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例结直肠癌癌周间隙的出现与预后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1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直肠普通型腺癌中癌周间隙的出现与脉管侵犯、神经累及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96例结直肠普通型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并对其癌周间隙、脉管侵犯、神经受累、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第4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标准复核诊断,并将其分为两组:无癌周间隙组66例和有癌周间隙组130例.有癌周间隙组根据癌周间隙范围的大小再进一步分为两组:≥20%组,共42例;<20%组,共88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与脉管侵犯、神经累及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有癌周间隙组比无癌周间隙组脉管侵犯、神经累及、淋巴结转移概率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无脉管侵犯的患者中,有癌周间隙的病例比无癌周间隙的病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高(P<0.05),但低于既有脉管侵犯又有癌周间隙的病例(P<0.05),与癌周间隙范围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 结直肠腺癌中癌周间隙的出现与脉管侵犯、神经累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其他文献
背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安全有效.但POEM在老年人中的应用报道较少,且受限于较小的样本量和较短的随访时间.目的:探讨POEM治疗老年A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OEM治疗的AC患者共215例,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0.05).中位随访时间为42(29,60)个月,老年组治疗失败或复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7.5%对7.4%,P=0.047),两组患者临床反流发生率差异
目的 研究血脂水平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中抽出50例,作为DR组,之后抽取同等例数健康受检者及单纯糖尿病患者分别纳入健康组、糖尿病组,均进行血脂水平检测,比较3组受检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 经血脂水平检测后,DR组TG、TC、LDL-C较健康组、糖尿病组高,HDL-C则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
背景:外周血检测是临床常规的检查项目,粒细胞和血小板常用于衡量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各种炎症指标的比值预测疾病预后值得探究.目的:比较并分析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CL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04例HLA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大流行,其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属,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具有79%的同源性.尽管COVID-19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表现.研究表明SARS-CoV-2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胃肠道、肝脏以及胰腺细胞中表达,且在COVID-19患者粪便中检出了SARS-CoV-2 RNA,提示粪-口途径是SARS
磷酸二酯酶(PDE)是一类能够水解环核苷酸的酶,由11个基因相关的同工酶家族(PDE1~PDE11)组成,由于其同工酶的多样性,PDE不仅在不同的细胞和亚细胞中均有分布,且可调控不同的胞内信号,成为胞内信号通路中重要的靶点.研究表明,PDE抑制剂在调节胃肠动力和相关胃肠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PDE抑制剂在胃肠道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背景:肠内营养是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必要手段,而对是否添加谷氨酰胺尚无定论.目的:系统性评价肠内营养补充谷氨酰胺对SAP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搜索建库至2020年6月有关肠内营养补充谷氨酰胺治疗S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数据,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紧密相关,随着根除治疗的推行,Hp的感染率逐渐下降,由Hp感染所致胃癌的比例也随之下降.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HpNGC)有可能成为更常见的胃癌类型.近年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HpPGC)与HpNGC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存在差异,表明HpNGC的发病机制可能与HpPGC并不相同.有研究发现HpNGC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谱不同于HpPGC,说明差异表达的miRNA在HpNGC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差异表达的miRNA在HpNGC致病机制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作
胃癌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引起研究者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依赖于先进的器械和技术变革,近年来胃癌的手术方式取得巨大改变.尤其,微创技术的普及,加速胃癌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从腹腔镜手术到机器人胃癌手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在追求肿瘤根治、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更加精准、恢复更快、痛苦更少成为医患的共同追求.
转录因子叉头框Q1(FOXQ1)是叉头框(FOX)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中.FOXQ1蛋白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和激活多条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近年研究发现FOXQ1在多种消化道肿瘤中异常表达,深入研究FOXQ1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特异性分子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述FOXQ1与消化道肿瘤相关的文献,阐述其在不同消化道肿瘤进展过程中的发生机制,以期为临床化疗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治疗过程中,发生卵巢扭转后继续取卵的患者与无卵巢扭转不孕症患者行IVF治疗的临床结局差异.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2020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治疗,并在促排卵过程中发生卵巢扭转后继续取卵的患者5例作为卵巢扭转组,并选择同时期不孕因素相同的20例无卵巢扭转不孕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促排卵治疗情况、胚胎发育及母胎临床结局.结果 卵巢扭转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窦卵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