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懵懂,跨入悟的殿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ie_d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的悟性是人们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凭借统摄、类比、想象等手段,触发灵感、引发领会,继而解决疑难的一种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巧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在思疑中启悟;创设猜想情境,诱发学生在想象中寻悟;创设“误”的情境,诱发学生在争论中辩悟;变换思维角度,引导学生在发散中顿悟;强化洞察训练,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感悟等几方面谈谈在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悟性的培养。
  关键词: 数学悟性 问题情境 洞察训练
  
  不少学过数学的人认为天下没有比解数学更难了,究其原因,关键是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不深,悟性不足。那么什么是数学悟性呢?我认为数学悟性是人们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对研究的对象,凭借统摄、类比、迁移、想象等手段,触发灵感、引发领会,继而解决疑难的一种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下面我谈谈怎样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悟”的世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巧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在思疑中启悟
  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是学生数学悟性形成的前提。“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可见疑是悟的起点和动因。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因而教师创设“诱人的疑问、扣人心弦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思疑过程中,逐步进入“悟”的境界,在新课导入时,可分步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渐领悟新知识。
  如讲解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如图1是一张被墨水污染了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只留下一条边BC和一个底角∠C,想想看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吗?让学生凭经验画图,那么画出的图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学生产生了疑问,然后从问题出发得出判定定理。这样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悟出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能力。
  二、创设猜想情境,诱发学生在想象中寻悟
  教师应创设猜想情景,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双翅,凭借直观思维,对研究对象作出猜测的估断,从中发现规律,领悟本质。
  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后,我通过教材中的特例,分别求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得出它们的内角和,再让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出多边形内角和的一般规律,让学生自己悟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180°(n-2)(其中n≥3)。
  这样一是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每个细节的习惯,二是使学生通过比较问题的相似性和内在联系、异中求同,猜想出解题的方法,由表及里抓本质,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利用归纳、类比等手段,引发学生的猜想,使学生跃过常规思维步骤,直接感受和领悟到问题的实质,同时教会学生猜想方法: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联想—类比—猜想—证明、引伸—推广—猜想—证明。这样可打破常规教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想象力,促进数学悟性的发展。
  三、创设“误”的情境,诱发学生在争论中辩悟
  在教学中,对学生严谨而枯燥的数学语言未必能及时领悟,这时创设“误”的情景,引起“思维碰撞”,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在争论中加深领悟。只有悟得透彻、悟得深刻,才能确保不“误”,通过“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深化学生的认识过程,并将悟出的结论理解得透彻,掌握得牢固。
  如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相等且第三边上的高相等,问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许多学生产生错觉,误认为它们全等,事实上它们不全等。我举出反例,如图2,已知AC=AD,AE为BC边上的高,虽然在△ABC和△ABD中,AB=AB,AC=AD,BC边上的高AE=AE,但△ABC和△ABD明显不全等。
  这样学生通过“误解—争论—更正”悟出证明全等三角形要严格按照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进而悟出数学的严谨性、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诱导他们一题多问,特别要注意设计一些非常规性的而对启迪智慧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悟性。
  四、变换思维角度,引导学生在发散中顿悟
  用习惯性的单一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往往会束缚思维的拓展,是数学悟性形成的障碍,因此转换角度考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跳离原定思维轨迹,挖掘和翻新出更多的数学信息,创设多元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释疑思路,顿悟出题设的实质。
  如图3:三角形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此题是在三角形相似的复习课中提出的,学生往往兴趣不大,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实际上相似这一知识点中还有其它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就要注意多提出一些需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要通过众多疑问以适当增加教材的复杂性来提升学生的悟性。
  五、强化洞察训练,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感悟
  许多工作科学家都是从精心观察入手,经过对事物长期不懈的深入研究后,才悟出科学真谛,因为洞察不是停留在表象上的认识,而是透过表象触及事物本质规律的直观感受、领悟、估判和预见,是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解决的问题的方向、途径、方法或答案的判断与预见和一种思维形式,所以只有学生深入地洞察,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能从中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案。教师加强洞察训练,可使学生在洞察中发现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悟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培养学生数学悟性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悟”的方法:善思、观察、回味、反省,只有这样,数学悟性才能稳步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数学悟性,既要潜移默化,又需持之以恒的训练,更要不断探索培养途径,方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关键时刻,眉头一皱,“悟”上心来。
  
  参考文献:
  [1]膝定鑫.“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
  [2]王少波,李银辉,郭怀山.实践新课标,亲历知识获取过程,2003.7.
  [3]钟善基.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数学卷.江苏教育出版,1996.8.
其他文献
中植372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从抗虫品系鉴定圃选育出的抗病虫高产新品系,是抗虫与丰产品种复合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具有高抗棉铃虫、棉蚜,兼抗枯、黄萎病,高产、优质等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激发兴趣是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创设有效问题
高三阶段通常都会进行大量的模拟考试,因此试卷评讲就占据了高三课堂的“半壁江山”。很多教师在试卷评讲中习惯于从前往后平铺直叙,导致学生对试题讲解毫无兴趣,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上好试卷评讲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
摘 要: 数学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而且要让他们体会其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让他们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美的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本文作者就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体验的有关案例进行剖析,并结合实践提出自己的认识,通过引经
目前我国有千余台大型弹簧保险斜铁锁紧圆锥破碎机正在使用,然而排矿口的调整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此文介绍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可供用户参考。 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第一课时《探索规律》。首先谈谈我的设计理念:  1.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是“身边的数学”。   2.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形成思想和方法的过程。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对本节课的认识和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作为本章最后一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匮乏,极大地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角色,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注重完善、提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和手段,真正把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
摘要: 《安娜·卡列尼娜》和《一位女士的画像》分别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和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著名长篇小说。两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世人关注。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和伊莎贝尔·阿切尔对“自由”的追求是两部作品的共同主题,历来是学界评论的焦点。然而,不同的人生观决定了两人迥异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和不同的人生结局。两部作品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向我们昭示:真正的自由是理性的自由、道德的自由、精神的
摘 要: 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中职学生往往感到数学难学,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数学成绩差。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数学 兴趣    中职学生从中考中分流而来,大量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专学习时,对数学不感兴趣,望而生畏,成绩低下,形成了数学学习障碍,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