包括那些因病或事故失去双亲之一的情形。两种情形下的家庭所要面对的压力和要处理的问题有所不同,前一种情形下的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会更多、更复杂一些。
  
  非离婚而致的单亲:
  丧失、悲痛、忽视
  
  单亲家庭意味着完整家庭的消失。那些因病或事故而致单亲的家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处理丧失和悲痛。双亲之一会让悲痛控制住自己,而无法将注意力和情感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此时会面临丧失、悲痛和忽视的多重心理压力。此时单亲的父亲或母亲应尽快从哀悼中走出来,将注意力和重心放到更需要关心和抚慰的孩子身上,让孩子重拾安全感,最大程度地减少孤独感和被抛弃感。
  
  源于离婚的单亲:
  父/母要处理的三个心理问题
  源于离婚的单亲家庭,首先要处理的是单亲的父/母的心理问题。
  
  挫败感与补偿心理
  离婚往往导致双亲之一心理上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需要补偿。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婚姻,却可以控制孩子;无法在婚姻上成功,却可以借孩子的成功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和价值感,因此他们急切地渴望控制孩子,渴望孩子成功。如果条件允许,他们会比普通父母更有可能让孩子报各种早教班、培训班、补习班;给孩子选择最好的小学、中学就读,以便考上最好的大学。另一方面,失败的婚姻往往使他们(尤其是单亲母亲)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失去信心或者发誓从此不娶(嫁),而将生命中所有的希望和能量全都倾注到孩子的身上。这使得孩子从小承受着难以承受的双重压力。在这样重负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么是不堪重负而厌学、逃学、网络成瘾;要么是在承载着父母的重负前行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行为或心理问题。
  
  潜意识的性利用
  离婚时间较长的父母,可能会遇到性满足的问题。原来在婚姻内正常的性满足现在没有了,孩子成为潜意识中的性目标。尤其是在由异性组成的单亲家庭,比如单亲母亲和儿子或单亲父亲和女儿组成的单亲家庭中,更易出现这种潜意识里的性利用,在意识里通过孩子来满足自己的性渴望或性需求。有的家庭甚至由此出现性乱伦。
  
  婴儿式依恋
  离婚后的父母,会更多地感受到孤单和寂寞,在感情上对孩子产生婴儿式的依恋,潜意识里恐惧孩子因长大而离开自己,而让孩子不离开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她不能独立,所以,这样的父/母很可能对孩子百般溺爱,使他们事事依赖他人,成为生活不能自理,人际关系无法应对的人。
  使离婚后单亲溺爱孩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觉得离异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自己亏欠了孩子,因此下意识地从情感上和物质上都尽量满足孩子,以补偿自己的过失,并借此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和内疚感。
  针对上述心理特点,建议尽快结束单身和单亲家庭状态,建立新的感情生活和婚姻,减少因自己的潜意识需求而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源于离婚的单亲:
  孩子可能出现的四个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比父母承受更多的压力,出现比父母更多的心理问题。
  
  从内心的撕裂到丧失、被弃感
  离婚前,父母通常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彼此冲突和攻击的过程,孩子在此过程中所受到的伤害,一点也不比离婚采得小。每一次冲突和争吵对孩子的内心都是一种撕裂,内心的冲突和对攻击的内化会在孩子的心中滋生冷漠和暴力。父母之一的离开,就意味着丧失和被抛弃,不论父母的离婚是在什么样的名誉或情形之下。
  
  不安全感
  伴随着丧失与被抛弃感而来的,是孩子内心中的不安全感。过去的完整家庭不存在了,现在变得很孤单,经济和居住条件可能都不如从前那样有保障,未来可能还要面临一个重组的新家庭。
  
  内心忠诚的冲突
  在孩子的心中,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无条件地爱他们,认同他们,这就是对父母的忠诚。然而,离婚后的父母往往成了一对路人或仇人,他们彼此否定或攻击。当父母一方要求自己反对另一方时,孩子就遇到了忠诚问题:如果不反对另一万,就意味着背叛了要求的一方;如果反对另一方,就意味着背叛了被反对的一方。不论怎么做,都注定要落得失败的结局。这就使得孩子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自卑与内疚
  父母的离婚往往使孩子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同时,孩子还会因自己不健全的家庭担心来自他人的歧视。父母离婚在客观上给孩子心理投下的往往是对自己的怀疑,他会认为如果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父母就不会放弃自己;而现在父母之一离开自己,正说明了自己不好,不可爱,因此有可能把父母离婚的过错归咎到自己身上。更有一些父母,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让孩子来替他们做出离不离婚的决定。在如此情形下,离婚的单亲家庭给孩子心理投下的往往是一种永远无法释怀的重负,让孩子永远背负着不可饶恕的内疚感和负罪感。
  针对孩子上述的心理特点,单亲父/母应告诉自己:虽然做不成夫妻,但自己永远是孩子的父(母)。要让孩子感到双亲的爱会像过去一样永远陪伴他。为了不破坏孩子对双亲的忠诚,不能在孩子的面前诋毁对方。要给孩子见对方或对方来探视孩子的自由。在孩子的抚养费上,为了减少孩子的被抛弃感,付费方不能因不满对方而恶意拖延或拒付。
  
  专家提示:
  避免“婚内单亲”
  “婚内单亲”是指孩子虽然生活在双亲家庭,但在心理上却只感受到一个单亲爱的现象。这样的家庭或是双亲之一有外遇,或是双亲之一不照顾家庭。单亲家庭所面临的仅仅是角色的缺失,而“婚内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所面临的还有角色的破坏。
  
  编辑/爱晴柔
其他文献
健康妈妈——《孩子宝贝》孕产课堂    《孩子宝贝》杂志社特邀国内资深专家,为准妈妈们免费量身定做一套科学先进的实用课程:“健康妈妈——孩子宝贝孕产课堂”!!  国内资深专家“讲座+现场问答”的形式讲述解答孕产期各方面的基本知识、疑问。完全免费享有专家指导度过整个孕产时期的贴身服务!为了您和宝宝的健康怎能错过这个机会呢?  凡到场听课可获赠一份精美礼品  报名方式:登陆《孩子宝贝》网站http:/
期刊
又到了夏天,又到了减肥的季节,许多妈妈都大呼“太胖”、“不能见人了”。这时,“不手术、不反弹、15天打造完美身材”这样的口号无疑十分吸引人。减肥方法虽多,也得真有一套才行,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健康的瘦。  人们所称的“减肥药”有广泛的意义,不但包括减肥药,也包括减肥保健品。许多商家乐于将减肥保健品称为减肥药,以增加人们的信任度。目前大多数减肥药中都含有腹泻成分。而在其作用下,排出的其实只是水分,
期刊
温度一路飙升,宝宝的胃口与日益灿烂的阳光成反比,细心妈妈不要让炎炎夏日阻挡了宝宝的食欲和成长,来吧,自制一道道美味爽口的粥点,让宝宝清凉度夏!
期刊
策划 执行 孙娅妮  每个女孩都是妈妈的公主  每个公主都有自己的童话  童话里的公主都有甜美的笑容  笑容甜美的公主都有漂亮的裙子
期刊
刚满一岁半的小邓玮是四川人。出生没多久,爸爸妈妈就带着他和3岁的小姐姐到福建打工。  很快,小邓玮开始长得有点与众不同:头发、手指甲、脚趾甲均不见长,而且双腿发软无力。去年8月,腹部又长出一个硬包块。“是肝癌,活不过5个月!”福建省泉州市一家医院的诊断结果,让孩子的爸爸难以接受。他把孩子送回四川省安岳县姚市镇老家,交给邓伟爷爷‘奶奶照顾,他和妻子继续留在福建打工。  在老家,小邓玮慢慢长大的同时,
期刊
点点自出生满月后,就经常不明原因地发烧。一发烧就爱哭闹,吃奶也不好,偶尔恶心、呕吐,有时还伴有轻微咳嗽,去当地医院就诊,医生不是说上呼吸道感染,就是说消化不良、胃肠道炎症。可是经过吃药、打针等治疗,孩子病情还是不断反复,这可急坏了父母!  父母带着点点来到省城大医院,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后,给点点做了尿液化验,结果尿中有白细胞和细菌。这下点点不明原因的发烧疑团终于被解开了,原来是“泌尿道感染(尿
期刊
某天,下班回家的先生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一束清新粉嫩的百合,我和宝贝对这突然而至的惊喜欢喜得不得了,赶紧找了一个花瓶把它插上,摆放在客厅的桌上:整个客厅弥漫着百合清香的味道,宝贝围着花转来转去的,满眼喜爱。  第三天,我看到宝贝对着百合花哭泣,原来是他看到花枯萎了。我告诉他,所有的花都会谢的,世界上没有不谢的花。他擦着眼泪固执地说:“妈妈,我要送给你不会死的花。”  宝贝对于花“死了”这件事一直
期刊
通常人们对宝宝的赞美都离不开“乖”这个评价,但是如果您家的宝宝不哭也不闹,不吵着要人抱,从不制造麻烦,这时可要留意一下宝宝有没有生理或者心理上的障碍,有时候太乖并非好事。也许您已经烦恼于宝宝太乖,那么让专家来教您解开孩子的心结。    然然是个很安静的小姑娘,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只顾低头玩自己的小手,玩完小手又玩衣角,只在她妈妈让她叫人时,她才小声地说了一句:“叔叔好。”然然妈对我说:“别人都希望自
期刊
宝宝不爱吃东西,宝宝长不胖,宝宝太胖了,在求助之余,新妈们也要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无意中已经养成了不良的喂养习惯。    场景一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集体上阵哄着宝宝吃饭,宝宝却爱吃不吃,最后宝宝勉强吃了半碗,吃饭像打仗一样辛苦。    场景二    A妈妈和B妈妈聊天,“我家宝宝越来越瘦了,明明吃得不少,怎么老不长肉呢?”“唉,我家宝宝越来越挑食了,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这可怎么办啊?”  类
期刊
灾后儿童心理辅导建议书(一)上  儿童教育专家、心理专家。中国“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发展和延伸了科学教育的敏感期理论,其创作的《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成为中国现代幼儿家长的必读书籍,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的新纪元。以孙瑞雪为核心的教育团队在银川、北京、广州、上海建立了教学基地,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科学教育法的研究与传播工作。中央电视台多次进驻其教学基地拍摄了16集科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