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是充分发展个性特点的教育。而学生作文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用掌握的语言文字表现自己生活认识的再创造。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尝试。
一、在素材积累中渗透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首先应树立“大作文”思想。素材的积累,不应仅局限于课本和作文书,“功在课外”,学生在学好课本、汲取书本知识的同时,应走出课堂,了解生活,积累素材。如我们每节语文课前的“新闻发布会”,“种一棵树,养一只小动物”等活动,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积累写作的原始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一些大型的社会调查,如“化工厂‘三废’对我们的影响”、“当地水库的现状分析及远景设想”、“我乡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等等,使学生受到一次次“保护环境,爱我家乡”的深刻教育。把平常干瘪的作文教学活动和空洞的创新意识理论贯穿到有趣的生活中,把对素材的原始积累渗透到各项活动中。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有了丰富的素材,学生自然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二、在习作过程中培养
到目前为止,教学生写作文,以抽象的写法指导,定方向,写提纲,把学生当作简单的接收器,仍不乏大有人在。其结果是学生抄写、临摹、剪贴。或千篇一律、或华而不实、或无事可写,生扯硬拉,读起来空洞乏味。如何教学生会写,写出特色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试着从三个方面要求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题目要新。好的题目是成功的一半。命题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在写校园一类的文章时,我们把课堂延伸到教室外,带领同学们在校园里走一圈,结果出乎意料,学生们写出的文章有《校园一角》、《旗杆下的沉思》、《变色的芙蓉花》、《这里怎么这样脏》、《假如我是校长》等,记叙文、议论文都有。在写(自己熟悉的人)时,我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去细想,去琢磨,结果学生写出了(怪老师》、《我的老师记性坏,、《坏爸爸》等文章,同学们写得有血有肉,情文并茂。
(二) 立意要新。文章的立意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它是文章的灵魂。同一题材的文章,立意肤浅,吸引不了读者,而有的却能激人奋进,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在写新人新事方面如《叔叔出嫁》、《奶奶跳起迪斯科》等来表现新时代的变化旋律。又如《除夕之夜》,通过三代人过除夕的动人情景歌颂社会的进步等等,引导学生从平凡小事中挖掘深层次的含义,使写的文章立意更高更新,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
(三) 作文方式要新。作文不能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来解决,形式宜多样化,如“听作文”:推荐一些文章念一念、听一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作文”:即兴演讲,主题辩论会,或放一段音乐,做一个游戏,让同学们群策群力,口头作文,其结果往往丰富多彩。我曾用玩具创设一个童话意境,引导学生思索,创作了童话故事“森林音乐会”,学生异常活跃,效果很好。“悟作文”,在写一篇作文后,再找同类型的文章,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有很多写法,体裁不同,但题材相近又有什么联系等等。老师根据每次训练目的和意义选择运用,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力争去找“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材料,以便写出新的发现。
三、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
学生的发展是多元化的,老师的指导方法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首先,应有一个民主化、情感化的课堂气氛,只有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会有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其次,作文指导上也应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无论是审题、立意等点拨都应是轮廓性,切忌细而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再次,在评价上也应淡化作文要求,只要内容真实,感情真挚,都应给高分,使学生敢写真事、抒真情,“以文养性,以文冶情”。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刘佛年说:“什么是创造,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观念、新设计、新做法就可以称得上创造。”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写一点新思想、新见解、新内容,正确处理教师、学生、作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最终走向创新之路。
一、在素材积累中渗透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首先应树立“大作文”思想。素材的积累,不应仅局限于课本和作文书,“功在课外”,学生在学好课本、汲取书本知识的同时,应走出课堂,了解生活,积累素材。如我们每节语文课前的“新闻发布会”,“种一棵树,养一只小动物”等活动,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积累写作的原始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一些大型的社会调查,如“化工厂‘三废’对我们的影响”、“当地水库的现状分析及远景设想”、“我乡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等等,使学生受到一次次“保护环境,爱我家乡”的深刻教育。把平常干瘪的作文教学活动和空洞的创新意识理论贯穿到有趣的生活中,把对素材的原始积累渗透到各项活动中。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有了丰富的素材,学生自然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二、在习作过程中培养
到目前为止,教学生写作文,以抽象的写法指导,定方向,写提纲,把学生当作简单的接收器,仍不乏大有人在。其结果是学生抄写、临摹、剪贴。或千篇一律、或华而不实、或无事可写,生扯硬拉,读起来空洞乏味。如何教学生会写,写出特色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试着从三个方面要求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题目要新。好的题目是成功的一半。命题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在写校园一类的文章时,我们把课堂延伸到教室外,带领同学们在校园里走一圈,结果出乎意料,学生们写出的文章有《校园一角》、《旗杆下的沉思》、《变色的芙蓉花》、《这里怎么这样脏》、《假如我是校长》等,记叙文、议论文都有。在写(自己熟悉的人)时,我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去细想,去琢磨,结果学生写出了(怪老师》、《我的老师记性坏,、《坏爸爸》等文章,同学们写得有血有肉,情文并茂。
(二) 立意要新。文章的立意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它是文章的灵魂。同一题材的文章,立意肤浅,吸引不了读者,而有的却能激人奋进,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在写新人新事方面如《叔叔出嫁》、《奶奶跳起迪斯科》等来表现新时代的变化旋律。又如《除夕之夜》,通过三代人过除夕的动人情景歌颂社会的进步等等,引导学生从平凡小事中挖掘深层次的含义,使写的文章立意更高更新,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
(三) 作文方式要新。作文不能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来解决,形式宜多样化,如“听作文”:推荐一些文章念一念、听一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作文”:即兴演讲,主题辩论会,或放一段音乐,做一个游戏,让同学们群策群力,口头作文,其结果往往丰富多彩。我曾用玩具创设一个童话意境,引导学生思索,创作了童话故事“森林音乐会”,学生异常活跃,效果很好。“悟作文”,在写一篇作文后,再找同类型的文章,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有很多写法,体裁不同,但题材相近又有什么联系等等。老师根据每次训练目的和意义选择运用,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力争去找“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材料,以便写出新的发现。
三、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
学生的发展是多元化的,老师的指导方法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首先,应有一个民主化、情感化的课堂气氛,只有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会有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其次,作文指导上也应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无论是审题、立意等点拨都应是轮廓性,切忌细而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再次,在评价上也应淡化作文要求,只要内容真实,感情真挚,都应给高分,使学生敢写真事、抒真情,“以文养性,以文冶情”。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刘佛年说:“什么是创造,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观念、新设计、新做法就可以称得上创造。”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写一点新思想、新见解、新内容,正确处理教师、学生、作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最终走向创新之路。