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冲突与协调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c573332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有它自身的特点,应以教学为中心,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相当多的地方院校过度强调科研,以至严重冲击教学。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院校中教学与科研冲突的现状和原因,提出协调两者关系的对策措施。
  摘要:地方院校 教学 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0-145-02
  
  高等学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是许多教育专家们谈了又谈的老话题,通常的结论往往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由于高校内部的情况不同及外部的原因,常常不能很好地处理两者间的关系,特别是一些非研究型的地方本科院校误解颇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地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地方院校中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现状
  
  非研究型的地方高校只能有一个中心,即教学中心,教学工作的地位在学校不容置疑。然而,现实情况是,在相当多的非研究型大学中科研与教学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教学明显处于下风。
  1.在教学和科研体制上,目前许多高校教学与科研倚轻倚重,条块分割,界限分明,缺乏联合;少数领导理念偏颇,重教轻研或重研轻教,对两者的重要性都估计不足,在教学科研的体制上各自为政,缺乏合作。
  2.科研和教学的价值评价上、教学与科研的投入精力上的对立。近几年,大多数学校在评定职称和对教师进行奖励时,采用量化考核的办法,分别对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制定了考核细则。由于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不同,科研成果比较容易度量和简单化操作,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社会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成果,很难在价值评价上达到平衡。因此,科研成果的价值比重被夸大了,搞科研的动不动就能得到很重的奖励,大家还往往认为这是有水平的表现,有名有利,名利双收;而老老实实当教师的被认作无能,得不到实惠也活该。这种结局使人不愿意在教学上投入较大的精力。人们出于自己的各种功利目的,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科研。
  3.政策导向偏差。在文件中、在会上没有人会说教学不重要,因为学校本就应该以教学为重、以培养人才为天职,但在职评工作中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日益边缘化,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教授不上讲台,一天到晚跑课题拿项目,教书育人置于脑后,教授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板”。现在地方高校生师比往往较高,要做好教学工作,教师负担就很重了,要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是需要教师全力以赴的,然而,学校的政策导向使得科学研究在学校的地位大大高于教学,相当多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学质量则无暇顾及,最终导致教师教学精力被挤占,教学的精力投入严重不足。
  4.地方院校中不乏一部分科研基础好、科研水平高的专家学者,但总体上说科研投入多产出少。《中国大学评价》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2003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占大学总数94%的非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成果仅占38%,从投入和产出来看,地方院校科研实在是得不偿失。大学科研产出的另一种形式是对教学的贡献,然而总体上说,非地方院校科研对教学的影响负面大于正面。
  事实上,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完全脱离科研的教学,也没有完全脱离教学的科研。教学实践活动永远是科研创新的源泉,而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研究的是在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的平衡点,把握好两者结合的最合理度,因为能否辩证地认识并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一所大学能否培养出色人才的关键所在。虽然对这个辩证关系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以研究型大学为对象,而对非研究型、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的科研与教学关系的研究不多。显然,学校类型不同科研与教学关系亦不同,对研究型大学的研究不能取代对地方院校的研究,况且相当多的非研究型地方大学中科研与教学之间存在尖銳的矛盾,教学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由于教学与科研相比本身就处于弱势,加上学校对科研的多方倾斜,科研对教学冲击很大。
  教育部教高[2005]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这说明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已不是个别情况了,需要教育部来解决这个问题了。的确,高校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这是一个在道理上十分清楚,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就不那么容易的问题。省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不少,各种观点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倾向,比如俞汝勤院士认为: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一个成熟的、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教授应该将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研究的成果传授给学生,应强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又如钱伟长院士则认为: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其实各种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对作者自身所处的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省内外的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在地方高校中通用,地方院校有其自身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专门的研究。
  
  二、地方院校教学与科研冲突的分析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通知》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类高等学校都要不断调整和明确办学思想,要真正做到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把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把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非常明确地界定了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为保持教学的正常运行,不少学校都已明确提出了“要向教学倾斜”的对策。可是为什么在教学、科研二者之中,教学在现实的资源配置上,常处于弱势地位,教学与科研在心态和实际运作上还是存在明显失衡。问题出在那里呢?
  我们可以从如下不同视角分析科研、教学对学校、教师本人及社会的不同影响得出一些结论。
  


  视角科研教学对工作性质的认知心态开创、收益性劳动重复、付出性劳动成果的表现形式论文及科研项目的获得人的内在素质的形态成果的产权归属多为个人或小组学校成败责任多为个人或小组学校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显效潜效社会对成果的认知评价标准明确,易于评价标准不甚明确,难评价社会对成果的评价多而高、成体系少而低、未成体系对学校社会声誉的影响直接、显在、“立竿见影”间接、潜在、“长期积累”对教师的社会地位的影响直接、显在间接、潜在对教师的成就及危机感的影响激励作用强激励作用较弱风险特征现实风险(对个人)潜在风险(对社会)
  从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教学与科研失衡的原因不但是学校而且还有社会及个人的价值判断。
  从社会方面看,政府投资的政策导向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影响。每个高校都想得到国家像重点学科、科研教学基地、“211工程”、“985工程”等一类的建设项目,高校争取到任何一个项目就意味着获得经费。如何才能得到这样的项目呢?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科研规模和实力,学校必须在科研中有良好的表现。科研上去了,学校得到充足的项目经费,社会声誉随之提高;良好的社会声誉又能吸引优秀的生源,学校即可进入良性循环。研究型大学在各类项目中具有竞争优势,甚至无需竞争,而非研究型的地方院校则必须通过竞争才可能得到某个项目,这也是校领导在政策上不得不对科研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
  从学校方面看,虽然校领导也是看到了上至教授下至普通教师都倾向搞科研获成果,上课仅是完成工作量的任务观,在教学、科研的两两相较中,常使教学处于“保证教学正常秩序”、“别出乱子”、“别捅漏子”的60分及格的水准上。有的地方院校虽然例行一个学期一次的学生评教,但都是停留在“走过场”的形式上,没有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及收入挂靠在一起,更没有制定科研奖励与教授或教师教学相关联的政策。
  从教师个人方面看,从利益驱动的角度出发很容易得出结论。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在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下,他要进行价值取舍,一方面,科研是明摆着用硬性指标来衡量的且获得的利益是直接的、明显的,而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硬性指标,只要“走过场”就行了,能“缓得起”。因此科研与教学间的注意力失衡将是不可避免的,精力和时间向科研倾斜,挤压教学必要劳动时间,甚至暂时放弃教学工作几乎成为定势。
  
  三、教学与科研的协调
  
  要协调、缓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与工作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1.加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教学质量评价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非研究型的地方院校重科研、轻教学与此有直接的关系。为加强教学,从政府到学校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有的政策本来是以强化教学为初衷,但最后落脚到科研上,成为科研的激励政策。校教改项目是为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而设立的,但立项时强调课题组成员职称和学术研究成果,没有向教学优秀人员倾斜,验收结题时最重要的标准也是体现在科研上,而实际教学质量、课程基本建设和教学效果则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另外,教学质量标准和数量标准的量化涉及标准本身的科学性、执行标准的操作过程的可行性及与科研成果可比性,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科研管理上,要严格把好科研成果的质量鉴定关,因为在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中引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科研成果评定的量化标准,只有严格把握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才能端正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态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和教学价值导向失衡的问题。
  当前,必须在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政府和社会对大学评价提供科学的方法,为教学工作争取社会地位,为非研究型地方性大学中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竞争奠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一旦形成以教学质量为竞争中心的局面,学校必然回归到教学中心上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回归到教学工作上来。
  2.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必须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首先,高校办学的主体是教师,建立一系列鼓励教师积极性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各种激励机制,协调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中的矛盾,建立科学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在重研轻教的学校应较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课时补贴,并在晋职晋级、岗位聘任、评先评优等方面设置最低教学要求,注意向教学业绩突出的人员倾斜;针对教授等学科带头人也要有一定的教学要求,不能由于是教授或有较大的学术威望就可以降低教学考核要求。科研奖金的发放一定要建立在完成教學任务的基础上,否则教授不授,这有悖教师的本质及地方本科院校以教学为重的本质;每年对全体教师实行教学业绩量化考核,考核结果计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聘职务、岗位聘任、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并同一定百分比的固定工资和职务津贴挂钩。这对于促进、平衡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升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拨款与教育质量挂钩。政府应该运用经济杠杆激励非研究型大学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上来,设立教学人员优秀奖、教学质量奖等,在评奖的过程中绝不能把科研放在第一位,要以培养的学生素质及提高就业率为标准。通过行政的、市场的、道德的调节手段,采用引导、规范、保障、激励、评价等措施,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政策,使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嘉瑶.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困惑与思考.中国大学教学, 2001(6)
  2.李雯.探索高校教学与科研互动的途径.理工高教研究,2004(3)
  3.解飞厚.非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4(1)
  4.肖君.地方工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5.李君.再议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轻重关系.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6.周慧琴.对高校教学与科研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教务处 浙江丽水 323000)
  (责编:若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截血膏治疗软组织伤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8例软组织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A、B组。治疗组98例,在制动、休息的基础上加用截血膏外敷,对照组A组46例,常
2002年底,某食品公司把本单位的宿舍楼建设工程发包给了甲公司,甲作为该工程的总承建商又把部分工程分包给了包工头乙。甲、乙均不具备相应施工资质。乙从农村找了几个农民工负
一位农用四轮车驾驶员找到笔者,提出右转向信号灯和右尾灯混线:单独开右转向信号灯时,右前转向信号灯闪亮正常,但右后转向信号灯不闪亮,而右尾灯随前右转向信号灯同步闪亮;单
目的:评估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ICU符合标准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致SI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
目的:采用调理冲任法治疗女性迟发性青春期后痤疮,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T、DHEA的变化。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3例女性迟发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本刊讯西部地区工程咨询协作网第十三次会议,于2012年10月10日在成都召开。会议由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和成都市工程咨询公司联合主办,来自西部地区的重庆、广西、贵州、云南、
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首次研发出的XD6120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集成了纯电动汽车、内燃机汽车的技术和优势,主要由混合动力电传动系统、电动辅助系统和车身等三大系统组成,采用
本刊讯 世界跨径最大的高低塔斜拉桥——荆(州)岳(阳)长江公路大桥,历时四年建设,前不久已正式通车。大桥总投资23.42亿元,总长4512.5米,建设总里程5419米,设计标准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
文章以产业组织理论中传统的“结构-绩效-行为”范式为分析框架,考察了我国微型计算机工业的产业组织状况。文章认为我国微机市场结构已经由竞争型转变为寡占型,市场竞争一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